辩论赛基本知识上课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9
一、辩论的定义什么是辩论呢?《墨经·经上》云:“辩,争胜也;辩胜,当也。
”《经说下》云;“带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从文字学上看,“辩”含有辩论、辩解、辩明的文字意义“论”含有议论,评定之意。
合起来的“辩论”即含有通过议论来评定,辨明是非之意。
由此可见,辩论是一种人际传播活动,准确地说是以有声语言为载体、角色之间对等直接的人际传播活动。
从本质上说.辩论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它离不开思维逻辑因此,辩论也是一种逻辑斗智。
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希腊辩论之风日盛曾出现了一个以教授修辞学、辩论术为业的学派——‘智者学派。
他们研究演说的艺术(修辞学)、辩论的艺术(辩论学)和证明的艺术(辩证法)被后人称为第一批职业教师。
那时,辩论术,雄辩术和诡辩术都是一个意思,是通用的,只是到了后来,诡辩术分化了出来。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烽烟四起,社会的动荡孕育了一大批能言善辩的学者,形成了各种风格迥异的辩论艺术。
如孟子的辩论气势奔放,咄咄逼人;庄子的辩论纵横跌宕,变幻莫测;墨子的辩论朴实无华,推理严密;苟子则总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和辩论的经验,写出了著名的辩论艺术专论《非相篇》,第一次把辩论提高到探讨真理和捍卫真理的高度。
这是西方辩论学者所不及的地方。
汉代的刘向把苟子的辩论理论进一步阐述为:“辩之,明之,持之,固之。
又中其人所善,其言神而珍,自而分,能人于人心,如此说而不行者,天卞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善说》)。
在现代社会,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的形成,仅有独立的思考是不够的,还要在争辩中发展,在争辩中定型。
辩论,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
狭义的辩论是指一种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争论。
而广义的辩论是指双方或多方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程度上的言语冲突,它既包括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辩论,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由某种分歧而引起的随意性的争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给“辩沦" 下个定义——辩论是见解对立的双方(或多方)通过各种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谬误,以便最终肯定正确的观点,取得共识的,一种有声语言为载体的人际传播活动。
一、辩论的定义什么是辩论呢?《墨经·经上》云:“辩,争胜也;辩胜,当也。
”《经说下》云;“带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从文字学上看,“辩”含有辩论、辩解、辩明的文字意义“论”含有议论,评定之意。
合起来的“辩论”即含有通过议论来评定,辨明是非之意。
由此可见,辩论是一种人际传播活动,准确地说是以有声语言为载体、角色之间对等直接的人际传播活动。
从本质上说.辩论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它离不开思维逻辑因此,辩论也是一种逻辑斗智。
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希腊辩论之风日盛曾出现了一个以教授修辞学、辩论术为业的学派——‘智者学派。
他们研究演说的艺术(修辞学)、辩论的艺术(辩论学)和证明的艺术(辩证法)被后人称为第一批职业教师。
那时,辩论术,雄辩术和诡辩术都是一个意思,是通用的,只是到了后来,诡辩术分化了出来。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烽烟四起,社会的动荡孕育了一大批能言善辩的学者,形成了各种风格迥异的辩论艺术。
如孟子的辩论气势奔放,咄咄逼人;庄子的辩论纵横跌宕,变幻莫测;墨子的辩论朴实无华,推理严密;苟子则总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和辩论的经验,写出了著名的辩论艺术专论《非相篇》,第一次把辩论提高到探讨真理和捍卫真理的高度。
这是西方辩论学者所不及的地方。
汉代的刘向把苟子的辩论理论进一步阐述为:“辩之,明之,持之,固之。
又中其人所善,其言神而珍,自而分,能人于人心,如此说而不行者,天卞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善说》)。
在现代社会,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的形成,仅有独立的思考是不够的,还要在争辩中发展,在争辩中定型。
辩论,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
狭义的辩论是指一种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争论。
而广义的辩论是指双方或多方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程度上的言语冲突,它既包括有明确目的、有准备的不同观点的辩论,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由某种分歧而引起的随意性的争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给“辩沦" 下个定义——辩论是见解对立的双方(或多方)通过各种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谬误,以便最终肯定正确的观点,取得共识的,一种有声语言为载体的人际传播活动。
辩论赛基础知识前言第一章辩论赛基础知识辩论赛,也叫论辩赛,还有的叫做辩论会。
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
辩论赛的人员组成及其活动的情况,有下列十个部分:(一)参赛人员近年来流行的大型辩论赛,一般是由8个参赛队(每队4人)参与。
各参赛队中的4名成员,分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手;亦有分为一辩、二辩、三辩手及自由发言人等,并按此顺序,由辩论场的中央往旁边排列座位。
(二)主持人辩论竞赛活动,要有一名主持人,亦称主席,主持辩论活动。
他(她)维护辩论会场的良好秩序,保障辩论活动按照辩论规则有秩序地进行。
主持人坐在两个参赛队中间、比参赛人员座位稍后一点的中央位置,便于观察整个辩论会场的情形。
(三)评判人员辩论赛既然是一种竞赛活动,那么,参赛者谁胜谁负,需要有人做出评论和裁判。
评判人员必须是具有与辩论内容相关的有专门知识的人员,他们一般由数人组成评委或评判团,其中设一名评委主任或一名执行主席,主持评委或评判团会议进行评判。
(四)公证人正规的辩论赛,一般都有公证人到场,负责对辩论竞赛活动及竞赛结果进行公证,为辩论赛活动及有关人员提供法律认可的证据。
有些辩论赛也可以不要公证人。
(五)制定辩论规则通常的辩论规则主要有:第一,有多支参赛队参加的辩论竞赛实行淘汰赛,经过初赛、半决赛、决赛,决定优胜者。
第二,要规定正反双方8名辩手发言的次序。
一般次序是:正方一辩发言,阐述正方的基本观点,反方一辩发言,阐述反方的基本观点,其中包括反驳正方的观点;正方二辩发言,反方二辩发言;正方三辩或自由发言人发言,反方三辩或自由发言人发言;然后双方自由辩论;最后正反方最后一名辩手作总结陈辞。
第三,要规定发言时限。
一般辩论赛规定的时限是:第一阶段,双方一、二、三辩发言,每人3分钟或4分钟;第二阶段,自由发言,每一方所有成员参加发言的积累时限为6~分钟;第三阶段双方总结陈辞,各4分钟。
辩论赛培训讲解稿一、辩论赛的核心主旨(1)、辩论赛的题目不分对与错,它的核心是为他人提供本辩题的适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建议。
(2)、辩论赛讲究的三个融合:个人与团体的融合,个人逻辑与团体逻辑的融合,个人见解与团体见解的融合。
(3)、辩论赛所要弘扬的是适合不同人群的精神粮食或正确的生活观点。
二、辩论赛的基本规则及各辩手的职责(一)、辩论赛流程立论阶段(1)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2)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驳立论阶段(3)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3分钟(4)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3分钟质辩环节(5)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
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6)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
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7)正方四辩质辩小结,2分。
(8)反方四辩质辩小结,2分。
自由辩论(9)自由辩论双方共5分钟总结陈词(10)反方五辩总结陈词,3分钟。
(11)正方五辩总结陈词,3分钟。
(二)、辩手职责四个辩手要起、承、转、合第一辩手的任务就是首先陈述我方的观点,给概念下精确的定义,在整体陈述观点时比较详细,特点就是思路清晰、大局观强。
起二辩手,也叫攻辩手,逻辑思维强,富有进攻性和话题拓展性。
但是优秀的二辩会收敛,这样才会不给人以强词夺理之嫌。
承三辩手也称为“灵辩手”,这个辩手需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应变能力强,善于扑捉到对方的观点漏洞。
转四辩也叫总结性辩手,需要画龙点睛总结观点,但不只是简单陈述,要有鼓动性和想象性。
三、辩论赛的语言,基本礼仪。
(1)、语言要清、精、准、儒。
(2)、肢体语言要温文尔雅,坐姿正确,辩论时要牢记答辩要求的先后次序。
四、辩论赛技巧(1)、各个辩队要做到对材料的总结,达到虎头、豹尾、猪肚。
(2)、准备材料时不仅要准备自方材料方向,理论方向;同时要透析对方可能的材料方向,理论方向。
辩论基础知识讲解辩论的辩位要求根据赛制不同,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存在一定规律。
总结如下:一辩:承担为本队开篇立论的职责。
通过平实、生动、富有层次的语言,确立本方辩题的概念内涵及外延、内在联系、基本形态和逻辑框架,并辅之实例加以论证。
要求在评委和观众面前强化本方立场的优势,避免概念模糊或错误、条理不清、语言干瘪。
当然,自信和气势是必不可少的。
二辩、三辩:提问时,所提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
最高明的问题应该是在貌似简单的后面蕴藏着丰富的寓意,或者所提多个问题内有着内在的关联或者递进关系,通过巧妙的设问将对方引向误区。
回答问题时,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不能反问、反驳,回避或者强词夺理都会失分。
因此,智慧、镇静和开阔的思路是必须的,同时,一张巧舌如簧的嘴是必不可少的。
四辩:你将为一场辩论赛弹奏最后一曲。
你应该擅长逻辑概括,在你的陈辞中,始终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辉。
你的真诚、直率、信念、视野开阔、胸怀博大将令人肃然起敬。
你一定不要让浮华的辞藻、无谓的煽情、多余的警句、人所共知的格言遮蔽住,语言只是躯壳,而辩理才是灵魂。
批判是适度的,对对方切记不要无中生有;升华也不是无节制的,不要把已方的观点变成一张化了浓妆的脸。
自由人:评委评价你在一场辩论赛中的表现成功与否,着眼点并不在于你发言中是否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和强烈的思辩色彩。
你要做的是用你的语言和表演为本队赢得评委和观众感性层面上的认同。
你应是驾驭语言的高手。
你要用机智幽默或形象生动的语言攻击对方。
在你认为必要的时候,你可以用表演来强化你的攻击力,但不要过分。
时间有限,创意无限,你一定要张扬自己的个性,但切记不要进行身攻击。
我个人认为,如果一支辩论队实力较弱,那么在非攻辩赛制中(攻辩赛制中一辩要承担攻辩小结),一辩可以是四个人当中,语言辩驳方面较弱的一位担任。
但是,一辩必须有较强的气势和良好的心里素质,只有这样,你的一辩陈词才能深入评委、观众之耳。
但如果你们队是一支四人实力相当的,那么我建议,一辩由女生担当或者是第一形象较好的人担当,在侵略评委耳朵的同时,把视觉也侵略了。
辩论赛的基本知识第二章辩论赛的基本知识第一节辩论赛的模式辩论赛的辩题和立场是按某些比赛规则确定的。
通常的办法是“抽签”。
因此,辩论双方维护的立场不一定是本人原先持有的真正观点。
所以说辩论赛是一种“纯理性”的竞智的比赛。
根据参加人数的多少,基本上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大类。
不同的竞赛规则规定了不同的竞赛模式。
一、个人赛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一对一的个体间的辩论比赛。
比较有名的是“林肯——道格拉斯”辩论赛。
1858年,林肯与美国南部坚持黑奴制度的法官道格拉斯展开了一场大辩论。
辩论先后进行了七次,每次持续时间近三小时。
辩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观战。
为纪念这位美国南北战争的英雄,这种一对一的辩论赛模式就以亚伯拉罕·林肯的名字命名。
自1979年开始,该模式被列为美国中学生辩论赛的正式比赛项目。
林肯——道格拉斯辩论赛(一对一)1、正方结构性发言6分钟反方盘问3分钟2、反方结构性发言7分钟正方盘问3分钟3、正方辩驳性发言4分钟4、反方辩驳性发言6分钟5、正方辩驳性发言3分钟总计耗时32分钟二、团体赛比较流行的团体辩论赛模式有以下三种:新加坡辩论赛(四对四)(一)陈词阶段共18分钟1、正方一辩陈词3分钟反方一辩陈词3分钟2、正方二辩陈词3分钟反方二辩陈词3分钟3、正方三辩陈词3分钟反方三辩陈词3分钟(二)自由辩论阶段共8分钟正文任一位辩手先发言,然后反方发言……依次辩论双方轮流发言,各方累计用时4分钟。
(三)总结陈词阶段共8分钟1、反方四辩陈词4分钟2、正方四辩陈词不达意4分钟总计耗时34分钟自由辩论是新加坡模式的精华。
实践证明,辩论双方的技术、战术在自由辩论的阶段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辩手的个人素质在自由辩论的时候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观众最感兴趣的是自由辩论。
通常自由辩论是新加坡模式的辩论赛高潮。
盘问式(俄勒冈式)辩论赛(二对二)1、正方一辩结构性发言8分钟反方二辩盘问正方一辩3分钟2、反方一辩结构性发言8分钟正方二辩盘问反方一辩3分钟3、正方二辩结构性发言8分钟反方一辩盘问正方二辩3分钟4、反方二辩结构性发言8分钟正方一辩盘问反方二辩3分钟5、反方一辩辩驳性发言4分钟6、正方一辩辩驳性发言4分钟7、反方二辩辩驳性发言4分钟8、正方二辩辩驳性发言4分钟总计耗时60分钟盘问式辩论赛的特点是:每位辩手在结构性发言之后都要接受辩论对手的盘问。
辩论基础知识讲解辩题与辩论的关系辩题之于辩论,犹如章程之于组织,乃起到指示方向、明定范围的作用。
一个组织的章程,规定了这个组织的性质、宗旨、组织结构、运作方法、活动范围,既是将这一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别开来的形式上的依据,也是指挥这一组织本身活动的指挥棒。
辩题对辩论整体的作用大致亦如此,辩题一旦确立,辩论的性质、目的、范围、双方立场等也就确立了。
辩论的性质来源于辩题所确立的辩论的客体,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事实、价值、政策。
国内校园辩论的性质一般意义上都属于价值辩论,最后回归的主题并非确证某一事实、也非以其结果作出某一选择,而是向观众、社会彰显一种合理的认识、态度、信念。
辩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双方或多方的辩论达到一种效果,对于事实辩论而言其目的在于从双方所坚持的事实中得到一个正确的,但事实辩论允许对任一方的立场作出修正以达到“更正确”的目的,价值辩论的目的在于在两种相抵触的价值中做出选择,或是明确在什么时候哪种价值具有更高的伦理位序,政策辩论的目的在于从双方给出的方案中选取一个较合理者,因为评价者本身往往非专业人士,而双方已然给出的方案往往又都是考虑周全却难以相容的,所以不能修正双方立场得出一个“更合理的方案”而只能“幸福二选一”。
辩论的范围意即由辩题所决定的一定的概念解释范围、一定的价值选择范围、一定的辩论交锋范围、一定的论据选择范围、一定的论证达成范围。
现在的辩论中,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偏题,因为赛前缺乏对辩题严肃的、逻辑的分析,比赛过程中双方选手往往是专拣己方看起来有利的说,而不管所说内容和立场有什么关系。
并不是说只有具有与辩题直接的、显见的联系的内容才可以在比赛中出现,而是指立论中的任一设计、辩论中的任一交锋应当针对辩题本身。
现实中有时候出现偏题是因为辩手知识储备缺乏,像“是否存在回避制度”“仲裁成本是否高于简易诉讼”都是知识性问题,对于这种问题的辩论只能说明一方或双方在理论上不及格。
双方立场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