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中国历史朝代-帝皇简介大家知道古代的的一些皇帝吗?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代(907年-960年)后梁后梁(907~923年),即朱梁,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
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为梁朱温(后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即后梁太祖(907年;912年在位),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参加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
中和二年(882年),归附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
因镇压义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
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
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
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昭宗杀死。
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梁开平三年(909年)正月,迁都洛阳,因袭隋唐洛阳城。
开平五年(911年)改元乾化。
后人评价毛泽东: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后唐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京(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李存勖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检校司空,遥领晋州刺史,后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
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中兴唐朝霸业。
夏朝皇帝简介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为中国古代夏朝时期,夏朝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约471年的历史中共传14代,17个帝王,后人以“华夏”自称,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夏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他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打破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启世袭制的先河,“家天下”的制度由此传承。
由于历史久远,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故而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是否真实存在。
次序日名1(祭名) 日名2(祭名) 庙号谥号名备注1 大乙天乙高祖汤履商王,子姓大丁太丁(无) (无) 托未即位,追尊为王2 卜丙外丙哀胜3 —仲壬懿庸4 大甲太甲太宗文至5 —沃丁昭绚6 大庚太庚宣辩7 小甲小甲敬高8 雍己雍己元密9 大戊太戊中宗景伷10 中丁仲丁孝成庄11 卜壬外壬思发12 戋甲河亶甲前平整13 且乙祖乙穆滕14 且辛祖辛桓旦15 羌甲沃甲僖逾16 且丁祖丁庄新17 南庚南庚顷更18 象甲阳甲悼和19 般庚盘庚世祖文成旬20 小辛小辛章颂21 小乙小乙惠敛22 武丁武丁高宗襄昭且己(孝已) 祖己(孝已)(无) (无) 未即位,追尊为王祖戊祖戊(无) (无) 未即位,追尊为王23 (未闻其祭名也) (无) (无) 篡位,甲骨文中有记载24 且庚祖庚后平跃25 且甲祖甲世宗定载26 廪辛廪辛共先27 康丁庚丁安嚣28 武乙武乙烈瞿29 文丁太丁匡托甲骨文中亦作“文武丁”30 帝乙帝乙德羡31 帝辛帝辛纣受商朝皇帝简介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因其前期频繁迁都,最终定都殷(今河南安阳),故又称“殷”或“殷商”。
鸣条之战后商汤建立商朝,传17世31王,延续近600年历史;商纣王残暴无道,人心尽失,最终在牧野之战中失败亡国,商朝由此灭亡。
甲骨文和金文承载着商朝文化与历史,而安阳殷墟的发现更是证实了商朝的存在,而商朝又是青铜时代和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谥号或尊称姓名在位时间都城周人始祖黄帝姬轩辕约前2700年—约前2600年少昊玄嚣—蟜极帝喾姬夋先王时期后稷姬弃邰台玺姬玺邰叔均姬均邰不窋姬窋北豳鞠姬鞠北豳公刘姬刘豳庆节姬节豳*皇仆姬仆豳差弗姬弗豳毁隃姬隃豳*公非姬非豳*高圉姬高豳亚圉姬亚豳公叔祖类、公祖类姬类豳周太王、古公亶父姬亶周原周王季、季历、公季姬历周原周文王、西伯昌姬昌前?年—前1125年丰京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前1125年—前1118年镐京周成王姬诵前1118年—前1081年镐京周康王姬钊前1081年—前1055年镐京周昭王姬瑕前1055年—前1004年镐京周穆王姬满前1004年—前949年镐京周恭王姬伊扈前949年—前934年镐京周懿王姬坚前934年—前909年镐京周孝王姬辟方前909年—前894年镐京周夷王姬燮前894年—前878年镐京周厉王姬胡约878年—前841年镐京共和前841年—前828年镐京周宣王姬静前828年—前782年镐京周幽王姬宫涅前781年—前771年镐京东周时期周平王姬宜臼前771年—前720年洛邑周桓王姬林前720年—前697年洛邑周庄王姬佗前697年—前682年洛邑周釐王姬胡齐前682年—前677年洛邑周惠王姬阆前677年—前652年洛邑周襄王姬郑前652年—前619年洛邑周顷王姬壬臣前619年—前613年洛邑周匡王姬班前613年—前607年洛邑周定王姬瑜前607年—前586年洛邑周简王姬夷前586年—前572年洛邑周灵王姬泄心前572年—前545年洛邑周景王姬贵前545年—前520年洛邑周悼王姬猛前520年洛邑周敬王姬匄前520年—前477年洛邑周元王姬仁前477年—前469年洛邑周贞定王姬介前469年—前441年洛邑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洛邑周思王姬叔前441年洛邑周考王姬嵬前441年—前426年洛邑周威烈王姬午前426年—前402年洛邑周安王姬骄前402年—前376年洛邑周烈王姬喜前376年—前369年洛邑周显王姬扁前369年—前321年洛邑周慎靓王姬定前321年—前315年洛邑周赧王姬延前315年—前256年洛邑周朝皇帝简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周朝时期,传30代37王,共计867年。
唐朝21位皇帝列表及简介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唐高祖李渊简介唐朝开国皇帝,大唐帝国的奠基人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简介: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
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
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
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6月25日),唐朝开国皇帝。
他是西汉大将军李广的二十三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的六世孙。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汉族,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
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
十三年,拜太原留守。
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政局动乱。
李渊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义,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
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
李渊生平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
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三皇五帝是谁(含简介、画像)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领,由于实⼒强⼤⽽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秦始皇为表⽰其地位之崇⾼⽆⽐,曾采⽤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
三皇有⼋说,五帝有六说。
具体三皇是谁,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
基本上,⽆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七⼋千年以前乃⾄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三皇 ①燧⼈、伏羲、神农(《尚书⼤传》); ②伏羲、⼥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 ④伏羲、神农、共⼯(《风俗通义》); 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⑥⾃羲农,⾄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⑦天皇、地皇、泰皇(《史记》)。
⑧天皇、地皇、⼈皇(《民间传说》)。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春秋》); ④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此说。
于是这⼀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⑥黄帝(轩辕)、青帝(伏羲)、⾚帝⼜叫炎帝(神农)、⽩帝(少昊)、⿊帝(颛顼)(五⽅上帝)相关⼈物简介盘古⽒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
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个⼤鸡蛋⼀样混沌⼀团。
有个叫做盘古的巨⼈在这个“⼤鸡蛋”中⼀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的神⼒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五岳;⾎液变成了江河;⽛齿、⾻骼和⾻髓变成了地下矿藏;⽪肤和汗⽑变成了⼤地上的草⽊;汗⽔变成了⾬露。
东汉帝王表及简介东汉帝王表:1.刘秀(汉光武帝):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公元25年推翻了西汉的王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恢复了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使东汉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2.刘歆(汉明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
刘歆是刘秀的儿子,继承了汉光武帝的帝位。
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巩固东汉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修缮水利工程,改善民生,提倡儒家思想,使东汉进一步繁荣。
3.刘炟(汉章帝):公元75年-公元88年在位。
刘炟是刘歆的儿子,是东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中央集权政策,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使东汉的统治更加稳定。
4.刘启(汉和帝):公元88年-公元105年在位。
刘启是刘炟的儿子,是东汉王朝的第四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中央集权政策,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控制,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5.刘肇(汉殇帝):公元105年-公元106年在位。
刘肇是刘启的儿子,是东汉王朝的第五位皇帝。
由于他年幼无法亲政,实际上的统治者是他的外祖父窦太后。
刘肇在位期间,没有做出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东汉王朝逐渐衰落。
6.刘隆(汉安帝):公元106年-公元125年在位。
刘隆是刘肇的儿子,是东汉王朝的第六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由于年幼无法亲政,实际上的统治者是他的外祖父窦太后。
刘隆的统治时期,东汉王朝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
7.刘保(汉顺帝):公元125年-公元144年在位。
刘保是刘隆的弟弟,是东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中央集权政策,加强对地方豪强的打击,但仍未能解决社会问题。
东汉王朝的衰落趋势进一步加剧。
8.刘协(汉冲帝):公元144年-公元145年在位。
刘协是刘保的儿子,是东汉王朝的第八位皇帝。
由于他年幼无法亲政,实际上的统治者是其母亲和宦官集团。
刘协在位期间,东汉王朝的衰落趋势继续加剧,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历史上的362位皇帝生平、事迹简介中国历代皇帝博览·1—始皇赢政·2—秦二世赢胡亥·3—高祖刘邦·4—惠帝刘盈·5—文帝刘恒·6—景帝刘启·7—武帝刘彻·8—昭帝刘弗陵·9—宣帝刘询·10—元帝刘奭·11—成帝刘骜·12—哀帝刘欣·13—平帝刘衎·14—孺子刘婴·15—新帝王莽·16—更始帝刘玄·17—建世帝刘盆子·18—光武帝刘秀·19—明帝刘庄·20—章帝刘炟21—和帝刘肇·21—和帝刘肇·22—殇帝刘隆·23—安帝刘祜·24—顺帝刘保25—冲帝刘炳·26—质帝刘缵·27—桓帝刘志·28—灵帝刘宏·29—少帝刘辨30—献帝刘协·31—文帝曹丕·32—明帝曹叡·33—齐王曹芳·34—高贵乡公曹髦·35—元帝曹奂·36—昭烈帝刘备·37—后主刘禅·38—大帝孙权·39—会稽王孙亮·40—景帝孙休·41—末帝孙皓·42—武帝司马炎·43—惠帝司马衷·44—怀帝司马炽·45—愍帝司马邺·46—元帝司马睿·47—明帝司马绍·48—成帝司马衍·49—康帝司马岳·50—穆帝司马聃·51—哀帝司马丕·52—废帝司马奕·53—简文帝司马昱·54—孝武帝司马曜·55—安帝司马德宗·56—恭帝司马德文·57—楚帝桓玄·58—光文帝刘渊·59—昭武帝刘聪·60—灵帝刘粲·61—武帝李雄·62—武帝李雄·63—幽公李期·64—昭文帝李寿·65—归义侯李势·66—昭公张寔·67—成公张茂·68—文公张骏·69—桓公张重华·70—威公张祚·71—冲公张玄靓·72—归义侯张天锡·73—高祖石勒·74—海阳王石弘·75—太祖石虎·76—彭城王石遵·77—义阳王石鉴·78—新兴王石祗·79—武悼天王冉闵·80—文明帝慕容皝·81—景昭帝慕容俊·82—幽帝慕容日韦·83—代王拓跋什翼犍·84—惠武帝苻洪·85—明帝苻健86—厉王苻生·87—宣昭帝苻坚·88—哀平帝苻丕·89—高帝苻登·90—后主苻崇91—武昭帝姚苌·92—文桓帝姚兴·93—后主姚泓·94—成武帝慕容垂·95—惠愍帝慕容宝96—昭武帝慕容盛·97—昭文帝慕容熙·98—惠懿帝高云·99—文成帝冯跋·100—昭成帝冯弘·101—济北王慕容泓·102—威帝慕容冲·103—西燕王段随·104—西燕王慕容岂页·105—西燕王慕容瑶·106—西燕王慕容忠·107—河东王慕容永·108—宣烈王乞伏国仁·109—武元王乞伏乾归·110—文昭王乞伏炽磐·111—后主乞伏暮末·112—懿武帝吕光·113—灵帝吕纂·114—后主吕隆·115—武王秃发乌孤·116—康王秃发利鹿孤·117—景王秃发傉檀·118—武宣王段业·119—武宣王沮渠蒙逊·120—哀王沮渠牧犍·121—酒泉王沮渠无讳·122—河西王沮渠安周·123—献武帝慕容德·124—末主慕容超·125—武昭王李暠·126—后主李歆·127—冠军侯李恂·128—武烈帝赫连勃勃·129—废主赫连昌·130—后主赫连定·131—武帝刘裕·132—少帝刘义符·133—文帝刘义隆·134—孝武帝刘骏·135—前废帝刘子业·136—后废帝刘昱·137—后废帝刘昱·138—顺帝刘准·139—高帝萧道成·140—武帝萧赜·141—郁林王萧昭业·142—恭王萧昭文·143—明帝萧鸾·144—东昏侯萧宝·145—齐和帝萧宝融·146—梁武帝萧衍·147—简文帝萧纲·148—豫章王萧栋·149—武陵王萧纪·150—元帝萧绎·151—汉帝侯景152—贞阳侯萧渊明·153—敬帝萧方智·154—宣帝萧詧·155—明帝萧岿·156—后主萧琮157—武帝陈霸先·158—文帝陈蒨·159—废帝陈伯宗·1601—宣帝陈顼·161—后主陈叔宝162—道武帝拓跋珪·163—明元帝拓跋嗣·164—太武帝拓跋焘·165—隐王拓跋余·166—文成帝拓跋濬·167—献文帝拓跋弘·168—孝文帝元宏·169—宣武帝元恪·170—孝明帝元诩·171—孝庄帝元子攸·172—长广王元晔·173—前废帝元恭·174—安定王元朗·175—孝武帝元修·176—孝静帝元善见·177—文帝元宝炬·178—废帝元钦·179—恭帝拓跋廓·180—文宣帝高洋·181—孝昭帝高演·182—武成帝高湛·183—后主高纬·184—幼主高恒·185—孝闵帝宇文觉·186—明帝宇文毓·187—武帝宇文邕·188—宣帝宇文赟·189—静帝宇文阐·190—文帝杨坚·191—炀帝杨广·192—恭帝杨侑·193—高祖李渊·194—太宗李世民·195—高宗李治·196—中宗李显·197—睿宗李旦·198—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199—少帝李重茂·200—玄宗李隆基·201—肃宗李亨·202—代宗李豫·203—德宗李适·204—顺宗李诵·205—宪宗李纯·206—穆宗李恒·207—敬宗李湛·208—文宗李昂·209—武宗李炎·210—宣宗李忱·211—懿宗李漼·212—僖宗李儇·213—昭宗李晔·214—哀帝李柷·215—太祖朱温·216—郢王朱友珪·217—末帝朱友贞218—庄宗李存勖·219—明宗李嗣源·220—闵帝李从厚·221—末帝李从珂·222—高祖石敬瑭223—出帝石重贵·224—高祖刘知远·225—隐帝刘承祐·226—太祖郭威·227—世祖柴荣228—恭帝柴宗训·229—武帝杨行密·230—景帝杨渥·231—宣帝杨隆演·232—睿帝杨溥·233—烈祖李昪·234—元宗李璟·235—后主李煜·236—武肃王钱镠·237—文穆王钱元瓘·238—忠献王钱弘佐·239—忠逊王钱弘倧·240—忠懿王钱弘俶·241—高祖王建·242—后主王衍·243—高祖孟知祥·244—后主孟昶·245—太祖王审知·246—嗣主王延翰·247—惠宗王延钧·248—康宗王昶·249—景宗王曦·250—天德帝王延政·251—世祖刘崇·252—睿宗刘承钧·。
上古人物颛顼简介颛顼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颛顼人物简介颛顼(zhuān xū,生卒年不详),本名乾荒,号高阳氏,别称颛顼、帝颛顼、玄帝、黑帝、顼帝,后人尊为帝,列入五帝。
颛顼始自穷桑,而迁都于商丘,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之后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孙,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颛顼征服九黎族、制历法、创制九州、作曲《承云》,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颛顼人物生平出世他的母亲女枢一次梦见一条直贯日月的长虹飞入腹中,由此怀孕而生颛顼,颛顼生下时头戴干戈,并有“圣德”字样。
为帝五德始终说成型于战国时代,所谓“所居玄宫为北方之宫,北方色黑,五行属水,因此古人说他是以水德为帝,又称玄帝”很明显属于后人根据部分史前历史按照当时时代的需求进行表述。
帝颛顼以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都城,以句芒为木正、蓐收为金正、祝融为火正、玄冥为水正、句龙为土正,合称五官。
他即位后,严格遵循轩辕黄帝的政策行事,使社会安定太平。
颛顼存在的年代与五德始终说成型的年代相差千年之久,尤其在上古的史前历史极度缺乏文字记载,就这一点上来说,水德、玄帝之类的说法,值得怀疑。
不得不感到遗憾的是,在龙骨作为药材的年代里,有不计其数的可能涉及到史前文明的孤本龙骨都已经被先人吃掉,遗失的历史恐怕难以寻回了。
与共工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主管水利。
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共工手下有两个恶名昭彰的神:一个是长着九个脑袋的相柳,它也是人面蛇身,全身青色,性情残酷贪婪,专以杀戮为乐;另一个是长的凶神恶煞一般的浮游,也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家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祝融的儿子。
他的部落在河南北部。
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历代帝王及其名人1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中文名:李世民民族:汉族出生日期:599年1月23日(公历)逝世日期:649年7月10日(公历)主要成就: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赐房玄龄》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年号:贞观2赵构(1107——1187),字德基。
南宋开国皇帝,即宋高宗。
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
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
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
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中文名:赵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开封出生日期:1107年5月21日逝世日期:1187年10月职业:皇帝主要成就:书法代表作品:《翰墨志》、《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光明塔碑》生肖:猪在位时间:1127年—1162年(共35年)岁数:81岁字:德基庙号:宋高宗3元朝皇帝列表元朝历代皇帝简介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始于太祖铁木真,终于元顺帝,共15帝。
元朝是蒙古族的王朝,疆域宽广,但统治残暴,致使王朝短命。
元朝皇帝列表:太祖铁木真(1162-1227)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一、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国皇帝。
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
出秦始皇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定都咸阳。
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二、汉武帝刘彻(前157—前87),字通,幼名彘,汉朝第七位皇帝,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文学家。
汉族。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帝刘邦的曾孙,太上皇刘太公的玄孙。
其母是皇后王娡。
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
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
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
《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第二: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第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第四: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第六: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正如历史正剧《汉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
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
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着名的例子。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封狼居胥。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
三、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汉族,陇西成纪李世民(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中国历代帝皇
并号其为“神都”。
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
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