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不放鞭炮倡议书参考范本素材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17.39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的不放鞭炮倡议书参考范本素

材大全

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营造健康、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坚决不放鞭炮倡议书*,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坚决不放鞭炮倡议书*【1】

市区和机场净空保护区的广大居民:

年终岁首,燃放烟花爆竹这个延续千年的习俗,虽然能营造喜庆氛围,但也会引发火灾、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更会破坏机场净空安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我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和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工作。为此,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特向市区和机场净空保护区的广大居民倡议:

一、遵纪守法,保护净空安全。在机场净空保护区燃放烟花爆竹会给机场航班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我们要深刻认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于保护机场净空安全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执行《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市

区和机场净空保护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共同保护机场净空安全。

二、主动防范,消除火灾隐患。烟花爆竹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和破坏力的特殊物品,在其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燃放的任何一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主动防范,积极检举揭发禁炮区内销售、储存和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三、转变观念,摒弃陈规陋习。我们要突破思想障碍,破除旧俗,用健康文明的文体娱乐方式取代燃放烟花爆竹的陈规陋习,革旧出新,树立文明和-谐新观念。

四、厉行节约,倡导节俭之风。节俭是一种文明风尚,更是一种美德。据初步估算,仅仅一个除夕夜,我市每年燃放烟花爆竹就要耗费数千万元,还不包括因此引发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燃放烟花爆竹,白白耗费社会资源,与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格格不入。我们必须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广大居民朋友们,请自觉加入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活动中来,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营造文明、祥和、健康、安全的节日氛围,为构建和-谐家园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晋江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x年元月

坚决不放鞭炮倡议书*【2】

“年青人,少放点鞭炮!让我的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近日,一张环卫工人手捧心愿卡的图片在微博、微信上广泛转发。据悉,图片中的两位环卫工人是周素琴和艾绍立夫妇,两人都是宝塔区柳林镇燕沟社区火车站片区的环卫工人。67岁的周素琴和66岁的老伴艾绍立每人每月拿着1100元的工资,为延安城区“美容”。2月2日晚,李荟把周素琴和老伴艾绍立的照片发到网上,周素琴老人并不知道。

“我不知道照片发网上了,是社区工作人员在延安火车站马路中间给我们拍的。”昨日,周素琴告诉华商报记者,她做保洁员已经x年了,老伴也有四五年了,除夕夜里一般零点左右才能回家。由于除夕夜和初一早上是放炮高峰期,大年初一早上四五点就得起来打扫炮灰。在周素琴看来,放鞭炮不仅浪费钱,还污染环境,更是给他们增添了不少工作量。“每年儿子都等我们俩回家吃年夜饭,等不到很生气。”说起年夜饭,对于周素琴和老伴而言,是种“奢侈”。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呼吁的方式,今年除夕夜能早点回家。

坚决不放鞭炮倡议书*【3】

广大村民:

我们吴良村已经建成全市一流的生态陵园,广大村民的殡葬意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文明、环保的丧葬理念逐步形成,为进一步革除丧葬礼俗陋习,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树立文明殡葬,推进社会文明新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吴良村老年人协会特向全体老年协会会员及吴良村广大村民发出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倡议书:

一、树立厚养薄葬的孝德理念。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在世晚辈多关心,死后丧事从简。

二、倡导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殡葬文化,革除丧葬陋习,树立文明殡葬新风,从俭办丧事,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把钱用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上,用到发展经济上。

三、倡导文明科学的丧葬礼仪。移风易俗、倡导丧葬新风尚,以文明、健康、现代科学的方式告慰逝者,用真诚的情感和感恩的心灵追思亲人。

四、树立文明意识,公德意识。大力维护优美整洁的村庄生态环境,把传统的丧葬礼俗用环保、生态、洁净的葬礼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用安静、生态、环保的方式进行丧葬活动,不污染环境,不堵塞交通,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产、生活,自觉维护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