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专升本,专转本文科学生必备!!大学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77.00 KB
- 文档页数:33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一、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4.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用的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出的*应在主题、内容、层次、结构、行款、书写等方面合乎要求,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二、阅读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灯下漫笔》、《论学问》、《冯谖客孟尝君》、《张中丞传后叙》、《故都的秋》、《香市》、《爱尔克的灯光》、《饮酒》(其五)、《山居秋暝》、《行路难》、《蜀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关山月》、《再别康桥》、《声声慢》(寻寻觅觅)、《前赤壁赋》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三、课文知识要点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的驳论性质,掌握*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冉有、季路及见于孔子曰(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5)谁之过与?(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陈情表》了解*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知识点汇总1.诗经古称诗或诗三百 ;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2.诗经形成于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3.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4.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5.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蒹葭一诗..6.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7.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8.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 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9.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10. 诗经共300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11.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编辑成集..12.离.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遭遇忧...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和湘君 ..14.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天神、地神、人鬼三类..15.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16.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17.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18.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19.朱熹对诗人屈原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如李白、李贺、苏轼..21.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 “其恕乎;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22.曾参用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之道..23.“为仁由己”是孔子的思想..24.孟子认为人都有“四心”;即仁、义、礼、智..25.“制民之产”是孟子提出的..26.“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P..27.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28.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29.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又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斋”、“坐忘”..30....两家文化构成中国思想当中的两条路向;这两条路向又互济互补..31.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道为代表..32.战国末年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早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道的“势”;建立了自己的法家理论体系..33.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韩非子、商君书..34.战国中后期; 墨家与儒学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35.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相爱..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哲学..36.在历史上齐名并称史汉;列我国二十四史的是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和班固创作的汉书..37.司马迁首先创立了“以人为经;以事为纬”的纪传体史书体例..38.史.被鲁迅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39.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着作..40.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了游侠那种“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41.司马迁为刺客作传;主要是极力歌颂刺客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品质..42.司马迁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门写了货殖列传 ..43.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游侠那种“其言必信;其言必果;已诺必成”和“不矜其能羞伐其饰”的道德情操..44.班固在苏武传里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粪土王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45.班固在苏武传里歌颂了苏武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高尚品质..46.魏晋风度的主要特点是超然与忧愤的交织 ..47.从人生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是“人的觉醒”的时代..48.世说新语中伤逝一章记录了魏晋士人悼亡伤逝的言语..49.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总结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发出沉重的感叹..50.嵇.是与山聚源绝交书的作者..51.竹林七贤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一是山巨源 ;一是嵇康..52.归园田居中的“樊笼”和“自然”都具有双重指向;樊笼是指人存在的非本然状态和对人的存在的本然性的束缚 ;自然是指自然形态本身和人的本性..53.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个人主义宣言书..54.魏晋士人中;超然的代表人物是嵇康..忧愤的代表人物是阮籍..55.陶诗云: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6.盛唐是艺术全面繁荣的时期;张旭草书、裴旻剑舞与_李白歌诗__歌诗并称“三绝”..57.盛唐的音乐机构除了太常寺外;还有_教坊_梨园..58.盛唐诗人希望自己的诗被入乐歌唱;如王昌龄、_王之涣高适有“旗亭画壁”之事..59.王维是盛唐最着名的歌词作者之一;他的送元二使安西曾以_渭城曲_的曲调演唱..60.杜甫饮中八仙歌描绘盛唐士人的潇洒风神;其中对李白的描绘是: _李白一斗诗百篇_;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61.“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是_高适_的诗句..62.“莫言贫贱自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是_崔颢_的诗句..63.“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是_岑参__的诗句..64.“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是李白_古风中的诗句..65.“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_王维_的诗句..66.王湾江南意颔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时序交替;有一种壮盛的气势和喜悦的情思..67.代表初盛唐之交最高成就的诗;是_张若虚_的春江花月夜..6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高适_燕歌行中的句子..69._王昌龄_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70.盛唐被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诗人是_王昌龄..71.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_对影成三人..”72.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_别有天地非人间_..”73.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_气象浑厚_..74.盛唐诗兴象玲珑的特点;与盛唐人普遍采用_兴会_的创作方式有关..75.作为概括盛唐诗总体风格的概念;“盛唐之音”是风骨遒劲、_兴象玲珑_、平易自然的统一..76.盛唐___王维___的诗富于诗情、画意和音乐美;故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曰: “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77.“骈文”又名_骈俪、俪文、俪偶、四六、今体、时文;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讲究用典和藻饰的美文..78.“古文”作为文体的概念始于中唐;由韩愈首创..79.纵观中国文学史;“古文”所指中国古代散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_先秦两汉的传统散文的传统散文;一是由_唐宋古文家_ 开创、后世沿用的新体古文..80.骈文是丰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孕育出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多种要素积淀的产物;同时;它具有_对称美、_含蓄美、色彩美、音乐美等美学特征..81.所谓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倡扬儒学、反对佛老、提倡自然质朴的秦汉散文;反对浮靡绮丽的六朝骈文;在_文体_、文风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散文革新运动..82.北宋中期;_欧阳修_ 、苏轼高举唐代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文学主张;相继领导并完成了宋代古文运动;才取得了古文对骈文的最终胜利..83.在一脉相承的唐宋古文运动中;有众多的作家参与其中;“唐宋八大家”;其文章被称为_唐宋古文..84.古文家中成就最高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苏洵、苏轼和苏辙;被誉为_唐宋八大家_..85.中国历史上素有发愤着书的传统;作家从自身的经历中认识到人生失意;于己是大不幸;于创作则极有利..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借题发挥提出了不评则鸣的观点..86.苏轼则博采众长;强调辞达;主张表情达意要准确自然;当行即行;当止则止;反对芜词累句..87.唐宋古文语言既避免了传统散文语言的古奥;又避免了骈文语言的浮艳;走上了规范_化和通俗化的道路..88.韩愈重视作家的个人修养;认为道德完善和勤学苦练是提高艺术水平的两个方面..他根据孟子的“养气”说;提出“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_养气_论..89.对传统文体大胆改造之外;唐宋作家还创造了不少新的文体..如韩愈创造了解、“杂说”一类文学意味较浓的杂文新体裁..90.欧阳修、苏轼开创了文赋的新形式;其中苏轼的赤壁赋最为有名;文中有叙事、抒情和议论;或韵或散;不拘格套;优美动人..。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一)语文知识部分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
(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3、文体知识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1)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大学语文》课程专升本考试大纲(2010年修订版)一、课程性质与培养目的《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文、理学科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文学修养的主要课程之一,这是由于该门课程的丰富内容和显著的人文特色所决定的。
《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学习,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并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大学语文》课程考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应用写作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一)语言知识部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
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应考者辨识、说明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不要求应考者作语法分析。
1、文言实词的考核。
辨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
特别要注意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的文言词语。
2、文言虚词的考核。
主要掌握: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
3、文言句式的考核。
主要是了解文言课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动用。
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地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二)文学知识部分中国文学知识部分主要指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作家的作品内容和各朝代特有的文学现象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应考者了解文学发展常识,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对诗词曲赋文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外国文学部分主要了解有世界级影响的作品内容及意义。
(三)应用写作部分1、公文写作。
要求掌握行文方向,能规范地撰写出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和会议纪要。
2、计划。
要求了解计划的种类,能正确区分规划、计划和安排的不同。
能撰写出有目标和指导思想、有任务和要求并有实施的步骤和具体安排的计划。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学必备常识随着20XX年大家备战考试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专升本考试信息网根据《专升本考试大纲》,特整理了近年来《大学语文》考试中常见的文学常识(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归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4.《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5.《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也是一部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8.《乐府诗集》是唐五代以前乐府诗的总集。
9.《三国演义》是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10. 《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
1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二、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
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2.《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是:①叙事说理铺张渲染,纵横您肆。
②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
③刻划人物,鲜明生动。
3.《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00余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②塑造了诗人伟大爱国者的主体形象。
③融铸神话传说,驰聘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遥深。
4. 《史记》的艺术特色有: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的一系列人 物形象。
②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 “互见法”,善写大事和紧张场面,并以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
③寓褒 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
④语言生动、准确、灵活。
5.《孔 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有: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 府的最高艺术成就。
②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几个鲜明的人 物形象。
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篇目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短歌行(其一)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语文大纲编写《大学语文》必背21篇目录1.季氏将伐颛臾 (1)2.上善若水 (1)3.郑伯克段于鄢 (1)4.谏逐客书 (2)5.种树郭橐驼传 (3)6.前赤壁赋 (3)7.氓 (4)8.橘颂 (4)9.陌上桑 (5)10.短歌行(其一) (5)11.饮酒(其五) (5)12.山居秋暝 (6)13.行路难(其一) (6)14.蜀相 (6)15.关山月 (6)16.雨巷 (6)17.我爱这土地 (8)18.虞美人 (8)19.水调歌头 (8)2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9)21.天净沙.秋思 (9)1.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zhuān yú)。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3.郑伯克段于鄢(yān)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著。
本文通过记述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权夺利,最后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
多行不义必自毙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若阙地及泉,隧而想见。
阙通掘。
1、亟请于武公。
亟:数次。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不过:不超过;参国:三分之一国都。
3、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贰:两属,西鄙与北鄙这两座城市既听庄公的命令,也要听共叔段的命令。
4、不义不昵,厚将崩。
昵:亲近;厚:土地扩大。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完:修治完。
聚:积聚;甲:盔甲;卒:兵卒。
乘:战车。
6、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动词,挖隧道;7、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人的统治,君王将对他怎么办?8、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
9、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影响,推广。
10、公赐之食,食舍肉。
庄公赏赐给他食物,他吃的时候把肉挑出来放在一边。
分析本文的情节与段落层次。
本文情节发展有四个环节:1,交代兄弟不和的原因;2,共叔段野心勃勃,而庄公故意纵其欲,养其恶,等待时机来收拾他;3,共叔段密谋袭郑,庄公出兵伐之;4,庄公幽禁姜氏,后又后悔,采纳颍考叔之计,母子和好。
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揭露统治者的残酷无情,骨肉残杀。
为了表明这个主旨,对战争前共叔段的活动,庄公的态度,写的十分详细,细到说的什么话都写得明明白白;战后幽禁姜氏及采纳颍考叔的计策,也写得十分详细,这都是为了要突出主题思想。
而克段于鄢的战争过程因为与表现主题关系不大,因此一笔带过,写的十分简略。
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
工于心计。
姜氏为共叔段请封给“制”这个地方。
庄公因为“制”是险要地方,坚决不给,足见其精明;共叔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庄公表面不动声色,内含杀机,故意纵养其恶。
等到时机成熟,火候已到,这才一举击败共叔段。
庄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亲,后又怕担上不孝的坏名,采纳颍考叔的计策,为自己摆脱不孝之名找了个台阶。
表现他的虚伪。
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野心勃勃,先是自己居住的城墙扩大,又命其他城市贰于己。
他看庄公没有反应,认为庄公老实可欺,于是发动叛乱,很快就失败了。
姜氏:偏狭昏愦,以私情干政。
立长是西周以来继承王位根本制度,她却要进行干涉,埋下了以后骨肉残杀的种子。
甚至她帮助共叔段袭郑,来打她另一个儿子,其昏愦可见。
颍考叔:聪慧机敏。
他出给庄公的计策,是用偷换概念的方法,庄公说的“黄泉”是黄泉这个词的联想意,引申义,即黄泉代表死亡,地狱;而颍考叔偷换了概念,它采用了黄泉的直指意,本意,黄泉的本意是地下水。
这样颍考叔就解决了庄公的一个难题。
本文细节描写有“庄公寤生”颍考叔“食舍肉”姜氏母子“隧而相见”等。
“庄公寤生”表现了姜氏偏狭的性格特征,并引起下文的兄弟不和。
颍考叔“食舍肉”,表现了它的聪慧机敏的性格特征;“隧而相见”表现了庄公的虚伪可笑。
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本文主要人物是郑庄公。
以共叔段贪婪狂妄,衬托庄公的老谋深算。
以姜氏的昏愦,衬托庄公的精明。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不义不昵,厚将崩。
”共叔段的性格:贪婪狂妄,不断扩张;庄公的性格:阴险毒辣,工于心计;中心人物是庄公,次要人物是共叔段,公子吕。
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的作用。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
其整理者为西汉的刘向。
共33篇,12册。
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经营三窟,巩固政权的故事,赞扬了冯谖深谋远虑,有胆有识的政治才能,显示了多谋善断的策士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斗争中的重大作用,也暴露了战国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狡兔三窟能为文收责于薜乎?责通债。
何市而反?反通返。
孟尝君不说。
说通悦。
无纤介之祸者。
介通芥。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描写冯谖初为门客,弹剑唱歌,要鱼,要车,要求抚养老母。
第二部分:3---5自然段。
描写冯谖在薛地矫命焚券,为孟尝君“市义”。
第三部分:6----8自然段。
描写冯谖经营“三窟”。
第四部分:9自然段。
总结冯谖为孟尝君做出的巨大贡献。
左右以为君溅之,食以草具。
译文:左右认为孟尝君看不起他,就给他吃很差的饭。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译文:门人们说这就是那个唱长铗回去吧的人。
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给他吃,比照门下有鱼吃的客人。
窃以为君市义。
译文;我私下认为是为你买了义。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食物与门下其他客人一样。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过:拜访;孟尝君客.我。
客:以…为客。
孟尝君怪之。
怪:认为……很奇怪。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怪:奇怪;衣冠:穿好衣服;以何市而反?译文:买了甚么东西回来?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市义者:买的义。
乃:竟然。
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的民本思想。
冯谖为孟尝君市义,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的地位,在客观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对百姓有一定好处的。
这种行为含有“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冯谖的性格特征。
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
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特点。
先描写冯谖没有能力,没有本事,这是先抑;然后再描写他的超人的能力与本事,这是扬。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表现冯谖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的性格特征;通过对话描写,以及用孟尝君衬托方法;表现了民本思想。
《李将军列传》(重点课文)司马迁和《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共130篇。
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皆惊,上山陈。
陈通阵。
虏卒犯之。
卒通猝。
胡虏益解。
解通懈。
汉军罢。
罢通疲。
南绝幕。
幕通漠。
1、广家世世受射。
受:传授;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3、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阵地;所:许,左右。
4、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正:整齐,严加约束。
5、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失亡:损失,死亡;6、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用此:因此;7、可数百里。
可:大约。
8、广军功自如,无赏。
如:相当;9、东道少回远。
少:稍微;回远:迂回,路远。
10、军亡导,或失道。
亡导:没有向导;或:同“惑”,迷惑。
11、南绝幕。
南:向南;绝:渡过;幕,沙漠。
12、“急诣部,如书。
”马上到右将军部队去,就像“命令”上写的。
13、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
诚恳谨慎的样子,就像乡下人一样。
14、皆惊,上山陈。
陈通阵,布阵。
15、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即,倘若,如果。
16、胡虏易与耳。
与,对付。
17、胡虏益解。
益解,逐渐松懈。
解通懈。
18、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运不好。
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包括两方面内容,1,记述李广的才能和品行;2,写出李广一生的不幸遭遇。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骁勇善战,机智勇敢,胆略过人,使匈奴闻风丧胆。
他轻财爱士,身先士卒,忠实诚信,深受广大将士的爱戴。
但是,他生不逢时,一生遭遇不幸。
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
文章又通过名声比李广差得很远的李蔡相正反对比,揭露了西汉王朝赏罚不公,刻薄寡恩的社会现实。
太史公就是司马迁本人,这段赞语表达了司马迁对李广的赞美,引用《论语》的话,赞美李广立身端正,以身作则的品质。
并用谚语,进一步深情地歌颂了李广的品德。
李广的性格特征可分为主要性格特征和次要性格特征。
主要性格特征:通过四个大战役,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随卫青出征,表现了骁勇善战,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善于应变,胆识过人。
次要性格特征: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表现了李广负能使气,轻财爱士,口讷少言,忠实诚信。
本文大量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主要对比有五处。
与匈奴射雕者对比。
射雕者伤中贵人,杀其骑将尽,而李广亲射杀二人,擒一人。
与部下对比。
上郡遭遇战。
遭遇匈奴大队人马,李广部下惊慌要跑,而李广却沉着镇定,抓住匈奴摸不清他们的底细,以为是“诱饵”,采取“兵不厌诈”的大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
与程不识对比。
两人带军打仗,程不识治军严谨,李广治军简易,而匈奴更怕李广,士兵更愿意跟随李广。
写出了李广治军的特点,受到士兵的拥戴的原因。
与李蔡对比。
李蔡人品下中等,却封侯,位至丞相。
李广功勋卓著,人品高尚,却长期遭受压抑,不能封侯。
此一对比,揭露了西汉王朝朝廷的赏罚不公。
与部下对比。
右北平之战。
面对强大的敌人,士兵吓得面无人色,而李广益治军,意气自如。
本文的细节描写很多,略举一二。
雁门出击战。
李广兵败被俘,装死,然后“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脱险。
表现李广的机智善骑。
善射,见草中石------。
“中石没镞”表现李广的膂力过人。
右北平之战,汉军死伤过半,箭也快完了。
李广命军士拉满弓不发,自己用强弓射杀敌军。
表现了李广沉着善战。
文章第二段“广乃遂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这段描写上郡遭遇战;描写李广精于骑射,勇猛善战,足智多谋,临阵不乱。
通过典型情节,李广的言行来刻画李广的性格;同时运用对比手法。
文章第七段。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这段表现李广的性格是:轻财爱士,善射;“射宽狭以饮”属于细节描写。
李广射箭的特点是:非在数十步,度不中不发。
士兵拥戴李广的原因是:爱护士兵,身先士卒,对部下宽缓不苛。
3,文章第11段。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这段话写的是:李广与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的李蔡相对比,来突出李广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采用的是对比手法。
李广与李蔡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压抑人才,赏罚不公的现实。
祭十二郎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 , 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 , 抒发悲伤情感 , 悼念侄儿,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 , 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
怙hu4 殁mo4 抚fu3 省xing3悟汴洲bian4 孥nu2 薨hong1 遽ju4 辍chuo4 万乘sheng4 嗣si4 殒yun3敛lian4 窆bian3 曷he2 颖ying3 飨xiang3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皆不幸早世世通“逝”。
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当不复记忆复古义:再,又。
今义:重复,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