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管理PDCA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7
危急值PDCA案例在医疗行业中,危急值PDCA案例是非常常见的。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为例,具体介绍危急值PDCA案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案例背景:在医疗机构进行的一次研究中,发现患者的其中一种罕见病在该机构的诊断率呈下降趋势。
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负责该病种诊断和治疗的医生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导致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比较多。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医疗机构决定采取危急值PDCA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PDCA实施过程:1. 计划阶段(Plan):在该阶段,医疗机构首先召集了相关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会议,明确了改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针对该病种,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并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执行阶段(Do):在该阶段,医疗机构根据制定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对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医疗机构还对该病种的相关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升级,确保能够更好地支持诊断和治疗工作。
3. 检查阶段(Check):在该阶段,医疗机构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行,对改进后的流程和设备进行了检查和评估。
通过回顾病例和患者反馈,发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显著下降,病例正确率大幅提高。
4. 行动阶段(Action):在该阶段,医疗机构对已经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调整。
经过讨论,决定将相关培训纳入医院的继续教育计划,以确保医生和护士能够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PDCA实施效果:通过危急值PDCA的实施,医疗机构显著提高了该罕见病的诊断率和治疗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估,发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和治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该案例的成功实施不仅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总结:危急值PDCA案例是医疗行业中常见的质量改进方法之一、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培训改进和监控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然而,要实施成功的危急值PDCA案例,还需要医疗机构的积极支持和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
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概述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病患的安全以及医院的服务质量。
而PDCA则是一个流程管理的常用方法,可以用来优化该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本文将介绍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
PDCA是什么?PDCA,全称“Plan-Do-Check-Action”,中文名叫作“计划-执行-检查-行动”。
它是日本品质管理大师石川五右卫门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流程管理方法。
PDCA四个字母分别表示四个阶段:•Plan:计划,即明确目标,制定计划;•Do:执行,即按计划实施工作;•Check:检查,即检查工作是否按计划实施,是否达到预期;•Action:行动,即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措施,如纠正错误,持续改进。
用PDCA方法对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管理,可以实现对过程的全面管理。
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病患病情危急的指标,当这些指标达到一个预定的值时,医务人员需要立刻采取行动,以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
危急值报告在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中,当医务人员发现有病患的病情达到危急值时,需要立刻向医院管理员、主管医生进行报告,同时开始进行治疗和抢救。
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的基本服务内容之一。
它贯穿整个医疗流程,并在医务人员的医疗救治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PDCA方法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管理,可以从制度的设计到执行进行全面管理,实现医疗服务的质量提高。
PDCA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应用Plan:计划阶段•制定危急值的标准和分类;•设计危急值的流程和操作步骤;•制定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操作规范。
Do:执行阶段•培训医务人员了解危急值的定义、操作、报告流程;•给医疗设备和系统设置危急值的阈值和报告方式;•建立医务科危急值报告台账,记录危急值报告的情况。
Check:检查阶段•定期检查医务科危急值报告流程和标准是否符合规范;•检查危急值的报告是否及时、准确、完整;•经常性开展危急值报告的质量检查。
重症医学科危急值管理的PDCA循环时间周期: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1 P: 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整改目标:1.1 存在问题:抽查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50份危急值相关病历,检查危急值管理的执行情况:1.2 归因分析:科室组织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全科成员参与,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分析发生危急值管理缺陷的原因如下:1)科室管理存在缺陷,缺乏严格规范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及流程,科主任监管力度不够,科室医疗小页脚内容1组缺乏监管。
2)科室相关培训力度弱,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意义,报告处置流程不熟悉。
3)缺乏奖惩机制,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管理不重视。
4)危急值处理不及时,无追踪复查。
1.3 整改目标:危急值的处置情况合理规范。
管床医师、科主任;2.3 科室组织医疗小组长进行各小组间相互督查。
2.4 建立奖惩机制每月对危急值的管理进行考评不规范处置1例扣款100元。
完成好的医师每人奖励50元。
3 C:检查执行效果抽查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50份危急值相关病历,检查危急值管理的执行情况并与整改前对比:页脚内容3页脚内容4危急值登记无医生签字病程记录中无处置情况病程记录中无追踪无沟通记录未执行会诊制度4 A : 处理持续改进经过前期整改危急值登记无医生签字及病程记录中无处置情况明显改善,但病程记录中无追踪,无沟通记录,未执行会诊制度有所改善仍存在一定缺陷。
采取措施:1 继续加强培训工作2 继续加强科室监管力度3 优化危急值报告流程‘4 熟悉信息化下危急值的处置流程页脚内容5。
附件3
危急值管理持续性改进
针对2017年8月2日至8月4日等级医院评审时,我院危急值管理凸显的问题,进行持续整改。
在评审过程中专家组提出问题如下:1.院、科两级制度不一致;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不一致;2.危急值项目及数值不能依据指南要求及时更新;3.危急值报告流程相关人员知晓不足(知晓率45%);4.危急值处置后效果追踪不及时等。
危急值管理做为核心条款,“危急值”信息的重要性在于可使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发生意外,出现严重后果。
它在临床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强危急值管理非常重要,我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工作如下:
一、评审工作结束后,我院立即进行整改,成立持续改进小组。
并启动持续改进小组对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阈值等进行修订。
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以医院红头文件形式下发,全院统一,并组织培训、学习。
持续改进小组名单
二、现状调查:
(一)、共抽查出院病历10份。
1.总体存在问题:
2.针对科室问题分析:
(二)、现场提问医务人员9人。
科室
检验科 内一科 外二科 提问人数 3 3 3 回答正确
2
1
1
三、确定目标值
科室 内一 内二 内三 外一 外二 妇产 儿科 总份数 2 2 1 2 1 1 1 护士未登记 1 0 0 0 0 1 0 护士登记不全 1 2 0 1 0 0 0 医生未记录 0 0 0 0 0 0 0 无转归 1 1 0 0 0 0 0 无明确标识
1
2
1
1
1
1.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率100%
2.护理站登记率100%;
3.医务人员知晓率100%;
4.危急值病程记录明确标识率100%;
5.危急值病程记录及时分析、追踪率100%。
四、针对问题做根因分析
五、对策拟定
六、活动计划实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