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 格式:doc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39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有日积月累及意思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日积月累”的环节,它提供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名言警句,旨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在这个“日积月累”环节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关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通过这些名言警句来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例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名言,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通过长期的相处和磨合,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和能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名言则表达了人生短暂、要有所作为、要追求不朽人生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除了“日积月累”之外,这个单元还提供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阅读材料,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的节选。
这些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提供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名言警句和阅读材料,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继续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应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是一块集知识、技能与文化于一体的宝地。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深入探索语文的魅力,提升我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我们将从词汇积累开始。
这个环节将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量,提升词语搭配的准确性。
我们将在语境中学习新词汇,通过理解上下文,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读读背背”活动,巩固和加深对经典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句子训练阶段。
在这里,我们将学习如何写出清晰、连贯、有力的句子。
通过模仿示例,我们将了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讲解知识点一、交流平台读名著时,我们可以对书中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人物,因为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
三、日积月累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句意: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句意:别说你出发的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句意: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句意: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句意: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同步练习1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栅(zhà)覆(fù)聊(liáo)(2)难写的字籍:左下是“耒”,右下是“昔”。
覆:上面是“西”的变形,左下是“彳”,右下是“复”。
聊:左窄右宽,右边是“卯”。
(3)多音字2.词(1)必须掌握的词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水源野兽帐篷援救寂寞恐惧联想宴会面积淡忘文明忧郁计算缺乏防止日历仪器望远镜自动事实制造缺少栅栏介意无非处境苦闷理智控制知足隔绝境地缘故热带袭击防御手段解除不可思议焉知非福远眺(2)近义词畏惧~恐惧凄凉~凄惨安慰~宽慰野蛮~蛮横缺乏~缺少简陋~粗陋相信~信任消失~失踪仍然~依然聪明~聪慧缘故~原因温柔~温和恼怒~愤怒混乱~杂乱一模一样~毫无二致无济于事~于事无补乌合之众~一盘散沙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得意扬扬~扬扬自得头晕目眩~头昏脑涨绝望~失望荒唐~荒诞疲乏~疲惫悲伤~悲痛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满不在乎~毫不在意(3)反义词畏惧➝勇敢凄凉➝繁荣安慰➝责备简陋➝豪华野蛮➝文明前所未闻➝司空见惯相信➝怀疑消失➝出现聪明➝愚蠢熟悉➝陌生温柔➝粗暴示弱➝逞强混乱➝整齐舒服➝难受一模一样➝天壤之别无济于事➝行之有效乌合之众➝如鸟兽散聚精会神➝东张西望得意扬扬➝垂头丧气伤心➝高兴绝望➝如愿遵守➝违反辉煌➝黯淡喧嚣➝清净派头十足➝垂头丧气(4)词语归类①AABB式词语:舒舒服服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②AABC式词语:跃跃欲试类似的词语:栩栩如生津津有味斤斤计较勃勃生机闷闷不乐铮铮铁骨振振有词③ABAC式词语:一模一样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一生一世无声无息轻手轻脚百发百中无边无际有声有色④描写十分遥远的词语:天涯海角类似的词语:千里迢迢千山万水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山高水长山遥路远水远山长⑤含有数字的词语:九牛二虎之力类似的词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六神无主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五光十色五湖四海⑥量词一座荒岛一丝安慰一艘船一道刻痕一条狗两只猫一批货一根木桩一场梦一只麻雀一块石头一个圆圈一条细缝一道寒光三头牛一种享受一群大雁一辆敞篷车一张沙发椅一番工夫一只小艇⑦动词走遍荒岛搭起帐篷布置处所调整生活方式闭上眼睛射出寒光拱起腰伸直腿张开大嘴刺进肉皮提着奶桶挣断缰绳长满荆棘张开翅膀叙述经过恢复原状⑧修饰词寂寞的生活野蛮的宴会荒无人烟的岛可怕的荒岛孤独的人受尽折磨的处境深重的经历淡黄的头发瞪大的眼睛光滑的脊背绝望的心情热心的听众动人的情节⑨形容勇敢的词语:临危不惧冲锋陷阵奋不顾身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浴血奋战二、佳句积累1.描写外貌的句子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阅读名著时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在词句段的运用中,能够掌握仿写的写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
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名著时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教学难点】
在词句段的运用中,能够掌握仿写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学生之前做了预习,学起来更有自信了。
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处] “日积月累”部分的理解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只是老师用口述的形式简单地说给大家,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理解,以至于在背诵时死记硬背,感到困难。
语文园地【课前解析】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并能够立体、多元化的评价人物。
“语句段运用”安排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生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尝试用“夸张手法”创作句子;第二项内容是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并能做出评价,为自己甄选书籍。
“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教学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4.能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重点】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过程】一、回顾本单元,评价人物1.教师导入: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主人公,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预设1:我对鲁滨逊印象深刻,他是一个生存能力强,富有冒险精神的人。
预设2:尼尔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调皮、爱搞恶作剧。
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课文,填写学习单,写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和评价依据。
完成学习单后先小组交流,一会全班讨论。
预设1:《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我的评价是:虽顽劣但有善良。
依据是:当他家的大白鹅要飞走的时候他怕父母伤心才跳上白鹅不慎被带走的。
预设2:《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主人公鲁滨逊,我的评价是:生活能力强,聪明不畏艰难。
依据是:鲁滨逊驯养动物、培育庄稼、建屋造房,都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生活能力很强,能在这样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很了不起。
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那我们来读一读书上的“交流平台”,看看从中能受到哪些启发。
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读名著,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展开交流;“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 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
“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选编几个板块内容的目的是能够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能立体多元地评价人物。
通过词句段运用,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不同译者对同一部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翻译风格;借助日积月累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仿写句子;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3.朗读并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或之前学过的课文,填写学习单,写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和评价依据。
然后阅读交流平台,总结得到的启发和收获。
再引导学生根据交流平台回顾自己的学习单,说说是否对人物做出了立体多元的评价。
2.学生自由读句子,在组内交流三个句子的特点,并选择一两个词语进行仿写;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内容有哪些异同,再通过对比三个句子,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语言表达。
师生交流后总结: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常常会有不同的译者,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挑选译者。
3.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再让学生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句子。
本节课的PPT课件。
2课时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外国长篇小说的节选。
)2.师:对于同一篇外国文学名著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
而且人物是名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些经典的人物总是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认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名著中的人物呢?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去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语文园地》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成语、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探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及成语,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 修辞手法: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识别并理解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3. 课文理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成语及修辞手法,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作者的深层含义和观点,并能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本、PPT、黑板、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词汇卡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相关的小故事或新闻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新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本课的重点词汇、成语及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示例。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练习或任务,如情景模拟、讨论等。
4. 全班讨论:各小组分享他们的成果,全班进行讨论和点评。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重点词汇:列出本课的重点词汇,旁边附上释义和例句。
- 成语:列出本课的成语,旁边附上释义和例句。
- 修辞手法:简要介绍本课的修辞手法,并附上例句。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如填空、改错等。
2. 口头作业:让学生准备一个小故事或演讲,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3.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本课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知识点梳理1.阅读名著的方法。
(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
例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
他叙述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
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
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鲁滨逊,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鼓动,而参加的冒险活动。
(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
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
”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2.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加点部分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第一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的喜悦和激动。
第二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节到来的速度之快。
第三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八儿的高兴程度。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不同心情。
)3.从“盼望、饿、安静、喜欢、厚”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1)盼望:漂泊异乡的儿子要回来了,母亲觉得一天的等待仿佛过了一年。
(2)饿: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他觉得自己的前胸已经贴在了后背上。
(3)安静:教室里安静极了,每个人的心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4)喜欢:蒙蒙非常喜欢那本书,恨不能把那本书都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去。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4.积累《增广贤文》中关于读书、做人方面的民间谚语。
教学重难点1.学会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挑选自己喜欢的译文并说明理由。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2.能结合语境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重点)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1.激趣导入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外国文学名著,那些血肉丰满、性格迥异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又怎样评价我们课文中的人物呢?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2.自由读“交流平台”(课件出示)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如,在我眼里,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
从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我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之前学习《穷人》,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想,她是多么善良而勇敢啊!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如,很多人觉得尼尔斯太淘气、太顽皮,但是当我读到他心里想“父母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
3.合作探究:回顾本单元课文,填写学习单,写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和评价依据。
人物课文评价依据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生活能力强,聪明不畏艰难能驯养动物、培育庄稼、建房……3.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方法总结。
①结合与人物相关的具体情节,尤其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具体描写,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一节语文园地的意义和特点1.1 语文园地的概念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将接触到语文园地这一新的学习内容。
那么,什么是语文园地呢?简单地说,语文园地是指语文学习的一个具体场所或方式,它提倡以思维为主导,以情感和体验为基础,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构建“经验—感悟—认识—表达”式的教与学。
可以说,语文园地是一种“体验式的、探究性的、情感化的、德育情境化的、学科整合的、综合性的”学习模式。
1.2 语文园地的意义语文园地有其独特的教学意义。
它能够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
再次,语文园地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思考中获得成长。
语文园地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让学生更好地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1.3 语文园地的特点语文园地有其明显的特点。
它是一种情感化与体验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与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感悟。
语文园地是一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再次,语文园地是一种整合性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节语文园地与传统语文教学的比较2.1 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
传统语文教学以课本为主导,以教师的传授为中心,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学生往往在学习中感到厌烦。
2.2 语文园地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对比相比之下,语文园地与传统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它注重学生的情感与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语文园地是一种多元化、整合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再次,语文园地重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的实际运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笔记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一、字音、字形的学习
1.认识汉字的四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
2.学习汉字的构造方法:实、虚、半、倒等四种基本构造
3.了解汉字的部首,学习一些常用部首的笔画。
4.掌握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音调。
5.通过学习字形、字音与意思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独立认字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词语的辨析和用法
1.认识和理解近义词、反义词和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2.掌握常用词语的基本搭配和用法。
3.通过对生活实际语境的感知和理解,在表达自己的同时,正确运用语言,并做到遣词造句准确无误。
三、修辞手法的初步掌握
1.认识双关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提高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四、诗词的欣赏和鉴赏
1.通过朗读和欣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词,培养文学情怀,提高文学素养,增强人文修养。
2.掌握传统诗词的基本格律和韵律,感受其音韵美和意境美。
3.掌握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帮助自己进一步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人物形象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一)第一驿站: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出示课件1】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板书:作品情节)(二)第二驿站: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出示课件2】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5.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板书:人物描写)(三)第三驿站:多方位评价人物。
【出示课件3】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尼尔斯?出示段落:“尼尔斯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跟我们平时认识的尼尔斯一样吗?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人物吗?4.总结归纳: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板书:多方位、多角度)三、拓展研析【出示课件4】1.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
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
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物吧!【出示课件5】2. 猜猜他是谁。
学生归纳猜测。
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归纳。
明确概念: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出示课件6】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分。
学生归纳、分析。
归纳知识点: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
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4.讨论阅读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物,感知人物形象,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A.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能够感知人物形象的全面性。
E.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
这样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小结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
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
我们可以多联系曾经学过的外国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感知人物形象,发现人物的闪光点,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板书:语文园地二人物的评价方法作品情节人物描写多方位、多角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积累词语。
2.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词句段的运用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7】富得(流油)气得(火冒三丈)思念(一日三秋)穷得(揭不开锅)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括号里的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括号里的词语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括号里的词语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1.修辞手法:夸张)二.再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出示课件8】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读下面的例句, 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又什么不同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缩小夸张,让我们知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出示课件9】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夸张的作用: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盼望饿安静喜欢厚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出示课件10】出示课件: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2.想一想,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里?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
(板书: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四、日积月累【出示课件11】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板书:3.古人年龄称谓)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岁:豆蔻年华。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
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
年满20岁的男子。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岁:而立(而立之年)。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指男子40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古稀之年。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0-90岁:耄[mào]耋[dié]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语文是不断积累的,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板书:语文园地二1.修辞手法:夸张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一、 3.古人年龄称谓学情分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教材分析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