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85.81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水系生态环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系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也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保护和治理城市水系生态环境,制定严格的措施势在必行。
首先,要加强城市水系的清洁治理。
城市河流、湖泊等水体往往受到各种污染物的影响,导致水质恶化。
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城市水系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和淤泥,净化水质,确保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的健康。
其次,要注重城市水系的生态修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也受到破坏。
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体生态平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使城市水系恢复原有的生态面貌。
再次,要推动城市水系生态保护。
城市水系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是城市绿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水系周边的生态环境,建立城市水系保护区和绿色生态廊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
此外,还要注重加强城市水系的规划管理。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科学规划城市水系布局,保留和合理利用水体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确保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加强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环保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市民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水源地和水系环境,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水系生态环境。
总之,城市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是当代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
只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水系的保护和治理,才能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共建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修复水系建议一、生态补水为了维护水系的生态功能,建议对城市水系进行生态补水。
可以通过建设补水通道、利用雨水资源、调配水资源等方式,确保水系的水量充足,满足生态需求。
二、水系连通为了提高水系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建议加强水系连通性。
可以通过建设闸坝、疏通河道、修复断流等方式,使水系内的水流动起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三、防洪排涝在修复水系时,应充分考虑防洪排涝的需求。
可以通过建设排涝泵站、加固堤防、清理排水管道等方式,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水环境治理为了改善水系的水环境,建议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可以通过去除污染源、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水质监测等方式,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提高水环境质量。
五、水景观提升在修复水系的过程中,应注重提升水景观的美观度。
可以通过建设景观节点、设计亲水平台、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打造优美的水景观,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六、水文化建设为了传承和弘扬水文化,建议加强水文化建设。
可以通过建设水文化博物馆、开展水文化活动、推广水文化知识等方式,提高市民对水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文化自信。
七、产业布局优化在修复水系的同时,应注重优化产业布局。
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产业等方式,促进产业与水系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八、法规制定与执行为了保障水系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建议制定相关法规并严格执行。
可以通过制定水系保护条例、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明确水系修复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人类活动对水系的影响,保障水系的可持续发展。
九、公众参与与教育公众参与和教育是水系修复工作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开展水系保护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水系保护工作、加强学校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系保护的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十、长期监测与评估为了持续监测和评估水系修复工作的效果,建议建立长期监测与评估机制。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生态调查、公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水系修复工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水系规划与生态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城市的景观风貌,更与城市的生态平衡、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犹如城市的血脉,为城市提供着诸多生态服务功能。
首先,水系能够调节城市的气候。
水的蒸发和比热容特性使其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在炎热的夏季降低气温,在寒冷的冬季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其次,水系可以储存和调节水资源。
它在雨季能够蓄水,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在旱季又能为城市提供一定的水源补给,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
此外,城市水系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河流、湖泊等水域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同时也吸引了众多鸟类和其他陆生动物,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群落。
然而,在过去的城市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生态保护意识,城市水系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土地的快速开发,填埋河道、湖泊,导致水系的连通性遭到破坏,水生态系统失衡。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使得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甚至丧失了生态功能。
同时,过度的水利工程建设,如硬化河道、修建大坝等,改变了水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过程,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为了实现城市水系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关键。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状况以及生态环境需求。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水系布局。
通过对城市地形地貌的分析,规划出相互连通、自然流畅的水系网络,保障水的自然循环和流动。
其次,要划定水系的保护范围。
明确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为水系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空间。
再者,要制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规划。
合理分配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建设是城市水系规划的核心内容。
一方面,要加强水体的治理和修复。
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逐步改善水质。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如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等,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系改造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水系改造工程施工方案主要是对城市水系进行整体改造,提高城市水系的功能和美观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水系改造工程施工范围包括城市内河道、湖泊、景观湿地、泵站、船闸等水利设施,重点解决水质污染、水体漂浮物、水体淤积等问题,同时构建城市水系与周边区域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氛围。
二、施工方法1. 水系改造工程施工采用分段施工方式,分别对不同区域进行改造,以避免对城市交通和人员生活造成不便。
2. 施工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改造效果和工程质量。
3. 施工队伍应具备丰富的水利工程施工经验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施工设备和工具,保障施工工艺和质量。
4.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确保水系改造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
5. 施工中应遵守施工安全规定,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并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6. 在施工中需要保持与居民的良好沟通,及时解决居民对施工所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不便。
三、施工内容1. 河道改造对城市内主要河道进行整体改造,清淤取沙、整治沿河植被、修复河床,提高河道通行能力和水质。
此外,对于水体周边景观进行设计和植被的修复,打造亲水空间、休闲空间,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2. 湖泊改造对城市内湖泊进行整体改造,重点解决湖泊水质污染和淤泥淤积问题。
通过清淤除泥、增加水生植物等手段,改善湖泊生态环境,提高湖泊环境品质。
3. 景观湿地建设在城市内设置景观湿地,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施工方案包括植被丰富的湿地景观、水体净化设施建设,同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打造城市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丰富城市水系景观。
4. 泵站改造对城市内泵站进行改造和完善,提高泵站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同时在泵站周边设置景观绿化,美化城市水系。
5. 船闸改造对城市内船闸进行改造和提升,以适应更大型船只的通行需求,并提高通航效率,为城市发展提供便利。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我国自签署《湿地公约》以来已有40多年,对湿地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重大功能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逐渐意识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但受制于起步相对较晚的情况,我国湿地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工作尚未完善。
很多城市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对湿地公园设计要点了解不足,对城市湿地现状缺乏全面认知,未能充分考虑城市的特色而因地制宜地规划城市湿地公园。
2022年11月11日,南昌市正式获得《湿地公约》颁发的“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这一殊荣代表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南昌之所以获此殊荣,是因为其积极开展市中心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需求。
因此,在政策和现实情况的结合下,生态修复理念引起了南昌市的密切关注。
将该理念贯穿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过程中,需不断优化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生态修复及城市湿地公园理念1.1生态修复的概述1.1.1生态修复的定义。
生态修复是以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为主要的修复手段,借助人工的工程措施修复生态系统的内部,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和稳定为修复方向,逐步恢复和实现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空气等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是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到自然或预期的健康状态。
1.1.2生态修复的意义。
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其次,生态修复改善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生态平衡,提供了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如洪水控制和疾病防控。
此外,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吸收和储存碳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修复还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提供可持续的经济益处,创造休闲和文化价值,推动环境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总之,生态修复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1.2城市湿地公园的概述1.2.1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城市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城市发展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城市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景观规划旨在构建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而生态修复则是修复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城市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的关系以及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是指为城市创造独特、高品质的景观空间。
它不仅仅是对城市的布局和建筑设计,更应该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例如,规划中可以融入绿地和公园,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和生态多样性。
绿色空间的引入不仅美化了城市,还提供了人们进行休闲活动的场所,改善了居住质量。
同时,通过柔性的道路设计和合理的街区规划,城市景观规划还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减少车辆排放对空气质量的污染。
然而,城市景观规划不能仅仅追求美观和便利,还要关注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平衡被破坏。
因此,生态修复就显得十分必要。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恢复、重建或改善破坏的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功能的恢复和建立生态平衡。
例如,通过湿地的重建和水系的修复,可以改善城市水环境,提供水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此外,生态修复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修复的结合不仅对环境有益,也对社会有积极影响。
首先,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可以给居民带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其次,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此外,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修复的实施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尽管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修复带来了众多的益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金的问题。
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的投资,而城市发展的资金来源往往有限。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方需要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和支持。
其次是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黑山县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设计摘要:这里曾经是黑山最活跃的城市空间,黑山人对她有强烈的归属感,虽然配套硬件已经老化、水质污染严重,但是却拥有着极高的凝聚力和优质的景观生态基底,仍然是城市生活中极为重要的情感空间,饱含着几代人的集体成长记忆!通过生态重建、交通链接、文化注入、空间激活等设计内容,提升了公园的景观品质,成为黑山新的精神地标。
关键词:生态修复尾水处理场地记忆城市活力1项目背景黑山县隶属辽宁省锦州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故里,是抗日义勇军的始发地,是国歌创作背景地,是东北二人转的发祥地。
所有的文化依托于黑山的山川形胜,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黑山南湖公园1958年始建,1984年第一次修葺,1996年第二次修葺,2003年改造,南湖公园是承载黑山历史生活的记忆之湖,是黑山人生活回忆的重要场所。
2现状综述2.1现状问题黑山南湖公园是辽西地区典型老旧公园,迄今已有近20年未进行过更新,出现了整体面貌衰退、生态环境退化、交通组织不便、设施落后陈旧、商业行为侵蚀等,快速生长的城市与缓慢等待的公园带来了场地的诸多问题,我们希望消除这种距离,让它不仅是一个蕴育我们童年的公园,也是陪伴我们终老的公园。
2.2城市精神“黑山阻击战”让人们认识了黑山,但不知如此,黑山山川秀美、底蕴丰厚,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太极文化深植于黑山的精神内核之中。
“团结、创新、务实、争先”为黑山精神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3核心要义在新的时代,作为黑山水绿文化展示的一张新名片。
公园的景观资源应该得到重新解读,让能够唤起共鸣的植物其核心价值得以升华,形成生活与自然的交融空间,留下城市原点的时间线索。
从三个角度去审视它。
第一:有着六十年传承的传统公园,“老城最重要的开放空间”在城市新格局的定位是什么?目前南湖公园城市东侧一隅,未来城市向南北向拓展,依托黑山老城、庞河开发区与大虎山镇,形成带状形态,南湖市“两湖一河”的核心结构性绿地,将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水系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为了改善城市水系环境,提高城市景观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次水系改造工程提出了一整套改造方案,将对城市水系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使之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系改造的整体方案、工程内容、施工实施计划、预算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
二、项目背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系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包括水质下降、河道淤积、水体污染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水系环境,提高城市景观质量,提升市民生活环境,市政府决定对城市水系进行全面改造,以实现水清岸绿、生态美丽的目标。
三、工程内容1. 河道整治:对城市内的主要河道进行淤积清淤,修复河道生态环境,保障河道通畅,减小洪涝灾害的风险。
2. 水体净化:通过生物复合滤池和人工湿地等技术手段,对城市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3. 岸线整治:对城市内河道的岸线进行绿化、造景和景观改善工程,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4. 建设水上交通系统:完善城市水上交通系统,增加船舶停靠点和码头设施,促进水上旅游和城市交通的发展。
5. 水系综合管理中心建设:建设水系综合管理中心,负责对城市水系的监测、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城市水系的管理水平。
四、施工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水系改造工程的整体方案和施工计划,进行工程前期调查、设计及方案论证工作。
2. 施工标准建设:根据规划方案,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和细化施工计划,分期、分段实施改造工程。
3. 施工技术准备:组织施工队伍、配备施工设备,并进行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准备。
4. 施工实施阶段:按照施工计划,有序进行改造工程的实施,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5. 工程竣工验收:完成水系改造工程后,进行竣工验收,确定工程质量和效果。
五、预算水系改造工程总投资为1亿元,具体预算分配如下:1. 河道整治工程:3000万元;2. 水体净化工程:2500万元;3. 岸线整治工程:2000万元;4. 水上交通系统建设:1500万元;5. 水系综合管理中心建设:2000万元。
北京北环水系生态修复方案优选嘿,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关于“北京北环水系生态修复方案优选”的方案,这可是我积累了十年经验的心血之作。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聊这个项目。
一、项目背景北京北环水系,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水系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了这份修复方案。
二、目标定位1.恢复水系生态功能,提升水质,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2.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三、修复策略1.水质改善a.清除底泥,去除污染源。
b.增加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c.引入生态浮岛,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2.生态修复a.重建湿地,恢复水系周边生态。
b.增加鸟类栖息地,吸引更多生物种群。
c.建立生态廊道,连接周边绿地。
3.景观提升a.打造亲水平台,增加亲水空间。
b.设计休闲步道,提升游憩体验。
c.增加公共艺术装置,丰富视觉效果。
四、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a.成立项目组,明确责任分工。
b.开展现状调查,了解水系现状。
c.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修复目标。
2.实施阶段a.清除底泥,去除污染源。
b.重建湿地,恢复生态。
c.增加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后期维护a.定期监测水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c.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修复效果。
五、项目优势1.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水质改善技术,确保修复效果。
2.生态环保:注重生态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
3.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六、预期效果1.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2.水系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
3.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高。
这份“北京北环水系生态修复方案优选”是我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制定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北京北环水系重新焕发生机,为城市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水系景观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系景观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水系景观实施方案对于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水系景观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水系景观规划。
1. 确定水系景观的位置和范围,首先需要对城市的水系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适合开展水系景观建设的地点和范围。
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选择合适的水域进行规划。
2. 设计水系景观的布局和形式,根据不同水域的特点和城市的整体风貌,设计水系景观的布局和形式,包括水面景观、岸边绿化、景观小品等,要求在满足美观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水系景观建设。
1. 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在水系景观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水质的净化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生物过滤等方式,改善水体的水质,保护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2. 建设景观设施和配套设施,在水系景观建设中,需要建设一些景观设施和配套设施,如游步道、观景台、休息亭等,以方便市民游览和休闲。
3. 植物配置和景观照明,在水系景观建设中,要合理配置各类水生植物,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同时,要设计合理的景观照明系统,使水系景观在夜间也能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四、水系景观管理。
1.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水系景观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人员配备、巡查制度、维护保养等方面,确保水系景观的长期良好运行。
2. 宣传和教育,加强对水系景观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对水系景观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共同参与水系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3. 定期维护和更新,定期对水系景观进行维护和更新,保持水体清澈、植被茂盛、设施完好,使水系景观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五、结语。
水系景观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贯彻实施本方案,为城市的水系景观建设贡献力量。
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提升设计研究——以昆明市盘龙江为例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河道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在现行的国土空间规划、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城市河道的保护治理、功能优化、景观提升、价值利用等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助力“最美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建设云南“美丽河湖”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保护治理、空间营造、整治提升正文1.愿景盘龙江是高原明珠“滇池”最大的源流河道,昆明“古六河”之首,是昆明的“母亲河”。
她滋养了千千万万的昆明人,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古滇文明”,见证了昆明城市兴衰,记载了春城历史人文与生活记忆。
本项目河段是串联盘龙江沿岸绿地系统,整合官渡片区原有的生态版块的重要区段。
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织点成网,以盘龙江为重要生态廊道,引入滇池生态功能,提升片区整体生态服务能力,助力官渡区建设节约型园林和低碳型城市。
图1盘龙江官渡区流经段1.概况盘龙江地处主城区的环湖主要发展轴和重要南北景观廊道区域,官渡区段至拓东路、日新路段河岸整治及景观提升工程项目于2020年3月开始设计,2021年竣工。
项目涉及的河岸线长4.255km,通过岸线整治、慢行联通、功能优化、海绵景观、文化融入和景观再生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打造生态健康、经济活力、景观秀美的盘龙江生态廊道。
1.诉求2019年省总河长令发布云南省美丽河湖建设的行动方案,提出“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云南的每条河流都变成一道靓丽风景线”总体目标,系统推进全省各类河湖的水文化、水景观、水生态建设,到2023年全面完成全省美丽河湖的评定评估工作,建立云南美丽河湖名录,昆明市盘龙江整体提升改造也是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项目重点打造官渡形象门户区、城市森林活力区两个区段,节点提升改造11处,改造面积约3.32公顷,总投资3000万。
1.整治与提升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区河道普遍问题一是驳岸多为硬质驳岸亲水性较差,需结合防洪要求进行岸线优化和断面生态化改造,强调生态性,为城市绿化从陆地延伸至水里提供载体。
1 典型项目技术方案—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1.1 基础条件分析1.1.1上位规划解读通州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将大力度开展中小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恢复多个湿地,以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为主脉,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着力形成 “北方水城”的通州特色生态环境。
通州水环境格局图萧太后河处在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廊道上,功能定位为城市活力段,反映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整体建设一起反映通州的现代都市生活场景,其风格体现出现代感和都市感。
1.1.2项目区及其周边概况萧太后河属于凉水河支流,发源于北京市左安门,经朝阳、通州与张家湾注入凉水河。
1958年修建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萧太后河截断,现形成两个水系排涝系统。
上段在马家湾村北改入通惠排干;下段起点为通惠排干,向东流经小鲁店村,过通马路进入通州区,于张家湾镇南汇入凉水河。
主要支流有南大沟、大稿沟、玉带河。
河道总长度为22.49km,流域面积为102km2。
其中通州境内河道长为10.25km。
此次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是位于通州区通马路至京哈高速段,全长约3公里。
(1)现状交通分析现状交通以3-4米宽的水泥路及土路为主,雨天土路泥泞难行,交通可达性差,同时部分沿河路作为进出周边村庄的通道,经常发生交通拥堵,村庄周围道路随意停车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2)植被分析现状植被条件较好,有生长较好的白杨、垂柳等高大乔木,景观设计可加以保留利用,但地被及灌木较为单一,以杂草为主,设计时需加以强化。
(3)文化资源分析设计范围内有已经建成的萧太后河码头遗址公园,公园有景亭、萧太后雕塑、栈桥等设施,有一定景观基础,本次景观提升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萧太后河的文化资源,将景观与文化充分融合。
(4)景观资源分析场地内有较大面积的荷塘,河道水量及水质条件较好,同时有已经建成的部分景观设施,如亲水木平台等,这些都为创造优质的滨河景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萧太后河独特的景观资源。
水系绿化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水系绿化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利用水体资源进行绿化和景观美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系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增加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
二、水系绿化实施目标。
1. 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 增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3. 丰富居民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居民生活质量;4. 保护水资源,促进水环境保护和修复。
三、水系绿化实施方案。
1. 水系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水系绿化的布局和设计,合理利用城市内部的水体资源,打造水系景观带,提高城市绿化率和景观效果。
2. 水体修复和保护。
对于城市内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要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清理水体污染物,修复水体生态系统,提升水体水质,为水系绿化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 水系景观建设。
在水系绿化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水系景观的建设,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打造水景广场、建设水系步道等方式,提升水系景观的品质和吸引力。
4. 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水系绿化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水体周边的湿地、植被等生态环境,提升水系绿化的生态效益。
5. 完善配套设施。
在水系绿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水系绿化相关的休闲广场、游憩设施、景观观赏点等,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四、水系绿化实施效果。
1. 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水系绿化的实施,可以提升城市的绿化率和景观效果,改善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改善生态环境。
水系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3. 丰富居民休闲场所。
水系绿化可以丰富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4. 促进水资源保护。
通过水系绿化的实施,可以促进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提升水体的生态效益,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08-14T13:50:47.7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作者:尹迎
[导读]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摘要:我们生活的城市日新月异,我们生活的环境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城市河流的改造与滨水空间的营造不再仅停留在表面,而是从环境角度出发,从人本角度出发,实现更高层次的开发与建设,满足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水系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水系;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前言
城市水系属于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属于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城市河流还具有着防洪排涝、水路运输、美化环境、供应水源、休闲娱乐、维持生态平衡等各种功能,对于城市生态的建设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能够减弱城市当中的热岛效应,促进城市的景观多样性以及城市物种的多样性,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文体娱乐和亲近自然的和谐空间。
鉴于城市水系在整个城市景观体系当中的关键地位与作用,在对河流实施生态修复的同时,如能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常规水利水环境的治理手法景观化,将会对城市河道环境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从而使城市水系具备生态与景观的双重价值。
1、玉溪玉湖片区改造项目概况
玉溪玉湖片区改造项目,其中出水口生态公园19.6公顷(包含水面1.7万公顷,景观湿地0.95公顷),冯家冲生态公园3.7公顷(包含水面1.25公顷),右所湖生态公园3.5公顷(包含水面0.66公顷),聂耳文化广场区47.1公顷(包含玉湖水面12.9公顷)。
现状由于上游来水检测为劣Ⅵ类水,导致进入城市水质先天不足,虽已采取叠瀑曝气等措施,仍然效果有限,加之维护欠缺,局部腐朽植物会对水体造成新的污染,缺乏水质净化系统,水系本身自净能力较差,对下游水体影响更加严重;虽两岸现状植被覆盖情况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滨水历史文化挖掘不足,文化与水景观结合的建设可进一步挖掘;对水系的生态治理,首先需要对上游来水的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其次在出水口改造工程中,对进入城市水体系中的水进行预处理,是短期内保证城市河流水体水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结合一些水岸景观的生态处理手法实现远期对水体持续净化的作用。
本次改造应满足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需求,由于现状植被覆盖情况较好,在不破坏现有绿色基底的前提下,进行水系水岸的生态修复改造与景观提升,给市民创造更多良好的自然休闲环境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2、城市河流水系的生态修复
2.1河流水系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2.1.1技术引进以及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河流的生态修复技术在国外已相对成熟,目前有很多成功案例及先进技术值得学习借鉴。
积极的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来弥补我国对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的经验不足,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们技术更新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有了实践检验的核心技术就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从而促进我国科技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2.1.2因地制宜的原则
生态系统具有着非常强大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地域、气候、水文的不同其自然条件也不同,污染的原因以及人类的活动规律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繁琐性与多样性。
所以,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参考国外以及其他地区先进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探索研究能够适合于本地区、本流域的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以及方法。
对于引入的外来物种必须要保持极特别慎重的态度。
2.1.3生态修复与控制排污相结合的原则
修复以及控制排污相结合的方式是进行水污染治理的一项大原则,当然,河流的生态修复同样不能例外。
需要认识到,完全的依靠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所具备的自净能力,进行高度污染的处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定要提倡清洁卫生生产,严格的控制污水的排放以及处理。
在确保水质安全的基础之上,选择使用河流生态的修复技术,不断的提高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2.2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
2.2.1生态修复目标
玉湖片区的河流生态治理,受到众多条件的限制,结合其现状,最终将其生态修复目标确定的为:治理范围为城区出水口至玉湖段水系,结合景观的综合治理,改善水循环、水质、亲水环境等问题,绿色河底,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最大限度的保留河岸原有植被,新建绿色基础设施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2.2.2生态修复方案
玉湖片区从营造亲水景观和优美环境的角度出发,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总体上对现有水域清淤疏浚,恢复生态功能,改善水质的水循环方案;完善防洪系统、修复滨河生态、结合景观设计手法融入休闲景观;构建自然表流湿地;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蓄滞雨水、回收利用、补充地下水,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打造海绵城市。
2.2.3生态修复措施
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好水循环方案,再采用截污治污、清淤、生态护岸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对恢复水质、维护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是治污、清淤。
目前玉湖片区局部水质偏差,因此应控源截污,加快雨、污管网的建设进程,对雨水经过净化排河,同时定期清理河道淤泥,积极制定后期运维方案等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以改善水质。
二是生态护岸。
护岸要有利于岸坡稳定和景观效果,又有利于水体流动和水体运动方式,防止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同时考虑水中生物
栖息停留空间。
三是滨岸缓冲带措施。
滨岸缓冲带由乔灌木、地被和湿地植物组成,一般为带状。
建设滨岸缓冲带可有效缓解降雨径流对大沙河的冲击,不仅能对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拦截、吸附和分解,还可防止水土流失和河道堵塞,从而稳定堤岸,促进生物生长,改变河水富营养化局面,同时也可增加河道绿地景观,对改善生物种群生存环境具有很好的效果。
3、景观设计
3.1景观设计意义
玉湖片区改造项目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结合城市景观规划,以水造景,充分考虑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现代的景观形式体现科技、休闲、游憩于一体,通过对滨水景观区进行合理布局,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体现人、城、水之间的和谐关系。
滨水区景观设计不仅起到了美化大环境、修复玉湖片区生态的效应,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创造了人们亲水近水的空间。
努力将该区域打造成滨水休闲景观的城市生态轴。
3.2水系生态景观设计
鉴于传统的河流景观的设计还停留在景观表层美学含义上,却忽视了河流的自然性、生态性,导致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不断的降低,使得河流的生态环境的质量不断的下降。
所以,在对城市河流整治的过程当中,需要重新的审视河流这个非常宝贵的资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3.2.1水道生态景观设计
在进行水道平面设计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保持水道的自然弯曲的形态。
河流水系断面需在有条件的区域尽可能打开拓宽,预留行洪空间,旱季作为城市公共绿地使用,雨季作为蓄水空间。
3.2.2滨水区的生态景观设计
滨水区的景观主要是由生态护岸的景观设计、沿岸的植被绿化系统、滨水的建筑、滨水的道路以及附属的设施组合而成,它们一起构成了非常丰富多彩的城市河流滨水区的景观。
结合本案具体情况,针对水岸两侧成年大树进行保护性利用,经过技术反复论证,最终既实现利用水岸的净化水体的作用,又利用了原植被,弥补了新栽植物短期内不可能达到的景观效果。
4、结语
城市河流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城市文化,同时,它也为现代城市表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提供了一个平台。
我们要与时俱进,用一种全新的生态观念、科学态度、整体视野和方法去进行科学实践,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基本依据,从修复水体生态结构入手,兼顾与周围景观的一致性,来实现对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饶戎,董翔.北京昌平东沙河城市生态湿地规划设计[J].风景园林,2016,01:52-57.
[2]孙贺.滨海湿地实验区生态化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