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作文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全国I 卷2035年“时光机”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先读题,题目中给出了2000、2008等七个年份,以及当年发生的大事。
然后材料提到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这里就说明我们作文要结合中国的改革发展、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而且必须是结合个人成长来写,不能脱离从2000年到2018年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
题目要求我们的文章是给2035年的18岁一代人阅读,所以后面的18年,考生可以发挥想象,根据所给内容写中国的巨大成就,对未来青年的人生做一定的指导,要有寄语,有建议。
我们可以有以下立意:1.从世纪宝宝角度立意(1)做自信的追梦青年(顺势而为,大有可为,心中有梦,扬帆远航)(2)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前进之路,荆棘密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3)感谢好时代,为祖国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舞台宽广,时代召唤,立志成才,感恩祖国)2.从社会发展角度立意(1)为人民谋福利的社会才会走得更远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注民生,大国风范)(2)社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迎接挑战,自立自强,人才战略,勇闯难关)3.从两者结合的角度立意(1)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开放包容,舞台宽广,自信自强,人生精彩)(2)时代的进步要靠每一个有中国梦的人付出努力(时代召唤,顺势而为,心中有梦,奉献自我)优秀作文:你有一封函牍请注意查收——致2035年18岁青年文/竹西路十八青年,见字如晤。
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均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表演称之为“前台”。
他观察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定的目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
这种“公共人格”就是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
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被周围的人知晓,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要人物的好感,为自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形象。
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台”。
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的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
通常,这个时刻不会很多,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
如果我们把“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在微信朋友圈的“绑架”下,我们几乎 24 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
早上起床微信自拍刷脸,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鸡汤文。
在这八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演。
只是现在表演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 PS 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
2018年唐山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范文汇编2018年唐山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范文汇编四.写作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播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邀请各个领域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经典美文,力图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2017年一共播出了12期,每期都有个主题词: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这些主题词引发了你的哪些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个主题词,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以此为基础确定与“文化情感”相关的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河北是高考大省,教学成绩也不可小觑,每年的唐山市模拟试卷都备受各地区同行的关注和青睐。
今年的一模语文试卷作文材料部分,沿袭了2017年高考新课标i 卷的形式(选择主题词语),明确要求主题立意与文化情感有关。
立场鲜明地举出“文化”二字,表现了出题人倡导经典阅读的思想倾向,契合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可谓关注并贴近了生活;12个主题词里可以任选两三个,又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国家的民主、开放、多元和包容性,不束缚学生思维,可自由、灵活、奔放、尽兴地表情达意,正如歌曲《奔跑》所唱的那样:“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
”“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是啊,供选话题丰富多样、琳琅满目,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在语文试卷作文部分里让不羁的心扬帆远航,可谓公正、和谐、友善,满富人文关怀。
12个主题词都是孩子们所熟知的,并没有很绝对地追求高大上和正能量,”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这些词语里有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可以写如何丰富思想认识,提升品行素养;可以表现如何养成处世之道,以及做人应该具有的原则和底线;还可以表达友爱诚信待人,正直善良为人的追求;亦可抒发学会智慧思考,看淡成败得失的良好心态;更可塑造为梦想努力打拼,为成功勇敢顽强,懂得感恩回报、知道珍惜守护的形象,抑或暗示美好的精神,隐喻高尚的人格,弘扬正气引领世风。
相信未来亲爱的朋友:您好!还是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生于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因为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那一年的我们,被称为“世纪宝宝”,也被称为“00后”。
在我们父辈的眼中,我们是一群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孩子,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相信未来的无限可能。
诗人食指曾如此写道: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是的,相信未来,这正是今天我写封信时的内心感受。
此时的我,正在考场上,为我的未来书写文字,为我的未来努力,因为,唯有相信,才有未来。
但,其实,对于未来,我也曾经不相信。
尽管已经远去了十年,但我至今还清晰的记的,2018年5月12日,当我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因为地震而开裂的土地、倒塌的房屋、惊恐的眼神、撕心裂肺的呼叫……那时,才刚刚8岁的我似懂非懂地感受到,原来科普读物上所说的地震是如此的可怕,可以瞬间把眼前的生活撕咬得破碎不堪。
那一刻,在我那才8岁的弱小心灵上,对于未来,我确实产生了怀疑,因为,我害怕,害怕未来。
如果彼时,8岁的我,就止步于害怕,那么或许今天我就不会对你说——相信未来。
突如其来的地震确实让我害怕,但也让我那似懂非懂的内心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群体与国家的力量,我第一次清晰地明确了原来只在课本中出现的“中国”与“中国人”代表着什么。
为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默哀,为需要救助的同胞自愿捐款,为军人的舍命救援而感动,那时的我,还小,但却又突然长大了很多。
我开始朦胧地感觉到,在这个家里,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好像还有很多人与我有关。
尽管那时的我,尚未把鲁迅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作为我的座右铭,但我却真真切切地从这些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人身上,感受到力量与勇气,对于未来,不再害怕,而是相信,因为,在这个时代,面对灾难,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民族。
而幸运的是,自从2008年到现在,我更加坚定了这种相信,因为在今天,那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已经不再遥远,而是彼此相连。
莫做神州袖手人——一封“时光瓶”中的信未来18岁的你:十八载风云激荡,狭缝求索;三千里雷霆失色,龙腾星河。
为你落墨的这一刻,正是2018年,也是我的成人之年。
在过往的生命旅程中,我与中国一同成长、追梦,见证了无数巨龙矫首,腾渊昂视的时刻,也明白了自己身上应该承担的使命。
而在你打开这个飘摇过岁月的时光瓶时,你的生命之河也已流入成年的港湾。
在此,请允许我谈一谈:请承担起时代使命,莫做神州袖手人。
承担使命,需要仰望星空的眼。
从古至今,五千年风沙弥漫,却始终不能阻挡我们对星空的仰望和对中国梦的追求。
从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熙宁变法到如今的改革开放,我们一直在追求经济上富强繁荣的中国梦;从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铁屋呐喊到如今的兼容并包,我们一直在追求思想上启迪民智的中国梦;从张骞“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的凿空之行到如今的一带一路政策,我们一直在追求外交上和谐共处的中国梦。
愿你无论所处时代如何,亦能不忘以梦为马,胸怀星辰。
承担使命,需要踏实前行的脚。
西风碧树中仰观银河,望到的星空梦想总是远在穹顶之外,如要接近它,还需脚踏实地地前行。
放眼今朝,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五年,我们取得了诸多过人成就,而它们无一不来源于踏实的求索之心。
试想,若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我们如何能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超9亿人,实现“老有所终”;如何能为社会增设6500万个工作岗位,实现“壮有所用”;如何能令教育投入占每年GDP总量的4%以上,实现“幼有所长”?愿你不管在未来面对怎样的时代使命,都能脚踏实地地将之完成,不做好高骛远的空想家,而当踏实前行的跋涉者。
承担使命,需要百折不挠的心。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肩负时代之担的路途注定坎壈,此时,我们要拥有一颗不畏蹭蹬的心。
正是因为拥有了一颗百折不挠的心,所以林鸣无视苦难,在伶仃洋的滔天排浪中建起了“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所以潘建伟无惧飞沙,在酒泉的戈壁碎石中发射了世界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所以南仁东穿越淹蹇,在贵州的窝凼山谷中筑就了“一眼万年”的中国天眼。
2018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与真理邂逅导读:本文2018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与真理邂逅,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8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与真理邂逅有人说,真正造成麻烦的不是为人所不知道的事,而是人们所知道的事,而是人们所知道的事并不是如他们所想的那样。
这种现象在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再也常见不过了。
盲目是这种社会症结所在。
社会心理学家勒庞曾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中提到,人的本性喜欢模仿而并非推理。
人们对于权威和榜样的迷恋胜过对于自身理性的坚持。
断言、重复、传染这个环节造成了人们最终的一知半解甚至是浑然不知,只是盲目地追随大众的脚步,听从权威的所谓“真理”。
法官的权威有一半来自他的法袍和假发,所以,人们为表象所撼,盲目听信他人的言论。
人们的强烈主观性或许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因素。
我们喜欢主观臆测,喜欢在客观事实上夹杂太多个人主观情感色彩。
当年波伏娃和萨特鼓吹革命不重要,主要是精神自由的时候,西蒙娜薇依的一句“显然您没挨过饿”让人们不由反思。
波伏娃将精神自由视作穷人应被赋有的最高权力,可她不知道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罗曼蒂克,穷人们根本消受不起。
她所知道的事并非她所想的那样,因此造成了麻烦。
但西蒙娜薇依知道,因为她挨过饿,她知道不能用个人主观的立场来看待和决定他人的生活,看待别的事,否则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要让我们所知道的事情事实上也要与我们所想的一致,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真正的理性思考。
海德格尔的哲学观,是去找寻古希腊哲学的源头,去找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后人们漠视的真理。
思想的探寻就如同在山林道路上寻路,林中走错路是十分常见的,因为道理往往相似,但一旦发现眼前的道路杳无人迹,我们就应后退一步,重新思考来时的路,甚至要反思起点是否正确。
道路的蜿蜒曲折处往往意味着解蔽,伟大的思想中会包含美丽的错误。
同样,生活中我们所知道的事情也会包含着疏忽和错误。
有错误并不可怕,但对自身的错误不加思考、浑然不觉的时候,麻烦离你也不远了。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1篇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适用地区包括山东、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
材料作文,要求写封信给2035年18岁的人读。
材料内容为中国2000年至今发生的一些事情和取得的成就,如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等。
【优秀范文1】《写给 2035 年 18 岁青年的一封信》亲爱的 2035 年 18 岁的青年们:你们好!当你们开启这封信时,时光已经悄然走过了 17 年。
我是来自 2024 年的一位“世纪宝宝”,此刻满怀感慨与期待,想要与你们分享我们这一路走来的故事。
2000 年,农历庚辰龙年,千万“世纪宝宝”诞生,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开端。
我们在新世纪的曙光中睁开双眼,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上了人生的旅程。
2008 年,那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年。
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无数生命瞬间消逝,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但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展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和坚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伸出援手,共克时艰。
从救援人员的奋不顾身,到普通人的慷慨捐赠,每一个举动都传递着爱与温暖。
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那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
当圣火在鸟巢点燃,当中华健儿在赛场上拼搏,当国歌一次次奏响,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悲痛,也收获了荣耀,在磨难与辉煌中,学会了坚强与担当。
2013 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让无数青少年对宇宙充满了向往。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让大山深处不再与世隔绝。
“精准扶贫”开始推动,致力于让每一个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无数贫困地区的人们,在政策的扶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名校一模】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一模作文(附范文)作文题目: 造成麻烦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而是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
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题意分析:这是一个社会现象类的题目,它关乎我们的选择前的思考。
“麻烦”,一个表达心理状态的一个词。
同义词有: 困惑、烦恼、不安等。
“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而是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重心在后半句。
“我们所知道的事”是我们了解的社会事件或客观状态,它指向是事实、真相、真理;“我们所想的”是一种主观预想,它指向的是认知。
整体上看,材料有这样几个意义指向:1.对于人们因认知和客观事实发生矛盾(不一致,极端的就是矛盾、冲突)而造成了麻烦(困惑、烦恼、不安) 的情况,你怎么看?2.对于人们因认知和事件真相发生矛盾(不一致,极端的就是矛盾、冲突)而造成了麻烦(困惑、烦恼、不安) 的情况,你怎么看?3.对于人们因认知和真理发生矛盾(不一致,极端的就是矛盾、冲突) 而造成了麻烦(困惑、烦恼、不安) 的情况,你怎么看? 立意分析: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有一个基本的趋势是: 通过对人类普遍的行为或现象的不同看法引导考生开展思辨。
比如2016 年秋季考指向的评论他人的行为,2017 年秋季考指向的是预测行为。
本次浦东一模卷作文指向的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选择或做决定之前的判断行为,意在引导考生针对认知和客观事实、真相、真理发生矛盾造成麻烦(困惑、烦恼、不安) 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思辨,或揭示原因,表明态度,或分析根源,提出策略。
我们知道,造成这种“麻烦”(困惑、烦恼、不安) 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主观原因,如主观臆断、认知的表象和肤浅、主体意愿与价值观、思维的方法与角度、个体生命的经验性、生活方式的影响性等; 其二客观原因,如事物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事物的内在本质性、事物未来的发展性、社会环境的制约性、社会的复杂性等。
因此立意上,一方面: 可立足于对主体自我的认知和改变,如提升思维的品质(纵横度、格物致知)、拓宽思想者的目光(偏激与狭隘)、取舍价值观念(世俗与理想) 等。
2018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语文测试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
”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
那么,如何理解“学”呢?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
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
”这个理解不无道理。
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
”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
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
“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
“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
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
”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学”的过程是“说(悦)”的。
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
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
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
2018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2017年11月12日,成绩优异的湖南高三学生小罗因成绩波动被批评并要被
通知家长,在办公室将班主任刺死。
②小罗(同上文)的成绩足以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但他只想考取一所二本学校。他
的解释是:“我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③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不会教的老师。(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
④宁吃高考苦,不留终身憾!(某校高考励志口号)
⑤我是教师/我拒绝把我比作灵魂工程师„„不要给我戴上神圣的光环/再用世
俗的眼光把我的人格蔑视贬低„„(网络流行诗《我是教师,我拒绝》)
⑥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日本作家伊坂幸
太郎)
读了上面六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
意,并在文中合理引用或适时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从命题形式上看,本次作文材料是组合型材料,载体不再是叙述型语段,
而变为多个个相对独立又彼此有关联的一些词语、语段、名言警句等,要求考生
自由组合立意并合理引用,不再对文体作出限制。
从材料内容上看,它的命题基点还是传统文化、人文底蕴、核心价值、责任
担当等核心理念,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人生,用思辨精神吸收优秀文化
养料,培养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次作文表面上是组合式材料作文,实则是一则时评类任
务驱动型作文,它以小罗刺死班主任事件为核心,罗列了跟这件事有关联的时评
观点,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各个角度揭示了这一教育悲剧事件发生的背
景和原因。
学生方面:佛系思想的蔓延,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自己不奋进,也
拒绝别人的批评和激励。
社会方面:教师被神圣化,社会把更多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之外的诸
多身份特征附加在教师身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再生父母”“太
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梯”“蜡烛”“春蚕”等,教师为了不辜负种种
美誉,为学生付出一切,为教育付出一生。
教师方面: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性和德育的培养,
个别教师教育措施不得当,简单粗暴,容易激化师生矛盾。
家长角度:家长教育知识欠缺,教育角色缺位,对孩子生而不养,养而不
教。把一切教育对推向了社会(辅导机构),推向了学校,推给了教师。
总之,本次作文只要是围绕教育的话题展开,谈师生关系,家庭教育,学
校教育,德育智育,求学与吃苦精神等,但凡引用得当,立意积极均不偏题。
为学生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的高分作文打开了方便之门。
一类:48分以上
弘扬正能量,立意高远,恰当引用,有条理,有层次。
《才以治学,德以修身》
《荣誉台亦可能的断头台》
《别捧杀了我们的教师》
《父母是不容缺席的教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铸沟通之剑,破师生关系之坚冰》
《莫在该吃苦时选择安逸》
一类作文能围绕前文所说角度,体现一个高中生对教师、父母的理解,体现
高中生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二类:41—47分
观点不积极或偏消极,恰当引用,有条理,有层次。
《生活学习,本该轻轻松松》
《向“佛系青年”致敬》
《最该受教育的是教师》
《丧钟为谁而鸣?》
《不妨潇洒走一回》
二类作文,虽然能完成驱动任务,“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在文
中合理引用或适时联系”,但立意过于消极或不积极。过分注重“小我”,比
如谈自己对学习和考试的感受,对教师、家长、社会表现出太多不满和指责。
即便是方式比较委婉,亦是不合时宜的。
三类:31—40分
观点消极,有引用,有一定条理,有一定层次。
《教师遇刺身亡,实则自食其果》
《人类灵魂工程师?你也配!》
《中国教育,一地鸡毛》
《考试,想说爱你不容易》
三类作文,充满着戾气,充满着牢骚,甚至价值观是扭曲的,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自然难得高分。
四类、五类作文: 21—30分
观点错误,文章未完篇等等
《教师被刺身亡,惨案缘何发生?》
《高三学生捅死班主任?他真的有那么“坏”吗?》
《他引以为豪的学生,却要了他的命》
《邂逅一个不会教的老师》
该类作文完全不能完成驱动任务,观点是错误的,或者不能文章未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