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总工会组织机构沿革
- 格式:docx
- 大小:13.62 KB
- 文档页数:1
工会机构设置及人员简介
工会机构是由工会会员自主选举产生的,主要负责工会会员的利益维护和服务。
一般来说,工会机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会委员会。
是工会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工会的方针
政策和工作计划,选举和罢免工会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员。
工会委员会一般由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的委员组成,由会员
大会选举产生。
2.主席团。
是工会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会的
各项工作,并向委员会负责。
主席团由不少于3人,不超过7
人的主席和副主席组成,由委员会选举产生。
3.劳动保障组。
负责处理会员的劳动争议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维护会员的劳动权益。
劳动保障组由不少于3人,不超过5人的工作人员组成。
4.工作委员会。
是工会负责某一特定领域的委员会,例如妇女
工作委员会、外出务工者工作委员会等。
工作委员会由专门工作人员和相关会员组成。
工会机构人员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主席。
负责领导工会机构的各项工作,代表工会进行外交和
交涉。
2.副主席。
协助主席完成工作任务。
3.秘书长。
负责协调工会各项工作,安排会务等工作。
4.干事。
负责日常工作的执行,协调会员之间的关系。
5.会员代表。
通常为工会会员,代表会员意见和参与决策。
第一章组织机构沿革、职责及内设机构第一节榕江县经济委员会榕江县经济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12月,负责全县工业,交通和基本建设职能。
1988年至1994年12月,县经委的主要职责是工业行业管理和电信通讯行业管理。
1995年与县计划局合并,更名为“榕江县计划与经济贸易局”。
2001年12 月,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及原经委在岗5名干部职工,退休5 人划入榕江县经济贸易局。
第二节榕江县轻工业局、榕江县手工业联社榕江县轻工业局成立于1958年9月,其前身为1954年设立的县手工业管理科,是全县手工业和轻工业企业行业管理部门。
1995年县级机构改革,将榕江县轻工业局更名为“榕江县轻工总会”,单位性质由县政府组成部门过渡为县政府所属事业单位。
2001年12月并入榕江县经济贸易局。
1956年3月,成立“榕江县手工业联合社”,设有章程,会员发给《会员证》,并缴纳个人会费。
生产企业会员单位按销售额的0.5%,经营企业按销售的1%交纳会费,联社管理人员工资由管理费列支。
1992年12月,召开榕江县第三届联社代表大会,将榕江县手工业联社更名为“榕江县轻纺集体工业联社”。
会费解缴比例根据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省税务局联合下发的文件规定,调整为生产企业按销售的0.3%,经营企业按销售额的0.5%,个人不再缴纳。
1995年省人民政府行文通知,为扶持我省轻纺集体工业企业,不再收取管理费,原集体联社管理人员全部纳入地方财政开支。
自1992年联社换届后,联社与轻工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但联社财务单独建账,直至2001年12月并入经贸局。
第三节榕江县乡镇企业局1978年4月成立“榕江县社队企业局”。
同年10月,轻工局所属区以下手工业企业划入。
1984年4月将社队企业局更名为“榕江县乡镇工业公司”。
同年8月,撤销乡镇工业公司,设立“榕江县乡镇企业局”。
乡镇企业局有直属企业4户,主要职责是对全县各乡镇企业实行行业管理,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管理费,支付非县财政支付的局属管理人员工资。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1948.08-1953.05)1948年8月1日至22日,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决定恢复1925年建立的中国工人阶级统一的全国性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大会选举产生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机构。
名誉主席刘少奇1949.05-1949.09主席陈云1948.10-1953.05副主席李立三1948.10-1951.11朱学范1948.08-1953.05刘宁一1948.08-1953.05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1953.05-1957.12)1953年5月2日至11日,中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
会议通过新的工会单程,规定工会的全国领导机关中设立主席团和书记处。
名誉主席刘少奇1953.05-1957.12主席赖若愚1953.05-1957.12副主席刘宁一1953.05-1957.12刘长胜1953.05-1957.12朱学范1953.05-1957.12书记处书记赖若愚1953.05-1957.12刘宁一1953.05-1957.12许之桢1953.05-1957.12陈少敏1953.05-1957.12李颉伯1953.05-1957.12刘子久1953.05-1957.12栗再温1953.05-1957.12董昕1953.05-1957.12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1957.12-1967.01)1957年12月2日至12日,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
1966年12月,因“文化大革命”,全总被迫停止工作。
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停止全总作为全国工会的领导机关的一切活动。
主席赖若愚1957.12-1958.05刘宁一1958.08-1966.05副主席刘长胜1957.12-1966.05朱学范1957.12-1966.05许之桢1957.12-1964.10陈少敏1957.12-1966.05李颉伯1958.08-1962.12马纯古1962.12-1966.05康永和1966.03-1966.05顾大椿1966.03-1966.05书记处书记赖若愚1957.12-1958.05刘长胜1957.12-1966.05许之桢1957.12-1964.10栗再温1957.12-1962.12董昕1957.12-1958.08张维桢1957.12-1966.05张修竹1957.12-1966.05顾大椿1957.12-1966.05康永和1957.12-1962郗占元1957.12-1960.12马纯古1962.12-1966.05张天民1962.12-1966.05赵国强1962.12-1966.05狄子才1962.12-1966.05黄民伟1963.12-1966.05王志杰1966.03-1966.05王家杨1966.03-1966.05栗树彬1966.03-1966.05陈宇1966.03-1966.05候补书记邵井蛙1966.03-1966.05李春明1966.03-1966.05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1975.01-1978.10)1975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的通知》,决定筹备组由55人组成。
工会发展史工会是工人自发组织起来为了维护自身权益的组织。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人阶级逐渐壮大,工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工会发展史。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形成。
当时,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都十分恶劣,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声音传递给资本家,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因此,第一个工会在英国成立了。
1819年,瓦特尔洛工人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会。
不久之后,其他国家也相继成立了工会。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这也是工人阶级联合成为一体的标志。
不久之后,国际工人协会成立,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工人组织。
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坚定地站起来,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20世纪初期,工会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工会的任务是保护工人的权益,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薪酬和工作条件。
在这些国家,工会开始与雇主进行谈判,以达成合理的工作条件和薪酬。
此外,工会还推动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如法定工时和社会保险制度等。
在中国,工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的工会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当时,中国的工人阶级还很薄弱,工人的生活状况十分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自己的工会。
但是,这些工会往往受到政府和雇主的限制,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工会迅速发展。
工会的任务是维护工人的权益,保护工人的利益。
在这个时期,工会不仅参与了经济活动,还参与了政治活动。
工会成为了政府和工人之间的桥梁,为工人争取更好的待遇和权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会也在不断发展。
现在,工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斗争。
工会发展史是工人阶级奋斗史的缩影。
工会在维护工人的权益和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工会还将继续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
工会及工会法知识简介工会及工会法知识简介一、工会的起源与历史沿革工会作为劳动者的组织,她的产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工会是工人群众进行阶级的经济斗争的产物。
工会建立的起始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工人为提高工资而同资本家进行的经济斗争有了组织保障;二是消除工人之间竞争和加强团结。
早在18世纪中期,在英国的羊毛加工业工人、缝纫工人中间就开始出现了最初的一批工人团体,1818年成立格拉斯歌市纺织工人工会,从1824年开始,在美国就出现了第一批合法的工会组织。
继英国之后,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而美洲、大洋洲国家甚至亚洲、非洲等殖民地半殖地国家,随着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都相继建立了工会。
中国工人阶级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形成的,1912年前后,开始了萌芽状态的工会。
1919年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上海机器工会。
1921年上半年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下,又先后建立了上海印刷工会,纺织工会,香港中华海员工会联合会,京奉铁路工会和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等。
1925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了全国统一的工运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在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带领下,我国工人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会组织得到了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工会组织的建立发展,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有31个省级地方总工会,16个全国性产业工会和中央机关、国家机关两个工会联合会,基层工会组织90多万个,工会会员1.05亿人,专职工会干部近50万名,是世界上会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工会组织。
二、工会法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工会法是国家制定的确立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规定工会的权利和义务,为工会的活动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律。
中国工会发展史中国工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工会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的组织形式,旨在保护工人的利益和权益,提高工人的福利和工作条件。
在中国,工会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工会的兴起(20世纪初至1949年)早期中国工会的起步较为困难,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落后,工人阶级的形成还不够成熟。
然而,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会开始迅速兴起。
1912年,第一个正式的工会组织——中国纺织工会联合会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会的正式出现。
此后,各行业的工会纷纷成立,如铁路工会、矿工工会等。
然而,在国内政治动荡和战争的背景下,工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927年至1949年,中国工会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调整,特别是在国共内战期间,工会组织受到了严重破坏和压制。
这一阶段的工会发展以地方为单位,组织形式相对简单,工会活动主要集中在劳资纠纷、罢工等方面。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至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工会成为国家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工会的任务不仅仅是代表工人争取权益,还包括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这一时期,中国工会通过组织大规模的工人群众、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培训等活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这一阶段,工会的独立性和自治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工会成为党和政府的一种组织形式,工会的领导和指导由党组织负责。
工会的重点工作也转向了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工会的独立性和代表性有所削弱。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改革开放的开始,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工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工会的任务不仅仅是代表工人权益,更加注重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人的待遇和福利,并积极参与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督。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工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和调整。
XXX总工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发〔2015〕4号)、《XXX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XXX省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字〔2016〕39号)、《xx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文山州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办发〔2017〕50号)和《中共XXX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XX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等四个群团改革方案的通知》(办发〔2017〕51号)精神,设立XXX总工会,为人民群众团体,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构规格正科级。
一、主要职能XXX总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主要职能是:(一)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组织和动员职工为构建和谐西畴建功立业。
(二)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上级工会的工作部署以及要求,结合部门特点,制定全县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指导各基层工会正常开展工作。
(三)做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作。
按照工会组织“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职能,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向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职工合理合法的要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稳定职工思想,避免因利益纠纷或者其他因素造成职工队伍的不稳定。
(四)做好全县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推荐上报表彰工作,加强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档案管理。
组织职工开展“比、学、赶、帮”活动,立足岗位作贡献。
(五)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做好女职工工作,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
(六)抓好本级工会经费的收、管、用工作,强化账务管理。
指导全县各基层工会的经费收支管理,监督其工会经费合法、合理使用。
(七)承办县委、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024年县总工会半年工作总结尊敬的总工会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县总工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过去的半年里,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我们工会在各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在这里,我将对2024年下半年我们工会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向大家汇报并反思过去的工作,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一、工作概况在2024年的下半年,县总工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建设,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了“服务职工、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工会宗旨。
二、工作亮点1.加强职工权益保障我们工会认真贯彻执行政府的劳动法规和政策,通过开展职工权益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职工对劳动权益的认识和维权意识,有效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在企业处理劳动纠纷时及时介入,积极协调解决,为职工排忧解难。
2.推进工会组织建设通过加强党支部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我们工会在组织架构上更加完善,工会成员的素质也有所提高。
我们注重开展党员发展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和技能比赛等活动,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引领职工文化活动我们工会注重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我们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传递了工会的温暖和关爱。
三、存在的问题1.工会工作宣传不够精准在开展工会宣传教育活动时,我们发现宣传的方式和内容还不够精准。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宣传效果不好的时候,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有待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宣传工作,改进宣传方式,抓住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基层工会组织活动不够活跃尽管我们已经加强了对基层工会组织的建设和培训,但在实际活动中,一些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动还不够活跃。
工会简史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当时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赖以为生的农业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工厂雇主打工,但工资低廉且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在这种环境下,单个的被雇佣者无能为力对付强有力的雇主,从而诱发工潮的产生,导致工会组织的诞生。
1900年代美国琼斯夫人所领导的工会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工会在很多国家,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属于非法组织,当局对成立非法组织工会处以酷刑,甚至有的处以死刑,尽管如此,还是存在各种工会,并逐步获得政治权力,从而导致工会组织的合法化,也催生了各国劳工法或工会法的诞生。
随着20世纪后期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各已发展国家的工会势力都有所衰减。
在美国,1950年代约有三分之一的工人加入工会,而2003年时仅剩13%;一些高移动性的产业(如制造业)在面临工会运动时,往往以迁厂作为要胁。
此外,美国工人组成工会须向全国劳动关系局连署,并在监督下进行选举;但在连署后至投票前这段时间,资方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对付尚无谈判权的劳工。
工会意义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任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是在中国顺利跨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颁布的。
新《工会法》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工会法》遵照宪法的基本原则,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了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时代特点。
新《工会法》对于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级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工会的历史沿革和职能一、工会产生的背景在西方国家,企业工会的最初出现,是企业生产客观形势的需要和劳动者集体需求的产物。
在企业工会未产生以前,企业中的每位劳动者要与企业管理者签订或形成一个单个的劳动合同。
而企业工作本身是社会性的,即使是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企业管理者在组织和分配劳动任务时也不可能孤立地进行,每项工作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互关联的。
单个人不可能就自己工作和就业条件的改善与企业管理者成功地进行独立的谈判,且这种谈判不可能不对其他人工作和就业条件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这就是说,单个人的谈判不可能是有效的,即使是有效的,也往往是分裂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当劳动者个人感到他们自己的劳动合同需要修改时,他们一般倾向于寻求大众化的工作条件,而这种大众化工作条件的取得只有依靠劳动者集体的力量,通过劳动者集体对雇主施加压力。
为了开展集体行动,并保持这种集体行动在时间和过程上的一致性,劳动者组成了企业工会。
当然,企业工会建立以后,其基本职能逐步演化为多种具体内容,但其核心内容在于代表劳动者开展企业集体谈判,签订企业集体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这一点从工会出现初期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二、世界工会组织的历史企业工会的出现,在发达国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在这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工会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就拿美国来说,企业工会经历了一个从某一工会组织到全国工会联合会的发展过程。
首先,从1790年到1849年,技术工人组织了技艺性质的地方工会组织(工会在其建立初期就不仅局限在单个企业中,而往往是多个企业的工人组成的地方工会组织)。
不过,这种工会组织在初期的特征表现为较强的暂时性,且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
但这种工会组织确实是美国劳工运动的奠基石。
其次,从1850年到1885年,工会组织不断壮大,各地方技艺工会的全国性工会组织逐步建立起来。
最后,从1886年开始,美国工会组织结构的金字塔状逐步形成。
工会的基础知识有哪些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所以很多的工人都会想知道工会有哪些知识。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工会的基础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会的基础知识一、工会的性质、活动准则中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中国工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组建工会的条件1、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就可以依法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
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可以建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企业应当在开业投产一年之内组建工会。
凡未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上级工会有权派员到该单位宣传工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帮助和指导职工组建工会,有关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
3、未建立工会的企业应当在上级工会指导下,成立工会筹备组,发展会员,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工会组织。
4、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
三、加入工会有什么条件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四、职工如何办理入会手续1、由本人自愿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申请,填写入会申请表2、工会基层委员会批准,成为正式会员3、个人提交一寸免冠相片一张,制作会员证,享受会员优惠五、工会会员有什么权利(一)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批评工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工作人员,要求撤换或罢免工会工作人员,对工会工作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和社会生活问题提出批评与建议,要求工会组织向有关方面如实反映。
(四)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求工会给予保护。
(五)享受工会举办的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疗休养事业等的优惠待遇;享受工会给予的各种奖励。
工会组织架构
由上至下,工会组织架构按照共性原则分为中央工会、省级工会、县级工会和基层工会四级结构。
中央工会是全国性工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设在北京,主要负责制定工会政策、指导全国范围内的工会发展;
省级工会是工会的次高级结构,省级工会根据各省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省的工会法规,不断提高本省的工会组织水平;
县级工会是省级工会的下级,负责当地的工会工作,在县级工会的下级有乡镇、街道级的工会;
基层工会是工会的最下级结构,是工会近距离接触全体工会会员的组织,基层工会负责组织工会会员参加活动、保障工会会员的权益等工作。
工会,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国工会的历史,总结其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工会历史的起源与发展1. 工会历史的起源我国工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剥削,我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为争取自身权益,我国工人阶级开始自发组织起来,进行罢工斗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随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会组织逐步发展壮大。
2. 工会历史的分期(1)初创时期(1921-1949年)这一时期,我国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
在此期间,全国总工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工会组织的正式建立。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会组织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这一时期,工会组织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等活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会组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工会组织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工会取得的辉煌成就1. 提高职工权益保障水平我国工会组织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务。
通过参与国家立法、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规,以及开展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工作,为职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 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我国工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保障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的权利。
同时,通过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活动,促进企业领导层廉洁自律。
3. 提升职工素质我国工会组织积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组织机构沿革组织沿革是记载特定单位、地区、专业系统的机构、人员变化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组织沿革的内容包括:单位、地区、专业系统的历史概况、行政区划、建制变更情况;单位名称的改变、地址迁移、成立、合并以及撤销时间;权范围、隶属关系、领导人的任免、编制发展情职况、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变化情况。
组织沿革的分类:单位组织沿革、地区组织沿革、系统组织沿革。
组织沿革的体例:按系列分述、按编年分述、按阶段分述。
组织机构沿革的结构组织沿革包括封面和正文两部分一、封面:××市××区××局组织沿革××市××××年至××××年××市××区××局二、正文:××市××区××局组织沿革㈠机关成立、合并、更改名称的时间××市××区××局成立于1979年2月2日,1981年3月7日与××市××区××局合并,改称为××市××区××局,2012年3月1日,改称为××市××区××局。
㈡机关办公地址的迁移××市××区××局成立之初在××路×号办公,2012年8月迁至××路办公至今。
㈢机关的隶属关系、性质、职权范围××市××区××局是××市政府领导下的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行政管理机构。
组织机构沿革(1946年~2008年)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组织机构沿革》编写说明一、《沿革》记载时段,从1946年起,至2008年止,共63年。
简要记录组织机构变动106件。
二、《沿革》采用编年体方式,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载。
为便于查阅,以年度编排序号(1—57)三、灌区建设年代久远,机构变动频繁,史存资料不全,建设前期的一些事件记录可能存在疏漏和错误,请各位读者见谅。
特此说明编者2009年11月组织机构沿革(1946年~2008年)◇1、1946年3月,成立“晋藁灌溉渠管理委员会”,机关驻地:藁城县贾村,归属冀中行署工务局。
主任:张文波、许正,内设:工程科、管理科、总务科,工程科科长靳海彦,管理科科长王昌,总务科科长刘化民,秘书葛英先。
下设毛庄、赵位、东寺吕三个渠管所,放水、修工程时临时派人去,平时无常驻人员。
1953年2月与石津运河灌溉工程管理处合并。
◇2、1948年10月,成立“石津运河工程处”,机关驻地:获鹿县田家庄村,归属华北人民政府。
处长张子林,副处长沈宪纶、许辛忙,总工程师王承周,工程师张殿珍。
内设工程、材料、总务三个股,下设黄壁庄及4条支渠共5个施工所,共有职工65人。
工程股负责人杨益,材料股负责人侯荣祥,总务股负责人任如冀。
◇3、1950年1月,石津运河工程处由田家庄迁驻石家庄市新华区福源街1号,机关名称改为“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石津运河灌溉工程管理处”,归属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
张子林、沈宪纶调农业部农田水利局,许辛忙任管理处主任。
内设机构2个:秘书室(分会计股、总务股):秘书华来,会计股负责人李士铎,总务股负责人贾纪明;灌溉科(分管理股、工程股):科长晋远,管理股负责人晋远,工程股负责人汪铿江、高靖。
下设3个管理所:黄壁庄所负责人郄因平、郑云奇;上京所(称第一管理所)负责人高靖、侯荣祥;西三庄所(称第二管理所,并在振头设分所)负责人李栓春、- 1 -组织机构沿革(1946年~2008年)付银芳。
汉寿县总工会组织机构沿革
时间: 2011年08月23日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 472
汉寿县总工会隶属于中共汉寿县委员会。
机关设址:一九五0年五月至一九五二年九月,设在县城复兴门。
一九五二年十月至一九五五年,设在县南场坪高庄。
一九五五年六月至一九六五年设在城东正街。
一九六六年上半年迁驻体育场东侧。
一九八二年三月迁至小南门现址。
一九四九年九月,以县委组织部民运干事张修业为领导,并以码头工人徐德友、店员史松林等筹建工会工作,在工会筹委会成立前,各行业工人积极投入党的各项政治运动。
一九五0年五月,建立汉寿县总工会筹务委员会,主任徐德友、副主任史松林,一九五二年十月改为汉寿县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一九五五年六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汉寿县工会联合会成立,选举了工会第一届委员会。
一九五七年七月,召开汉寿县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二届委员会。
一九六一年九月,根据上级工会指示,汉寿县工会联合会改名为汉寿县总工会。
一九六四年二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三届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工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于一九六八年五月召开首届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领导班子,代行县总工会职权。
一九七三年五月,恢复县总工会,同年六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经五届委员会。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第六届委员会。
一九八二年三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七届委员会。
一九八六年十月召开汉寿县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了县工会第八届委员会。
一九九二年九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九届委员会。
二00三年八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十届委员会。
二00八年四月,召开汉寿县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汉寿县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
历任主任或主席的有:徐德友、张光祥、黄竟成、雷长清、王自力、朱堂、周立民、李德绪、王善群、李干忠、陈先建、陈文华、徐新发、曾燮柳、刘祖欣、龚玉德
历任副主任或副主席的有:史松林、黄竟成、袁定鼎、乔崩、胡学文、龙运海、芦继尧、杨金枝、周达本、曾庆友、吕志、肖惠柏、夏荣华、王善群、左玉梅、解顺民、邹远涛、向文学、廖全美、王北斗、朱建农、肖长发、张兆平、涂芳源、彭力、杨仁华、邱智锋、肖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