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推荐)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西递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西递一、概述西递是中国安徽省黄山市的一个古村落,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古村之一。
该村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西递保留了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村落。
二、村落特色1. 建筑风格:西递的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土木结构,主要包括宅院、祠堂等建筑,建筑风格典雅古朴。
2. 石板街巷:西递的街巷铺有石板,幽静而整洁,给人一种古朴的氛围。
3. 小桥流水:村落内有诸多小桥和溪流,水清洗净流动,增加了村落的艺术性和美感。
4. 传统生活方式:西递村民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包括农耕、手工艺等,让人感受到古代农村的生活氛围。
三、文化底蕴1. 孔庙:西递的孔庙是村中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供奉孔子的祠堂,也是教育场所,体现了孝道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2. 宗祠:西递的宗祠是村中重要的家族祠堂,用于祭祀祖先,宗族的重要活动地点,反映了家族和社会关系的复杂网络。
3. 木刻工艺:西递是中国著名的木刻工艺之乡,当地的木刻工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四、旅游资源1. 观赏价值:西递的古建筑和古村落环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2. 人文景观:古村落当中的古井、古树等人文景观,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村落的生活氛围。
3. 民俗活动:西递村民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农民画、剪纸等,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4. 气候条件:西递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合旅游。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1. 交通不便:西递交通不够便利,尤其是公共交通不完善,需要加强交通建设,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
2. 旅游设施不足:西递目前的旅游设施相对较少,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施,满足游客的需求。
3. 保护需要加强:西递作为一个古村落,需要加强对古建筑和人文景观的保护,避免因为旅游开发而破坏其原有的风貌。
4. 经济发展:西递应该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并注重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
院系:河大民生学院姓名:周*班级:10级环艺一班学号:********** 指导老师:秦**2012年安徽宏村调查报告一、考察时间:2012年4月23号—2012年4月30号二、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宏村、黄山三、考察人物:河南大学民生学院10级环艺系师生四、考察内容:速写写生、摄影五、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锻炼自己对画面的掌控能力、表现能力3、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六、考察过程:2012年4月23日,我们10级环艺系的同学在带队老师秦吉安的带领下去到了安徽省黟县宏村、黄山等徽派建筑的发源地,进行了考察写生。
让我们受益匪浅,考察结果和写生报告如下:1、徽州建筑简介: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至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黟县现存的古村落西递、宏村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
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借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达24个、36个。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安徽宏村考察报告篇一:安徽宏村调查报告姓名:周洁班级:10级环艺一班学号:1003611027指导老师:秦吉安院系:河大民生学院201X年安徽宏村调查报告一、考察时间:201X年4月23号—201X年4月30号二、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宏村、黄山三、考察人物:河南大学民生学院10级环艺系师生四、考察内容:速写写生、摄影五、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锻炼自己对画面的掌控能力、表现能力3、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六、考察过程:201X年4月23日,我们10级环艺系的同学在带队老师秦吉安的带领下去到了安徽省黟县宏村、黄山等徽派建筑的发源地,进行了考察写生。
让我们受益匪浅,考察结果和写生报告如下:1、徽州建筑简介: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至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黟县现存的古村落西递、宏村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
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借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安徽西递考察报告安徽西递考察报告篇一:西递、宏村调研报告民族艺术考察报告考察人:学号:指导教师: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西递、宏村、南屏、樘越牌坊、屯溪老街等考察目的:较为系统的了解安徽一带的民族艺术精华,包括传统民居建筑、传统装饰图案、民族文化历史遗迹以及传统艺术思想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提炼、升华与运用等。
考察过程XX年5月10日我们充满期待的坐上了前往安徽的汽车,在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此次考察的对象之一西递,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民族艺术考察。
当天我们就开始了对西递的考察,通过导游的解说和之前查阅书籍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西递的历史。
我了解到西递村名的由来,这里的河水在村的西边流过,而古时候这里有驿站,故因此的明西递。
村子座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第二天我们又去考察了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
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
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
此外宏村的水设计的很巧妙,它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
安徽西递村调研报告安徽西递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安徽西递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进一步的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西递村作为中国古代民居的代表,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西递村的发展现状,掌握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以便为其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
实地考察主要包括对西递村的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环境、经济产业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摸底;访谈主要针对西递村的村民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分析1. 经济产业方面,目前西递村主要以旅游业为主。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手工艺以及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
然而,旅游业在农闲旺季两极分化严重,农闲时期相对较困难;此外,村子的旅游开发也存在着管理不善的问题,需要改善和加强。
2. 社会服务方面,西递村的基础设施仍有待改善。
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等问题阻碍了外来投资和人口流动;同时,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亦相对薄弱,需要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
3. 教育与文化方面,虽然西递村在传统文化传承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目前村子缺乏专业人才和合适的场所来培养和展示这些传统文化,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培训。
四、建议1.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注重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开发其他产业,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减轻旅游产业波动带来的冲击。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村庄的居民生活环境。
并增加对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3.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专业人才,提供相应场所和平台来展示和传播西递村的独特文化。
4. 增强村民的发展意识和能力,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帮助,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发展,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题目:安徽西递、宏村实习报告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城乡规划1501学生姓名:冉红芳学号: 2任课教师:?刘良勇手机短号: /584194编号:成绩:2017年9月西递、宏村实习报告——对徽派建筑的鉴赏摘要:通过本次实习,本人对徽派建筑有了一定得了解,本文将以本人在西递村、宏村所见及查阅资料为基础来鉴赏徽派建筑。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严谨,雕刻精湛,特别是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筑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叹服。
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灵活多变;在空间结构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壁最有特色(如图1);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图1精湛雕刻的小青瓦合运用上,融合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青石铺地,村中溪水与巷道的并行蜿蜒,小溪两旁高墙深院相峙。
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
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
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 20余处景点。
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如图2)。
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村中有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宏村考察报告10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宏村考察报告1000字这里曾是我的心目中的“桃花源”,在去过之后,我更加确信自己的观点。
宏村仿佛是一位古朴儒雅的徽州夫人,我对她的温柔充满了眷恋与不舍。
宏村的生活与景色,正如她的文化一样,文质彬彬中不乏艺术的优雅。
映着朝阳,最先闯入眼帘的首先是徽州特有的粉墙青瓦。
这些白花花的墙壁造型奇特,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俯视呈“口”字、“凹”字、“日”字等几种类型。
只有亲眼见到了这样的民居,才真正感觉到了徽派建筑的特殊魅力。
不光如此,在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等处都能看到做工颇为精湛的砖雕。
那些砖雕有的是桌上常摆着的瓷质花瓶,有的则是栩栩如生的珍奇异兽甚至还有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门楣处的雕刻,常常是各种繁复的图案与线条,却排列得错落有致,间隙均匀。
这个山谷中的小村竟能把生活过得“无处不艺术”,令我在赞叹之余又对它充满好奇。
脚下是青石小道,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耳畔是道边水渠传来的哗哗声,住在这里,仿佛真能抛弃一切烦恼。
尤其是悠闲地午后,沏一盏清茗,饮一盅淡酒,听一晌流水、品一番流云……时光悠悠远逝,凡尘俗念亦随风而逝。
来宏村,绝不能错过夜景。
于是我穿戴整齐出了门。
我在白天到过的小巷一作文步步走着,兴中荡漾着满满醉意——啊,这场景美得如此醉人——暗红的灯笼一串串挂在墙壁上,用它幽暗微弱的红光点亮了宏村。
白净的矮墙,光滑的石板,潺潺的溪流和头顶漆黑的夜幕,一切都被熏染得幽幽地,似有似无地,忽远忽近地绕在我身边。
路上,游人们的欢声笑语让条条小巷热闹非凡,各色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商家们站在酒馆的门口招揽客人。
我也随着人流走动,但不知要去向何方,只是手中的相机的快门声从未停过。
终于,我“飘”着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月沼湖畔。
当我抬头看的第一个瞬间,“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话占据了我的脑海。
安徽宏村设计考察报告篇一:安徽黄山市西递宏村考察报告考察报告1.考察地点:安徽省黄山市西递、宏村、屏山、南屏、呈坎。
2.考察目的:通过对考察地人文符号等信息的深入了解,提高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专业意识。
3.考察方向:(1)历史遗留符号考察,历史感的来源。
(2)现代符号与现代历史遗留符号的融入与碰撞。
(3)考察地的历史遗留符号与你所了解的其他地区的比较。
10月15日经过了一天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黄山市。
来到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坐着大巴我们来到了第一个考察点—屏山。
拖着沉重的皮箱,迈着同样沉重的脚步,行走在村间的小路上,我开始被这里独特人文气息所吸引。
奇特的房屋造型,灰白斑驳的墙面,村间穿过的小溪,西边青石上的青苔,还有忙碌中的村民,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奇特很独特。
我们住在了万春旅店,躺在床上,感觉自己还在火车上晃晃荡荡,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有点不适应,不过感觉挺好,心想,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现在书没读几本,总算是行了几千里路了。
吃过早饭,由导游带我们参观村子,穿过小巷,来到舒秀文故居。
据说他以前是一个很有名的演员,还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这里的陈设很有意思,靠墙放着一个几案,案上左放一个花瓶,右放一面镜子,意喻平静,中间放一个钟摆,寓意终生平静。
地也很有讲究,据说是用吃的东西调和在一起铺成的,真是煞费苦心。
院子里种着几棵竹子,远看是圆的,上前一摸却是方的。
这一方小院虽然不大,却给人一种很舒适很亲近的感觉。
由于景点很多,我们没有过多停留。
出了舒秀文故居,来到下一个景点,村口的绣楼和小溪上的凉亭。
这个绣楼很小,不过很精致,楼檐上有不少木刻,楼上开一扇小窗,据导游说这里就是抛绣球的地方。
回想那个年代,这里应该是多么的喜庆热闹。
小溪上的凉亭据说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看上去很破旧,但很结实,亭子上柱子与柱子之间有几幅画,画着菩萨童子等吉祥图案,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宏村调研报告800字宏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宏村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环境、旅游资源、发展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1. 宏村概况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境内,是中国古村落之一,是地处山区的典型农村。
由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宏村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争相参观的热门旅游景点。
2. 环境与景观品质宏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村落周围有形似牌坊的山岗,山体覆盖着茂密的树林,空气清新。
村内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古老民居,风格独特,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
村内还有许多池塘和河道,水清鱼跃。
整个村落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3. 旅游资源宏村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首先,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
宏村的民居均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具有浓厚的农家特色,给人一种历史文化气息。
其次,宏村周边的山水资源也很丰富,许多山岗和水塘都成为了游客喜爱的照相点。
最后,宏村还有一些文化景点,如儒家文化博物馆等,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 发展情况宏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开始接待游客,旅游事业逐渐兴起,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宏村已经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宏村旅游的兴起,不仅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还促进了宏村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宏村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推动了当地文化和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走访当地民众,了解他们对宏村旅游发展的态度和看法。
然后,我们对宏村进行了实地观察,观察其环境、旅游资源等情况。
四、调研结果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宏村的旅游发展持积极态度,认为宏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有一部分居民担忧旅游会对宏村的环境造成破坏。
五、结论与建议1. 宏村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应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宏村景区考察总结汇报宏村景区考察总结汇报宏村位于中国安徽黄山市黟县境内,是我国传统文化村落的代表之一。
宏村素有“中国最美的古村落”之称,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为了更好地了解宏村景区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
以下是对宏村景区考察的总结汇报。
一、景区概况宏村景区位于黟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总面积约220公顷。
它以清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以及独具特色的牌坊、小桥流水、小楼巷弄等景观而闻名于世。
景区内有南湖、西湖两个湖泊,湖水清澈见底,融入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此外,宏村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例如宏村书院、宏村剪纸等。
二、景区规划与发展宏村景区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景区内建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厅、商店等设施,可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此外,景区还建立了一条完整的旅游观光线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宏村的主要景点,全面了解宏村的历史和文化。
三、旅游服务质量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宏村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较高。
景区内的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能够为游客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救援。
景区内的设施也相对完善,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可以享受到舒适的环境。
然而,考察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景区内的厕所设施比较陈旧,需要进行改善。
四、人文与自然景观宏村景区以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景区内的古建筑群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此外,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也十分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的山峦环绕,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卷。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宏村景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旅游资源的限制,宏村景区的游客量有限,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次,宏村景区的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特别是交通出行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商业化过度现象也对景区的原汁原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更好地发展宏村景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宏村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的条件,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三是保护好宏村的原汁原味,避免过度商业化,保持景区的自然与文化特色。
宏村写生考察报告第一篇:宏村写生考察报告考察报告伴着明媚的阳光,我们来到了“桃花源里人家”—西递。
开始我们的写生考察之旅,让我们对西递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欣赏与了解。
西递集中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安徽名胜,黄山脚下一个古朴而幽雅的小山村,这样一个建筑史上独具风格的地方是我们学设计专业的人所向往的。
西递村,村子的平面布局呈船形,宗祠位于村子的中部,组成船的中心,村中石板路上矗立的十三座牌楼,一幢一幢的徽式砖瓦房构成了这庞大的船体。
西递人善于“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文人、高官、巨商层出不穷。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民居,不但浓缩了中国传统的聚落文明和合院文化,更以其建筑匠意与装饰心巧诠释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丽与奇绝。
而这两个早在1999年12月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村落,是徽州社会的缩影,是徽州人魂魄所系,也是解读是徽州文化的窥镜。
走进西递古村,工艺精湛的石雕作品随处可见,成为一大特色,每户人家风格各异的透窗和房中的柱基础,都是用青石雕刻而成,其描形仿物,构思奇巧,惟妙惟肖,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西递古雕的代表作当数胡文光牌楼,牌楼由四根石柱支撑,中间两柱有两对倒爬石狮,形象生动,气势威猛,牌楼四柱间的横梁、月梁和梁托上,都有精美的浮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有象征福禄双全的“鹤鹿同春图”,有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球图”,还有象征权势的“虎豹呈威图”等,其间十二个人物图雕更是栩栩如生、神采飞扬。
西递又有大量的砖雕,砖雕工艺被广泛用于门楼、门罩、屋檐、花墙、栏杆、漏窗、屋脊等部位。
其为采用特技烧制而掷地有声、色泽纯青的水磨青砖,精心细琢成坏之后镂雕而成;再是用人工按程序用严格筛选后的泥土,在规定的泥土湿度之内,模压成型,烧炼胚胎,才能制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砖雕。
砖雕多采取圆雕、透雕和浮雕的混合手法,层次深入,立体感强,细腻流畅匀称,取材广泛,生动逼真,寓意多耐人回味。
西递村图文调研报告西递村图文调研报告西递村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
本报告通过实地调研和图文记录,介绍了西递村的地理环境、建筑特色、历史文化以及当地人民生活状态。
一、地理环境西递村位于黄山市南部的西递镇,距离市区约60公里。
村庄周围山峦环抱,风景秀丽。
整个村庄分布在山脚之下,紧邻一条小溪。
村庄建筑遵循地形起伏,以台地、台陛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布局。
二、建筑特色西递村保存着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这些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砖石为辅。
建筑的门楼高大雄伟,整个村子有鳞次栉比的屋脊,层层叠叠的蜿蜒小巷,形成一道画龙点睛的风景。
有的民居建筑以天一石为基石,屋顶像一把伞,下面呈圆形,上面是正方形。
整体建筑布局紧密,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神韵和特色。
三、历史文化西递村历史悠久,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村内保存着很多明清时期的文化遗迹,如民居、庙宇、学堂等。
在这些文化遗迹中,体现了村民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劳动成果,也记录下了村庄发展的历史变迁。
四、当地人民生活状态由于西递村距离城市较远,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村民以种地、养殖为主要生活方式,通过劳动换取生活所需。
虽然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村民乐观向上,勤劳节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
同时,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西递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国传统古村落,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特色。
这里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虽然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村民依然乐观向上,勤劳节俭。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西递村,使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安徽西递宏村写生报告篇一:安徽西递、宏村写生实习报告XXXXX大学姓名:XXX班级:XXX学号:XXX指导老师:XXX实习时间:201X年6月28日——201X年7月6日实习地点:安徽西递、宏村实习形式:写生实习实习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
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
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写生实习。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这一周多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
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第一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
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
西递,位于安徽省县东南部,村中以胡氏宗族为主。
清晨,薄雾朦朦,远看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
经过一夜的休息,我们参观了村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之后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游览品味,村中的小河和村边的池水让我感叹皖南的灵动和秀丽,毕竟这样清澈的水在我的家乡实不多见。
下午,按照计划同学们开始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
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
一下午的时间没有什么成果,我安慰自己才第一次不要灰心,老师也细心地指出我们画作的缺点并鼓励我们多画。
实习报告题目名称:风格实习课程实习报告院系名称:艺术设计系班级:视觉传达XX班学号:XXXXXXXXXX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XXX2012年4月6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锻炼自己的速写技法,同时加强对色彩风景的掌握能力和摄影技巧的锻炼。
4、增加班集体的荣誉感。
二、实习时间安排(2012年3月19日-4月6日)1、第5周:3月19-20日,我们有两天的准备时间。
2、第6周:3月20日晚上出发,21日我们来到了安徽西递-30日晚上返校,31号早上到达学校。
3、第7周:3月31号-4月6号我们用来完成我们的风格实习报告等作业。
三、实习地点安徽西递、宏村四、实习内容:留青牌坊徽州西递2012年3月20日晚,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兴奋的拖着重重的行李带着满心希望来到了郑州火车站,乘上了去往安徽的火车,此次考察之旅启程了......尽管八个小时的车程让人疲惫,可是那种激动的心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当火车驶进安徽境内时,别样的景致让昏昏沉沉的我们一下子精神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到了合肥站。
下火车之后大家带着行李又来到了汽车站,我们转乘了大巴车,汽车带我们驶向我们的目的地,带着小小的憧憬我们走进了徽州。
与我们生活的景致完全不一样,但却在个体的差异间辉映着整体的共性,彰显的是自然的魅力,是人文的多彩,是历史的回顾!并不规整的水田,满山遍野的茶树和油菜花,以及让人并不适应的盘山路成为了最初的南方印象。
终于在长途跋涉过后到达我们风格实习的第一站——西递。
我们风格实习的驻扎地就是西递,也是我们要吃住十天的地方。
3月21号中午12点半我们到达了期待已久的西递,初来这个古老的村落,同学们似乎并不是很欣喜,有人笑说来到了山沟沟,有人埋怨拥挤的住宿以及不完善的生活条件,有人不适应潮湿的环境,更有人独守思念……这一切现在看来真的是个假象,因为这些在后来的慢慢适应与慢慢感悟中一点点变化着,起初也许我也像同学一样,真的有点浮躁,草草的画几笔便跑去逛村子了,虽然在偷懒,可是这一逛却逛出了收获,逛出了一份别样的感情。
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
学号:*** 姓名:***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目标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
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
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
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
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
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
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
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
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
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
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
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
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
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
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
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
乡村"。
四、调查结果
(一)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1、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在宏村共有饭店、旅社22 家,西递为17家( 均不包括零散
的家庭旅社) 。随着两村旅游接待能力的增加,其生活垃圾排放量也随之增
加。据统计,西递现在垃圾年排放量达515 吨,宏村达577 吨。目前,两村的垃圾处
理方式仍以堆放、填埋方式为主,不利于村落环境的保护。水体污染。目前西递、
宏村的污水年排放量均在30 万吨以上,而两村的污水处理仍保持历史时期的雨污
混排方式,自净后流入河道。由于两村均没有独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大量的生活污水
洗涤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随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
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和饭店旅社数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这样的现代城
市问题也在困扰着古村落。
据调查,由于西递景区九成以上的服务设施( 饭店、旅馆) 集中在核心景区内,
生活污水严重污染了地下水,致使旅游景区内的水井( 40 余眼)已不能使用。在宏
村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游客均认为目前宏村的水污染状况严重; 有85. 1%的游客
都赞同“如果宏村月沼、南湖的水质恶化严重,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宏村之
旅”。
此外,由于西递、宏村修学旅游已具规模,全国每年约有120 多所建筑与艺术
类院校学生来此实习。学生写生时倾倒的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颜料废水也严重污染
了水体,使水质有逐步恶化的趋势。有67. 1%的居民认为“学生画画,颜料污染溪
水”,这是西
递、宏村水体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
2、噪声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游憩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区的声环境是影
响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安静、充满自然之音的环境会给游客带来美好的享
受。皖南乡村旅游素以宁静、古朴的氛围著称,但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乡村的原
本宁静早已被机动车的马达轰鸣声、游客们的嘈杂喧闹声以及娱乐场所、居住场所
各种设备运作发出的噪声打破。噪声污染不仅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不愉快的感受,
而且也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
(二)、生活环境影响
西递、宏村素有“山水画里的乡村”、“桃花源里的人家”之美誉。如今,景
区内游人如织、写生者相簇相拥; 古民居内摩肩接踵、饭店里人声鼎沸。随着旅游
业的发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已被游客的频繁出入彻底打破。“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源胜境已然改变。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乡村生活质量
和便利程度,但61%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明显改变了本地人生活方式、生活习
惯”。传统村落中的古民居大多为砖石结构、木架支撑、木板隔间、楼板阁楼、房
间狭窄,采光较差。随着村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现代家庭用具及家用电器的普及,
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70%的古村落常住村民改善现有居住条
件的愿望强烈。部分村民开始外迁,一些古民居遭到废弃,原有的乡村生活气息减
弱。
(三)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商业化是旅游开发过程中难以遏制的恶疾。西递、宏村处于徽文化底蕴深厚
的古徽州地区,民风淳朴,社会文化环境颇具特色。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商业
气息淡化了乡村原有的传统风貌。如部分村民在门前屋下钉上木牌,上书“内有厕
所,收费五角”、“家常小炒,内设雅座”; 村内的一些私有住宅,参观拍照均要索
取费用; 旅游旺季,村落到处塞满了各色商业摊点。这种商住混杂的情境破坏了自
然和谐的乡村人文环境,不利于游客体验真实独特的古徽文化。
(四) 经济环境影响
由于乡村旅游者大都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消费水平较高,他们在乡村的消
费可能会导致当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当地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随
之提高。根据在宏村景区的调查显示,68. 6% 的居民同意“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物价
的上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