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敌我双方数据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33
胜利之“阅”——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评析作者:熊佳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9期熊佳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与以往的国庆阅兵相比,此次阅兵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和亮点,本文将以不同视角加以介绍。
大数据看特点近年来,大数据这个词很火,那么我们在这里也通过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与1999年、2009年两次国庆阅兵的大数据对比,看看此次阅兵的大特点。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共有50个方(梯)队,其中包括2个老兵方队、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1个空中护旗方队、9个个空中梯队。
受阅人员1.2万人、各型车辆500多队。
受阅人员1.1万人、各型车辆441辆、各型飞机和直升机132架。
2009年国庆阅兵共有56个方(梯)队,其中包括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
受阅人数8 000余人、受阅各型车辆528辆、各型飞机和直升机151架。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方(梯)队总数是自1999年国庆阅兵以来三次阅兵中最少的,但受阅人数、飞机和直升机数量却是最多的,受阅车辆的数量虽少于2009年国庆阅兵,但多于1999年国庆阅兵。
由此不难看出,此次阅兵的实际规模丝毫不逊色于国庆阅兵。
在徒步方队方面,1999年国庆阅兵的编组是三军仪仗队+陆、海、空军+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2009年国庆阅兵的编组是三军仪仗队+陆、海、空军+第二炮兵+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编组是三军仪仗队+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的现役英模部队。
不难看出,国庆阅兵的徒步方队重在凸显我国武装力量的兵力构成要素;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英模部队徒步方队则有两重含义——既充分体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为夺取抗战胜利而艰苦卓绝的斗争、英勇无畏韵精神和感天动地的气概,同时也凸显了抗战英模部队的历史传承。
抗战时期,国军和日军作战,经常是一败涂地,这和当时的国民政府的腐败有很大关系,但和当时国军的装备有更大关系。
一、工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抗战时,中日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根本不在同一档次,可说中国当时就是个普通人,而日本却是重量级拳王!战前,中国钢铁产量不足十万吨,而日本是950万吨。
日本可生产从手枪到航空母舰的所有武器,中国能生产的不过是步枪和小炮;并且其产量和日本更无法比,质量充其量和日本差不多!中国不过是仿制,日本却是独立设计制造!日本有的武器达到了二战期间的最高技术水平,如它的零式战斗机和航母,连美国当时都害怕,何况当时的中国?拿什么和日军斗?像这样的两个国家交兵,谁能不败?我看历史上只有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做到了,谁能给我再举一个例子?……,当然,还有许多现代赵括能在纸上做到!二、三军总体实力日本久有侵略中国的准备,其战争初期可动员448万人的部队,中国军队当时总共有200多万人,并且其军队的训练水平中国根本没法比!日本海空军装备有2700架作战飞机,中国有300架。
虽然不是其全部飞机都在中国作战,但中国的天空确实是被日本所掌握的,大家去看看惨烈的重庆大轰炸,就知道有多厉害!事实上,中国没挨日本飞机炸弹的城市又有几个呢?特别是大后方的四川,每次大轰炸就是一次大屠城!当时的中国空军,左支右绌,堵截日本飞机都来不及,更别提支援陆军作战了!我想知道的是,在前线作战的中国陆军,遭到日机轰炸时该怎么办?他们能守得住阵地吗?日本海军中国根本无法望其项背,就不多说了。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日军是联合作战,中国是陆军单独作战,中国当时的海空军,在陆军的地面战斗中未起丝毫作用。
中国陆军在面对强大的日本陆军时,还要同时面对强大的日本海空军!三、部队装备编成日本军队的基本单位师团,有22000余人,下辖两个旅团。
装备计有5800匹马,汽车200多辆,步枪9500支,轻重机枪600余挺,火炮108门,坦克24辆,装甲车数十辆。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一、平津保卫战(1937.07.07--07.30)日军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约5万余人。
日军死亡127人,负伤384人;第29军阵亡5000余人。
二、南口会战(1937.08.07--08.27)日军第5、第20师团、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等部共计7万余人;中国第13军、第17军、第72师、第94师、独立第7旅、炮兵第27团等部共计6万余人。
日军伤亡2600余人,国军伤亡29376人。
三、凇沪会战(1937.08.13—11.12)日军9个师团和2个旅团28万余人,中国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日军伤亡4万余人,国军伤亡333500余人。
四、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先遣队、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3师团一部)、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第3飞行团共计20万人;中国第2军团、第66军、第71军、第72军、第74军、第78军、第83军、教导总队、宪兵部队、陆军装甲兵团、江宁要塞部队等部共计15万人。
日军伤亡12000余人;国军伤亡50000余人,另有近100000万人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日军进城后,展开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城内军民共计300000多万人丧生。
五、平型关大捷(1937.09.25)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1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八路军115师3个团1万余人。
日军死伤1000余人,八路军伤亡900余人。
重创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余枝、机枪20余挺、步兵炮1门、炮弹3000余发、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六、忻口会战(1937.10.13—11.2)日军3个师团7万余人;国军第二战区31个师13个旅28万人。
抗日战争中国军民的伤亡总数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伟大战争。
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其伤亡总数也令人痛心。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展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抗战意志。
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他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
然而,这场战争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根据历史记载和各方统计数据,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伤亡总数估计在2000万至3500万之间。
其中军队伤亡大约占一半以上,即1000万至2000万人。
而平民的伤亡数量也非常庞大,预计在1000万至1500万人。
这一数字虽然只是估计,但足以揭示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惨重损失。
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极高的战斗力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军队的伤亡主要来自战斗中的直接伤害,如枪炮弹药等。
他们在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正面对抗,为了保卫家园,英勇地牺牲了大量的士兵。
同时,也不能忽视那些负伤的军人,他们因伤势过重而失去了生命力或被迫退役,为国家损失了宝贵的军事资源。
与此同时,广大的平民人口也成为了战火的受害者。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频繁的轰炸,无辜的平民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加之战争带来的流离失所、饥荒和疾病等问题,使得大量平民伤亡。
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其中有太多的家庭失去了至亲的亲人,有太多的孩子失去了幸福的童年。
抗日战争期间的伤亡总数并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凝聚了无数个生命的牺牲和家庭的痛苦。
然而,正是这些牺牲和痛苦,构成了中国抗战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彰显了中国军民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更凝聚了整个国家的力量和智慧。
无论是前线的战士,还是后方的工人和农民,抗战期间,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抗日战争的伤亡总数只是冰山一角,无法完全衡量战争带来的伤害。
“抗战与山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讨论会评述2015年7月17日至 7月19日,由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山西省历史学会共同主办的“抗战与山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山西武乡召开,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报刊编辑部的专家学者近50人与会。
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内容以山西地区抗战为主,又不局限于山西地区,以中共抗战为主,兼有论及国民党抗战,讨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体现出了一种大视野、大格局。
一、山西在抗战中的地位山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抗战时期,山西也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许多影响抗战全局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山西。
本次会议一开始就有几位学者谈到了抗战中的山西和山西在抗战中的地位问题。
张太原(中共中央党校)从《蒋介石日记》中挖掘山西在抗战中的地位,他指出山西抗战是蒋介石规划的整个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蒋介石把山西视为华北主战场,将山西看作抗战成败的枢纽,对其寄予了厚望。
但是随着大同的沦陷和太原的失守,山西战场几乎全都溃败。
山西抗战的出路何在?中共通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积极作战,使山西抗战在“残局”中有所“收拾”。
杨圣清(中共中央党校)全面论述了山西作为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坚强堡垒的问题,指出山西是各根据地沟通陕北中共中央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抗战最后胜利的前哨阵地。
行龙(山西大学)论述了抗战期间山西大学的迁徙历程,指出山西大学师生在迁徙期间努力工作和学习,克服了一切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使得山西大学得以延续至今,也造就了众多人才。
抗战中的山西大学便是抗战山西的缩影,其对抗战的意义不可忽视。
二、抗战史研究的理论、资料和方法当前的抗战史研究多注重专题的实证研究,理论方法上的突破较少。
本次会议有多篇论文或提出新的理论,或对已有理论成果进行了新的反思,成为会议的一个亮点。
黄道炫(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了中共抗战持久的“三驾马车”理论,即游击战、根据地、正规军。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民伤亡与牺牲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艰苦卓越的抗战岁月。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伤亡,以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本文将探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的伤亡情况,并反思这段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一、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情况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承受了沉重的伤亡损失。
国民党军队作为主要抵抗日军的力量,其伤亡情况凸显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
据统计,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死亡约为193万人,负伤约为329万人,伤亡总数约为522万人,为抵抗外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国民党军队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解放军队在战斗中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
虽然缺乏统一的数据统计,但据估计,这些解放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伤亡总数也达数十万人之多。
他们以血肉之躯投入战斗,为中国的自由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民众伤亡情况除了军队伤亡外,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民众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和牺牲。
日军的侵略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据统计,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了诸多战争罪行,其中包括大规模的屠杀、强迫劳动、奴役和性侵犯等。
据估计,中国平民伤亡总数约为2000万人以上,其中包括冷兵器时期的屠杀、城市轰炸、细菌战等恶行。
在日军侵略的阴云之下,中国民众的生命、财产以及尊严都遭到了严重威胁。
由于抗战所需资源的短缺,民众普遍缺乏衣食的保障,生活困苦。
众多中国家庭失去了亲人,走上了流离失所的道路。
中国民众对于抵抗侵略的热情保持了极高的水平,他们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的抗战事业。
三、抗战岁月的深远意义抗日战争的伤亡与牺牲让人痛心,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反思和启示。
首先,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奋起抵抗的壮举,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勇敢与决心。
无论是军队还是民众,他们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的侵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其次,抗日战争的伤亡与牺牲告诉我们保卫和平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在那个时期为了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奋不顾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945——2015)导言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70年前的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
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
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臶,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母亲的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千古的壮丽篇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编撰这套资料,作为历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组织开展教学,以此总结、反思这场战争,祭奠为民族解放献身的英雄先烈,从而弘扬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救亡高潮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没有散尽,随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来临,法西斯的阴霾笼罩全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初期中日双方军力对比火力上存在巨大差距导语:日军以师团为基本战略单位,联队为基本战术单位。
国民党军一个师的兵力大约相当于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
如若按日军最初的四单位制计算,17个日军以师团为基本战略单位,联队为基本战术单位。
国民党军一个师的兵力大约相当于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
如若按日军最初的四单位制计算,17个师团下辖共计204个步兵大队——国民党军的统合战斗力其实仅为其2/5。
1937年8月28日,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关于抗战中日本士兵的报道。
图为扛着机枪的年轻日军士兵。
他们既是日本侵华战争机器上的一枚棋子,又是军国主义的牺牲品。
图为英国记者用这张日本摄影师拍摄的照片,给以“盲目的工具”标题,反讽了日本的侵略。
何应钦在《开战之前敌我兵力比较》中,对比了“七七事变”时双方的兵种及兵员数量,日本在开战之初,陆、海、空军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
日本兵员总数为448.1万人,其中现役兵、后备役兵、预备役兵为战斗兵,数量199.7万人,补充兵人数248.4万。
陆军常备师团17个,海军舰艇190万吨位,空军飞机2700多架。
国民党陆军现役兵170多万,补充兵约50万。
海军舰艇11万吨位,不足日本的1/10。
空军仅有战斗机305架,各式飞机加起来一共600架。
陈诚在《敌我国力的比较》中写道:我陆军虽然有182个师的番号,但作战初期可使用于一线的兵力,仅为步兵80个师、9个独立旅、9个骑士师、2个炮兵旅、16个独立团而已。
这里首先需要厘清的是中日双方军队编制上的差异。
日军以师团为基本战略单位,联队为基本战术单位。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17个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每个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设有两个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资料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开始,1945年9月结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资料一(根据远东军事法庭裁判:“中日战争”应从1928年皇姑屯事件开始)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
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以顽强的抵抗和坚定的意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将侧重于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以及与此相关的数据和事实,以展现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与牺牲。
二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领土,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面对强大的日寇,在拼死抗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根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在与日本军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总共伤亡超过300万人。
其中,阵亡将士近100万人,负伤者约200万人。
这些数字无法完全反映出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因为在战争中还有大量的战俘和失踪者,这些壮烈牺牲的将士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痛苦和不可替代的损失。
许多家庭失去了父亲、子女、丈夫,无法挽回的痛苦使人心碎。
然而,这种巨大的牺牲并没有动摇中国人民坚持抵抗的意志,反而激发了更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决心,使得抗日战争能够持续进行下去。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统计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抗侵略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中国军队以自愿入伍、浴血奋战的士兵为主力,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面对敌人的重兵包围和疯狂进攻,中国军队士兵坚守阵地,誓死抵抗,舍生忘死的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动。
除了军队的伤亡统计之外,抗日战争还造成了中国军民的巨大伤亡。
根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民众伤亡的总人数超过2000万。
这些人民包括被轰炸、屠杀、饥饿和疾病夺走生命的平民,他们没有穿上军装,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国家的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是英雄,是无名的英雄,他们的伤亡统计证明了他们作为抗日战争中最坚决的斗士之一。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仅仅是战争的冷冰冷数据,这些牺牲并无法真正衡量士兵们的英勇和付出。
然而,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数字,它们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中国人民揭示历史真相和守护国家苦难的证据。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6年第10期(总第154期),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抗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声望达到巅峰,但当蒋介石调遣部队开赴日伪军占领区受降时,却严命中共领导的武装不得参与受降,这种单方面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行为遭到中共方面的强烈反对。
为了获得更多的占领区,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地区,国共双方大打出手。
从1945年9月开始到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军的战事从未停止,由美国出面促成的军事调停小组几乎形同虚设,使得原本应该在战后转入建设的中国失去了和平的机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蒋介石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在取得来之不易的抗战胜利果实之后,又坚定地继续发动“剿共”战争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蒋介石对3个月内“剿灭共匪”盲目充满信心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番。
一边整军一边备战为了限制中共军队在抗战胜利后的发展,蒋介石在8月13日,也就是抗战胜利的前两天就做出了新的军事部署,他命令第1战区所属部队向洛阳推进,第2战区所属部队向太原推进,第3战区所属部队向杭州推进,第5战区所属部队向郑州、开封、新乡推进,第6战区所属部队向武汉、宜昌、沙市推进,第7战区所属部队向汕头推进,第9战区所属部队向南昌推进,第10战区所属部队向徐州、海州推进,第11战区所属部队向保定、石家庄、北平、青岛、济南、德州推进,第12战区所属部队向察、绥、热三省推进,第2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广州推进,第3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南京、上海推进,第4方面军所属部队向长沙、衡阳推进,新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负责东北的接收。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下令向解放区推进,美国政府也调动大量运输舰和运输机帮助国民党军队向南京、上海、北平、济南等地输送军队,为蒋介石在全国各地的接收创造有利条件。
蒋介石的一系列举措不仅遭到了中共方面的强烈抗议,还遭到大量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反对,全国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和独裁。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领导的历次重要战役伤亡双方统计数字附上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领导的历次重要战役双方统计数字:1、凇沪会战国军1937年战报:日寇伤亡16万余人;孙元良将军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寇伤亡14到15万。
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16万人,伤31157人(引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2、太原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万余人日寇战报:伤亡6.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3、南京保卫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1.3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10.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4、徐州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寇在1937年承认伤亡13.2万余人5、武汉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25万余人日寇战报:自身伤亡2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6、随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寇伤亡13万余人(日本《支那事变陆军作战》)7、枣宜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7.3万人日寇战报:日军伤亡69000余人(日本《支那事变陆军作战》)8、南昌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4万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9000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3、上高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4.4万人日寇战报:日寇伤亡3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4、晋南(中条山)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39900人日寇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33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5、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也有说7.4万)日寇战报:日寇伤亡57000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6、第三次长沙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5万余人日军战报:伤亡14600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7、浙赣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8万余人日寇战报:日军伤亡71714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8、鄂西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4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9、常德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6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5.28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0、豫中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1、长衡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16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5.2万余人(双方数字惊人的相似)(《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2、桂柳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3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损失5.6万余人(日本《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23、缅北会战国军战报:毙伤日寇9万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8.4万余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联在伊春北部区、县的主要战绩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嘉荫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顾曾同志撰写了《抗联在伊春北部区、县的主要战绩与五条红色国际通道》一文,按照嘉荫县委组织部的安排,将文章中的内容列入本次干部教育培训当中,所以今天由我“9·18”事变至1932年12月,汤原、铁力、佛山相继沦陷。
和大家一起学习缅怀这段光荣的历史。
1935年10月,赵尚志率抗联三军主力挺进小兴安岭,与冯仲云、李兆麟领导的抗联六军共同建立汤旺河谷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千里白山黑水间奔袭老钱柜、光复佛山县城、奇袭乌拉嘎(北沟)金矿,与日伪军作战30余次,开辟了五条红色国际通道,坚持了长期的抗日斗争。
下面,我们先来简要了解一下这3位杰出的抗日将领。
赵尚志(1908-1942) 1908年,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县。
1925年在哈尔滨许公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在珠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建立了珠河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任队长。
1934年6月,珠河游击队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支队司令。
1935年1月哈东支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
同年,赵尚志率部队来到小兴安岭。
1937年,北满临时省委派赵尚志为代表去苏联。
一年半以后,他被共产国际任命为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
1941年9月,率小部队从苏联回到小兴安岭,以老白山为基地进行抗日活动。
1942年2月12日,在去鹤立县(鹤岗市)梧桐河警察派出所的途中,被混入队内的特务开枪打伤后被俘,8小时后牺牲,终年34岁。
冯仲云(1908-1968),1908年3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余巷村。
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
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加入到抗日斗争中。
1932年,在汤原县委领导下,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汤原抗日游击队。
后来,这支游击队逐渐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