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自律、慎独、自强主题班会素材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21
主题班会素材:自律最高为慎独故事一: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只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猴子常听人说,天堂里的生活最美好。
于是,它决心要找到天堂。
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跋涉,终于有一天,猴子来到一个美丽的小镇。
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园,奇特的建筑,喧闹的街道,诱人的美味。
猴子高兴极了,它结交了不少朋友,每天和小动物们做游戏,搞比赛,听音乐,真是无比的快乐。
它觉得这就像是自己要找的天堂。
可是,让猴子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规矩太多。
就说在花园里玩吧,那么多好看的花儿不让摘。
在家乡可不是这样,高兴的时候,猴子经常采摘一大把鲜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玩。
可是,在这里,猴子刚刚摘了一朵花想闻闻香不香,就被小白兔看到,狠狠地批评了它一顿,还被罚在花园里干半天活儿。
还有,猴子吃完香蕉,随手把香蕉皮扔在路边,又被大公鸡看到,被罚扫一天街道。
猴子倒不是怕劳动,它感到太不自由了,处处受约束。
终于有一天,猴子在因为一点小事和黄狗打架而被罚做五天公益劳动时,愤然离开了小镇。
猴子想:“这里肯定不是天堂,天堂里的生活应该无拘无束。
”于是,猴子又开始了寻找……故事二: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清官杨震。
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
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委任王密为昌邑(今山东金乡县)令。
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
他私下拜会杨震,执意送上10两黄金以表谢意,并低声说:“黑夜里,无人知道,您就放心地收下吧!”杨震脸色阴沉,斥责道:“你送黄金给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自古以来,君子慎独,哪能以为无人知道,就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呢?”一席话,说得王密羞愧难当,他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
“慎独”的功用“慎独”之所以古往今来受到德育思想家们的重视,是因为它作为“入德之方”,在人们修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用:一是有利于提高道德主体修身的自觉性。
要做到“慎独”,就必须在“幽隐细微”处严格要求,毫不马虎。
主题班会教案:自律最高为慎独1. 引言自律是指个体在行为上能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并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和标准去约束自己的一种能力。
自律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是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培养的一个重要素质。
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律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主题班会将以慎独为主线,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律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2.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班会的开展,学生将能够:•理解自律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自律的特征和方法;•培养自律的意识和能力;•思考慎独在自律中的作用。
3. 教学内容3.1 什么是自律?•自律的定义:自律是指在行为上能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去约束自己的一种能力。
•自律的意义:自律是一种品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重要能力。
自律的存在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3.2 自律的特征•有明确的目标:自律的人有清晰的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制定了计划和策略。
•有耐心和毅力:自律的人具备追求长期目标的决心和毅力,不会轻易放弃。
•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自律的人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
3.3 自律的方法•制定明确的目标:设定清晰的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可行的步骤,帮助自己更好地实现目标。
•坚持养成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自律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提高自律的能力。
•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给自己设定奖励,用以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3.4 慎独与自律的关系•慎独的定义:慎独是指在独处时,能够深思熟虑,审视自己的言行,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评估。
•慎独与自律的关系:慎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而发展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4. 教学步骤4.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标,并引发学生对自律的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学习讲解(20分钟)•分别介绍自律的定义、自律的特征以及自律的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