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排名的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3
总分排名次的表格公式是在学校、比赛、考试等各种场合下常见的一种排名
方式,可以根据得分情况对参与者进行排名。
下面将列举相关的公式,并举例解释说明。
1. 总分排名次的基本公式:
总分排名次的基本公式是对参与者的总分进行排序,通常是从高到低进行
排名。
其数学表达形式为:
总分排名次 = 排名公式(总分)
2. 排名公式的常见形式:
排名公式的常见形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采用排名函数来进行计算。
常见的排名函数有RANK、、等。
这些函数可以根据得分情况对参与者进行排名,
具体公式如下:
RANK(总分, $总分区域, 0)
其中,总分是指参与者的得分,$总分区域是指所有参与者的得分所在的区域,0表示从高到低进行排名。
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个公式的用法。
3. 公式实例解释:
假设某次考试有5个参与者,他们的得分分别为80、90、85、75、70。
那
么可以使用RANK函数来对他们进行排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首先将这5个得分按照顺序排列,得到80、85、70、90、75;
b) 然后使用RANK函数计算每个参与者的排名,得到的排名分别为3、2、5、
1、4。
这样就实现了对这5个参与者的总分排名次,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参与者
在这次考试中的表现情况。
综上所述,总分排名次的表格公式是一种常见的排名方式,通过合适的排名
公式可以对参与者进行排名,从而清晰地反映出他们的得分情况。
这种排名方式在学校、比赛、考试等场合都有广泛的应用。
公务员成绩排名计算方法在公务员考试中,成绩排名对于候选人的录取结果至关重要。
正确计算公务员成绩排名可以确保公平竞争和选用合适的人才。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公务员成绩排名计算方法,旨在明确而准确地评估候选人的综合能力。
一、笔试成绩计算方法公务员考试笔试是评估候选人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计算笔试成绩时,通常采用标准分数法。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 考生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标准分数是相对于考试总体分数分布的一种数值,能够准确评估考生的相对水平。
转化公式如下:标准分数=(考生原始分数-平均分数)/标准差×10+50其中,平均分数是考试所有考生的平均分数,标准差是考试所有考生分数的标准差。
2. 各科目标准分数加权平均得到总成绩不同科目的权重是不同的,一般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经济、法律、行测等。
将各科目的标准分数与对应的权重相乘,再相加得到总成绩。
3. 总成绩排名根据总成绩进行排名,总分最高者排名靠前,总分相同者则按照单科成绩排名,即单科成绩越高排名越靠前。
二、面试成绩计算方法公务员考试中的面试环节是评估候选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面试成绩的计算方法如下:1. 面试分数面试成绩一般由专家评委根据考生在面试中的表现综合评定。
评分通常为100分制。
2. 总成绩排名将面试成绩与笔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总成绩。
总成绩排名的方法与笔试成绩排名相同,按照总分和单科成绩进行排名。
三、综合成绩排名计算方法为了综合评估候选人的综合能力,公务员考试通常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进行加权。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加权比例确定加权比例是由考试机构或相关部门根据考试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的,通常为笔试成绩占比60%-70%,面试成绩占比30%-40%。
2. 加权平均获得综合成绩分别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与对应的权重相乘,再相加得到综合成绩。
3. 综合成绩排名根据综合成绩进行排名,排名方法与笔试成绩排名相同。
{1}综合排名、扣费公式宝贝排名(值越大排名越靠前)=出价×质量得分(质量得分只是相对的分值,不是绝对分值)(质量得分只是一个大概我们可以理解它是无限大的)×其他因素(可以忽略不计)例图1您的实际扣费=下一名出价X下一名质量得分/您的质量得分+ 0.01元综合排名规则中,质量得分将影响您的扣费。
质量得分越高,您所需付出的费用就越低。
扣费不会大于您设置的关键词(或类目)出价,当公式计算得出的金额大于出价时,按出价扣费。
图1:实际情况举例:(得分后台显示时四舍五入)说明:为了方便您理解,直通车后台显示的质量得分的分值,是经过系统处理后的分数。
结合上述相关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质量得分,用较低的价格去获得更多的流量。
一、如何提高关键词的质量得分?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质量得分的主要因素:•关键词与宝贝本身信息的相关性;•关键词与宝贝类目和属性的相关性;•关键词与宝贝在淘宝上推广的反馈,包括成交,收藏和点击;(其中最重要的是点击率)•帐户的历史记录,根据您帐户内的所有推广和关键词的反馈计算得出;•宝贝详情页质量;•其他相关因素:例如图片质量、是否消保、是否存在某些严重违规行为、是否处罚等;•其他淘宝推荐重要属性:化妆品是否假一赔三等。
注: 类目的质量得分,只要发布的类目正确,那么类目的质量得分,只和点击率有关系,相对来说,类目的质量得分就简单的多了!1.关键词相关性关键词相关性代表关键词和宝贝本身信息的相关性.一般来说,一个相关性好的关键词具备以下一条或几条特征:关键词和宝贝的类目很相关;关键词和宝贝的属性很相关;关键词和宝贝的推广标题很相关;关键词和宝贝详情页的信息很相关;其他。
∙ 1.使用系统推荐词添加关键词的时候,通过使用“系统推荐词”或者“相关词查询”,可以按照质量得分排序或者按照流量排序,进行关键词的选择。
通过此功能可以很快速的调整您设置关键词的质量得分。
∙ 2.出价技巧现有情况下,可以将质量得分高的关键词提高出价,用很少的出价提升获得更多流量回报,下面举例:∙ 3.最相关的关键词多设置可以参照宝贝标题属性,例如:推广一款刺绣的连衣裙,可以将“刺绣连衣裙”拆分成三个中心词“刺绣”、“连衣裙”、“刺绣连衣裙”,然后分别按照这3个中心词去添加一系列更精准的关键词。
排名方案1. 引言排名方案是指根据某种标准或指标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和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排名方案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如竞赛成绩排名、学生评比排名、市场竞争力排名等。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见的排名方案,分别是标准排名和百分比排名。
2. 标准排名标准排名是指根据给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比较并确定其相对顺序的排名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排序标准在进行标准排名前,首先需要明确排名的标准。
例如,在竞赛成绩排名中,可以使用得分作为排序标准。
在学生评比排名中,可以使用总成绩作为排序标准。
步骤二:计算排名值对于给定的数据集,根据排序标准计算每个数据的排名值。
排名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排名值 = 排序标准的相对大小步骤三:排序按照计算得到的排名值进行排序,确定数据的排名。
如果多个数据的排名值相等,则它们的排名应该是相同的,并且下一个排名是相应的空位数的平均值。
例如,若有两个数据的排名值相同且排名为3,则下一个排名应为5。
步骤四:输出排名结果最后,根据排序后的结果输出排名结果。
输出可以按照数据的原始顺序,也可以按照排名值的大小进行输出。
3. 百分比排名百分比排名是指根据数据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排名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百分比排名标准在进行百分比排名前,需要确定百分比排名的标准。
例如,在市场竞争力排名中,可以使用销售额作为百分比排名的标准。
步骤二:计算百分比排名对于给定的数据集,按照百分比排名标准对数据进行排序。
计算每个数据的百分比排名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百分比排名 = (数据在整体中的位置 / 总数据量) * 100步骤三:排序并输出排名结果按照计算得到的百分比排名进行排序,并输出排名结果。
排名结果可以按照数据的原始顺序,也可以按照百分比排名的大小进行输出。
4. 应用举例竞赛成绩排名假设有5名选手的竞赛成绩如下表所示:选手成绩A 80B 90C 85D 80E 95使用标准排名方案进行排名时,首先确定排序标准为成绩,然后计算每个选手的排名值。
安徽美术综合分排名计算摘要:一、安徽美术综合分排名计算简介1.综合分排名的重要性2.综合分排名的计算方法二、综合分排名计算的具体步骤1.文化课成绩的折算2.专业课成绩的折算3.综合分的计算4.排名的确定三、综合分排名计算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均较高的学生2.案例二:文化课成绩一般,专业课成绩较好的学生3.案例三: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均一般的学生四、提高综合分排名的建议1.提高文化课成绩2.提高专业课成绩3.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正文:安徽美术综合分排名计算在美术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决定了学生能否被理想的院校录取。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计算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徽美术综合分排名计算的相关内容。
一、安徽美术综合分排名计算简介综合分排名是衡量一个学生在美术专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既包括文化课成绩,又包括专业课成绩。
在安徽美术高考中,综合分排名的计算方法是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折算成专业课成绩,然后加上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得到综合分,最后根据综合分进行排名。
二、综合分排名计算的具体步骤1.文化课成绩的折算: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专业课成绩。
通常情况下,文化课成绩占综合分的30%,专业课成绩占综合分的70%。
2.专业课成绩的折算:将学生的专业课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综合分。
通常情况下,专业课成绩占综合分的70%。
3.综合分的计算:将文化课成绩折算成的专业课成绩与学生的专业课成绩相加,得到学生的综合分。
4.排名的确定:根据学生的综合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名。
三、综合分排名计算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均较高的学生假设学生A的文化课成绩为600分,专业课成绩为80分;学生B的文化课成绩为550分,专业课成绩为90分。
按照综合分排名计算方法,学生A的综合分为600×30%+80×70%=240+560=700分,学生B的综合分为550×30%+90×70%=165+630=795分。
综合排名方法综合排名问题是一个多变量分析技术!近一时期排名非常时髦,形成了排名经济,比如:胡润富人排行榜,财富500强,慈善排名,城市竞争力排行,MBA商学院排名,大学排行榜等等!最近刚刚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估体系客体评估项目,其中也涉及到电视节目的综合评估问题,特别是综合排名问题。
大部分情况下综合评价问题都会涉及到排名,多指标排名问题。
记住:市场研究或作研究的人从来不排名,只是做研究往往需要排名!综合排名是一项系统综合评估研究方法,焦点是如何科学、客观地将一个多维度、多评价指标问题综合成为一个单指标形式,利用产生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排名和评价。
综合排名的的形成需要研究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大量基础性数据分析基础上,并依据专业知识和评价方法的认识,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对每个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测算。
研究人员需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确定了权重,据此对每项不同测量尺度指标进行修正后加权并标准化无量纲,最终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最佳综合,形成最终综合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对象确定•评估范围•评估分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权重•评估指标标准化•综合方法•评估周期•评估发布综合评估问题涉及面比较广,下面我们仅仅就综合排名问题讲讲,我们采用大学研究生排行榜的数据进行综合排名!我收集了某年的大学研究生排行榜,因为显示的问题我仅仅截取了前20名,人民大学提到了前面进入第20名!(数据源已经记不清楚出处了)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20家大学研究生院的综合排名情况,最左边一列是最初的排名,这个排名名次是按照六个指标得到了,六个指标分别是:我这里并不关心这六个指标如何获得,和数据准确性问题,我们只关心应该如何在现有指标下进行综合排名问题!当然,大家要关注这六个指标的测量尺度,取值范围,量纲的大小等,你将来总不希望把吨和克进行相加吧!方法一:等权重求和法 T1我们先来看看,把现在六个指标求和,得到T1=P1+P2+P3+P4+P5+P6,然后按T1降序排名;看到了吗?该排行榜的发布就是用的加法,最简单的方法!从数据看以看出,指标P6与其它指标单位差异较大,简单相加有缺陷,但是这种方法是大家最常用的,比如:高考录取分数就是各门考试成绩加总,得到总成绩(高考成绩),根据录取人数取得分位点,然后确定录取分数线,并排名从高到底录取;当然硕士研究生录取也是这种方法!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呢?如果用复杂多变量方法,得到总指标排名,估计家长们或学生都要疯了,都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够被录取,算法不懂,怎么被录取!显然,其它方法是不能采用的,这是最好的可执行方案!方法二:主观加权求和法 T2但是,录取单位总是想能不能把偏科的人录取,比如我看重数学、物理,这两个指标应该权重更大些,比如我们假设考了6门课,我们根据经验、主观判断、领导指示或专家评估最终确定:30:25:20:15:10:5的权重!再次计算;T2=p1 * 0.30 + p2 * 0.25 + p3 * 0.20 + p4 * 0.15 + p5 * 0.10 + p6 * 0.05我们按照T2降序排列,看一下排名,基本次序是一致的,只是在15名附近发生一点改变!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排名,首先所有指标应该在同一个量纲上,经常是在指标都是在100分制下,并且权重最好合计为1,最终得到的排名总分也是同样量纲和尺度!这种情况最适合综合评价方式,加权平均啦!当然如何确定权重就成为关注的要点,科学性、合理性都需要明确!大部分综合评估方法在最后都是采用这种排名方法!方法三:秩综合排名法 T3什么是秩,秩序就是求次序!所有我们可以计算每个指标的秩,然后根据秩的大小进行求和!从SPSS软件可以选择个案排秩,指定最大值=1,我们可以得到六个指标的秩指标次序!我们采用简单加法求和和排名,看看结果如何?计算 T3=Rp1 + Rp2 + Rp3 + Rp4 + Rp5 + Rp6,按照T3升序排列!从T3升序排列看,这时候大致排名与原始没有发生颠覆性变化,只是在前后名次上有了一定改变!这种方法也是一种排名方法,经常用在比如世界杯最佳阵容或最佳球队评选上,假如有六个记者或专家给所有球队或球员选出最佳阵容或球队时,往往比较可操作的方法是让所有评价者给评价对象打分或者排名,排名更好操作,然后求和!注意:往往评价者只会评出他最熟悉的,可能会产生缺省值问题,所以要根据每个评价者的情况和缺失情况进行缺省值处理!然后进行求和!方法四:主成分排名法 T4这种方法就是多变量分析技术了,主成分分析方法经常用来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有关主成分分析技术的相关内容我将在主成分分析专题讲,这里还是关注如何进行排名!主成分分析是根据指标和数据得到第一主成分,并根据第一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名的方法!因为,第一主成分往往是凝聚了所有变量的最大变差,也就是解释了6个指标的最大差异(解释度),或者说最大综合成分,排名就是找差异吗?据此排名!SPSS软件没有专门命名主成分分析,是与因子分析整合的,在选择因子分析后,只要不进行旋转,就可以得到主成分分析结果,记住把得分保存下来,我们可以要求保存所有主成分,六个指标得到六个主成分,但我们只要保存前两个就可以了!从主成分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解释了6个指标变差的72.409%,把保存的第一主成分按降序排列,我们看一下排名情况;从排名顺序我们看到,这种方法与方法二加权排名几乎一样,当然与简单求和也基本一致!这说明,这种方法是能够得到理想的综合排名的!(理论上说,如果排名对象差异很大,不同方法得当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你可以看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的第一主成分列,实际上就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权重啦,所以这种方法不需要事先得到主观权重,完全数据驱动!但是,得到的只是排名,具体的排名得分没有实际意义了,如果你希望得到排名的得分具有实际意义,显然该方法会把人搞糊涂!但是我们也可以把主成分得分进行数值变化或映射,得到指数或什么规范得分!说明:你也可以按照第二主成分进行排名,但这个时候完全不同了!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另外一种收获,就是可以按照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进行散点图分析,得到直观分析!你会看这种图吗?方法五:主成分综合加权法 T5我们从上面一种排名方法看到,虽然按照第一主成分进行了排名,但第二主成分也解释了21.894%,如果综合将可以解释数据的94.303%;(学术研究有时候更追求高解释度),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主成分的解释度作为权重,把两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计算:T5=FAC1_1 * 72.409 + FAC2_1 * 21.894我们看看排名情况:对照着第一列的原始排名,这时候排名结果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人民大学前进了几名!这时候,我们要看看排名的指标对排名的意义和影响了,我们可以分析看出,6个评价排名指标实际上主要是两个维度,简单说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维度,前面四种排名方法基本上权重都在自然科学维度上,第五种方法考虑了社会科学维度!我们看一下因子分析结果,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显然,第一因子我们命名为:自然科学,第二因子命名:社会科学所以,我说我们学校总是不能进入排行榜呢?原来所谓的排行榜就是看自然科学(工科类)的排名啊!哈哈!针对我们文科和艺术类学校,只能垫底啦!下次我要是排名,一定想法用复杂的排名技术,把我们学校排进去,相信我能做到这一点!或者咱们来个分类排名,反正咱有技术!开玩笑啦!记住一点:方法五在采用的时候一定格外小心,因为主成分是正交的,不同方向能否综合要记住,也就是数值越大越表示好,也就是两个指标具有数值同向,才有可能满足线性可加性!不行还是方法四比较妥当!方法六:其它方法你还可以采用因子得分进行排名,因子得分加权排名,所以主成分或因子加权排名等等!排名方法大致就介绍到这里了,我的工作也就完成了!至于排行榜的发布,可不是我的事了,这里的秘密可多了,商业的、行政的、领导的、媒体的、企业的各种因素都会最终影响排名和结果的发布~!到底最后怎么发布也有学问,大家好好学吧!本文由项目数据分析师广东授权管理中心转载,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
综合排名问题是一个多变量分析技术!近一时期排名非常时髦,形成了排名经济,比如:胡润富人排行榜,财富500强,慈善排名,城市竞争力排行,MBA商学院排名,大学排行榜等等!最近刚刚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估体系客体评估项目,其中也涉及到电视节目的综合评估问题,特别是综合排名问题。
大部分情况下综合评价问题都会涉及到排名,多指标排名问题。
记住:市场研究或作研究的人从来不排名,只是做研究往往需要排名!综合排名是一项系统综合评估研究方法,焦点是如何科学、客观地将一个多维度、多评价指标问题综合成为一个单指标形式,利用产生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排名和评价。
综合排名的的形成需要研究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大量基础性数据分析基础上,并依据专业知识和评价方法的认识,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对每个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测算。
研究人员需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确定了权重,据此对每项不同测量尺度指标进行修正后加权并标准化无量纲,最终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最佳综合,形成最终综合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对象确定∙评估范围∙评估分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权重∙评估指标标准化∙综合方法∙评估周期∙评估发布综合评估问题涉及面比较广,下面我们仅仅就综合排名问题讲讲,我们采用大学研究生排行榜的数据进行综合排名!我收集了某年的大学研究生排行榜,因为显示的问题我仅仅截取了前20名,人民大学提到了前面进入第20名!(数据源已经记不清楚出处了)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20家大学研究生院的综合排名情况,最左边一列是最初的排名,这个排名名次是按照六个指标得到了,六个指标分别是:我这里并不关心这六个指标如何获得,和数据准确性问题,我们只关心应该如何在现有指标下进行综合排名问题!当然,大家要关注这六个指标的测量尺度,取值范围,量纲的大小等,你将来总不希望把吨和克进行相加吧!方法一:等权重求和法 T1我们先来看看,把现在六个指标求和,得到T1=P1+P2+P3+P4+P5+P6,然后按T1降序排名;看到了吗?该排行榜的发布就是用的加法,最简单的方法!从数据看以看出,指标P6与其它指标单位差异较大,简单相加有缺陷,但是这种方法是大家最常用的,比如:高考录取分数就是各门考试成绩加总,得到总成绩(高考成绩),根据录取人数取得分位点,然后确定录取分数线,并排名从高到底录取;当然硕士研究生录取也是这种方法!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呢?如果用复杂多变量方法,得到总指标排名,估计家长们或学生都要疯了,都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够被录取,算法不懂,怎么被录取!显然,其它方法是不能采用的,这是最好的可执行方案!方法二:主观加权求和法 T2但是,录取单位总是想能不能把偏科的人录取,比如我看重数学、物理,这两个指标应该权重更大些,比如我们假设考了6门课,我们根据经验、主观判断、领导指示或专家评估最终确定:30:25:20:15:10:5的权重!再次计算;T2=p1 * 0.30 + p2 * 0.25 + p3 * 0.20 + p4 * 0.15 + p5 * 0.10 + p6 * 0.05我们按照T2降序排列,看一下排名,基本次序是一致的,只是在15名附近发生一点改变!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排名,首先所有指标应该在同一个量纲上,经常是在指标都是在100分制下,并且权重最好合计为1,最终得到的排名总分也是同样量纲和尺度!这种情况最适合综合评价方式,加权平均啦!当然如何确定权重就成为关注的要点,科学性、合理性都需要明确!大部分综合评估方法在最后都是采用这种排名方法!方法三:秩综合排名法 T3什么是秩,秩序就是求次序!所有我们可以计算每个指标的秩,然后根据秩的大小进行求和!从SPSS软件可以选择个案排秩,指定最大值=1,我们可以得到六个指标的秩指标次序!我们采用简单加法求和和排名,看看结果如何?计算 T3=Rp1 + Rp2 + Rp3 + Rp4 + Rp5 + Rp6,按照T3升序排列!从T3升序排列看,这时候大致排名与原始没有发生颠覆性变化,只是在前后名次上有了一定改变!这种方法也是一种排名方法,经常用在比如世界杯最佳阵容或最佳球队评选上,假如有六个记者或专家给所有球队或球员选出最佳阵容或球队时,往往比较可操作的方法是让所有评价者给评价对象打分或者排名,排名更好操作,然后求和!注意:往往评价者只会评出他最熟悉的,可能会产生缺省值问题,所以要根据每个评价者的情况和缺失情况进行缺省值处理!然后进行求和!方法四:主成分排名法 T4这种方法就是多变量分析技术了,主成分分析方法经常用来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有关主成分分析技术的相关内容我将在主成分分析专题讲,这里还是关注如何进行排名!主成分分析是根据指标和数据得到第一主成分,并根据第一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名的方法!因为,第一主成分往往是凝聚了所有变量的最大变差,也就是解释了6个指标的最大差异(解释度),或者说最大综合成分,排名就是找差异吗?据此排名!SPSS软件没有专门命名主成分分析,是与因子分析整合的,在选择因子分析后,只要不进行旋转,就可以得到主成分分析结果,记住把得分保存下来,我们可以要求保存所有主成分,六个指标得到六个主成分,但我们只要保存前两个就可以了!从主成分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解释了6个指标变差的72.409%,把保存的第一主成分按降序排列,我们看一下排名情况;从排名顺序我们看到,这种方法与方法二加权排名几乎一样,当然与简单求和也基本一致!这说明,这种方法是能够得到理想的综合排名的!(理论上说,如果排名对象差异很大,不同方法得当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你可以看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的第一主成分列,实际上就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权重啦,所以这种方法不需要事先得到主观权重,完全数据驱动!但是,得到的只是排名,具体的排名得分没有实际意义了,如果你希望得到排名的得分具有实际意义,显然该方法会把人搞糊涂!但是我们也可以把主成分得分进行数值变化或映射,得到指数或什么规范得分!说明:你也可以按照第二主成分进行排名,但这个时候完全不同了!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另外一种收获,就是可以按照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进行散点图分析,得到直观分析!你会看这种图吗?方法五:主成分综合加权法 T5我们从上面一种排名方法看到,虽然按照第一主成分进行了排名,但第二主成分也解释了21.894%,如果综合将可以解释数据的94.303%;(学术研究有时候更追求高解释度),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主成分的解释度作为权重,把两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计算:T5=FAC1_1 * 72.409 + FAC2_1 * 21.894我们看看排名情况:对照着第一列的原始排名,这时候排名结果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人民大学前进了几名!这时候,我们要看看排名的指标对排名的意义和影响了,我们可以分析看出,6个评价排名指标实际上主要是两个维度,简单说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维度,前面四种排名方法基本上权重都在自然科学维度上,第五种方法考虑了社会科学维度!我们看一下因子分析结果,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显然,第一因子我们命名为:自然科学,第二因子命名:社会科学所以,我说我们学校总是不能进入排行榜呢?原来所谓的排行榜就是看自然科学(工科类)的排名啊!哈哈!针对我们文科和艺术类学校,只能垫底啦!下次我要是排名,一定想法用复杂的排名技术,把我们学校排进去,相信我能做到这一点!或者咱们来个分类排名,反正咱有技术!开玩笑啦!记住一点:方法五在采用的时候一定格外小心,因为主成分是正交的,不同方向能否综合要记住,也就是数值越大越表示好,也就是两个指标具有数值同向,才有可能满足线性可加性!不行还是方法四比较妥当!方法六:其它方法你还可以采用因子得分进行排名,因子得分加权排名,所以主成分或因子加权排名等等!排名方法大致就介绍到这里了,我的工作也就完成了!至于排行榜的发布,可不是我的事了,这里的秘密可多了,商业的、行政的、领导的、媒体的、企业的各种因素都会最终影响排名和结果的发布~!到底最后怎么发布也有学问,大家好好学吧!。
汇总与排名轻松实现操作指南期末考试结束后,老师们都要汇总学生的总成绩、每门课程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成绩,班级排名。
那如何快速实现成绩汇总与排名。
最高效的方法当然是利用函数来轻松实现求成绩的汇总与计算。
第一步:选择某个学生所有课程成绩单元格,选择【开始】选项卡中的【自动求和】工具,即可快速求出这个学生的总成绩。
第二步:采用填充的方式,求出其他学生的总成绩。
第三步:选择某门课程的所有学生成绩单元格,打开【开始】选项卡中的【自动求和】,点击三角形下拉按钮,选择【平均值】,即可快速计算出课程的平均成绩。
第四步:同样的方法,选择【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计算每门课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也可点击编辑栏中的【插入函数】按钮,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选择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对应的函数SUM、AVERAGE、MAX、MIN,实现对应的计算。
第五步:采用填充方式,计算出所有课程对应的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
第六步:对每个学生成绩进行排名方法1:可采用前期介绍的排序完成任选总成绩列中的任意单元格,点击【排序与筛选】工具中的降序,即可按学生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列,在【名次】列对应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单元格中分别输入1、2;然后选择这两个单元格,填充出所有学生的名次,再选择【学号】列中的任意单元格,点击【排序与筛选】工具中的升序,即可按学生按学号排序,对应的排名也显示出来了。
方法2:使用RANK函数实现第一步:选择第一位学生对应名次的单元格I2,选择【插入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择【全部】类别,找到RANK函数,它是返回某数字在一列数字中相对于其他数值的大小排名。
第二步:在【函数参数】对话框中,【Number】为要查找排名的数字,本例中选择H2单元格;【Ref】是一组数或对一个数据列表的引用,本例应该是全班同学的成绩,也就是单元格区域:H2:H38;【Order】是在列表中排名的数字,如果为0或忽略,降序,非零值升序,本例中忽略,也就是默认从高分到低分排名;单击【确定】即可求出张小静同学的成绩在班上的排名;按前期介绍的方法,填充其他同学的排名,但显示有问题。
评分方法总结评分方法是在各种评估和比较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它可以用于评估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学生考试成绩等各种领域。
本文将总结常见的评分方法,并探讨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一、百分制评分方法百分制评分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评分方法。
它将被评价对象的绩效转化为一个0到100的分数,并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百分制评分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因为它简单易懂,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被评价对象的表现。
然而,百分制评分方法有可能过于粗略,无法准确地区分各个绩效水平。
二、等级评分方法等级评分方法将被评价对象的绩效分为几个等级,例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
每个等级可以用文字描述或者符号表示。
等级评分方法适用于评价对象较多、评价标准较细致的情况。
它能够提供更详细的绩效信息,并且可以更准确地区分绩效水平。
然而,等级评分方法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不同的评价者可能对同一个绩效给出不同的等级评分。
三、加权评分方法加权评分方法是一种将不同指标赋予不同权重的评分方法。
它通过给每个指标设置权重,然后将指标得分乘以权重来计算加权得分。
加权评分方法适用于各个指标间有不同重要性的情况。
它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出各个指标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然而,加权评分方法需要事先确定权重,这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并且容易引入主观判断。
四、排名评分方法排名评分方法是一种将被评价对象按照绩效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的评分方法。
每个被评价对象都有一个独立的排名,排名越高表明绩效越好。
排名评分方法适用于评价对象较多、需要对绩效进行全面比较的情况。
它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绩效排序结果,但是无法提供具体的得分信息,也无法评估两个绩效相当的对象。
五、主观评分方法主观评分方法是一种依靠评价者主观判断的评分方法。
评价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对被评价对象进行评分。
主观评分方法适用于评价对象特征较复杂、无法通过客观指标进行评估的情况。
它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结果,但是因为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评价者个人喜好和偏见的影响。
三项指标综合排名计算公式
综合排名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一般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 加权平均法:为每个指标设定一个权重,然后按照各指标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最后按照综合得分进行排名。
公式如下:综合得分 = 指标1得分 * 权重1 + 指标2得分 * 权重2 + 指标3得分 * 权重3
其中,指标得分可能是从0到100的百分制分数,权重可以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设定,总权重之和一般为1。
2. 标准化法:对每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各指标的数值转化为相同的量纲,然后按照综合得分进行排名。
标准化方法可以是z-score标准化、min-max标准化等。
3. 综合比较法: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将各指标进行对比,然后根据比较结果进行排名。
比较方法可以是差异比较、排名差异比较等。
以上是常用的综合排名计算公式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计算。
综合排名问题是一个多变量分析技术!
近一时期排名非常时髦,形成了排名经济,比如:胡润富人排行榜,财富500强,慈善排名,城市竞争力排行,MBA商学院排名,大学排行榜等等!最近刚刚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估体系客体评估项目,其中也涉及到电视节目的综合评估问题,特别是综合排名问题。
大部分情况下综合评价问题都会涉及到排名,多指标排名问题。
记住:市场研究或作研究的人从来不排名,只是做研究往往需要排名!
综合排名是一项系统综合评估研究方法,焦点是如何科学、客观地将一个多维度、多评价指标问题综合成为一个单指标形式,利用产生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排名和评价。
综合排名的的形成需要研究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大量基础性数据分析基础上,并依据专业知识和评价方法的认识,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对每个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测算。
研究人员需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确定了权重,据此对每项不同测量尺度指标进行修正后加权并标准化无量纲,最终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最佳综合,形成最终综合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评估对象确定
∙评估范围
∙评估分类
∙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权重
∙评估指标标准化
∙综合方法
∙评估周期
∙评估发布
综合评估问题涉及面比较广,下面我们仅仅就综合排名问题讲讲,我们采用大学研究生排行榜的数据进行综合排名!我收集了某年的大学研究生排行榜,因为显示的问题我仅仅截取了前20名,人民大学提到了前面进入第20名!(数据源已经记不清楚出处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20家大学研究生院的综合排名情况,最左边一列是最初的排名,这个排名名次是按照六个指标得到了,六个指标分别是:
我这里并不关心这六个指标如何获得,和数据准确性问题,我们只关心应该如何在现有指标下进行综合排名问题!
当然,大家要关注这六个指标的测量尺度,取值范围,量纲的大小等,你将来总不希望把吨和克进行相加吧!
方法一:等权重求和法T1
我们先来看看,把现在六个指标求和,得到T1=P1+P2+P3+P4+P5+P6,然后按T1降序排名;
看到了吗?该排行榜的发布就是用的加法,最简单的方法!
从数据看以看出,指标P6与其它指标单位差异较大,简单相加有缺陷,但是这种方法是大家最常用的,比如:高考录取分数就是各门考试成绩加总,得到总成绩(高考成绩),根据录取人数取得分位点,然后确定录取分数线,并排名从高到底录取;当然硕士研究生录取也是这种方法!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呢?如果用复杂多变量方法,得到总指标排名,估计家长们或学生都要疯了,都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够被录取,算法不懂,怎么被录取!显然,其它方法是不能采用的,这是最好的可执行方案!
方法二:主观加权求和法T2
但是,录取单位总是想能不能把偏科的人录取,比如我看重数学、物理,这两个指标应该权重更大些,比如我们假设考了6门课,我们根据经验、主观判断、领导指示或专家评估最终确定:30:25:20:15:10:5的权重!
再次计算;T2=p1 * 0.30 + p2 * 0.25 + p3 * 0.20 + p4 * 0.15 + p5 * 0.10 + p6
* 0.05
我们按照T2降序排列,看一下排名,基本次序是一致的,只是在15名附近发生一点改变!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排名,首先所有指标应该在同一个量纲上,经常是在指标都是在100分制下,并且权重最好合计为1,最终得到的排名总分也是同样量纲和尺度!
这种情况最适合综合评价方式,加权平均啦!当然如何确定权重就成为关注的要点,科学性、合理性都需要明确!大部分综合评估方法在最后都是采用这种排名方法!
方法三:秩综合排名法T3
什么是秩,秩序就是求次序!所有我们可以计算每个指标的秩,然后根据秩的大小进行求和!
从SPSS软件可以选择个案排秩,指定最大值=1,我们可以得到六个指标的秩指标次序!我们采用简单加法求和和排名,看看结果如何?
计算T3=Rp1 + Rp2 + Rp3 + Rp4 + Rp5 + Rp6,按照T3升序排列!
从T3升序排列看,这时候大致排名与原始没有发生颠覆性变化,只是在前后名次上有了一定改变!
这种方法也是一种排名方法,经常用在比如世界杯最佳阵容或最佳球队评选上,假如有六个记者或专家给所有球队或球员选出最佳阵容或球队时,往往比较可操作的方法是让所有评价者给评价对象打分或者排名,排名更好操作,然后求和!
注意:往往评价者只会评出他最熟悉的,可能会产生缺省值问题,所以要根据每个评价者的情况和缺失情况进行缺省值处理!然后进行求和!
方法四:主成分排名法T4
这种方法就是多变量分析技术了,主成分分析方法经常用来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有关主成分分析技术的相关内容我将在主成分分析专题讲,这里还是关注如何进行排名!
主成分分析是根据指标和数据得到第一主成分,并根据第一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名的方法!因为,第一主成分往往是凝聚了所有变量的最大变差,也就是解释了6个指标的最大差异(解释度),或者说最大综合成分,排名就是找差异吗?据此排名!
SPSS软件没有专门命名主成分分析,是与因子分析整合的,在选择因子分析后,只要不进行旋转,就可以得到主成分分析结果,记住把得分保存下来,我们可以要求保存所有主成分,六个指标得到六个主成分,但我们只要保存前两个就可以了!
从主成分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解释了6个指标变差的72.409%,把保存的第一主成分按降序排列,我们看一下排名情况;
从排名顺序我们看到,这种方法与方法二加权排名几乎一样,当然与简单求和也基本一致!这说明,这种方法是能够得到理想的综合排名的!(理论上说,如果排名对象差异很大,不同方法得当的结果基本一致!)
同时,你可以看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的第一主成分列,实际上就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权重啦,所以这种方法不需要事先得到主观权重,完全数据驱动!但是,得到的只是排名,具体的排名得分没有实际意义了,如果你希望得到排名的得分具有实际意义,显然该方法会把人搞糊涂!但是我们也可以把主成分得分进行数值变化或映射,得到指数或什么规范得分!
说明:你也可以按照第二主成分进行排名,但这个时候完全不同了!
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另外一种收获,就是可以按照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进行散点图分析,得到直观分析!
你会看这种图吗?
方法五:主成分综合加权法T5
我们从上面一种排名方法看到,虽然按照第一主成分进行了排名,但第二主成分也解释了21.894%,如果综合将可以解释数据的94.303%;(学术研究有时候更追求高解释度),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主成分的解释度作为权重,把两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
计算:T5=FAC1_1 * 72.409 + FAC2_1 * 21.894
我们看看排名情况:
对照着第一列的原始排名,这时候排名结果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人民大学前进了几名!
这时候,我们要看看排名的指标对排名的意义和影响了,我们可以分析看出,6个评价排名指标实际上主要是两个维度,简单说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维度,前面四种排名方法基本上权重都在自然科学维度上,第五种方法考虑了社会科学维度!
我们看一下因子分析结果,采用最大方差旋转!
显然,第一因子我们命名为:自然科学,第二因子命名:社会科学
所以,我说我们学校总是不能进入排行榜呢?原来所谓的排行榜就是看自然科学(工科类)的排名啊!哈哈!
针对我们文科和艺术类学校,只能垫底啦!下次我要是排名,一定想法用复杂的排名技术,把我们学校排进去,相信我能做到这一点!或者咱们来个分类排名,反正咱有技术!开玩笑啦!
记住一点:方法五在采用的时候一定格外小心,因为主成分是正交的,不同方向能否综合要记住,也就是数值越大越表示好,也就是两个指标具有数值同向,才有可能满足线性可加性!不行还是方法四比较妥当!
方法六:其它方法
你还可以采用因子得分进行排名,因子得分加权排名,所以主成分或因子加权排名等等!
排名方法大致就介绍到这里了,我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至于排行榜的发布,可不是我的事了,这里的秘密可多了,商业的、行政的、领导的、媒体的、企业的各种因素都会最终影响排名和结果的发布~!到底最后怎么发布也有学问,大家好好学吧!
排名是技术,发布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