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检验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6
常用外观检验标准4) ∮>1.0mm。
不合格;B面:1) ∮<0.5mm。
5点;2) 0.5mm≤∮≤1.5mm。
3点以上含3点;3) 1.5mm<∮≤3.0mm。
2点以上含2点;4) ∮>3.0mm。
不合格;C面:1) ∮<0.5mm。
5点;2) 0.5mm≤∮≤1.5mm。
3点以上含3点;3) 1.5mm<∮≤3.0mm。
2点以上含2点;4) ∮>3.0mm。
不合格;2.外观附着异物是以异物的最大直径计算,即是以异物边的最大距离计算,L表示异物长度,D表示异物宽度;A面:1) ∮<0.2mm,L<1.0mm,D<0.2mm,5点;2) 0.2mm≤∮≤1.0mm,1.0mm<L≤3.0mm,0.2mm<D≤1.0mm,3点以上含3点;3) ∮>1.0mm,L>3.0mm,D>1.0mm,2点以上含2点;B面:1) ∮<0.5mm,L<1.0mm,D<0.2mm,5点;2) 0.5mm≤∮≤1.5mm,1.0mm<L≤3.0mm,0.2mm<D≤1.0mm,3点以上含3点;3) ∮>1.5mm,L>3.0mm,D>1.0mm,2点以上含2点;C面:1) ∮<0.5mm,L<1.0mm,D<0.2mm,5点;2) 0.5mm≤∮≤1.5mm,1.0mm<L≤3.0mm,0.2mm<D≤1.0mm,3点以上含3点;3) ∮>1.5mm,L>3.0mm,D>1.0mm,2点以上含2点;3.外观物的物体颜色偏差是以色板为标准,用目视比较法检验;A面:1) 偏差<1个PANTONE色,5点;2) 偏差≥1个PANTONE色,3点以上含3点;B面:1) 偏差<2个PANTONE色,5点;2) 偏差≥2个PANTONE色,3点以上含3点;C面:1) 偏差<2个PANTONE色,5点;2) 偏差≥2个PANTONE色,3点以上含3点;4.外观物的物体规格尺寸是以工程规格书为标准,用卡尺等测量工具检验;A面:1) 不超出工程规格书要求,5点;2) 超出工程规格书要求,3点以上含3点;B面:1) 不超出工程规格书要求,5点;2) 超出工程规格书要求,3点以上含3点;C面:1) 不超出工程规格书要求,5点;2) 超出工程规格书要求,3点以上含3点;六、外观检验标准的判定根据关键质量特性缺陷为CR,重要质量特性缺陷为MA,一般质量特性缺陷为MI的缺陷等级,按照AQL抽样标准进行抽样检验,将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外观检验标准,供参考1目的本标准为IQC对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4.1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
4.2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5.1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5.2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5.3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5.4 照明:60W日光灯下。
5.5 视力:1.0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6.1塑壳6.1.1外观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
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1.2尺寸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6.1.3材质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6.1.4试装配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6.2五金件6.2.1尺寸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6.2.2外观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
7检验方法7.1外观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7.2尺寸使用卡尺测量被检品的尺寸。
8塑壳表面分类A面:塑壳壳面;B面:塑壳底面。
9等级分类A级:公司所生产原配、原装产品的塑壳和五金来料;B级:公司所生产自有品牌或类似产品塑壳和五金来料;C级:以客户所承认样品生产的产品的塑壳和五金来料。
10 质量评定10.1检验办法塑胶(包括五金件)来料按按GB/T 2828-87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II级检查水平进行抽样检查。
类 别■新制定 □修订 □废止版次A1页次1/6修订记录版本修 订 日 期 核准审查制订A1 2016年 11 月 3日年 月 日 1、目的建立通用的检验规范,明确钣金结构件产品验收标准,尽量量化缺陷标准,增强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为来料检验以及供应商出货检验提供统一的依据,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
2、适用范围1)本标准规定德为产品对钣金结构件的质量要求。
对外观部分进行了质量分级,请按相应质量要求选用。
2)本标准为通用标准,对于零件的特殊要求应按检验指导书要求执行。
3)本标准分为:一、表面喷涂验收标准(1级、2级、3级)二、电镀验收标准三、丝网印刷验收标准 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这些标准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应用。
3.检验要求3.1环境照度: 300-700LUX ,自然光或日光灯下。
观察时间5S 3.2观察距离:3.2观察角度: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下图)。
1级 2级 3级 A 面 30cm~35cm 40cm~50cm 90~100cm B 面 40cm~50cm 40cm~50cm 90~100cm C 面 40cm~50cm 90~100cm 90~100cm类别■新制定□修订□废止版次A1 页次2/6修订记录版本修订日期核准审查制订A12016年11 月3日年月日4.缺陷定义:Note.1 Note.2 Note.3点状缺陷:线状缺陷:当L>2W时按Note.2d=(a+b)/2 W: width, L:length,当L≤2W时按Note.15.字母定义L:长度,W:宽度,d:直径,D:缺陷间的距离,N:缺陷数量,ΔE:色差值。
6.验收标准6.1表面喷涂验收标准序号检验项目检查面1级2级3级工具1 色差A、B、C ΔE≤1.0 ΔE≤1.5 ΔE≤3.0 色板、色差仪2 涂膜光泽、纹理A、B、C 对比色板,无明显差异目视、色板3 附着力A、B、C 百格测试,剥离面积不可有超过总体面积5%以上。
1.外观及结构2.1组成整机的主要材料及规格、安全关键元器件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面板等不锈钢表面拉丝纹路符合样板要求。
2.2整机保持整洁,不能有明显脏污、灰尘。
2.3消毒柜面板、抽屉面板整体平整、美观,距离面板表面600mm处正视观察。
消毒柜安装到壁柜中后应伏贴、配合良好。
(具体外观检验标准详见表4)2.4面板、面板外框、抽屉的周边及四角等可触及部位用手触摸应无明显毛刺,决不允许有割手的毛刺。
2.5面板、抽屉、面板外框的配合间隙应均匀一致:上下两个抽屉的配合间隙、上抽屉与面板配合间隙应不大于3mm,左右偏差不大于1mm;上下抽屉、面板与面板外框的间隙应在2mm 之内。
2.6单台消毒柜面板色泽要求一致,非同一台消毒柜允许有轻微色差。
2.7拉手固定牢固,表面无明显脏污、划伤和色泽不一现象。
2.8 LED显示:在室内正常光线下,在45㎝距离内平视、45˚以内俯视应能清晰可辩;不得有乱码、断字、鬼影、暗屏、发黑等现象;按下按键时不得对LED显示有明显的影响。
2.9抽屉密封条应密封良好,与门框贴合紧密,不应有变形。
2.10抽屉推拉顺畅,检验时每个抽屉按说明书规定的承载重量放置餐具,推拉十次,试验后不许有阻滞现象,能符合2.11要求。
2.11抽屉推进后吸合良好,吸力适中,拉力在20N~70N之间。
2.12碗架、内腔保持清洁、无脏污和异物,防护层不许有裂纹、剥落等现象。
表面平整,无明显凹陷、毛刺和碰伤。
2.13电源线的连接端子、内部导线用接线柱牢固固定,接插件接插牢固,并能经受5N的拉力;内部布线应妥善捆扎,不得有松脱、缠绕现象。
2.14电源线规格、线长、色泽、插头形式与认证一致。
2.15镇流器、控制线路板牢固固定。
2.16机内除本身应有零件外,不能有任何导电或非导电异物留在机内(如金属碎片﹑塑料碎片、昆虫尸体等等)。
2.电气安全3.1电气强度:带电部件和外壳之间经受1800V、5OHz历时3S的基本正弦波的电压,试验期间不应击穿,泄漏电流设定为5mA。
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在现代社会中,产品的外观质量往往是用户选择商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对产品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产品的外观特征、表面处理、外包装等内容,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外观质量检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观特征1. 表面平整度产品的表面平整度是衡量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目视检查产品表面是否有凹凸不平、气泡、裂痕等表面缺陷,以及表面光洁度是否符合要求。
2. 颜色和色差颜色是产品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颜色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外观质量。
颜色差异过大会影响产品整体的美观性和一致性。
3. 尺寸和形状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对外观质量也有很大影响。
通过尺寸测量仪器检查产品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产品外观符合标准。
二、表面处理1. 表面涂装涂装是产品表面处理的一种常见方式,目的是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耐久性。
外观质量检查要对产品表面的涂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颜色是否均匀、是否存在漏涂、结疤、起皮等情况。
2. 表面镀层对于镀层产品,外观质量检查要检查镀层的均匀性、附着力、亮度和颜色等指标,以确保镀层质量符合要求。
三、外包装1. 包装完整性外包装的完整性决定了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受到保护,因此外观质量检查要对产品的外包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包装完整无损。
2. 标识和标牌产品的外包装需要标识产品的相关信息,外观质量检查要对产品的标识和标牌进行检查,确保标识内容准确完整。
四、检验方法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最直接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外观特征、表面处理情况和外包装完整性等内容,进行外观质量的初步评估。
2. 仪器检测对于一些尺寸、颜色和光洁度等指标,需要借助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结论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产品的外观特征、表面处理、外包装等内容,可以有效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保证产品的外观符合质量要求。
外观检验标准1.目的使产品的质量保持稳定,为品检人员验收产品外观标准的统一提供依据。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来料、制程已及成品的外观检验。
3. 定义3.1表面外观定义一级面:暴露在外,手机正常使用中可直接看到的主要面;二级面:暴露在外,手机正常使用中可直接看到的次要面;三级面:在正常使用中不能能看到的次要表面。
3.2外观缺陷定义3.2.1五金毛坯类多肉:工件冲压后留有较大的毛边或多余的部分;缺肉: 工件在成型过程中出现填充不完整的现象;裂纹: 工件表面开裂,或有裂迹现象;气孔:产品在成型时,模具内气体没排出所致,形状呈圆孔或不规则孔;变形:由于铸件本身变形而造成铸件形状不良;3.2.2冲压类压印:产品在冲压时模具内有异物,造成产品被异物挤压的痕迹;碰伤:工件表面因碰撞而产生的凹状痕迹;划伤:工件表面被尖锐物体划出的线状痕迹;擦伤:工件表面被较粗糙物体擦拭而显现出细微线状痕迹;模具印:模具配合间隙及调模不合理(过小)或小型嵌块装配不平,造成产品同一位置模具压伤;砂孔:产品表面有处理不掉的较大之凹洞;变形:产品冲压成型与产品设计要求不符,适配不能吻合机壳;毛刺:产品在去飞边后剩余的毛边;锯齿边:模具设计不合理或刀刃磨损造成切不平材料拉断形成波浪式边缘;崩口:模具切削刃崩缺致使产品落料边沿出现小缺口;冲反:冲压作业时放反材料,使产品冲出毛刺与纹络方向错误;塌边:冲压产品边沿出现的凹低现象;缺料:产品冲压/切边时边沿出现的落料断差或缺口现象;泡点:冲压时模具下模或产品背面有杂质,冲压造成起泡现象;尺寸偏差:冲压产品与工程图纸尺寸不相符。
3.2.3抛光类波浪纹:抛光时用力过大,产品表面发热导致产品表面有液体流动状痕迹;抛垒:抛光时受外力作用导致产品失去原有形状;变形:产品受到外力影响不能与机壳吻合;麻轮印:用粗糙麻轮抛光导致产品表面有残留麻轮打磨之严重痕迹;3.2.4电镀/氧化类挂具印:产品在氧化/电镀时与挂具接触处有电流烧伤痕迹或色差现象;裂纹:工件在冲压成型后由于表面氧化层过硬所导致的不良现象;发黄:产品表面露出黄色镍层;发白:产品表面有白色雾状痕迹;麻点:产品表面细微小点状现象;五彩:产品在电镀/氧化过程中导电不良导致;色差:与样板相比较所产生的色/光泽不一致现象。
1.0、目的:1.1为确保易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aby monitor质量符合要求,特制定此检验标准。
1.2用以规范和统一婴儿监视器结构物料检验方案,内容及判定标准。
2.0、职责及权限:2.1 本标准必须由培训合格之人员执行;2.2 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以品质主管最终判定为准;2.3 如有本标准未涉及的项目及书面文字无法描述者,以品质主管最终判定为准;2.4 当本标准与客户标准相冲突时优先采用客户标准。
2.5若新项目不断出现或本标准中有未涉及到的内容,应在本标准中加入并进行整理。
3.0检验条件:3.1视力要求:裸视或矫正视力1.0以上3.2检验距离:检验物距眼睛30-35cm3.3检验角度:水平方位45°,上下左右转动15°3.4按正常规定要求的距离和角度要求扫描整个检测面10—15秒钟为准3.5照明要求:在自然光或60W-100W的日光灯照明条件下检验,距离光源:50-55cm处;照度:500-550Lux(勒克斯(照明单位))4.0缺陷分类:4.1 A类,致命缺陷(CRI):AQL=04.2 B类,重要缺陷(MAJ):AQL=0.654.3 C类,轻微缺陷(MIN):AQL=1.05.0缺陷定义:5.1 致命缺陷(Critical Defect):产品存在对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
5.2 主要缺陷(Major Defect)产品存在下列缺陷,为主要缺陷:5.2.1 功能缺陷影响正常使用5.2.2 漏元件·配件或主要标识,多出无关的标识及其他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物品5.2.3 影响产品形象的包装缺陷5.2.4 性能参数超出规格标准5.2.5 导致终端客户拒绝购买的结构及外观缺陷5.3轻微缺陷(Minor Defect):不影响产品使用,终端客户可能愿意让步接受的缺陷。
5.3.1 仅影响产品美观感,不影响产品的正常功能使用5.3.2 上述缺陷以外的其它不影响产品使用的缺陷6.0表面定义:6.1 A面:正常使用中,直接观察到的主要外漏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正面)6.2 B面:正常使用中,不直接观察到但外漏次要表面(正常观察产品的上下·左右侧面和背面)6.3 C面:正常使用中,很少见或看不见的面(电池仓·充电器和配件等其它表面)7.0缺陷概念:7.1通常缺陷:1)脏污(Contamination):外来物所致的变色或吸附在零件表面上的异物。
外观检验标准1. 引言外观检验是产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用于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是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外观检验标准,确保产品外观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检验标准2.1 零件外观要求零件的外观要求通常包括颜色、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方面。
具体的检验标准如下:2.1.1 颜色要求•颜色饱满、均匀、不掺杂杂质。
•颜色与产品说明书或标准颜色样本一致。
2.1.2 尺寸要求•零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不存在明显的变形或尺寸不良现象。
•尺寸公差在允许范围内。
2.1.3 形状要求•零件形状无明显破损、变形、断裂等缺陷。
•检查零件边缘的锐利度和倒角是否符合要求。
2.1.4 表面质量要求•表面光滑、平整,无划痕和明显的凹凸。
•无明显的气泡、白点、斑点等缺陷。
2.2 成品外观要求成品外观的检验标准通常依据产品的用途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2.2.1 外观一致性•各组件之间的外观一致性良好,形成整体感。
•产品不应有明显的色差或瑕疵。
2.2.2 标志和标识•产品的标志和标识清晰、完整可辨认。
•标志和标识的位置与规定一致。
2.2.3 表面处理和涂装•表面处理和涂装均匀、平整,无色差和脱落现象。
•涂层的厚度和粘附力符合要求。
3. 检验方法3.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肉眼观察来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
目视检查应该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避免视觉误差。
3.2 触觉检查触觉检查可以用于评估产品的表面质量。
通过手感来判断产品的光滑度、凹凸等情况。
触觉检查需要注意产品不得有锋利和刺激性的边缘。
3.3 仪器检测仪器检测可以使用一些专业设备和工具,如显微镜、光谱仪、涂层测厚仪等,来进一步评估产品的外观质量。
仪器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和精确。
4.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外观检验标准,确保产品外观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执行外观检验时,应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综合运用目视检查、触觉检查和仪器检测等方法,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符合要求。
汽车外观检验标准
汽车外观检验标准如下:
1.车身平整度:检查车身钢板、保险杠的平整度,不应该出现不正
常的凹陷、凸起。
车体防擦条及装饰线应平直,过渡圆滑,接口处缝隙一致。
2.车身漆面:仔细察看各处漆面,尤其是一些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被
刮层的部位。
车表面颜色应该协调、均匀、饱满、平整和光滑,无针孔、麻点、皱皮、鼓泡、流痕和划痕等现象,异色边界应分色清晰,同时还应该确认没有经过补漆。
3.车窗玻璃:检查玻璃有无损伤和划痕,重点检查前挡风玻璃的视
觉效果。
前挡风玻璃必须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不能出现气泡、折射率异常的区域。
4.车身装配:检查前机器盖、后备箱盖、车门、油箱盖、大灯、尾
灯等处的缝隙是否均匀,同邻近位置的车身是否处于同一平面,有无错位等现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控制产品表面处理及印刷过程的质量,使产品的外观符合要求以及允收水准,特制定本文件。
第二条适用范围凡本公司采购、外协、自制过程涉及金属表面处理如: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以及表面印刷效果的检验均适用之。
第三条名词定义一、表面等级定义: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维护保养排查故障时打开门或可活动抽屉才能看见的表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等)。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D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完全不会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柜体内部被固定安装零配件遮住的表面,以及完全被遮盖的零部件表面,虽然是产品的表面但是在使用时处于客户完全观察不到的位置等)。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不影响产品的功能实现并不应因该缺陷导致其他慢性外观缺陷或功能缺陷(如:易锈蚀材料表面划伤涂层和底材导致后续生锈,电接触部分因裸露老化后导致接触不良等其他故障等)二、表面处理及其缺陷定义: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 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外观检查标准
外观检查是产品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外观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产品的表面缺陷,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外观检查的标准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外观检查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表面平整度,产品的表面应该平整光滑,不应该有凹凸不平、气泡、裂纹等缺陷。
2. 色泽均匀度,产品的颜色应该均匀一致,不应该有色差或者色泽不均匀的情况。
3. 尺寸精度,产品的尺寸应该符合设计要求,不应该有尺寸偏差过大的情况。
4. 表面涂装,如果产品有涂装,涂层应该均匀、附着牢固,不应该有脱落或者起皮的情况。
5. 表面清洁度,产品的表面应该清洁,不应该有灰尘、污渍等杂质。
其次,进行外观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方法:
1. 目视检查,首先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外观,看是否有明显的缺陷或者不良现象。
2. 使用辅助工具,可以使用放大镜、灯光等辅助工具来检查产品的细节,确保不会漏检。
3. 抽样检查,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可以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查,确保产品质量。
最后,外观检查的标准和方法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只有确保产品外观的完美,才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希望大家在生
产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外观检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外观检查是产品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和方法
进行检查,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外观检查工作,确保产品质量,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外观检验标准外观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外观质量和美观度,对于提升产品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外观检验标准对于企业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一、外观检验标准的制定。
外观检验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产品的特性和使用环境,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检验标准。
在制定外观检验标准时,应当明确具体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并且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便于检验人员进行准确、高效的检验工作。
二、外观检验标准的内容。
1. 表面平整度,产品的表面应当平整光滑,不得出现凹凸不平、麻面、划痕等缺陷。
2. 色泽和色差,产品的颜色应当均匀一致,不得出现色差过大或者色泽不良的情况。
3. 尺寸和形状,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应当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变形、尺寸偏差等问题。
4. 表面涂层,对于有涂层的产品,其涂层应当均匀、牢固,不得出现脱落、起泡、开裂等情况。
5. 表面纹理,产品的表面纹理应当清晰、自然,不得出现模具痕、气泡、砂眼等瑕疵。
6. 包装完整性,产品的包装应当完整无损,不得出现破损、污渍、变形等问题。
三、外观检验标准的执行。
在执行外观检验标准时,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或者淘汰,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四、外观检验标准的意义。
1. 保障产品质量,外观检验标准的执行可以有效地保障产品的外观质量,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2. 提升产品形象,外观检验标准的严格执行可以保证产品的外观美观度,提升产品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 满足消费者需求,外观检验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外观质量的要求。
五、外观检验标准的完善。
外观检验标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外观检验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的发展。
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外观检验标准对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1、要求产品零部件完整,无缺件。
2、焊缝质量:按图纸要求焊接。
焊缝长度、焊角高度要符合图纸要求。
断焊要求焊缝间距均匀,焊缝长度一致,目测不得有明显不同。
尽量用平焊方法焊接。
3、焊缝无裂纹、夹渣,气孔、虚焊、漏焊、咬边等现象,外观应平整、美观。
4、防止焊接热变形,做好反变形准备,保证产品表面的平整度,要求垂直度达到图纸技术要求。
5、清渣要彻底,外观无焊渣、飞溅。
若焊缝不平整的,需进行修磨,保证外观质量。
6、产品边缘必须完整,无切割伤、击打伤、毛刺等外观缺陷。
7、机加件表面应光滑无飞边毛刺,并涂刷防锈油。
8、凡是工件外表面有缺陷处喷漆前都需用腻子进行修补。
对于喷完面漆的产品,在组装或搬运时必须保护好漆面,禁止踩踏和磕碰。
1。
外观检查标准外观检查是产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外观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产品的表面缺陷和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本文将介绍外观检查的标准和方法,以便文档创作者和质量检验人员能够准确、全面地进行外观检查。
一、外观检查标准。
1. 表面平整度,产品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凹凸不平、皱纹、气泡、砂眼等缺陷。
2. 表面颜色,产品表面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得有色差、色泽不良、色斑等现象。
3. 表面清洁度,产品表面应干净整洁,不得有油污、灰尘、指纹等污染。
4. 表面涂层,如有涂层的产品,应检查涂层的附着力、平整度、厚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5. 表面图案和标识,产品表面的图案和标识应清晰可见,不得有模糊、缺失、错位等情况。
二、外观检查方法。
1. 目视检查,通过肉眼观察产品表面,检查其平整度、颜色、清洁度、图案和标识等情况。
2. 使用辅助工具,如放大镜、光源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检查人员更清晰地观察产品表面的细节。
3. 仪器检测,对于涂层厚度、颜色差异等需要精密测量的项目,可以借助专业仪器进行检测。
三、外观检查的重要性。
1. 保证产品质量,外观检查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产品的表面缺陷和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提升产品形象,产品的外观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良好的外观质量可以提升产品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 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外观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
四、外观检查的注意事项。
1. 检查环境,外观检查应在光线充足、无污染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 检查标准,检查人员应熟悉产品的外观质量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记录和反馈,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五、外观检查的改进措施。
1. 完善检查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产品的外观检查标准,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起泡
擦伤
2脱落
划伤
3烧焦
碰伤
4色差
毛刺
5发白
砂眼6发黄裂纹
7水印
杂质
8麻点焊接痕
9露底材/漏镀变形
镀层表面未镀现象
产品因摔落、运输或挤压等
因素造成
电镀前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印迹镀件表面较明显凸状附着物,手感粗糙,因电镀液不纯或镀前产品不清洁(有碎屑,灰尘,油污,结晶物)表面上成片小凸点,大小相当,且很小很光滑,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电镀液不干净
或过滤不够焊料过多或未焊接到零件上所致,如果焊料过多,零件上会有结块或隆起,如果焊料不够,零件上会有间隙或
裂缝镀层表面有白色雾状
痕迹
基材表面疏松针孔
镀层表面漏出黄色层电镀件基材表面呈现线状开
裂镀层表面焦黄色,手感略粗糙,多现于边
部
表面因与其他表面较硬物体相撞导致的伤,通常手指甲
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产品与色卡有明显差异,或同产品颜色存
在差异
工件已加工部位周围所形成
的刺状物或飞边
因电镀工艺原因引起的镀层与基材之间附着性不强而造成的镀
层隆起现象
镀后在周转、包装过程中碰
花现象
镀层从底层或基材之间剥落起皮现象
产品表面因擦伤而产生的细微线状痕迹,未伤至底层,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称无感划伤;表面膜层划伤,已伤至底层,手指甲触摸有明显凹凸感,称
有感划伤。
1.目的为明确产品之外观的检验项目和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客户之产品外观检验,适用于进料、制程、出货各阶段。
3.检验设备﹑工具比对菲林:异色点/尘点之直径/面积比对。
标准色样:色差判定用,针对批量之可订定上下限限度样品:针对无法用文字描述的不良现象,由QC部门所签核之实物样品4.部位区分4.1 A级面(正面)﹕使用者正常操作下通常可见之范围(含正面线部分).4.2 B级面(侧面)﹕使用者偶尔才会看见的范围4.3 C级面(底面)﹕使用者难以发现的范围5.外观目视检测条件及方法5.1 检验环境除非特别说明﹐否则检验应当在非阳光直射的地方,保持30cm之距离﹐视角45度.时间5秒.6.不良现象定义6.1 破损:材料有裂开﹐缺损现象。
6.2有感刮伤:被外物撞击﹐挤压或被锐器划过时留下的用手指抠有触感的刮伤。
6.3无感刮伤:被外物撞击﹐挤压或被锐器划过时留下的目视不明显且用手指抠无触感的刮伤。
6.4 异色点:因产品原料内有杂物而在产品表面留有的不可擦除的杂色点。
6.5 脏污:在产品表面附着的可擦除的尘埃﹑油脂或其它异物。
6.6水口:注塑成型时,进料口留下的多余胶料.6.7 流纹:材料表面形成的不规则条纹(有模具设计本身及出不良)。
6.8 缺料(不饱模):注塑过程不完全,导致产品缺料.6.9毛边:材料边缘或合模处附有多余的胶料。
6.10缩水:因各部位收缩性不一致,而在产品表面留下的凹陷.6.11发白:材料表面留下颜色泛白的现象。
6.12变形:(核对样品)材料表面或边缘弯曲或凹凸状。
6.13镭雕不良:印刷内容与样品不一致或印刷有多印、漏印、错印、偏位、重影、模糊印错。
6.14掉漆:与外物摩擦,使印刷油漆脱掉、露底.6.15烤漆不良:表面烤漆不均匀,附着性不够.6.16模痕:成型某部位与整体面比较可看到明显的模湖状。
6.17段差:产品组装完成后,搭配之边缘出现之刮手及明显的错位现象.6.18间隙:部件之间的开口距离6.19针点:表面上留有凹形状圈点.6.20尘点:油漆里或本体上有灰尘杂物烤漆后表面形成凸状.7.判定标准7.1 色差色差的判定:目视判定以签样机构色板或限度样品为标准进行比较﹐目视应无明显差异.7.2试装检验对每批机构进料时要取3到5PCS进行试装检测功能及外观是否良好.7.3外观检验标准备注:同一等级的面只可同时存在两种瑕疵,且这两种瑕疵至少比级限等级小一等级,距离D≧30mm.8.其它如发现本标准未涵盖之不良现象﹐任何人不得擅自登录﹐必须立即报告品保主管,经其同意后可作暂行登录﹐且品保单位必须在三日内作必要之增列.。
外观检验标准
制订:
审核:
核准:
实施日: 3月31日
1.目的:
为针对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外观作出判定标准特制订本检验规范.
2.适用范围:
2.1.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的生产装配及结构验收,也可用于指导外购件的验收.
2.2.当有客户指定使用其它外观检验规范时依指定规范为准.
3.标准检验环境
3.1.光源:避免太阳直射光线下的明亮场所,照度为200~300lux(相当于40W日光灯距工件
1000㎜).
3.2.以裸眼在正常视力下进行目视.
3.2.1.眼睛离工件的距离为:500㎜,3秒间检查100㎝2.
3.2.2.眼睛与工件所存角度为:45º或90º.
4.标准内容
4.1.材料外观
4.1.1.A级:不得有正常视距下可察觉到的刮碰伤及斑点缺失(允收界限见表4-1).
4.1.2.B级:可以有触觉查不出的碰伤(允收界线见表4-1).
4.1.3.C级:可以有依正常表处工序去除或不刮手的痕迹(允收界限见表4-1).
4.1.4.D级:只要没有锈蚀及深划痕即可(允收界限见表4-1).
表4-1
4.2.毛刺等级
4.2.1.A级:完全除净(手摸触觉不出).
4.2.2.B级:最大毛边高度不超过板材厚度的10%或<0.15㎜.
4.2.3.C级:不刺手,但毛边高度不约束.
4.2.4.D级:不须在意.
4.2.
5.有必要时制作极限样板,由品保部负责签发.
4.3.折(冲)痕等级
4.3.1.A级:不能有但允许通过后续加工遮盖后目视不到的折(冲)痕迹.
4.3.2.B级:可以有触觉不到的折(冲)痕.
4.3.3.C级:可以有轻微感觉的折(冲)痕.
4.3.4.D级:可以有明显感觉但不刺(刮)手的折(冲)痕..
4.4.放置、搬运保护等级
4.4.1.A级:使用防护器具单个保护不得使工件有损伤、变质等隐患.
4.4.2.B级:使用防护垫将工件层层隔离保护.
4.4.3.C级:不须防护垫堆放运送即可.
4.5.焊接等级
4.5.1.A级:严格依标准执行(含焊道的长度、高度、位置等须符合要求)且焊道及焊接后工
件外观应美观,不能刮手.
4.5.2.B级:正常焊接手法,焊道高度不过分突出及刮手,但焊道长短须符合图纸.
4.5.3.C级:焊道外观不过分粗即可.
4.5.4.D级:只要焊道强度够外观不须在意.
4.6.点焊等级
4.6.1.A级:焊点外观圆滑触觉几乎感觉不出.
4.6.2.B级:焊点外观圆滑感觉轻微.
4.6.3.C级:焊点有凹陷手感不刮手.
4.6.4.D级:不须在意.
4.7.研磨等级.
4.7.1.A级:以钳工细整修方式,表面光滑,手感无凹凸感,直线度良好.
4.7.2.B级:正常方式研磨(粗细砂轮加工)后表面手感无凹凸感,直线度良好.
4.7.3.C级:直线度良好.
4.7.4.D级:初级研磨(粗细砂轮加工).
4.8.拉丝.
4.8.1.A级:表面拉丝纹路清晰平直没有正常视距下的伤痕,无漏拉丝,板材不得有局部凹陷且
厚薄须平均.
4.8.2.B级:表面拉丝纹路清晰平直,无漏拉丝,允许有无手感之伤痕及轻微厚薄不均.
4.8.3.C级:允许拉丝面有拉丝无法克服的局部凹陷,有目视看得见,手感或轻微的深浅颜色不
均.
4.8.4.D级:去除锐角毛刺及表面严重划伤即可.
4.9.补土:经补土工序后之工件表面应无凹凸及漏打磨现象.
4.10.喷涂外观、等级:喷涂面的缺陷必要时以透明杂物判定表比对辅助判定.
4.10.1.A级:喷涂面的外观允收缺陷应符合以下允收界限表4-2
表4-2
4.10.2.B级:喷涂面的外观允收缺陷应符合以下允收界限表4-3
表4-3
4.10.3.C级:喷涂面的外观允收缺陷应符合以下允收界限表4-4.
表4-4
4.10.4.D级:喷涂面的外观允收缺陷应符合以下允收界限表4-
5.
表4-5
4.11.丝印外观等级:必要时以透明杂物判定表辅助判定.丝印的外观等级全部为A级,允收缺
陷应符合以下条件:
4.11.1.毛边:丝印文字超出范围在线幅20%以下.
4.11.2.欠缺(断)、字粗:一个丝印文字中只允许某一个地方出现,且其缺陷不得超过0.2㎜. 4.11.3.字模糊、多油:正常视距下无法以目视确认为限.
4.11.4.有必要时由品保部签收允收限度样板.
4.12.电镀外观等级:
4.12.1.A级:表面不得有局部未镀满或无镀层(技术文件规定处除外),表面毛刺、针孔、麻
点、剥落、雾状、覆盖物、镀层分层、水印、手印及电镀后划伤,碰伤.
4.12.2.B级:表面允许有小于2.0mm2的麻点、黑点(但不得是丝印面)的缺陷,其余要求依A
级标准.
4.12.3.C级:表面不得有镀后划伤、碰伤.
4.13.铬化、阳极氧化外观等级:
4.13.1.A级:表面不得有局部无铬化、氧化层、着色不均匀、腐蚀、目视明显的印痕.
4.13.2.B级:表面允许有轻微不影响表面处理寿命的印痕,其余依A级标准.
4.13.3.C级:表面允许有不影响表面处理寿命的印痕,其余依A级标准.
4.14.对于一个工件经过各道工序加工后形成成品时的外观判定等级.
4.14.1.A级:工件只允许上述4.1~4.13各条款中允收的一种缺陷现象存在,不得有两种或以上
的缺陷,同时出现一个工件表面上.
4.14.2.B级:工件允许上述4.1~4.13各条款中允收的二种缺陷现象存在且不得同时出现在一
个表面上.
4.14.3.C级:工件允许上述4.1~4.13各条款中允收的二种缺陷现象存在且可以出现在同一表
面上.
4.14.4.D级:工件允许上述4.1~4.13各条款中允收的三种缺陷现象存在且不得同时出现在一
个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