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创新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创新型的人才越来越重视。
而绘画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新《纲要》在艺术部分中指出:美术活动是教育者启迪幼儿心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最佳手段之一。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还发现幼儿对绘画活动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那样地喜欢涂涂画画,正是这种需要的表现,所以他们对绘画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那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以下就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美术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机。
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创造民主的活动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才能。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仍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充要条件。
”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情感上特别的依恋,对环境特别敏感,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幼儿情绪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若不拘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则教室的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并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亲切、平等、幽默语言,能让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情绪上轻松愉快,心理上如沐春风,表达上流畅自如。
个人的创造灵感就会时时涌动。
如在给《漂亮的小猪》涂颜色时,我对孩子们说:“看!两只小猪谁最美?讨论中我不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幼儿,。
在给小猪涂色时,有幼儿说先给小猪涂裤子,有幼儿说先给小猪涂衣服,按理是先涂衣服,再涂裤子,从上而下。
然而我不急于否认而是提议:“两种方法都试试,看那种方法容易涂,涂的美”。
孩子们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大胆创新地给小猪画出了许多漂亮的衣裤,通过活动,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陶行之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如何画画,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应当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一、激发兴趣,打开创新思维的大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第一步。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引导他们接触各种美术作品、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绘画材料、组织美术创作比赛等。
激发兴趣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感受到乐趣和快乐,从而愿意去思考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引导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尝试,在创作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材和任务,鼓励他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继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过程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实践,锻炼创新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践,并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美术作品展览、校园艺术创作等活动,让他们将自己的创意展现出来,并从中获得肯定和认可,这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进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激发想象,拓展创新空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美术作品往往是来源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因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具有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幻想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创新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班美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美术活动,中班的孩子们能够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中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一、中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在幼儿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美术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美术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此外,美术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观察和感知,锻炼他们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重要的是,美术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欣赏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想象力的美术活动1. 色彩创作通过让孩子们自由选择颜色和随意涂画,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将颜色和形状组合在一起,无拘无束地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欣赏彩虹、花朵等多彩的事物,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创造出更多不同的色彩组合。
2. 拼贴艺术拼贴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从不同的图片中选择素材,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创作出新的作品。
这种活动可以锻炼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不同的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等,让他们自由选择并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美术活动1. 创意绘画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意题目,比如让孩子们画一只会飞的狗、一朵四季都开的花等等。
通过这种活动,孩子们被鼓励去思考和探索不同的绘画方式和题材,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描述自己的创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环境创作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创作环境,如搭建一个城堡、创造一个海底世界等。
孩子们可以在这个环境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总结:中班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非常重要。
幼儿园美术教育:启发孩子创造思维在幼儿园阶段,美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会画画,更是在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美术教育在幼儿园里的实施应该注重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力、独立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仅仅注重技巧性的训练。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才能更好地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呢?1.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美术教育在幼儿园应当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为核心。
老师可以通过给孩子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鼓励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通过创作,孩子们能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2. 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世界除了激发想象力,美术教育还应当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户外进行写生,或者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真实场景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绘制。
通过观察和绘制,孩子们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世界,这种细致的观察对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3.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幼儿园里的美术教育中,应当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比如素描、水彩、手工等。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助于孩子们发展多样性的技能,并且能够激发他们不同的艺术创造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给孩子们讲解一些艺术作品的背景故事,引导他们尝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帮助他们发展多样性的创造力。
4. 提倡共享和交流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性的训练,更是一种全面性的启发。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提倡孩子们共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交流彼此的创作经验和感受。
通过共享和交流,孩子们能够从彼此的作品中获得启发,激发更多的创造思维,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应当注重孩子们创作的过程,而不是最终作品的成品。
教师在评价孩子们的作品时,应该着重关注孩子的创作过程和思维方式,而不是着重于作品的技术水平。
这样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念,让他们从小树立不怕失败、重视过程的心态。
中班美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园中班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绘画活动的设计与引导绘画是幼儿艺术创作的基础,通过绘画活动的设计与引导,可以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设置不同的话题,引导幼儿进行创作。
例如,可以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动物,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勇于创新。
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幼儿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激发他们对美的感受和表达。
二、手工制作的培养与启发手工制作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手工制作,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意,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尽情地进行创作。
例如,可以让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的玩具,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艺术表演的组织与展示艺术表演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组织和参与艺术表演,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在幼儿园中班,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艺术表演活动,例如戏剧、舞蹈和音乐表演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展示活动中,老师可以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游戏与艺术的结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与艺术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在幼儿园中班,可以设计一些与美术相关的游戏活动,例如拼图、创意绘画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幼儿扮演一些角色,通过表演和创作来体验和展示自己的想象世界。
总结起来,中班美术教育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绘画活动的设计与引导、手工制作的培养与启发、艺术表演的组织与展示以及游戏与艺术的结合等方式,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艺术环境,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美术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提倡自由创作要想促进幼儿的创造力,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让他们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允许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
教师在美术课上,应该鼓励幼儿自由创作,放手让他们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不要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多元化的教材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美术教材的种类和应用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多元化的教材,以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发挥。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观美术馆,参加书法活动等等,不囿于教材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3、培养幼儿的眼力和手感眼力和手感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通过适当的训练和技巧,可以培养幼儿艰辛的眼力和手感。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观察自然、事物、环境等,在充分观察、体验和领悟的基础上,加以模仿,从而提高幼儿的手感和创造力。
二、拓展幼儿的想象力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想象力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幼儿创造力的基础,也是幼儿创新能力的核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如故事、游戏、绘画、音乐等多种方式,去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
2、创新思维的运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在想象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创造和设计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结语美术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美术技能的传授,同时也可以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支持。
通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幼儿画画教案: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画画是幼儿时期最为喜欢的活动之一。
通过画画,幼儿可以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激发创造力。
教师需要对幼儿的画画教育进行科学的指导,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下面本篇文章就提出了一些幼儿画画教案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一、注重教材的选择教师需要在讲解画画技的同时,引导幼儿选择有启发性的教材,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的选择应该尽可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且内容丰富多彩,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对于幼儿来说,生活中的万物都是可以被作为素材进行绘画的,教师只需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找到适合的方式展开学习。
二、注重创作的过程在幼儿画画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关注结果,而应更注重幼儿创作的过程。
让幼儿摆脱成果压力,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绘画的感觉,沉浸在创造的乐趣中。
这有助于幼儿在画画过程中自由发挥,尝试新的创意和想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注重观察和感性认知培养教师需要通过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万物,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知,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力。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发掘隐含的意义和想象时,创设想象的空间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四、注重自由创作幼儿画画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空间。
让幼儿自由绘画、自由发挥,不依赖于模板和步骤,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五、注重合理引导和适度评价在幼儿创作完成后,教师应该适度引导和评价: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更要肯定他们的创意,激发幼儿不断创新和创造的欲望,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画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注重过程,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意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建议,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画画教育,从而真正达到激发幼儿创造力的目的。
243德智体美如何在美术课中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陈淑利(陕西省武功县实验小学,陕西 咸阳 712200)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绝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而美术课程培养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优势,有的国家甚至把美术课直接称为“艺术创造课”。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努力的传播美术文化,还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教学实施中应尽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敢于对他人的作品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并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媒材创造性的加以表达。
第二、课堂评价标准应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改变“画的像不像、漂不漂亮”的美术作业评价标准,转变为注重创造性、表现性的造型实践导向,鼓励学生作品与别人的不一样。
即使是过于夸张的作品,也可让学生展示并陈述创作的理由;强调学生作品的表现性、独创性和个性化。
第三,采用探究方式,加强思维训练改进单一的讲述演示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探究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科综合性;鼓励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在思维方式上,教师应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创造潜能。
第四,思维拓展,注重实践,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时,需要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放在教学首位之上,由于思维独创能力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准点,所以需要教师介入指导,抓住学生特点,适时的进行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但一定要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特质。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幼儿园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幼儿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非常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走近幼儿,让幼儿走进生活,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怎样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经过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我发现有以下集中途径:
一、注重自我,让幼儿在自主中寻找创新的源泉
注重自我,意味着创新的源泉是从幼儿自身开始.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例如:在教小班《太阳》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一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
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的思维范围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
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激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儿童
的想象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以新的启迪。
教师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们而是要启发他们、引导他们,培养幼儿们良好的美术习惯。
我在小班的美术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孩子们用蜡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各样的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幼儿涂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鱼儿;有的则像小河……不但突出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
当然,让孩子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原来这么丰富”,并且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有了主动参与的兴趣,唤起创新,激发创新。
自主的参与,是创造的不竭源泉。
二、注重生活,在自然的情境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大自然就是一本活教材,应该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
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例如:中班绘画活动《秋天的树叶》中,就可以让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然后再请他们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叶,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
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秋天树叶的作品。
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
了千奇百怪的树叶,在这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们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
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
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我在教《小鸟》活动中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鸟的各种叫声;在教《手形画》时让幼儿大胆尝试,让他们把自己的手形画倒过来想象等等,不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三、注重实践,在快乐的成功里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
在教学中,通过幼儿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勇于实践和善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知识最终要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并内化成能力,实践是培养幼儿成功的最有效的途径,实践也是培育幼儿创新精神的最佳阵地。
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幼儿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从而增加幼儿的成功体验,树立起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蚂蚁》中,我让幼儿观察蚂蚁,
在平坦的水泥地上、有纹路的地板上、潮湿的泥土里,宽大的树叶上看蚂蚁的活动,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活动记录在画纸上,并且对他们的画表现出肯定的态度,逐步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其它活动,孩子们就在这种不断观察、不断绘画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凡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了教育目标。
四、注重过程,用激励性评价让幼儿认识到创新的价值
哪个不希望成功,谁不希望自己被承认和肯定。
对于幼儿来是说,赞扬和肯定,那就是他们创新的动力。
一次我在教幼儿画《夏天到》时,我发现有一个幼儿把太阳画成了蓝色,于是我很不解地问:“你的太阳为什么是蓝色的呢?”他却说:“夏天太热了,如果太阳是蓝色的话天气就不会太热,小朋友就可以出来玩了!”原来他们是用“心”在画了。
在教学中,幼儿有一点思想及创造性我都会提出表扬。
如有的孩子把鸡眼睛画到鸡的嘴上说想打架了,顾涵淘把自己的小手形变化成飞腾的骏马,这难道不是创造吗?
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及时地介绍幼儿们进行有创意的表现,引导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
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他们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进而,增长他们创新的主观意识。
我认为,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幼儿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
孩子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让孩子亲近自然,勇于实践,并不断地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这样,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会有不竭的创新源泉来,他们终生受益。
【作者单位:常州戴溪幼儿园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