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试题.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历史“短暂的春天”一、“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一定障碍;2.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3.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侵略;4.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5.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
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不利因素(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4)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缺乏资金、技术、人才、思想、市场等基本要素。
2.有利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虽然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是冲击了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由于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清末民初,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什么时期?带来了哪些影响?【参考答案】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
四、中学历史教学中,图示法的作用有哪些?【参考答案】1.直观性:能较直观地体现出史实的纵横关系,使学生能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
2.形象性:能够较为生动再现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
3.概括性:能够使知识更简洁明了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记忆。
4.系统性:由于把知识图表化从而系统化,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历史框架。
;五、中学历史教师选择史料的依据有哪些?【参考答案】1.根据课程标准,灵活调整教学的目标,并选取史料(更多选取第一手史料),有所偏重。
2.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史料(不宜选取文字阅读量过大的史料),对症下药。
第10课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史时,引诗一首:“状元办厂惊陈腐,君子经商耻务空。
积弱终须强实业,中兴还赖育才功。
”这首诗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张之洞B.郑观应C.张謇D.方举赞解析:C。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准确历史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从“状元办厂”和“强实业”可判断出是张謇。
2.阅读下表,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应该出现在( )A.民族工业兴起时期B.民族工业“黄金时期”C.民族工业衰败时期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解析:B。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从图表的数字信息看,面粉业发展迅速,从时间看是在1911~1919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应选B。
3.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间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一战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选D。
4.下列诗句中比较恰当地形容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解析:C。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迎来一个短暂的春天,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又很快萧条。
5.(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影响下表数据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1913~1919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年份纱锭(枚) 布机(台)1913 484 192 1 9861914 544 780 2 3101918 645 570 2 7361919 659 748 3 839A.提倡国货运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C.实业救国运动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B。
第10课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史时,引诗一首:“状元办厂惊陈腐,君子经商耻务空。
积弱终须强实业,中兴还赖育才功。
”这首诗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张之洞B.郑观应C.张謇D.方举赞解析:C。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准确历史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从“状元办厂”和“强实业”可判断出是张謇。
2.阅读下表,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应该出现在( )A.民族工业兴起时期B.民族工业“黄金时期”C.民族工业衰败时期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解析:B。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从图表的数字信息看,面粉业发展迅速,从时间看是在1911~1919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应选B。
3.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间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一战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选D。
4.下列诗句中比较恰当地形容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解析:C。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迎来一个短暂的春天,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又很快萧条。
5.(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影响下表数据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1913~1919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A.提倡国货运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C.实业救国运动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B。
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
根据时间“1913~1919”,排除D项。
A、C项都属于内部因素,与题干信息“外部因素”不符。
故答案为B项。
6.(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20世纪初,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被誉为“国货奇迹”。
第21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
(2)表现: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3)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③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⑤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原因)。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推动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原因①“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行动的推动。
(2)表现: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3)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限制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萎缩(1)原因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
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③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2)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1.在夹缝中求生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2.在斗争中求发展(1)斗争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2)妥协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中外反动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斗争具有妥协性。
这注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矿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内地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一、填空题(10×3 = 30分)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其影响是。
2.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里,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和。
3.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运动”,鼓励发展业、业和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4.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
二、选择题(10×4 = 40分)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客观条件是( ) A.甲午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D.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2. 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3.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捐杂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5.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名师一号】2018高中历史 3-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基础巩固|||||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直接原因是( )A.迫于列强的压力B.决定实业救国C.洋务运动的推动D.解决财政危机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巨额债务,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答案 D2.一战期间,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和“实业救国”的热潮,倡导“实业救国”的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C.地主阶级洋务派D.官僚资产阶级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实行了奖励实业的措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从而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答案 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面粉业、烟草业B.烟草业、纺织业C.化工业、面粉业D.面粉业、纺织业解析一战期间,中国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答案 D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的原因包括( )①沦陷区,日军的摧毁或吞并②国统区,国民政府的压榨③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④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解析③出现在民国初期,④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A5.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矿企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
”文中缺失的“□□□□”部分原文应为( )A.民族资本B.官僚资本C.外资企业D.个体经济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借口战争需要,实行战时体制,致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蚕食鲸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 B||||| 能力提升|||||1.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信息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解。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中日战争后C.“一战”期间D.国民党统治后期解析四句诗分别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晚期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日益萎缩。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1.原因(1)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
(3)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
2.概况(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和政策,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
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4.影响[特别提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1)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要求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927—1936年)1.主要原因(1)整顿税务。
即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2)控制金融。
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
(3)改革币制。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
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
2.表现棉纺织业和面粉业以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二历史知识点篇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形成的时间:六七十年代:分布: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人物:方巨赞创办的常发机器厂、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开办的吉昌隆缫丝厂、朱启昂在天津开办的依莱牟机器厂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春天:民国初期,辛亥革命_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的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南京政府建立到抗战爆发前的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
民族工业的萎缩: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发动内战,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还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此外,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作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奋力拼搏,但历史证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篇二★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高中历史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开展〕复习题〔重点讲解〕一、例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曲折开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开展、进一步开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在夹缝中生存的近代民族工业经过了困难曲折的开展过程。
近代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开展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1.兴替过程〔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开展:甲午中日X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开展。
〔3〕进一步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被迫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得到进一步开展。
〔4〕日益萎缩和破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中国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X以及X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日益萎缩和破产。
2.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工业虽然有较大开展,但它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旧很小,其主要特点有:〔1〕民族工业的开展以轻工业为主,小工厂多,大工厂少,说明中国民族工业的根底还比拟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中国的民族工业虽然较前有了比拟大的开展,但仍旧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操作。
〔3〕中国的民族工业是趁欧美帝国主义忙于第—次世界X临时放松对中国压迫的空隙开展起来的,因而这种开展只能是临时的、畸形的。
有的工业产品服从于帝国主义X的需要,反映了它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依赖性。
X期间民族工业兴盛的景象,只是昙花一现。
我国民族工业的开展,为同一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根底和经济根底,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中国近代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抗,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摧残,开展缓慢,历经曲折。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1)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
(3)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
2.概况
(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和政策,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
3.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4.影响
第1 页共1 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1)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于是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较为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
此时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
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④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张謇的实业救国)(2)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短暂”的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②进入19世纪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损闭歇。
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高一历史上册速效提能演练考试题(有答案)_试题1.(2011年潍坊检测)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外来经济控制消除 ②民国建立的推动 ③实业救国的推动 ④封建社会的终结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913~1921年,属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外来经济仍然在中国存在,只是规模有所减少,民国的建立仅仅是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未结束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