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三单元《嫦娥奔月》5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627.0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Teaching plan of Chang'e flying to the moon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嫦娥奔月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要求会认会读会运用。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初步感受嫦娥善良无私、舍己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资源1.课文配有嫦娥奔月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2.相关材料:传说中后羿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
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
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
3.学生对《嫦娥奔月》有不同的解读,课前让学生搜集不同版本的故事,进行交流,为本课服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嫦娥奔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嫦娥奔月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嫦娥奔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情节,把握故事的主题。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教学准备:课本、故事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介绍课程大纲中的学习目标和今天的故事主题“嫦娥奔月”。
向学生解释嫦娥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仙人,她的故事被称为“嫦娥奔月”。
Step 2 学习故事(15分钟)1. 呈现故事卡片或展示PPT,让学生观看图片并描述图片上的人物和场景。
鼓励学生使用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2. 给学生分发故事课本或阅读材料,让他们自己阅读故事,找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3. 鼓励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隐含意义。
Step 3 理解故事(15分钟)1. 舞台剧表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用手中的故事材料或自己编写的台词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人物,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嫦娥奔月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a. 嫦娥为什么会选择奔月?b. 嫦娥的奔月有什么意义?c. 这个故事教给我们什么?Step 4 归纳总结(10分钟)集中注意力,总结学生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可以使用PPT来展示学生们的回答,让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
Step 5 拓展活动(1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绘画纸和彩色笔,在课堂上绘制嫦娥奔月的场景。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绘制,也可以参考课本上的插图。
2.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嫦娥奔月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Step 6 延伸阅读(5分钟)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与嫦娥奔月相关的其他故事,如《吴刚伐桂》等。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阅读嫦娥奔月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Step 8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10.嫦娥奔月【教材分析】《嫦娥奔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课的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
这篇神话故事内容浅显,线索清晰,文字简洁优美,情节生动,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
课文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让奸诈之人成仙称霸,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从此夫妻分离的感人故事。
文中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壮观场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的惊险情节;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丽,又表现了她义无反顾吞下仙药的机智勇敢。
尤其是对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写以及后羿回来后与妻子天人永隔的场景描写,清冷凄美,有一种震摄人心的悲剧色彩。
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所感染。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为第一至二自然段,主要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九个太阳;第二部分是第三到六自然段,主要讲嫦娥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吃下仙药,飞到天上去了;第三部分是第七至八自然段,主要讲百姓们思念嫦娥,期盼与她团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于神话故事并不陌生,曾经学习过《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等多篇文章。
本文语言文字优美动人,通俗易懂,学生阅读起来难度不大,并乐于从中感受到意境美。
但是如何让学生从故事本身走入故事背后,感受人物的内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本文分为两个课时讲解,主要是通过课文内容让学生们感受到嫦娥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上课时候带领学生学习,探讨课后问题。
第一课时先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第二课时,则是精读课文,逐字逐句的理解课文。
让学生能由浅入深的理解文章,最终感悟文章中所传递的嫦娥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语。
3、第一课时,理解课文内容。
4、第二课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掌握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文中蕴含的意境美。
5、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三篇篇一【教材简析】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成仙的故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或许会使你联想起许多诗句,或许会让你回忆起儿时听过的故事┅┅因为在人们的眼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
(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学生自主交流)预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杜甫〈〈水调歌头〉〉等。
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2、在古代人们的眼里,月亮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于是,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妙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间故事〈〈嫦娥奔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10.嫦娥奔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仁慈、舍自为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仁慈、舍己为人的品质。
三.教学时刻:3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揭露课题。
同窗们,你们明白每一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节吗?人们什么缘故把这一天定为盼团聚的中秋佳节呢?让咱们一路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设疑:嫦娥是谁?她什么缘故奔月?“奔”是什么意思?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成效。
(1)生字词正音昆仑山除害奸滑贪婪闯要挟洒满银辉企盼后羿逢蒙百宝匣树影婆娑(1)解词:敬重奸滑贪婪救济要挟时值中秋迫不及待周旋(3)指名分节朗诵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试探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似的归纳为一段,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后交流:第一段(一、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聚。
(一)指导写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10.嫦娥奔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仁慈、舍自为人的品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及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及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口头表达。
3. 教学准备•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件:包含课文的PPT•教具:黑板、彩笔、图片等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问题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吗?它讲述了什么内容?4.2 学习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课文PPT,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解读生字词;•学习重点词汇:嫦娥、长生不老、无怨无悔等;•合作学习:将课文分段,小组合作进行理解,然后教师抽查学生对段落的理解。
4.3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嫦娥奔月》中主人公的遭遇、她的选择以及故事的主题;•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探究故事背后的哲理和思想。
4.4 语言训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教师进行口语训练,提问学生有关《嫦娥奔月》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5 回顾总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确认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并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国情感的培养。
5. 课堂作业•撰写《嫦娥奔月》故事梗概:包括故事的背景、主要情节和故事的寓意;•预习下一课《诗意的节点》。
6. 参考资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教材以上是关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嫦娥奔月》教案苏教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的神奇色彩。
2.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引导学生关注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赏月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讲解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故事复述(1)教师挑选几名学生复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其他学生倾听并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讨论交流(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嫦娥为什么要奔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表演课本剧(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排练一段《嫦娥奔月》的课本剧。
(2)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3)教师给予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表现。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综合实践作业:调查了解我国其他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下周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如对学生的点评可以更加具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嫦娥奔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嫦娥奔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嫦娥奔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嫦娥奔月》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教学时间:三教时第一教时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语。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
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嫦娥奔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嫦娥奔月》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课文情节曲折,人物特点鲜明,洋溢着对真和善的追求,对学生有较大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上,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能以老师的讲解来取代学生个人阅读,也不能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
因此,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另一方面。
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段切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课文,用自己的心灵来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来表达所思所悟,以取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读课文,小组讨论,个性化的朗读,情景表演等方式,学习探究课文内容,读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不同侧面体会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材料,理解相关语句,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听故事,读课文,小组讨论,个性化的朗读,情景表演等方式,学习探究课文内容,读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不同侧面体会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通过语言材料,理解相关语句,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复述课文内容。
【教法、学法】教法:运用听故事,读课文,小组讨论,个性化的朗读,情景表演等方式,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法: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自读—质疑—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精选】五年级上语文(教课设计)苏教版10.嫦娥奔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学习嫦娥的心地和善、为民造福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能依靠课文的语言文字,解析鲜亮的人物形象,感觉人性的真、善、美。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从小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点难点】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嫦娥心地和善、为民造福的质量,从小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和课文。
【教课过程】一、兴趣导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么?为何把这月圆之夜定为团圆的中秋佳节呢?2.小时候,在中秋夜,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听奶奶讲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以及嫦娥奔月的故事。
3.点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相关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二、整体感知1.出示生字词,正音。
后羿威胁周旋救济凝视盼望恭敬皓月当空迫不及待树影婆娑奸诈贪心4.再读课文,谈谈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漂亮和善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 吃了长命百岁药升天奔月的事. 同时反应了嫦娥心地和善、舍己救人的崇高质量.三、精读意会1.自由读课文思虑:依据课文内容我们能够把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呢?第一部分:( 1-2 )后羿替天行道,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部分:( 3-6 )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累,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部分:( 7-8 )人们思念嫦娥,盼望团聚。
2. 学习第一部分,自由阅读第1、 2 自然段,思虑:嫦娥是吃了仙药奔月的,那仙药是从何而来的呢?这与另一个出名的神话故事相关—后羿射日。
( 1)后羿为何射日?“相传在太古的时候,天上忽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没法生活下去了。
”从哪些词能看出人们生活在磨难中?“直、实在、没法”“有一个力大非常的英豪名叫后羿,他信心为老百姓排除这个磨难。
嫦娥奔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3、感受嫦娥的善良、机智,以及逢蒙的奸诈、贪婪。
教学重点:借助文本的朗读、理解,感悟文字,学会审美,感受嫦娥的善良机智,逢蒙的奸诈贪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诗词造境,引入新授1、(配乐)苏东坡曾有词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里的“宫阙”指的是哪里?欲乘风归去,为何又不去?怕的是什么?(月宫之寒)2、是啊,空旷冷清的月宫中,没有亲人,没有温情,真是高处不胜寒。
(指课题)可是,那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又为什么要奔向这寂寞清冷之地?她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第10课(齐读课题)二、解读文本,探究形象1、出示:的嫦娥你想在这里填上个什么词?先放声朗读课文3-6自然段,然后将文中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画出来。
2、交流(相机板书)A、“美丽”神话、传说中均有见识。
有哪些词可以形容嫦娥的美丽。
B、“善良”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理解“接济”。
你瞧,隔壁的赵大娘年老体弱,无米下炊,嫦娥知道了,于是;村西的李大嫂家都没钱给孩子扯身衣服遮羞,嫦娥知道了,于是……这种物质上的帮助就叫“接济”。
再加上那个“经常”,难怪“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C、“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主要表现在与逢蒙的周旋。
重点理解“周旋”。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奸诈贪婪)“奸诈”什么意思?“贪婪”什么意思?逢蒙的奸诈贪婪在文中的哪些描写中露出了端倪?借你的一双慧眼找一找。
什么叫“周旋”?(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一个是善良机智的嫦娥,一个是奸诈贪婪的小人,会是怎样的对话周旋呢?(先同桌分角色扮演,再指名表演)采访嫦娥:请问你想到后果了吗?那为什么还要吞了药?(假如吃了仙药……假如不吃仙药……)出示:嫦娥宁可,也不。
嫦娥奔月版本1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写照。
《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
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
译成白话文为:比如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姮娥偷吃后奔月,(主语: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
为什么呢?不知道从哪里才能得到不死药。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版本2嫦娥飞天《淮南子·外八篇》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嫦娥于月桂树下。
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妲娥。
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妲娥。
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
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
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
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
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译成白话文为:很久以前,羿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
到了帝尧的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烧焦了庄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没有了食物。
同时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也开始危害百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优秀《嫦娥奔月》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身的看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或许会使你联想起许多诗句,或许会让你回忆起儿时听过的故事┅┅因为在人们的眼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
(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学生自主交流)预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杜甫〈〈水调歌头〉〉等。
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嫦娥奔月》教案教材分析:《嫦斌奔月》这篇课文叙说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故事。
文章意境优美,情节动人。
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净化。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
学情分析: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本课应着力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
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
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思想。
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
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语言文字的意境美;感悟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复述课文。
3.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
重点难点:重点:深入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重点难点:1.自学字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1.熟读课文,读懂读通。
2.画出重点字词,借助工具书,小组自学字词。
教学流程:导人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夜幕降临,月亮爬上了树梢,月光洒满整个大地。
那神奇的月亮,常常会吸引同学们进行遐想。
那么你想知道月亮的传说吗,想读读有关嫦娥的故事吗?下面让我们走进《嫦娥奔月》这个优美而久远的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嫦娥奔月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嫦娥奔月》以传统的神话故事为依托,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让奸诈之人成仙称霸,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从此夫妻分离的感人故事。
文中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壮观场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的惊险情节;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丽,又表现了她义无反顾吞下仙药的机智勇敢。
尤其是对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写以及后羿回来后与妻子天人永隔的场景描写,清冷凄美,有一种震摄人心的悲剧色彩。
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所感染。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美。
3、感受并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2、感受并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四、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导入,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人物性格特征,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力求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实际、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脉络是:吟诗导入——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再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后羿射日——指导写字。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月字的古诗,这一步骤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
教学的第二阶段——初读课文。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读悟结合为指导思想展开教学。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完成了对课文的初读,教学进入第三环节——再读课文。
学生合作交流,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干了什么?依次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逄蒙威逼。
指导学生朗读。
紧接着,教学进入了下一阶段—学习“后羿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