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4.1尊重他人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1《尊重他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尊重他人》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教材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更加关注人际交往,对尊重与被尊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如言语侮辱、行为歧视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尊重他人的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学会尊重他人。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对尊重他人的认识。
4.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尊重他人。
2.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1尊重他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尊重他人”。
本节课的内容围绕着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如何尊重他人以及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等方面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然而,由于成长环境和个人性格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具备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我出发,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尊重他人的必要性,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尊重他人的思考。
2.案例分析:学生观看案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讨论尊重他人的表现。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教材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会。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讲解尊重他人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5.实践演练: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尊重他人的场景,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尊重他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尊重他人》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并能够在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他人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注重自我表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尊重他人的现象。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尊重他人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学会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意义、基本原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活动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尊重与不尊重他人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尊重他人的思考,导入新课。
2.理论讲解: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提高学生的认识。
4.活动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意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观念。
6.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尊重他人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梳理| 八年级上册4.1《尊重他人》知识点+练习知识点讲解1、尊重的含义、表现。
(1)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1)个人:受到他人尊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2)社会: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3、怎样尊重他人?(怎样做到尊重从我做起?)(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4、平等待人的要求。
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导学案•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
你的思考:【学习任务二】探究与分享某市图书馆规定,赤膊、赤脚等衣冠不整者谢绝入馆。
对此,人们看法有不同的看法。
读者甲: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可以进馆阅读。
读者乙:图书馆是文明学习的场所,衣冠不整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读者丙:穿着是个人的自由,图书馆不应该规定读者的着装。
思考: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对读者甲观点的思考:对读者乙观点的思考:对读者丙观点的思考:【学习任务三】探究与分享情景一:小明的舅舅兴致勃勃地和小明谈论前一天晚上看过的电影,小明却并不感兴趣。
情景二:放学后小东打算去参观美术馆。
刚准备出发,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情景三:学校举办海报设计大赛,小辰精心设计了一幅海报参赛,经过层层评选,最终同学小睿获得了一等奖。
思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呢?请说明理由。
对情景一的思考:对情境二的思考:对情境三的思考:【学习任务四】探究与分享关于“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
思考: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问答题在北京一条胡同里,有家特殊的电影院,电影开演了,却不熄灯。
在这里,志愿者用讲解的方式,让盲人朋友感受电影的美妙、人情的温暖、时代的变迁……看不见的世界,在盲人朋友的心中却是那般敞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尊重他人》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尊重他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我,关注他人。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尊重与被尊重的困惑,对于如何尊重他人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内涵,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提高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尊重他人,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尊重他人的内涵和重要性。
2.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尊重他人。
3.实践演练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尊重与被尊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尊重?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人?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经验和感悟,讨论如何改进不足,更好地尊重他人。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明确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
5.拓展(5分钟)设置情景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如:在课堂上尊重老师,在生活中尊重同学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尊重他人。
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对待,要求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材料分析
思考:(1)听到小军的话后,小明是什么感受?
(2)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小明感觉没有受到尊重,伤心。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4.夸一夸
请大家夸夸自己的同桌,夸夸自己的朋友,夸夸自己的老师。
教师总结: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学会欣赏他人。
小结:怎样尊重他人?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平等对待他人。
③学会换位思考。
④学会欣赏他人。
三、课堂小结学生借此机会说出自己身边好友、同桌的优点,知道彼此心中的形象。
电子课本▼▼▼▼知识点讲解4.1《尊重他人》1、尊重的含义、表现。
(1)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1)个人:受到他人尊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2)社会: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3、怎样尊重他人?(怎样做到尊重从我做起?)(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4、平等待人的要求。
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同步练习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尊重他人一、学习目标1.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等。
二、自主预习1.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等。
2.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等。
3.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消除,增进,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4.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
三、合作探究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
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
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维多利亚。
”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
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女王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四、随堂演练1.下列做法属于尊重他人的是( )A.逼回族同学喝酒B.在公交车上与孕妇抢座C.发自内心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D.嘲笑、指责农民工衣服脏2.在精准扶贫活动中,如果让你代表学校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学习用品,下列方式中最合适的做法是( )A.感慨他们生活条件的艰苦,充分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B.尊重他们,在和他们深入沟通后,把同学们的捐助和友谊留下C.炫耀自己所在学校和家庭的优越条件,欢迎他们到城市来做客D.让特别贫困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痛楚,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3.一次,因为周总理咳嗽,理发师一不小心给他的脸划了一个小口子,周总理不但没有责怪理发师,还马上向理发师道歉:“这都怪我咳嗽时没和你打招呼!”并留下理发师一块儿吃饭,以解除理发师不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