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数学质疑能力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提问是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表现,能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1.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真诚地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欲望。
2. 提供安全的环境学生提问是一种表达自己困惑的行为,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不要害怕犯错。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提问。
2. 施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思维导图、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任务,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
三、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反馈1. 引导问题的发现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信息和例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回答问题的方式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以启发式的方式回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找到答案,并在问题解答过程中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 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有挑战性和深度的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的不足和局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
2. 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组织适当的讨论和互动1.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团体中学习和提问,互相交流观点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2. 问题交流教师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用于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
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1. 自主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提出更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答问题。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怀疑心;质疑;释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后,都安排了质疑这一环节,而很少有学生能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只不过是走过场。
学生之所以不敢质疑,主要有两种心理。
一是自卑心理,二是紧张心理。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关键是消除这两种心理,严禁从语言上或者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
首先,要创造爱的氛围,把教学过程作为能向学生倾注爱的主要渠道。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可爱的。
其次,必须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环境,让学生与教师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研究。
最后,要尊重学生人格,当学生在提出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之处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敢提问的勇气,然后再给予点拨和启迪。
总之,教师只要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勇敢地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二、培养学生怀疑心,使学生有创见创见来源于怀疑。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忌讳的是因循守旧,要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别人的理论,这样往往导致新问题的发现与突破。
如,在教学“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这个分数大小不变”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这个分数的大小也不变。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求证和推理的科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可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用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鼓励他们提出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也可以是对解题方法的疑惑。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在课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问题。
教师要随时做好解答学生问题的准备,给予正面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发现数学规律。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精神。
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或者使用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研讨会。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在研讨会上,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和辩论,从而培养他们对不同观点的质疑能力。
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
除了课本和讲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网站和期刊,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问题。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计算工具和软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质疑数学知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要通过积极参与和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谈中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教师们从理论上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在教学实际中,依旧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上课时教师十分重视问
题设计,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走,一旦离开老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就不知所措,他们已经习惯教师的提问,不善于甚至不会自己提出问题,即使提出也很肤浅。
这种以训练对现成问题的、被动的“应答式”的教育,必然导致对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的压抑,削弱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和培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是由怀疑和问题
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知道的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
不少发达国家不但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家长也非常关切,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上课你提了多少问题”?而不是“今天你考了多少分”?家长常以孩子提的问题多、价值大而自豪。
“会学习”、“会创造”才是当今重要的人才素质。
因此,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使
学生自觉地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
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得到进步的培养,改变课
堂上的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探求、创造、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生“学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之一,而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真正体现主动学习。
长期“应试教育”的注入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的“疑”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孜孜以求“教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也只能在“学会”的圈子里徘徊,久而久之,问题意识逐渐被淡化,在课堂上无法形成提问的氛围。
从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是教学上质的飞跃,而这“渔之技”、“学之法”不能靠灌输获得,教师须多方设法,引导学生“自求而得之”。
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的问题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去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逐步消除他们“等待结论”的惰性习惯,全身心地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探讨质疑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
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不在学生中人为地划分好、中、差等级,在解决问题的讨论中,师生应进行平等的、互为信赖的知情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简单与否,对
错与否,都要给以详细的回答,决不能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会?”“这个问题刚讲过,自己看书解决吧”之类的话,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问题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自卑感,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三、教给学生寻找和发现问题的方法,使他们逐步学会质疑、善于质疑
1、做好引导质疑,让学生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可以以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单位建立相应的质疑方法。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突出知识结构,根据引导质疑的启发性、层次性和样板性等特点,做好示范提问,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
手提问,为今后的学生正确迁移,独立质疑做好准备。
例如:初一《代数》“乘法公式”这一单元的教学,教材有选择地介绍了五个最基本、用途广泛的公式,教师在教第一个公式“平方差公式”时,要注意示范提问,教学生可以从①公式左右两边各有什么特征?②你能用多
项式的乘法加以证明吗?③公式中字母的含义是什么?④如何用语
言将这个公式叙述出来等方面进行提问,或小组讨论提问,然后再
全班汇总交流解答。
2、举行形式多样的提问竞赛活动,促使学生质疑习惯的形成。
经常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评定小组或个人的竞赛成绩,学生将会在竞赛氛围中消除心理
障碍,逐步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
3、让学生把握重点,提高质疑水平。
当学生通过正确迁移已具
备一定的质疑能力,并消除了心理障碍,初步养成大胆质疑的习惯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质疑水平,让他们思考哪些问题不要过于零碎,当然也不要过于艰深,鼓励学生提有质量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学生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针对知识的特点进行提问。
在质疑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的“导演”,绝不可越俎代庖。
难度较大较深的问题可分组讨论,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方可引导点拔,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质疑问题,主动学习的习惯,并常常会为提出了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而自豪,学习的积极性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