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篇讲座--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28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及启示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绩效化改革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旨在提高政府效率、减少浪费和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以及其对中国政府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1.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核心是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机制来激励政府部门提高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服务质量。
在绩效管理中,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已确定的目标制定实际行动计划,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政策和优化资源配置。
这一过程将政府部门的努力和实际成效进行挂钩,从而更好地促进政府效率提升、减少资源浪费。
2.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另一个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手段。
西方国家政府将会计原则和预算管控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财务框架,实现了资源分配和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
同时,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下,政府部门能够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提高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3. 激励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中,激励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西方国家政府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政府部门创新、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使政府部门更有动力去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绩效化改革还激发了政府部门之间的竞争,各个部门会为了更好地表现而不断努力协作,取得更好的绩效。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经验及对中国政府的启示1. 推进政府改革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政府改革是必要的。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要不断地提高效率、推动创新,满足公众的需求。
因此,对我国政府来说,加快改革,推动政府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2. 优化政府节约资源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部门的绩效化改革将政府变得更高效、更透明,有助于节约资源,避免公共服务的资源浪费。
优化资源利用正是我国政府管理所需要的,这需要我国政府将资源分配计划精细到位,克服当前的资源短缺和不均等造成的困难,并鼓励各部门之间合作共赢,优化公共资源利用方式。
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二)绩效管理的框架流程步骤1.确定使命和期望的结果1.咨询利益相关者2.环境评估3.活动、流程和资源整合加强绩效与结果法的实施9.分权并明确责任10.建立激励机制11.能力建设12 .整合管理改革步骤2.测定绩效4.各组织层级设定绩效测度•能够展示结果•集中少数核心指标•反映工作重点•与相关项目挂钩5 •收集数据步骤3.报告和信息利用6.确认绩效差距7.报告绩效信息8.绩效信息利用1・目标的层级体系1、年度绩效计划9目标体系及其分角军(二)跨部门合作机制(三)信息核实方式(四)绩效协议Figure 2: Translating DOT Strategic Goals Into FAA Programmatic and Executive GoalsFAA 1&Programmatic ^nd Executive GoalsDors StrategicGoal&Promote puliic h&a|ln ard saf-ely by working toward tie eliminaf on of t-ansporUMioordatcd deaths, injuncs. and p r OD©rty damageReduce U.S. aviation fatal aocideni rates by 80 percent from 1996 levels by 2007Reduce Iho comm&rcjal air carriors , fatal aviation acc dent rate from its baseline to 0.033 per 100.000 flighl hours in 2000 by implsin&nling the Safer Skies AgendaReduce Contrdfed Fight irrt-oTerrain bymckciing the Safer Sk cs Agcrda micstonc !o validate all Minimum Safe Allitude Warning (MSAW) softwareDevelop th© t**ackirg and insnection process tor tho approoch paths associated with the Mini r num Safe Altitude Warn ng software(一)绩效状况监测和反馈Figure 3: Excerpt of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on Follow-up Care After Hospitalization Tor Mental Illness In VHA^s Quarterly Network Performance Report and VlSN 5*s Biweekly Performance ReportVHIA Quarterly Network portVlSN 5 Biweekly report|7 Mental KtoaalO) Follcw・up ・ FY Data U 7S%.DateJul COVtSNII Mart in-st>urg9*1%VAMHCS I Washington7^'FS' stands for fully successful, which a VlSN attains when 75 percent of its discharged patients receive follow-up care&,E,- stands for exceptioncil. which is attainod wnon 90 percent of dischiaraed potionts r^c^ivo follow-up eare.Source. VHA Quart-orlz Network Performanco Report. May 8. 2000. and VlSN 5s Biweekly Performance Report, August 1 7, 2000.1OO90BO7060SO•40doR1012 3VlSN numt>arOBa&olinQ FY99 ■ 3rdQtr 2000909518 1O 20 21 22 NAt'lPPTteProgress in Implement!ng President'sMan agement AgendaCurrent Status as of December 31,2002H uman Competitive Financial Capital Sourcing Perf. E-Gov Budget/Perf.IntegrationHuma n Competitive Fina nci alCapital Sourcing Perf.E-Gov Budget/Perf.Integrati onAGRICULTURE COMMERCE o DEFENSE ot EDUCATION e ENERGY ot e EPAHHS e HOMELANDHUD e INTERIOR JUSTICE e LABOR o e STATE •DOT TREASURY o eoeeeoee•靈•••••••美国交通部2002年绩效水平展示100英国环境部绩效水平展示:温室气体Figure 2: UK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1990-20201201990 1992 1994 1 996 1998 2000 2 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Source: National Environimente.1 Technolocy2£0空s ==2200-160-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UnitedKingdom140-。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及启示【摘要】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执行效率和绩效水平。
本文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系统梳理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化改革的概述、特点、实施手段、效果评估和启示。
通过总结西方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政府内部管理绩效化改革的展望。
这些经验包括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政府部门提高效率、推动政府机构的透明化和责任化等方面。
我国政府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加快政府绩效化改革步伐,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政府向着高效、便民、廉洁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绩效化改革、政府管理、政府绩效、政府改革、效果评估、启示、经验总结、展望、研究意义、研究目的。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政府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日益繁重,而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开始积极探索绩效化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并通过各种手段和政策措施,逐步推进政府机构的绩效化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经验,不仅有助于我们借鉴其成功经验,更有助于指导我国政府内部管理的改革和提升。
对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化改革的概述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对于提升政府效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绩效化改革可以提高政府的执行能力和决策效率,使政府更加注重结果和效果,在有限的资源下取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绩效化改革可以促进政府机构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推动公共部门的创新和改革,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增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和互动。
绩效化改革可以构建绩效导向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激励公务员积极工作,提高工作动力和效率。
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对于我国政府管理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发达国家提高行政绩效的做法及启示发达国家提高行政绩效的做法及启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发达国家相继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善公共管理,优化行政绩效,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涉及政府管理的诸多领域,限于篇幅,本文着重就与我省当前正在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有关的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绩效评估——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20世纪80年代,英国将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引入公共部门,强调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一样要以提高效率为核心。
他们认为,政府应当与企业一样,把公众当作顾客,努力向他们提供优质的产品。
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聆听顾客的呼声,把受机构驱使的政府转变为受顾客驱使的政府。
政府也要像企业一样,对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进行绩效评估。
其主要内容是:强调对顾客负责,制订正式的绩效评估方法,要求明确的目标定向和绩效管理;加快工作步伐,采用绩效工作制以及短期聘用合同;强烈关注财政控制、成本核算和效率问题。
1993年克林顿上任美国总统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重塑政府运动”,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推进绩效评估是其重要措施之一,其纲领性文献是副总统戈尔所领导的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的报告《从过程到结果: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
报告提出政府改革的4项主要原则:(1)消除繁文缛节,由注重过程的系统转变为注重结果的系统;(2)把顾客放在首位;(3)授权雇员以取得成果;(4)一削到底,并创造出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
克林顿总统在这项运动中共签署了90个相关法案和50个总统行政命令,各政府部门制定了几千条顾客服务准则。
通过“重塑运动”和绩效评估,联邦政府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成果和绩效导向,政府机构的服务质量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有80的政府服务项目获。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及启示概述绩效化改革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关键领域之一。
该改革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透明度和责任性,以确保公共资源的最佳利用,并满足公民的期望。
本文将讨论西方发达国家的绩效化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成果,并从中汲取启示,以促进我国政府改革的进程。
内容1. 目标管理和结果导向西方发达国家的绩效化改革着重强调目标管理和结果导向原则。
政府机构根据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指标和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控制。
这种结果导向的方法确保了政府机构的行动与预期的结果一致,从而提高了执行效率和成效。
2. 绩效评估和奖惩机制绩效化改革侧重于建立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估体系。
政府机构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指标,定期评估每个部门和个人的绩效,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这种机制鼓励政府机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激励公务员积极履职。
3. 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内部管理的绩效化改革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政府机构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
政府机构采用数字化办公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合作能力。
此外,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的应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精确预测,提升了政府的决策能力。
4. 创新和知识管理绩效化改革促使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构注重创新和知识管理。
政府鼓励公务员参与创新项目,并建立知识共享的机制,推动经验和智慧的交流。
这种创新和知识管理的方式,促进了政府机构内部的学习和进步,提高了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5. 民众参与和透明度绩效化改革强调民众参与和政府透明度的重要性。
政府机构鼓励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听取公众意见,并共享政府信息。
这种公众参与和透明度的做法,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增强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启示1. 树立目标管理和结果导向意识在政府机构内部管理中,我们应树立明确的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估和控制机制,确保政府行动与预期结果相一致。
[收稿日期]2009—06—15◆本文是湖北省科技厅“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与建立绩效预算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是2006A A 412C 05。
2009年第4期总第136期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A B CW u h a n T r a i n i n g C o l l e g e N o .4 J u l .2009S e r i a l N o .136·学术纵横·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经验探析梁 萍 吕丽娜 李 新(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摘 要] 文章探讨了公共部门绩效效管理及其基本要件,总结了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经验。
[关键词] 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图分类号]F 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17(2009)04-0054-02 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及其四个构件绩效管理是指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贯穿于公共管理的全过程中,绩效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各公共部门明确目标、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
绩效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公共部门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绩效管理的效果,要以是否实现了公共部门改革的目标为依归。
政府绩效管理主要由四个基本要件构成,即绩效目标设置、绩效预算、绩效评估和绩效信息使用(吴克昌、张强,2007)。
1.绩效目标设置。
这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第一个阶段。
在该阶段中,公共部门在全面分析使命和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规划,设定绩效计划和绩效目标,并据此制定反映年度绩效目标的绩效指标,从而使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紧密连接。
2.绩效预算。
在该阶段,公共部门提供上一财政年度的绩效结果和设定的绩效目标,财政部门则据以编制预算和拨款。
您现在的位置: 人力资源研究网 >> 研究前沿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5589
团队合作精神[
新龟兔赛跑[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2040
事业单位改革应把握的几个原则[2001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为构建[1768
浅谈新时期公务员素质建设(公共[1726
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之一[
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2007[8月21日]
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招聘[7月11日]
日]
2007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12月30日]
高技能人才匮乏缺口达14.7万[12月30日]
我中心将主办第三届中国人力[12月21日]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9月14日]
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9月14日]
首都地区人才流动问题调研报[9月14日]
打开文化之伞 温暖每个角落[9月14。
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周志忍今天讲座的主题是绩效管理,谈谈发达国家正在实施的一种政府管理的机制,偏重于实践和操作。
大家可能更关注政府管理的理念、模式和宏观战略层面的东西,但操作层面的东西同等重要。
首先,了解操作层面有助于对新理念和新模式的把握和理解。
在我看来,民主、参与、分权合作、市场机制等提法和概念,在行政学早期文献中曾频繁出现,并不是全新的东西。
然而,正是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新背景下的特殊体现方式,赋予这些似曾相识的“老”概念和提法以新的内涵,使之成为“新”的理念。
因此,理解和领悟当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首先必须把这些概念和提法置于独特的历史背景中,必须深入了解新理念在政府改革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方式。
其次,操作层面的技术有助于理念的落实。
任何管理理念必须有相应技术的支持才能付诸实践。
举例来说,没有合同外包、市场检验、凭单制、BOT等具体形式,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就无法落实;没有科学的绩效评估,结果导向就会流于空谈;“以公没有公民需求的科学分析和顾客满意度调查,民为中心”或“顾客为本”只能是空洞的口号。
绩效管理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我国还比较陌生,所以今天主要介绍发达国家的做法。
一、导言:政府绩效和绩效管理(一)政府绩效的内涵与层次所谓绩效,就是“特定行为主体的生产或管理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社会效果”。
这里的行为主体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政府绩效就是政府的管理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社会效果。
政府绩效是分层次的,既有宏观层次的绩效,也有微观层次的绩效;既有组织层面的绩效,比如一个地方政府的工作业绩,也有个人层面的,比如说公务员个人的工作业绩。
绩效管理所关注的一不是个人层面的考绩,二不是宏观层次的政府绩效。
我们关注的是微观层次的绩效,关注的是一个单位的绩效,不论这个单位是一个地方政府,还是一个部的一个司,或者司底下的一个处。
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框架,微观层面的政府绩效主要包括三大E——经济(Economy)、效率(Effficiency)和效益(Efffectivenesss)。
图1是英国财政部提出的政府绩效内容框架。
从中可以看出,三大E实际上是三种关系,要了解这三种关系就涉及到四个基本概投入、效果。
念:资源、产出、“资源”就是预算拨款,它是任何政府部门获取的资源的最初形态;然后用预算资金来用人、留人、购买设备,保护、维持办公条件等等,这些都是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转换成“产出”;产出最后导致所期望的社会效果。
政府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从资源到追求的结果的一个转换过程。
管理就是对这个过程的驾驭。
这里讲的“经济”实际上就是资源向投入的转换状况;“效率”是投入产出比;是产出对社会的影响,“效益”目前包括产出的质量、社会效果、公民满意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产出与效益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一个政府部门的产出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效果好。
比如说,政策是部门的一种产出,但如果政策制定有误,对社会的影响(效益)可能是负面的。
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打击超载的问题。
打击超载、处理超载的目的是为了交通秩序和安全。
前段时期,警方出动很多人力拦截超载车辆,交了罚款就放行。
在这里,出动的人力、物力等是投入,拦截处理次数和罚款额等是产出,产出跟效果我觉得没有关系。
因为交了罚款它继续走,对交通秩序和安全造成的潜在危险还在。
后来有些地方出台了一项便民措施——罚款月票,大概是15000到20000元,买一张月票贴在挡风玻璃上,以后就不拦你了。
罚款月票贴了多少是产出,但是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种产出越多,对于追求的结果的负面影响越大。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花了20000元买了一张罚款月票,我的惟一的理性行为就是变本加厉去超载,尽快把这20000元给挣回来。
所以,产出跟追求的目标实际是对着干的。
图1绩效内容三大E关系示意图(二)绩效管理的内涵与框架按照美国总审计署(最近更名为“政府责任办公室”)的说法,绩效管理是一个由三大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确定使命和目标即战略规划;确定具体方向和衡量标准,这是年度绩效计划;绩效评估、报告和评估信息的利用。
图2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绩效管理框架。
对不同国家和不同级别的政府图2绩效管理三大环节动态过程示意图而言,其绩效管理的环节不完全一样。
图3显示的是美国弗吉尼亚州政府绩效管理的框架流程。
可以看出,它跟联邦政府的程序不完全一样。
展示的目的是使我们大体上知道绩效管理的总过程,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环节和要素的调整。
(三)绩效管理在当代政府改革中的地位从实践来看,发达国家政府改美国弗吉尼亚州政府绩效管理框架流程图“重塑”“再造”革非常激进(他们用、这些词来形容改革的激进性)。
侧重管理和操作层面,是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一个特点。
这一点我想从几个方面谈:第一,机构改革与管理改革,他们更偏重于管理。
我们国家的行政改革比较偏重精简机构和结构方面的调整,发达国家不是这样。
美国、英国的政府机构相对稳定,除了特例如美国“9·111”以后设立的国土安全部等以外,基本上不太重视机构调整,而更关注管理层面的改革。
哈佛大学教授简·芳汀曾经说过:跟美国政府以前的改革不一样,当代改革不曾考虑过政府机构重组和结构方面的调整。
它强调重新设计工作程序、强化对市民的服务,以及利用新技术增强政府能力。
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教授唐纳德·凯特尔在《全球公共管理的革命》一书中讲到克林顿政府的改革模式是“最低限度的结构图3调整,最广泛的管理改革”。
第二,政策改革和管理改革的相对地位。
我们把政策改革跟管理层面的改革相比,政策改革很重要,但是涉及的面比较窄,而且改革主要在高层决策者,对于绝大部分公共部门和公务员而言,他们关注的重点是管理而不是政策。
曾任副总统戈尔的高级顾问,参与过整个克林顿改革的哈佛大学教授凯马克说过,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来自政策,而是来自于管理”。
以前总统都是任命税法律师领导国内税务局,克林顿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任命一个管理人才管理国内税务局。
为什么?因为政策由财政部定,国内税务局是执行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理而不是政策,所以强调用管理方面的人才。
她讲,这是整个管理思路的“根本性变化”。
第三,强化管理有一系列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包括《首席财务官法》、《政府绩效与结果法》,联邦政府设立“以绩效为基础的组织”(performance-basedorganization),以及设立“总统管理委员会”等。
可以说,管理层面的改革是当代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侧重点,绩效管理是管理改革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四)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特征发达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特征可以概括为:法制化、规范化、有效的交流合作(包括部门之间的合作,官界与学界的合作,也包括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的社会参与。
这里无法展开讨论,仅谈法制化。
美国有一系列法律法规涉及政府的绩效管理,包括《首席财务官法》、《首席信息官法》、《政府财务改革法》、《政府管理改革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绩效与结果法》。
但要强调的是,仅有法规的存在并不能保证法制化的实现。
要想实现法制化还需要三个要件:法律要求相当明确具体;法规本身体现出先进的理念;有一系列制度和组织安排来保证法律的落实。
下面以美国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为例加以说明。
《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是19993年通过的。
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具体:明确提出了立法针对的三大问题,追求的六个目标;规定了部门战略规划、年度计划、绩效报告的主要内容;对监督主体、试点选择的原则、试点评估的时间等作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
第二个特点是法律中体现了比较先进的理念和原则,强调“结果导向”,突出改革措施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比如,该法强调管理者的自主权和管理灵活性,允许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资金使用等方面突破现有法规的约束,但自主权的授予必须与结果和责任直接挂钩。
该法明确规定:绩效计划中任何关于突破现有法规约束和管理自主权的建议,都必须预测其实际效果,即明示特定管理自主权的获得对绩效水平的改进发挥什么作用,并以目前的绩效水平为基础,说明获得或者被拒绝所建议的自主权,将会对绩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一个基本原则:自主权的授予必须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避免权力和责任、结果的脱节。
第三个特点,关于落实法规的制度和组织保障,包括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负责正面技术指导,总审计署(GAO)代表国会对各部门的绩效管理进行审查,国会根据各部门的绩效报告和年度计划批准预算等等。
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曾出台A-111号通知,对各部门绩效计划和报告等提出具体要求,进行详细的分类技术指导。
总审计署曾发布部门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审查指南。
美国总审计署隶属于国会,署长由国会任命,任期15年,中间不能随意撤换,所以独立性很强。
审计署每年发布20000多份审计报告,审计重点是部门绩效,有一大堆的“黑名单”。
美国国会负责审批各个部门的预算,年度绩效报告和预算申请同时提交。
如果部门绩效比较差,那么获取下一年的预算就会面临很大阻力。
“二、绩效战略规划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有句格言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美国人更进一步地说“疏于规划无异于在规划着失败”。
绩效规划有两类,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计划。
战略规划一般覆盖3到5年,个别情况下覆盖20年。
按照《政府绩效与结果法》的要求,战略规划需有四个要素:系统的使命陈述(misssionstatement)、目标体系的确定、手段与策略描述、外部因素和内部风险分析。
(一)系统的使命陈述在绩效管理中,“使命”指组织肩负的历史责任或追求实现的终极目标,它是组织存在的根本理由。
使命当然以组织职责为基础,但又有所不同:职责主要回答管什么,使命则关注履行职责要达到的目的,即部门的管理能给社会带来什么。
所谓“系统”就是说,组织的使命陈述要覆盖其主要职责领域。
使命陈述一般比较简单和笼统,比如说美国空军《20年战略规划》中的使命陈述是“通过对天空和外空的控制和探索来保卫美国”;又如美国商务部的使命陈述是“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使命陈述虽然笼统,但非常重要:第一,反映了一种理念的变化。
传统的部门职责定位模式往往是“依据×××法律,行使×××权力,管理×××职能领域”。
使命陈述显然进了一步:授权机关或公民会从中“得到什么”。
换言之,传统做法满足于明确部门的“权力”和“地盘”(即职责领域),新理念则突出义务、责任和追求的最终目标,其核心是摆正政府部门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位置。
第二,使命是绩效管理其他环节的依据和基础。
(二)目标体系的确定使命明确后,下一步是目标体系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