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多义
- 格式:ppt
- 大小:301.50 KB
- 文档页数:27
常见多义词例释知识点总结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
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
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
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
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
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按照多义词、义项、例句及篇目顺序整理:从①跟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②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③顺着,随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④依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⑤介词,由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⑥介词,向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策①名词,泛指马鞭子执策而临之(《马说》)②动词,用鞭子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载(名词用作动词)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故①旧的,原来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②原因,缘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③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④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具①详细,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具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③工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④备,置办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⑤同“俱”,全,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书①字条,文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②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③文书,公文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④著作,书籍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⑤书写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亡①灭亡,亡国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③同“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许①答应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②赞同杂然相许(《愚公移山》)③名词,处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④代词,此,这样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⑤数词,表示对数量的估计,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⑥拟声词,hǔ 曳屋许许声(《口技》)已①停止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②完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③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④同“以”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⑤已经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隆中对》)作①振作一鼓作气(《曹刿论战》)②奋起,有所作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写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兴建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⑤劳作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⑥起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⑦像……那样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使①使者,使节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春秋》)(第一个“使”是动词,派)②派遣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③出使晏子使楚(《晏子春秋》)④让,令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⑤假使,假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比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②比较,较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③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解读词语的多义性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组合和运用,构成了我们日常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然而,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很多词语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本文将探讨词语的多义性现象,并解读其原因和影响。
一、多义性的定义与分类多义性是指一个词语具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意思。
根据词语的多义性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我们可以将多义性分为以下几类:1. 词义范围扩展造成的多义性:有些词语原本具有狭义的意义,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其词义范围逐渐扩展,导致了多义性的产生。
例如,“银行”一词最初指的是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后来引申为指存放和借贷货币的金融机构。
2. 词义转移造成的多义性:这种多义性是由于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而产生的。
当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被用于表示不同的事物或概念时,就会产生多义性。
例如,“苹果”一词既可以指水果,也可以指苹果公司的产品。
3. 词义歧义造成的多义性: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多种解释,这种多义性称为词义歧义。
例如,“打开”一词可以表示打开门窗,也可以表示打开电视或计算机。
二、多义性的原因分析多义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和语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语言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会发生变化和演化,原本具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的使用范围可能会扩展或转移,从而产生多义性。
2. 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会影响词语的使用和理解。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导致多义性的产生。
3. 上下文语境:词语的意义通常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确定的。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解释,从而产生多义性。
三、多义性的影响多义性给语言的理解和交流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多义性的几个影响方面:1. 歧义理解:多义性可能导致人们在理解他人的意图时产生歧义。
当一个词语有多个意义时,如果没有足够的上下文信息,就容易产生误解和混淆。
词语的多义与用法辨析在汉语中,许多词语具有多个义项,这给了人们更多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然而,多义词的存在也给我们造成了困惑,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
因此,理解词语的多义与准确辨析词汇用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多义词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准确的用法辨析。
一、多义词的概念多义词是指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两个或者更多不同的意义或用法的词语。
多义词的存在是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包括历史、地域、文化等因素。
同一个词语的不同义项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候即使是相似的语境也会使词语的意义发生变化。
因此,准确地理解多义词的不同含义和正确运用成为有效交流的重要一环。
二、多义词的辨析方法1. 上下文理解法多义词的辨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语境来理解其具体含义。
在句子或篇章中,多义词通常会依据上下文来决定其语义。
当我们遇到多义词时,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上下文文本并结合句子的语法结构,推断出词语的具体含义。
举个例子,当我们遇到“鼻子”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句子的其他成分,如“大”的形容词,来判断这个“鼻子”是指一个人的器官还是指事物的尖部。
2. 同现理解法同现理解是指通过词语在实际使用中与其他词汇同时出现的情况来推断其具体含义。
在现实语境中,多义词通常会与其他词汇一起出现,这会对其含义做出限定或者明确。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同现词,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多义词的具体语义。
例如,“牙齿”这个词通常会与“洁白”、“刷牙”等相关词汇同时出现,从而可以理解其是关于口腔和牙齿健康的概念。
3. 语源分析法词语的语源可以提供有关其多义词的信息。
通过了解多义词的词源、发展和演化过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不同含义。
语源分析法可以通过查阅词典、参考相关研究资料等方式来进行。
例如,“心”这个汉字,它不仅指人体的心脏器官,还有情感、思维等抽象意义,这是与其语源“古代人们对于生理和心理变化所做出的观察和总结”的结果。
4. 语法特征法多义词在不同的词语搭配和语法结构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高考中常见的150个一词多义1.about (熟义:关于) prep.&adv.到处=(美)around 到处2.act (熟义:行动)vi.起作用3.add (熟义:加)vt 接着说,又说4.address (熟义:地址,写地址) vt.①称呼②向……发表演说/致辞5.admit (熟义:承认)vt.①允许进入②容纳6. adapt (熟义:适应)vt.使某物适合与新的用途,情况等;修改;改编或改写(稿本)7. adopt (熟义:收养; 过继)vt.①采纳;采取;采用8.against (熟义:反对,违背) prep.衬着,迎着,靠着9.agree with (熟义:同意)与……一致,协调,适合10.appeal (熟义: 恳求,呼吁)v (对某人)有吸引力,(使某人)感兴趣11.apply(熟义:申请) v.应用,运用; 适用12.arm (熟义:n.手臂)n.武器 v.武装13.ask (熟义:问)vt.要求14.attend (熟义:出席) vt.&vi.看护,治疗15.back (熟义:n.背) vt.支持16.badly (熟义:坏) adv.迫切, 很17.before (熟义:以前) conj.才;就18.block (熟义:大块) n. (四面临街) 建筑群,街区 v 阻碍;堵塞19.blow (熟义:吹,刮) n.打击20.buy (熟义:购买) v.相信21.build (熟义:v.修建) n.身材,体型22.can (熟义:能) n.罐头vt.做成罐头23.capital (熟义:首都) n.大写字母;资本24.carry (熟义:搬运,携带) v.持有,带有;刊登25.catch (熟义:抓) v.明白;领会26.cause (熟义:n.起因,v.引起) n.事业27.certain (熟义:相信) adj.某个,某种28.change (熟义:变化) n.零钱,找头29.collect (熟义:收集) v.取走,拿走30.company (熟义:公司)n.有人作伴;伙伴31.cost (熟义:花费;值……)vt.使失去(生命、健康等)32.count [熟义:数(数目)] vi.重要;vt.认为33.course (熟义:过程) n.课程;航线;一道菜34.cover (熟义:覆盖) v.够付(费用);走完(一段路);涉及;报导35.cross (熟义:横跨) adj.生气的,恼怒的36.dear(熟义:亲爱的)昂贵的37. degree (熟义:学位) n.程度38.desert (熟义:沙漠) vt.离开,抛弃39.do (熟义:做,制作) v.行, 适合?40.drive (熟义:驾驶) v.驱使41. due (熟义:由于) adj.须立即支付,到期;约定,预期42.edge (熟义:边缘) n.刀口,锋47.energy (熟义:能量,能源) n.精力,活力44.escape (熟义:逃走)v.被忘记45.even (熟义:甚至adv) adj.平坦的;不相上下的,均衡的46.express (熟义:v.表达) adj. 高速的, 快速的 n. 快递47.fail (熟义:v. 失败,不及格)v.不足,缺乏;忽略48.fairly (熟义:adv. 相当) adv.公正地,公平地49.far from (熟义:离……远)远远不是50.figure (熟义:n.数字;雕塑,人物) v.认为,想象51.fall (熟义:v. 掉落) n. 秋天;瀑布52.flat (熟义:n. 公寓,套房) adj. 平躺的,平伸的,扁平的53.flight (熟义:n. 飞行,航班) n. 一段楼梯或阶梯54.flood (熟义:n. 洪水) n.大量的东西;vt.大量而来,充满55.for (熟义:prep. 目的,由于) conj. 因为,由于(表示一种补充说明的原因)56.for good 永远(勿望文生义)57.free (熟义:adj. 自由的,有空的) adj & v. 没有,免交;远离58.freeze (熟义:冻结,冻冰) v.不许动,停止走动59.given(=considering)(熟义:被给予)prep.考虑到60.go (熟义:去,离开)v(位置)放,置,摆(行动)进行,进展;(状态)变成,变为61.grade (熟义:n. 年级) n & v. 成绩,评分等级;给…评分62.grow (熟义:v. 生长,成长,种植) v. (体积或数量)增加;变大63.hand (熟义:手) n.帮助,控制64.head (熟义:头) v.动身去65.help (熟义:帮助)v.避免,抑制66.home (熟义:家) adj.本国的, …产地67.hold (熟义:握;拿;举行)v.容纳;持有(某种观点);68.hot (熟义:热) adj. 辣的;辛辣的69.industry (熟义:工业) n.努力,勤勉70.interest (熟义:兴趣) n.利益;利息;股份;71.invent (熟义:发明)v.虚构,编造72.jam (熟义:果酱)vt.n.(使)塞满;(使)堵塞,困境73.jump (熟义:跳) n.&vi.(大幅度)上涨74.just (熟义:adv. 正好;恰好) adj. 公道的;公正的75.keep (熟义:保持,保留) vt.管理;经营,照顾;76.key (熟义:钥匙,答案) n.&adj.关键(的),关键性的人物77.kill (熟义:杀) vt.使笑/痛得要死,使难受之极;消磨78.labour (熟义:劳动) vi.费力地行走,干苦活79.last (熟义:最后的) adj.最不可能的 v.延续,够用(多久)80.leave (熟义:离开)v.剩下;忽略或未拿未带;使…处在某种状态81.lecture (熟义:讲座) n.&v.训斥,教训(批评)82.letter (熟义:信件)n.字母83.line (熟义:线;行) n. 台词 v. 沿…排列84.live (熟义:v. 生活) adj & adv 现场的(地),以直播方式85.long (熟义:adj. 长) v. 渴望86.make (熟义:v. 制造;使) v. 演变成(某事物),结果是87.matter (熟义:n. 事情,问题,麻烦事) n. 物质 v. 有关系,要紧88.mean (熟义:v. 意味着;打算) adj. 卑鄙的89.meet (熟义:v. 接见,会见) v. 满足90.mend (熟义:v. 修理,修补)v. 改良,改善91.mind (熟义:v. 在乎,介意) v. 照看,留心92.miss (熟义:v. 想念) v. 错过,未击中,未看见93.monitor (熟义:n. 班长) v. 持续观察(某事物),记录或测试(某事)的运作94.most (熟义:adj& adv. 大多数;最)adv. 很,极,非常95.narrow (熟义:adj. 狭窄的) adj. 勉强的,几乎未成的96.nature (熟义:n. 大自然) n. 本性,本质97.necessary (熟义:adj. 必须的,必要的) adj. 必然的,一定的,无可避免的98.note (熟义:n. 笔记,摘记;便条) n. 短信;(某事物的)特征,暗示 v. 注意(某事物),观察;记录99.notice (熟义:v & n. 注意) n. 布告;通知100.object (熟义:n. 物体;目标;对象;宾语) v. 反对101.observe (熟义:v. 观察) v. 遵循102.occur (熟义:v. 发生) v. 想到,想起103.offer (熟义:v. 表示愿意或有意做,给) v. 提出某事物供考虑、接受104.once (熟义:adv. 曾经,一度) conj. 一旦105.over (熟义:adv. 结束 prep. 超过;在…正上方;越过)在…期间;俯于…之上并将之部分或全部遮住106.pack (熟义:v. 包装) v. 挤满,塞满107.park (熟义:n. 公园) v. 停车;(暂时)留下(某人),寄存(某物)108.party (熟义:n. 党;晚会) n. (一起工作,同行的)群,组,团,队109.passage (熟义:n. 段落,节) n. 通道,走廊;旅费110.perform (熟义:v. 表演) v. 做,执行,履行(某事);表现,运行111.plant (熟义:n&v. 植物;种植) n. 工厂112.position (熟义:n. 位置) n. 职位,工作;立场,观点113.post (熟义:n & v. 邮政;邮寄) n. 岗位;柱114.practice (熟义:n. 实践,操练) n. 惯例,做法115.present (熟义:n & adj. 礼物;现在) adj. 出席116.press (熟义:v. 按,压) n. 报界,新闻界,记者们117.promise (熟义:v. 答应;诺言) v. 有希望118.pronounce (熟义:v. 发音) v. 宣称,宣布119.put (熟义:v. 放,放置) v. 表达或表述(某事物)120.question (熟义:n. 问题) v. 询问,盘问;对(某事)表示或感到怀疑121.raise (熟义:v. 举起,升起) v. 将(某物)提出讨论或引起注意;筹措;养育,饲养122.reach (熟义:v. 到达) v. 达到;手接触的范围;伸手去拿;取得联系,给(某人)打电话;延伸123.read (熟义:v. 阅读,朗读) v. 理解(意义),领会(某事物)的意义124.recognize (熟义:v. 认出或识别(某人)) v. 承认或认识到125.regard (熟义:v. 认为) n. regards 致意,问候126.remember (熟义:v. 记住,记着) v. 代某人向人问候127.review (熟义:v & n. 复习,检查)n. 书评,影评128.ride (熟义:v. 骑)v. 搭乘(交通工具)129.right (熟义:n & adj. 右边;权利;正确的)adv. 恰好,正好130.room (熟义:n. 房间)n. 空间131.rule (熟义:n. 规则,制度)v. 统治,控制132.run (熟义:v. 跑,行驶)v. 经营,管理;褪色133.seat (熟义:v. 使(某人,自己)就坐,坐下)v. 可坐,能坐134.separate (熟义:v. 分离,分开)adj. 各自的,独立的,单独存在的135.spare (熟义:v. 抽出,提供(时间))adj . 备用的;空闲的,未占用的136.spot (熟义:n. 斑点,污迹;地点,场所)v. 瞥见,发现137.stamp (熟义:n. 邮票)v. 跺,踏平138.state (熟义:n. 状态)v. 陈述或说明(某事)(尤指仔细,详尽而明确的)139.still (熟义:adv. 仍然,依旧)adj . (几乎)不动或无声的,静止的140.strike (熟义:v. 袭击)v. (指时钟)敲响报时;产生于某人的头脑中 n. 罢工141. succeed (熟义:v. 成功) v. 接替(某人或事物),继任142.treat (熟义:v. 对待,治疗)v. 以某事物款待某人或使自己获得享受143.trip (熟义:n. 旅程,旅途)v. 绊,绊倒144.turn (熟义:v. 转变)v. 达到或超过(某年龄或时间) n. 依次,轮流145.view (熟义:n. 观点;远景)v. 考虑或认为,观看146. watch (熟义:v. 观看 n. 手表)v. 留心;注意147. weigh (熟义:v. 称重量)v. 权衡,斟酌148. when (熟义:conj. 当…时候)conj. 那时突然;既然,考虑到149. while (熟义:conj. 当…时候)conj. 然而;尽管,虽然150.word (熟义:n. 单词,话)n. 消息。
一、多义词的定义多义词是指一个词语具有多种不同的意义,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使用情况,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含义。
在汉语中,有很多词语都是多义词,这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提供了丰富的表达和想象空间。
二、多义词的分类多义词根据其含义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形义多义词和义形多义词。
1. 形义多义词形义多义词是指一个词语在形式上相同,但含义不同的词语。
例如“打”这个词就是一个形义多义词,它可以表示动作“用手或工具重重地敲击”,也可以表示动作“用拳头或器械攻击”。
2. 义形多义词义形多义词是指一个词语的意义有所转化,但从字义上难以解释的多义词。
例如“红”这个词就是一个义形多义词,它可以表示颜色“红色”,也可以表示状态“光彩的”。
三、多义词的妙用多义词在汉语中的妙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表达方式多义词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可以巧妙地运用多义词,使诗句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性。
2. 拓展联想空间多义词可以引发联想,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以通过多义词的巧妙运用,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3. 增加语言的灵活性多义词的存在使得语言更加灵活多变,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中可以灵活应用,使表达更加得体。
这也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四、多义词的使用技巧要想运用多义词进行有效的表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使用技巧:1. 注意语境多义词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含义,避免产生歧义。
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要根据上下文来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
2. 注重修辞效果多义词的运用需要注重修辞效果,要考虑到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得表达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3. 灵活运用在文学创作中,要灵活运用多义词,不拘泥于字面意义,而是根据作品整体的意境和叙事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含义。
五、多义词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多义词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够促进我们对语言的深入理解。
第二节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知识点拨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这种现象,在白话文中常见,在文言文中尤为普遍。
如下面各句中的“一”字就因在不同的语境中而使得一项也各不相同。
一.人、一.桌、一.抚尺而已(《口技》):数目吏呼一.何怒(《石壕吏》):(多么)用心一.也(《劝学》):专一上下天光,一.碧万倾(《岳阳楼记》):满、全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统一掌握一词多义要不断积累和整理。
如果我们只懂得一个多义词的一种或两种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便随意拿这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去释义,就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要有意识地做好知识积累和整理工作。
掌握一词多义还需要了解关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方面的知识。
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
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
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
爪牙——本义是指鸟兽用以自卫和谋生的爪子和牙齿,《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中的“爪牙”就是本义。
后来,有些诗文中用它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取爪牙能有力的护卫躯体之意),如《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同样比喻用得久了,多了,就获得了新的词义,再不是临时的比喻手法了。
“爪牙”当时是褒义,现在转化为贬义了。
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以实词为主,实词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很大障碍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学习相关内容,掌握解决它的基本方法。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文言文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优秀的语言形式之一。
它是中文的一种形式,不同于后来的白话文。
在文言文中,多义词是非常常见的。
这些多义词有时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以帮助读者理解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语言。
一、身体部位1. 手:手指,手下,手心,手背,手腕,手腕子,手臂,手足,手燃,手握2. 脚:脚心,脚背,脚面,脚趾,脚步,脚跟,脚底,脚力3. 眼:眼角,眼帘,眼瞳,眼中点,眼中心,眼珠,眼目,眼前4. 耳:耳鸣,耳垢,耳际,耳后,耳聪,耳鼓,耳边风,耳目二、时间1. 年:岁首,岁末,年初,年中,年节,年华,年来2. 日:日出,日中,日落,日暮,日薄,日高,日夜,日夜不停3. 月:月新,月明,月晦,月歇,月下,月光,月旦,月望4. 时:时节,时辰,时分,时时,时日,时异,时代,时危三、动作1. 走:走步,走路,走山,走马,走江,走鹤,走狗,走遍2. 说:说话,说笑,说客,说状,说风,说法,说过,说干3. 吃:吃饭,吃酒,吃苦,吃水,吃力,吃茶,吃药,吃鸟4. 睡:睡眠,睡梦,睡觉,睡衣,睡卧,睡罢,睡觉人四、性质1. 红:红衣,红杏,红烛,红紫,红颜,红艳,红粉,红妆2. 白:白衣,白日,白眼,白光,白云,白亮,白皙,白昼3. 黑:黑暗,黑夜,黑土,黑洞,黑衣,黑白,黑黢黢,黑熊4. 青:青年,青天,青蛙,青草,青山,青海,青梅,青竹五、教育1. 学:学问,学业,学徒,学子,学士,学文,学富五车,学道2. 师:师父,师傅,师长,师表,师生,师从,师承,师恩3. 生:学生,生米,生活,生怕,生女,生疏,生涯,生意4. 徒:徒弟,徒步,徒劳,徒刑,徒然,徒有虚名,徒儿,徒入六、生活1. 屋:屋顶,屋脊,屋前,屋后,屋下,屋里,屋外,屋舍2. 衣:衣服,衣衫,衣袍,衣裙,衣裳,衣冠,衣着,衣裹3. 食:食品,食谱,食草,食物,食素,食无肉,食不厌精,食不重肉4. 饮:饮水,饮食,饮料,饮酒,饮饮,饮啄,饮马,饮食男女七、颜色1. 红:红霞,红尘,红叶,红荣,红烟,红字,红火,红娘2. 黄:黄土,黄昏,黄袍,黄庭,黄公,黄粱,黄金,黄河3. 白:白银,白云,白发,白石,白鹤,白日梦,白莲,白骨4. 蓝:蓝天,蓝山,蓝色,蓝花,蓝田,蓝鸟,蓝蓝的,蓝若云水八、自然1. 水:水脚,水声,水彩,水流,水面,水落石出,水洞2. 空:空气,空空的,空山,空白,空中,空中楼阁,空余,空旷3. 山:山川,山岭,山道,山峰,山区,山猫,山水,山地4. 风:风雨,风光,风声,风云,风华,风暴,风景,风物九、动物1. 狗:狗吠,狗屎,狗头,狗日的,狗肉,狗仔,狗熊,狗左右2. 猫:猫儿,猫眼,猫头鹰,猫头鼠目,猫捉老鼠,猫顽主,猫充鼠肝3. 鸟:鸟笼,鸟语花香,鸟骨乌金,鸟迹虫丝,鸟枪换炮,鸟兽散,鸟瞰4. 马:马蹄,马迹,马背,马缰,马蹄铁,马脚,马蹄声,马上功劳十、家庭1. 父:父亲,父母,父辈,父传,父恩,父慈子孝,父鱼,父智子慧2. 母:母亲,母子,母女,母仪天下,母凭子贵,母慈子孝,母雁,母狗3. 兄:兄长,兄同胞,兄友弟恭,兄弟,兄弟之间,兄肥弟瘦,兄狗,兄执中庸4. 弟:弟弟,弟兄,弟子,弟子规,弟恭兄敬,弟猪,弟徇私情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这些词语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古老而优美的语言。
词的本意名词解释是什么词是我们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是表达思想、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
它们可以代表事物的名字,描述属性、状态、动作,或者构成句子的各个成分。
每个词都有其本意,即它最初的含义和定义。
本文将探讨词的本意名词解释,揭示词语在各个领域的演变和应用。
1. 词的来源与发展要理解词的本意,我们需要追溯其发展历程。
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巴比伦的象形文字,而汉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
最初的词语往往是具象的,例如“人”、“山”等,它们直接描述了身体部位或自然景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词汇逐渐丰富起来,包括抽象概念和动词等。
2. 词的多义性与词典解释很多词语具有多义性,即具有多个不同的意义。
这是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所导致的。
在词典中,词语的解释通常给出了其可能的不同含义,以便读者根据上下文来进行理解。
例如,“银行”一词可以表示金融机构,也可以表示河岸,具体义项要根据使用场景和语境来确定。
3. 词的专业化和术语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个领域的不断拓展,词汇的专业化和术语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在医学、法律、工程等领域中常常出现具有特定定义和使用范围的专业术语。
这些术语在特定领域内具有固定的含义,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需要查阅词典或寻求专业解释。
4. 词的引申和比喻含义词语的使用并不限于字面意义,还可以通过引申和比喻的方式展示更丰富的含义。
这种表达手法给予了词语更多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例如,“火”一词除了表示物理现象外,还可以引申为激情或热度等非字面意义。
5. 词的文化背景和语义演变词语的本意还受到文化背景和语义演变的影响。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解释。
例如,“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祥瑞和权力,而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表示邪恶和危险。
6. 词的本意与误解有时,人们对于词语的本意有误解,导致了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这往往是因为某些词语的使用方式和习惯悖离了其原始定义。
一词多义总汇一词多义总汇一词多义总汇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束手无策”)9.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一词多义归纳1. work 1. n. 工作,作品2. v. 努力;起作用2. yield: 动词,“ 出产,生产 ”,词组 yield to somebody / something 则是“ 投降,屈从于或者妥协 ”的含义。
n. 产量,收获 How much can you yield from that field?那块田你能有多少的产量?He never yielded during the interrogation. 他在整个审问过程中都没有屈服。
3. plague: 动词,“折磨,烦扰,肆虐”。
4. plain: “十足,彻底”,有的时候也表示“浅显易懂”,或者“太过普通”。
5. plant: (重工业)工厂,电站;造纸厂 paper plant;power plant 发电厂6. play n. 戏剧, playgoer戏迷; player 运动员7. plug away at something: “埋头苦干”。
8. plunge: “急速下降,下跌”。
9. point: 名词“目的,意义”。
10. poke fun at someone: “拿 … 寻开心”。
11. policy: “原则”。
12. polish: “雕琢,完善”。
13. pop: 比较熟悉的含义是“流行音乐”,但是作为动词,它的含义是“爆炸,开枪”,词组为“ popup ”,含义为“突然出现”。
14. pose: “造成,形成”,通常表达消极的含义,比如“ pose challenge ”或者“ post athreat ”。
15. post: 名词“岗位,职位”。
v. 邮寄,寄送;刊登,发布在 poster海报16. power: 1. 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2. “ 电力,动力”。
powerfailure 断电;power-off 停电,关机 3. 权利 The powerful is (真实题) 17. practice: 名词“惯例,(长期一贯的)做法”。
[高中语文知识点]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有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
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几个义项,多则几十个义项。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
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
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
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
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
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比较重要的4个“xing”:信:本义是话语真实。
(1)形容词。
意为“诚实”“忠诚”“守信”。
如:A.信臣精卒。
(《过秦论》)B.皆明智而忠信。
(《过秦论》)(2)动词。
意为“相信”。
如:A.余固笑而不信也。
(《石钟山记》)B.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屈原列传》,这里“信”可进一步引申为“亲近”“宠爱”之意。
)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
(1)表随便,可译为“随意”“随便”。
如:低眉信手续续弹。
(《琵琶行》)(2)表确凿,可译为“实在”“确实”“的确”等。
如:烟波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兴:本义是共同把一件东西举起来。
用作动词:(1)兴起,发生。
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2)发动。
如成语“兴师动众”。
词语的多义和歧义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词语的多义和歧义是语言现象中常见的特点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词语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这不仅给交际带来了一些困扰,还给理解和表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多义和歧义的定义和特点,探讨其对语言交际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具有多义和歧义的词语。
一、多义和歧义的定义和特点多义指的是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法结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表达。
例如,词语“银行”可以指代金融机构,也可以指代岸边的河流。
而歧义则指的是一个词语在同一个语境下具有多个可能的含义。
在具体的交际场景中,同一个词语的多个含义可能会让交流产生误解和困扰。
例如,词语“抓”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既可以指代抓取物体的动作,也可以表示逮捕犯人的行为。
多义和歧义是词语灵活性的表现,它们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但同时,它们也给语言交际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
二、多义和歧义对语言交际的影响1. 误解和困惑:多义和歧义现象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误解和困惑。
在语言交际中,如果听话者对词语的多义和歧义没有准确理解,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解读,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2. 丰富和变化:多义和歧义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变化。
通过合理运用多义和歧义的词语,我们可以赋予语言更多的情感、体验和修辞效果,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3. 文化背景的影响:多义和歧义的理解和应用还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语言交际时,应该注意对多义和歧义的准确理解。
三、正确理解和应用具有多义和歧义的词语1. 依靠语境:在理解和应用具有多义和歧义的词语时,我们应该依靠语境来进行准确理解。
通过理解上下文以及与其他词语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捕捉到词语的精确含义。
2. 注意修辞效果:在表达时,合理运用多义和歧义的词语可以增加修辞效果,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表达力。
第六课多义词和词义引申一、古代汉语中词的多义性词在产生时应该是单义的。
后来发展为多义,称为多义词。
同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如:绝、引。
造成一词多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词义的引申。
二、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引申(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理论上讲应该是词产生时的最早的意义。
但由于汉语的产生历史久远,原始汉语中某词最早的意义是什么,在悠久的岁月中又是怎样演变的,历史上没有记录,今人已经很难考察确定。
于是,传统汉语语言学上就把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的义项叫做这个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其它义项引申的起点和核心。
如:绝、引(见P89)所谓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
(二)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词的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相似关系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事物在形状、功能、方式、特点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通过模拟造成引申。
如:斗:“斗,十升也。
象形,有柄。
”“斗”的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形貌特征是勺形,长柄。
夜空中,北方由七颗星排列组成的一个小小的星群也呈勺形,长柄,与酌酒的器皿相似,也就用“斗”来命名,于是“斗”便引申出“斗星”的意义。
“关”的本义是“门闩”。
关卡也有控制人出入的作用,功能同门闩相似,所以“关”可引申指“关卡”。
2.因果关系引申义和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通过逻辑推导造成词义引申。
例如:虚“虚”的本义是“大丘”。
物体大了就容易空,所以“虚”可引申为“空虚”。
3.动静关系动指动作行为,静指名称性状。
事物本身与其性质状态及相关的动作行为有密切关系,从而构成相互间的引申。
这种形式的引申往往引起词性的变化。
节“节”的本义是“竹约”。
竹节约束着竹子每一段的长短粗细,所以可引申出“节制”“约束”的意义。
这是由事物的名称引申出相关动作,由名词意义引申出动词意义。
4.时空关系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表示时空的词可以互相引申。
闲“闲”的本义是“缝隙”,表示空间的间隔。
词语的多义和引申意义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具有多义和引申意义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在我们日常的交流当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个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甚至可以通过引申延伸出更多的含义。
这些多义和引申意义的存在,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增添了交流的乐趣。
一、多义词的丰富表达1.1 同一词语的多种含义词语的多义性使得一个词汇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不同的意思。
比如,词语“健康”可以指人体的生理状况,也可以指社会的状况,甚至可以表示人际关系的良好。
在不同的场合下,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个词语,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1.2 引申义的表达方式除了直接表达不同意思,引申义也是一种常见的词语多义表达方式。
词语通过隐喻、类比等手段,延伸出新的含义。
比如,词语“飞翔”本意是指鸟类在空中自由飞行,而引申义可以指其他事物高速运动的形象,或者比喻某个人思想的跳跃性。
二、多义和引申意义的作用2.1 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词语的多义和引申意义使得我们在表达时更具灵活性。
通过使用不同的词义,我们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生动和多样化的表达。
这样不仅增加了表达的乐趣,也让听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2.2 助力于文学艺术创作多义和引申意义的存在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作家和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词语的多义和引申意义,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作品。
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更多的美感。
2.3 引发思考和讨论多义和引申意义的存在常常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在语言的多义和引申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一个词语,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思辨和解读。
通过思考和讨论,我们能够深入探索词语背后的涵义,增加对世界的认知。
三、灵活运用多义和引申意义3.1 了解上下文语境在理解和运用一个词语的多义和引申意义时,我们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考虑。
不同的语境下,一个词语的含义可能会有所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上下文,从而准确把握词语的具体含义。
3.2 学习和积累词汇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多义和引申意义,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积累词汇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1.备bèi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2.薄bó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3.策cè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4.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5.次cì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同上) 6.当dāng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
“今当远离”(同上)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
“锐不可当”7.道dà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同上)③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8.度dù①过,越过。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②duó,推测,估计。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9.发fā①fā,头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②把箭射出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③征发。
“发闾左逋戍渔阳”(《陈涉世家》)④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10.分fēn①划分,分开。
文言文常见多义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语具有两个或以上的不同意思,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
这些多义词的使用常常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判断,因此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些常见的多义词有所了解和掌握。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多义词及其不同的意思。
一、时(shí)时,是一个常见的多义词,在文言文中有时间、气候、情况等多种含义。
1. 时间:时代,某一段时期。
如:“春秋时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论语·为政》)2. 气候:天气状况,季节。
如:“季春孟夏时”、“者言之不预,则事至而不悔。
”(《孟子·尽心下》)3. 情况:状况、境况。
如:“有牺牲,有祭祀,有鬼神,实诚明恭敬,然后能祝其寿。
”(《礼记·祭统》)二、行(xíng)行,在文言文中既可以作动词,表示行走、进行等意思,也可以作名词,表示行为、举动等意思。
1. 动词:走、进行。
如:“行为不轨”、“百行咸作交矣,哀哉!”(《论语·子罕》)2. 名词:行为、举动。
如:“文行出处系而可知也。
”(《论语·述而》)、“君子行非常人之行,而必有非常人之理。
”(《论语·颜渊》)三、事(shì)事,意味着事情、事件、事物等的意思。
1. 事情:某种事情、事件。
如:“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论语·为政》)2. 事物:某种具体的东西。
如:“人皆以为不可,而弗舍也。
”(《孟子·公孙丑下》)四、有(yǒu)有,在文言文中,有时表示存在、有、拥有的意思,但也可以是助词、副词等的意思。
1. 存在:某物拥有、存在。
如:“有亡者,天之谓也。
”(《庄子·德充符》)2. 拥有:某个人所拥有的东西。
如:“正身以修政义,兼爱养事,无以私贵富贫。
”(《易传·系辞上》)3. 助词:用于表示肯定、会、应该等情态动词。
如:“毋怨天,毋尤人。
”(《尚书·周书·虞夏书·仲虺之命》)4. 副词:表示程度、强调、肯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