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吸入致新生儿呕吐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69.30 K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及护理呕吐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其发生机制是各种原因刺激延脑呕吐中枢,反射性引起幽门、胃收缩,贲门松弛,同时腹肌和膈肌收缩,使腹压升高,导致胃内食物和胃液经食管排出体外。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之一,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将呕吐物吸入,可引发吸入性肺炎,反复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呕吐导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严重呕吐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引起死亡[1]。
所以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
1临床资料自年月〜年月,我科收治了80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其中男婴44例,平均年龄8天,女婴36例,平均年龄10天,诊断为咽下综合征者12例,颅内出血者12例,缺氧缺血脑病者24例,喂养不当者4例,感染性疾病者10例,消化道疾病者10例,胃食管返流者8例,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2临床常见的呕吐种类及原因呕吐羊水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黏液,系母亲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喂养不当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主要是由于喂乳次数过于频繁,喂乳量过多或浓度不合适,温度过热或过冷。
奶嘴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养不当,喂乳后立即平卧或过早、过多翻动小儿,均可导致呕吐。
胃黏膜受刺激胃内血液贮存或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溃疡及等引起胃肠道出血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或红色血性物,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膜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多为奶液或乳块,极少有胆汁,前囟饱满,张力高,用脱水剂治疗并同时治疗原发病。
感染以肠道感染常见,呕吐物为胃内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768·李 芳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苏 昆山 215300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将本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39.56±9.12)mL 显著低于对照组(53.30±13.23)mL ,手术时间(30.34±8.11)min 、住院时间(3.6±0.6)d 显著短于对照组(41.63±10.25)min 、(5.5±1.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0463、6.1079、10.7223,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53,P <0.05)。
结论:优质护理可提高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的效果,降低阴道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因为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进行治疗[1]。
虽然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还是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需要进 行有效的护理[2]。
本研究就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宫腔镜高频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羊水污染儿洗胃后呕吐与喂养的关系调查分析摘要】目的羊水污染儿洗胃后呕吐与喂养的关系。
方法我院儿科2007年至今收治的226例羊水污染儿常规洗胃,选取体重≥2500g,Apgar评分≥6分,37-41周孕产婴儿,随机分成3组,分别以禁食后2小时、4小时、6小时开奶和喂奶量5ml、10ml、20ml进行对比。
结果洗胃内禁食时间越短,喂奶量越多,发生呕吐,腹胀的频率越高。
提示羊水污染儿常规洗胃后应禁食4-6小时,每次喂奶量≤10ml,逐渐递增,24小时无呕吐、腹胀者,可按需喂养。
【关键词】新生儿羊水污染呕吐洗胃喂养近年来,由于各种环境污染及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产妇及胎儿出现非正常妊娠,如产妇出现胆汁淤积综合征,妊高症及过期妊娠、头盆不称,胎儿脐带绕颈、过短、扭曲、打结、胎盘过早钙化,羊水过少的原因,导致胎儿在宫腔内出现缺氧,使胎儿肠蠕动增加,肛门括约肌松弛,致胎粪排出,污染羊水,粪染胎儿。
胎粪污染儿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为呕吐,我院对入院时粪染胎儿进行常规用生理盐水洗胃,但洗胃后仍然有大部分患儿出现呕吐、甚至腹胀,是否与婴儿的喂养有关,我院进行了对比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选择对象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羊水污染儿226例,其中Ⅲ0污染儿198例,占87.6%,选择孕周为37-41周、体重2500g-4000g、Apgar评分≥6分的粪染儿共171例,其中男婴95例、女婴76例,自然分娩78例、剖腹产89例、胎吸助产4例。
2、方法羊水Ⅲ0污染的婴儿经常规断脐处理后入新生儿病房监护治疗,并在入院后1小时内用温生理盐水30-50ml洗胃,洗胃后分为三组,分别以2小时、4小时、6小时开奶,各组57例、再将每组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19例,分别以5ml、10ml、20ml进行喂养。
比对结果见下表:喂奶量(ml)喂奶时间及出现呕吐人数2小时 4小时 6小时5 8 4 010 12 8 220 16 12 5每隔2-3小时喂奶一次,以呕吐次数将其分为轻度呕吐(1-3次/每天、呕吐量少,每次少于5ml左右)、中度呕吐(3-8次/每天、呕吐量中等,每次5ml-10ml左右)、重度呕吐(超过8次以上、呕吐量较多)。
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及护理呕吐是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之一。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3年来,经过新生儿109例呕吐的观察,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常见的呕吐种类1.呕吐羊水: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粘液,系母亲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
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2.溢奶:喂食后卧侧口边溢出奶液,多见于母乳量较充足的新生儿。
溢奶一般不影响体重增长。
3.喂奶不当:水平式卧位喂奶,致大量空气吞入,牛奶太冷、太热,奶咀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奶不当,均可导致喂奶后呕吐。
4.幽门痉挛:新生儿幽门功能暂时性失调,原因未明,个别与受凉有关。
在喂奶后短时间内出现呕吐可呈喷射状,呕吐物为大量奶汁和白色奶块。
奶后经常有呕吐。
5.肛门闭锁:生后无胎便,24~26小时后出现呕吐、腹胀,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呕吐物可混有胆汁、粪汁,腹胀严重不见缓解。
6.巨结肠:生后3~4天出现呕吐,腹部膨隆。
呕吐物中有胆汁相粪汁,无胎便或很少。
用200毫升温生理盐水做肠灌洗,可洗出大量粪便,腹胀减轻呕吐停止,但需每日或隔日灌肠。
7.先天性幽门肥大:呕吐开始于两周后,腹部可出现胃蠕动波,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为奶汁、奶块。
一旦确诊先天性畸形,及早外科治疗为好。
8.胎便性肠梗阻;出生后呕吐及腹胀,先吐奶后吐胆汁,腹部肠型明显,胎便少。
由于先天性胰腺纤维囊性变,胰腺分泌减少,胎便粘稠阻塞肠道。
二、护理1.喂养不当所致呕吐,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要吸吸停停,奶汁的温度要适宜,喂奶时婴儿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出。
在吃奶后少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
2.婴儿吸入胎粪或带母血的羊水,胃粘膜受刺激可引起呕吐,可喂少量糖水,如呕吐严重可用温水或1%苏打水洗胃。
3.胃或幽门痉挛引起的呕吐,可用1:2000阿托品2~3滴/次或颠茄合剂0.5毫升/次,在喂奶前15~30分钟滴入,止吐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新生儿洗胃观察和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呕吐且喂哺后呕吐加重,是由于分娩时吸入过多的羊水,或吞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即咽下综合征,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正常哺乳,造成营养不良、脱水,严重时出现呛咳引起窒息。
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及时喂养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需要进行婴儿洗胃,经临床实践观察,新生儿洗胃经口置胃管不涉及鼻腔易于操作,对患儿影响较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6月~2004年9月,我科新生儿洗胃共462例,效果较好。
新生儿洗胃在我科是一种常规性操作,无一发生相关的并发症。
1.2 操作方法(1)选用软硬适宜的硅塑合成的新生儿专用胃管,长度40cm,外径2mm,内径1.2mm,同时备有弯盘及20ml注射器1副。
(2)新生儿取仰卧位,头朝向一侧,以耳垂至鼻尖加鼻尖至剑突的距离为插入长度,约14~18cm,将胃管前端涂石蜡油润滑后经口腔缓慢插入,插时一手持管,一手托起新生儿肩部、颈部、枕部,头稍后仰,从口腔轻轻插入胃管,当胃管插入到5~7cm时(快到咽喉部),迅速将胃管插入胃内后妥善固定。
证明胃管在胃内后(胃管内抽吸出胃内容物或将0.5~1.0ml空气注入胃中,并在上腹部听诊有水泡滚动音),方可进行洗胃。
经临床实践,一次性插入成功率达98%。
2 护理(1)插管前备好洗胃液(1%的碳酸氢钠溶液500ml,温度37℃~38℃)。
并先量好胃管长度并做好标记,插管时将新生儿上半身抬高30°~50°,以防呕吐物、分泌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置入胃管后一定要妥善固定好,防止洗胃过程中患儿哭闹致胃管部分脱出不能及时发现。
操作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插管时动作要轻柔,技术要娴熟,切忌粗暴,有阻力时切勿硬插,以免损伤组织,如有明显呛咳、紫绀、窒息等反应时,应立即拔管停止操作。
(2)证明胃管在胃内后,用20ml注射器往胃内注入洗胃液10~20ml,反复抽吸直至胃内容物澄清为止。
新生儿吐羊水诊断检查和治疗方案
有的新生儿出现了吐羊水,新生儿吐羊水,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所以作为家长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正确的对待,就能尽快地让孩子改善,所以下面就会给很多的家长,详细介绍了新生儿吐羊水诊断检查和治疗方案,为了你能尽快了解,就来一同看看下面介绍。
诊断检查
1.呕吐物为羊水或粘稠血性粘液者,一般停喂母乳1~2次,即可治愈,酌情输液。
2.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需调节喂乳方法、体位、乳量和时间。
3.喂奶后即吐,应考虑贲门松弛,在奶后注意抬高上半身,轻轻拍背,排出胃内空气。
4.经上述处理仍不好转者,应检查有无消化道畸形,如食道闭锁、幽门肥大、小肠狭窄或闭锁及胎粪性腹膜炎等,应与小儿内、外科医师共同处理。
治疗方案
1.呕吐物为羊水或粘稠血性粘液者,一般停喂母乳1~2次,即可治愈,酌情输液。
2.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需调节喂乳方法、体位、乳量和时间。
3.喂奶后即吐,应考虑贲门松弛,在奶后注意抬高上半身,轻轻拍背,排出胃内空气。
4.经上述处理仍不好转者,应检查有无消化道畸形,如食道闭锁、幽门肥大、小肠狭窄或闭锁及胎粪性腹膜炎等,应与小儿内、外科医师共同处理。
新生儿吐羊水诊断检查和治疗方案,以上内容就给很多的家长,详细介绍了新生儿吐羊水到诊断检查,以及治疗的方案,所
以对于很多孩子出现吐羊水的一些家庭,一定要对以上内容全面的了解,了解以后,通过正确的诊断检查,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案,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康复。
新生儿羊水吸入综合征的护理一、疾病概述新生儿羊水吸入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而引起的一系列呼吸系统症状和并发症。
这是新生儿早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胎儿因素胎儿在宫内发生缺氧时,会出现喘息样呼吸,增加羊水吸入的机会。
胎儿的吞咽和呼吸协调功能不完善,也容易导致羊水吸入。
2. 羊水因素羊水过多时,胎儿更易吸入大量羊水。
羊水被胎粪、血液等污染,吸入后更易引起炎症和阻塞。
3. 分娩因素产程延长、急产、宫缩过强等异常分娩情况,可使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过度用力呼吸,从而吸入羊水。
分娩时胎儿胸部受到挤压,肺内液体排出,同时也可能吸入羊水。
三、临床表现1.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可达60 次/分以上。
呼吸困难:表现为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青紫:口唇、面部等部位出现发绀。
咳嗽:可为阵发性咳嗽。
肺部啰音: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哮鸣音等。
2. 全身症状低体温:体温常低于正常。
反应差:嗜睡、哭声弱或不哭。
心率改变:可出现心率增快或减慢。
四、治疗要点1. 清理呼吸道出生后立即用吸管或喉镜吸引口、咽和鼻腔的羊水和黏液。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彻底清除气管内的羊水和异物。
2. 氧疗根据缺氧程度,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
3. 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五、实验室检查1. 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 值等,评估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
2. 胸部X 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可有肺气肿表现。
严重时可出现肺不张、肺部浸润阴影等。
六、护理诊断1. 气体交换受损与羊水吸入导致的气道阻塞和肺顺应性降低有关。
2.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羊水黏稠、分泌物增多有关。
3. 体温调节无效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环境温度不适有关。
4.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46例新生儿羊水咽下综合征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羊水咽下综合征治疗措施及其护理体会。
方法:对46例羊水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在发病后给予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以及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46例患儿在洗胃之后1~2d之内就没有再呕吐,其中洗胃1次后,29例患者的呕吐现象出现停止,其余的17例患者在洗胃2~3次之后,呕吐现象停止,平均住院时间为4d,经过对症治疗之后,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对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而言,应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能够使得新生儿呕吐程度和时间得到明显缩短,也可以避免出现电解质、水、低血糖紊乱、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本组46例患儿经洗胃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新生儿;羊水咽下综合【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533-02新生儿羊水咽下综合征是指新生儿由于吞入混有血液或胎粪的羊水,或者吞入过多的羊水,从而使得粘液和胃酸分泌增多[1]。
尤其是Ⅲ度污染的羊水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更大,更容易出现呕吐,呕吐物容易呛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个别病例还会因反复严重的呕吐而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并发症,影响新生儿预后[2]。
本文就46例新生儿羊水咽下综合征治疗中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6例诊断为“羊水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系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患儿。
其中男28例,女18例;早产10例,足月产30例,过期产6例;自然分娩18例,剖宫产22例,胎吸助产6例;出生体重<2500g 13例,2500~4000g 31例,>4000g 3例;羊水清29例,羊水Ⅰ度污染6例,羊水Ⅱ度污染4例,羊水Ⅲ度污染7例;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入院时病程<24h 35例,24h~48h 11例;入院时已有并发症患儿15例。
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呕吐[3]。
NICU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早产儿护理诊断:1、有窒息的危险与呛奶、呕吐有关。
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有关。
4、自主呼吸受损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护理常规:1. 维持体温稳定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检测。
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
2. 合理喂养尽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
提倡母乳喂养,无法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
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间歇鼻饲喂养、持续鼻饲喂养,能量不足者以静脉高营养补充并合理安排。
每天详细记录入量、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喂养方案,满足能力需求。
3. 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的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
出现发绀时应查明原因,同时给予吸氧,吸入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6.7~9.3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
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
反复发作者可遵嘱给予氨茶碱静脉输注。
4.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情况。
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巡回记录,防止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5.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数,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强化洗手意识,每次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
健康教育:指导父母如何冲调奶粉、如何沐浴、何时预防接种、何时门诊随访等,以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
小于胎龄儿护理诊断1、窒息的危险与宫内慢性缺氧有关。
2、体温调节无效与皮下脂肪缺乏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宫内营养不良有关。
如何护理羊水与胎粪吸入综合征
一、概述
某同事在怀孕7个月的时候,去医院进行孕检,很不幸地,医生告诉某同事腹中的胎儿患上了轻度的羊水与胎粪吸入综合征,当时某同事以为某同事孩子会死掉,后来,经过医生的一番讲解后某同事才知道,得了这个病而且又是轻度的是很容易治疗。
之后,经过治疗和护理,某同事的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很健康,下面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吧!
二、步骤/方法:
1、去孕检的时候,是老公陪某同事去的,因为大家很早之前就已经预约了,所以去到医院大家很快就开始检查了。
检查完之后,医生告诉大家孩子得了轻度的羊水与胎粪吸入综合征。
2、知道某同事没有对什么药物过敏,医生就开了一些氢氧化铝片、口服葡萄糖、维生素E软胶囊给某同事服用,还叫某同事一定要按时吃药,为了了解某同事的情况,吃完药之后某同事还要及时回来医院复诊。
3、医嘱里面有说患了这个病要特别注意保暖,加强护理,所以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睡觉,老公都会很留意某同事睡觉的时候有没有盖好被子,如果某同事踢被子的话老公很容易记知道,然后就起来帮某同事盖好被子,有时候天气冷的话,老公还会把暖宝宝充好电,让某同事捂在身上。
4、婆婆为了某同事肚子里的宝宝能够健健康康的出生,每天她都会煮一些益气补血的汤给某同事喝,她说孕妇就是要多点益气补血的东西,肚子里的宝宝才会健康。
除了会吃一些东西来补身子,饭后,老公还陪某同事去小区的绿道散步,医生说多走走,对宝宝的病会很有帮助。
年度新生儿科呕吐物吸入窒息评估总结1. 重要观点•呕吐物吸入窒息是新生儿科常见的急诊情况之一,需及时评估和处理。
•呕吐物吸入窒息的病因多样,包括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肺病等。
•对于新生儿科呕吐物吸入窒息的评估,应包括临床观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2. 关键发现2.1 临床观察•呕吐物吸入窒息的患儿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喘憋等症状。
•患儿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可能增快,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等表现。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胸骨下凹、肋间隙增宽等体征。
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应包括观察呼吸道开放度、呼吸音、肺部叩诊音、心率等指标。
•呼吸道开放度降低、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肺部叩诊音浊响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呕吐物吸入窒息。
2.3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可评估氧合和酸碱平衡情况,如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等指标异常,提示呕吐物吸入窒息可能较严重。
•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检查可评估炎症反应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4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评估呕吐物吸入窒息的重要手段,可发现呕吐物阻塞气道、肺部炎症、肺不张等情况。
•放射线表现包括气道阻塞、肺纹理增多、肺实变、肺不张等,有助于明确病情和指导治疗。
3. 进一步思考•在评估呕吐物吸入窒息时,应与其他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疑难病例,可考虑行支气管镜检查、气道镜检查等进一步诊断手段。
•对于呕吐物吸入窒息的处理,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清除气道、辅助通气等,并尽早寻求专业医疗救治。
•随着呕吐物吸入窒息的及时处理和救治水平的提高,预后有望得到改善,但仍需加强对于该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以上总结是针对年度新生儿科呕吐物吸入窒息的评估,包括重要观点、关键发现和进一步思考。
准确的评估和处理对于患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该病情的发展,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新生儿呕吐护理【优质推荐】临床上新生儿呕吐是常见病症现象,常见因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导致窒息、呼吸暂停,并继发呼吸道感染。
因新生儿呕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
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和治疗新生儿呕吐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加强呼吸道的检测,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呕吐情况做好记录,并协助临床医生给予正确的治疗。
1.合理细心地喂养:合理喂养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指导患儿母亲喂奶的姿势正确,我们知道新生儿胃内容量小,发育差,胃多呈水平位,幽门肌张力强,贲门肌张力弱,容易发生呕吐。
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所以避免呕吐一定要采取正确合理的喂养方法。
避免患儿哭闹时喂奶,避免过量吞入空气,可以有效防止吐奶。
其次牛奶的温度要适中,太热、太冷以及喂奶速度太快,都是产生呕吐现象的原因。
最后母亲要耐心、细致、定量、定时。
每次奶量不能过多,喂奶后将头抬高片刻,也可以是头高足低右侧位,并轻轻拍击背部排除胃内气体,还要注意喂奶后不要翻动患儿,避免奶液在消化道内流动。
2.禁食、胃肠减压:采用禁食法治疗新生儿呕吐,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关键。
具体禁食时间应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吐情况决定。
在患儿禁食期间的护理方面要注意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哭声动作,觅食反射程度等。
监测血糖情况,避免低血糖发生。
3.洗胃、灌肠:对于新生儿咽下综合症,由于羊水、胎粪咽下过多,刺激胃粘膜引起的呕吐,临床采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目的是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
另外对胎粪性梗阻引起的呕吐,我们采用温生理盐水或1%肥皂水30~50ml加温后灌肠,使胎粪排出,从而抑制呕吐。
4.建立静脉通路:对肠道内外的感染,遵医嘱适当给药,针对呕吐原因恰当及时地用药,滴注时严格控制滴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从而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
5.呕吐护理:新生儿脏器及皮肤娇嫩,所以呕吐后及时清除,用棉签粘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把口、咽内的残存奶汁以及呕吐物轻轻揩净,还可以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期间的操作要轻柔,切忌损伤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