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110108 FS 001-2019玻璃茶杯企业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427.54 KB
- 文档页数:7
玻璃杯通用质量标准
玻璃杯产品通用标准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xxx公司玻璃杯产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检验规则等;
1.2本标准未尽事宜参照玻璃杯标准QB/T4162-2011;
3.1 标志
3.1.1 每套产品或其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志。
详细参考标准样板。
3.1.2 运输包装应按客户要求进行标明标明公司名、货号、等级、数量、包装箱尺寸、体积、重量、装箱日期、防潮、轻放及不准倒置等标志等箱唛。
3 .2 包装
3.2.1 包装方式及包装材质按恒福其他相关要求执行(含相关文件和包装签样板)。
3.3 运输
3.3.1 运输时应避免受潮、雨淋和剧烈震动。
3.3.2 运输时应轻搬轻放,不得任意坐,踏,不得倒置,严禁抛掷。
3.4 贮存
3.4.1 贮存处应干燥通风,无雨雪侵袭,防止受潮。
3.4.2 堆放高度不得超过3000mm,存放中避免与化学品等物质混放。
4.检验规则
4 .1 成品检验
4.1.1 产品必须经过逐批检查合格后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应符合GB2828 中有关规定,也可由供货双
方另定抽样方案。
4. 1. 2 成品抽样检查的项目、类型、检查水平、AQL值应不低于下表规定。
4.2 型式检验
4.2.1 当设计改进及原材料或生产技术条件有较大改变时,须进行型式检验。
在生产一定的时间或形成一定的产量后亦须进行型式检验。
4.2.2 型式检验时,应从最初批量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二个以上产品作为样本,针对所有部件及组装件全部项目逐项检验,全部项目均合格视为合格。
玻璃瓶的执行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玻璃瓶是一种常见的包装容器,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等行业。
为了保障玻璃瓶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
本文将介绍关于玻璃瓶的执行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产品分类和标准根据用途和制造工艺的不同,玻璃瓶可以分为普通玻璃瓶和特种玻璃瓶。
普通玻璃瓶主要用于一般包装,特种玻璃瓶则用于高要求的行业,比如制药、化妆品等。
玻璃瓶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是对玻璃瓶生产和使用的基本要求,行业标准是对特定行业的要求,企业标准则是对企业自身生产和管理的规定。
二、产品质量要求1. 外观质量:玻璃瓶应该表面光滑、无气泡、无瑕疵、无凹凸,颜色均匀一致。
2. 尺寸和容量:玻璃瓶的尺寸和容量应符合标准规定,误差范围应在允许范围内。
3. 物理性能:玻璃瓶的抗压、抗冲击、耐热、耐寒等物理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
4. 化学性能:玻璃瓶应符合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不得释放有害物质。
5. 耐腐蚀性:玻璃瓶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不易受酸碱等化学物质侵蚀。
三、生产工艺要求1. 原材料选择:生产玻璃瓶应选择优质玻璃原料,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2. 成型工艺:成型过程应符合标准,包括玻璃瓶的模具设计、玻璃熔化、成型、退火等环节。
3. 表面处理:玻璃瓶表面处理应符合卫生标准,可采用烤漆、喷涂、丝印等方式。
4. 包装和质检:玻璃瓶应进行包装,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进行质量检验。
四、使用和储存要求1. 使用说明:生产的玻璃瓶应附带使用说明书,用户应按照说明书使用。
2. 储存条件:玻璃瓶应在干燥、通风、避光的条件下储存,防止破损和污染。
3. 使用安全:用户应注意避免碰撞、摔落、高温等情况,避免玻璃瓶破裂或损坏。
玻璃瓶的执行标准是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用户应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和储存玻璃瓶,以免发生意外。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和应用玻璃瓶的执行标准有所帮助。
广东qs认证评审茶具基本要求
1.材料和品质要求:茶具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如陶瓷、玻璃、不锈钢、银等;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生产。
2.工艺与制作要求:茶具的制作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如制作工序顺序、精度等要求。
3.泄漏和密封要求:茶具在使用中不能发生渗漏和泄漏现象,如壶盖、壶嘴、壶口等部位必须严密,确保茶水的保温和品质。
4.卫生和安全要求:茶具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如
使用无毒材料、不含重金属等。
5.规格和包装要求:茶具必须按照规定的规格进行生产和包装,如标识、使用说明书、专用包装材料等。
6.生产环境和设备要求:茶具生产企业必须设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
车间和相应的检测、测试、包装等设备,并严格执行卫生、防止污染等生
产环境要求。
茶杯的安全性能检测标准与实践应用一、检测标准茶杯的安全性能检测主要依据国家和地方标准进行,包括但不限于:1. 《GB 4806.1-2016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2. 《QB/T 4009-2010 玻璃杯》3. 《QB/T 4077-2015 塑料杯》等。
这些标准主要从材质安全、卫生、耐热、耐寒、强度、边缘安全、结构等方面对茶杯进行规范。
二、实践应用1. 材质安全:茶杯的材质应符合相关标准,如玻璃杯应无杂质、无气泡,表面光滑,不易碎裂;塑料杯应无有害化学物质,符合食品接触材料要求。
厂家应对所用材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安全性。
2. 卫生:茶杯在使用前应彻底清洗,避免残留物影响卫生。
厂家应提供清洁工具和消毒设备,消费者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以保持茶杯的清洁卫生。
3. 耐热、耐寒:茶杯应具有良好的耐热和耐寒性能,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厂家应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因素进行控制,确保茶杯符合相关标准。
4. 边缘安全:茶杯边缘应圆润、无锐利,避免使用时划伤。
厂家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切割、打磨等工艺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边缘安全。
5. 结构:茶杯的结构应合理,方便使用者使用。
如杯盖的密封性、开合的便利性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厂家应对产品设计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6. 消费者教育:消费者应了解茶杯的安全使用方法,如避免干烧、及时清洗等。
厂家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茶杯安全性的认识。
7. 市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茶杯市场的监管,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茶杯进行查处,确保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茶杯的安全性能检测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从材质到使用都有相应的规范。
实践应用中,消费者和厂家都应关注茶杯的安全性,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从而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文件编号:版本:A/1制定日期:2016/08/12 修订日期:拟案单位:品质部发行章:Revision History 修改記錄玻璃杯检验通用检验规范1.目的:明确玻璃杯判定标准,使检测人员有判定依据,确保玻璃杯能符合我司品质要求。
2.使用范围:使用于玻璃杯进料检验以及供应商成品检验。
3.权责:3.1 SQE定期对本标准负责维护更新。
3.2 进料单位及供应商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相关内容。
3.3 IQC 来料必检项目:外观,尺寸,容量,刻度,冷热温差冲击测试,装配,防漏水测试。
4.定义:4.1 进料检验流程:4.1.2 未经检验或判定合格的物料不可入库。
4.1.3 抽样决定:参照《品质部抽样计划表》执行。
4.1.4 缺点定义:不能符合制定规格之缺陷均视为缺点。
4.1.4.1 次要缺点:对材料的基本机能、性能、适用性与操作性不会构成障碍视为次要缺点。
4.1.4.2 重要缺点:对材料的基本机能、性能、实用性与操作性会构成障碍。
视为重要缺点。
4.1.4.3 严重缺点:对使用者会造成安全问题的视为严重缺点(例:玻璃杯存在开裂、划手对使用者构成威胁的安全性等问题。
)4.1.5 检查基准:外观及性能检测依据此检验作业指导书执行检验,尺寸及其他特殊要求依据工程单位制定图纸执行检验。
4.1.6 检验结果:4.1.6.1 符合允收水准之物料依据允收状况做好标示,并通知仓库准予入库。
4.1.6.2 不符合允收水准之物料须开出不合格物料通知单并写明原因,交与负责工程师进行联络相关单位处理。
5.检验方法:5.1检验方法与条件:5.1.1 检验方法:①.被检物须在正常室内日光灯下进行检验,被检物需距离视线0.6m范围内。
②.在任何检验情况下,被检验物品的反光不能直射检验者的眼睛,避免判定失误.检验时,视线需与被检面垂直,可沿水平面垂直旋转被检物角度进行检验。
5.2.1 判定距离:被检物品在距离检验者眼睛50CM±2CM范围内进行判定。
保健酒玻璃杯(瓶)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保健酒玻璃杯(瓶)的规格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盛装保健酒的玻璃瓶(杯)。
2、引用标准GB/T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4547玻璃容器抗震性和热震耐性试验方法GB/T4548玻璃容器内表面耐水侵蚀性能测试方法及分级GB/T6552玻璃容器玻璃垂直轴偏差测试方法GB/T9987玻璃瓶罐制造术语GB10809玻璃容器冠型瓶口尺寸3、定义平行度:容器的最大高度与最小高度之差。
4、技术要求4.1玻璃瓶的理化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玻璃瓶的规格尺寸、极限偏差4.2.1玻璃瓶的规格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4.2.2垂直轴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4.2.3玻璃瓶瓶口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4.3玻璃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 35、试验方法5.1理化性能5.1.1抗热震性按GB/T4547中通过性试验的规定进行。
5.1.4抗机械冲击强度按GB/T6552规定的进行。
5.1.5耐水性按GB/T4548的方法进行。
5.2规格尺寸5.2.1容量用感量为1g的衡器称取空瓶,再灌以室温的水称重,两次质量之差换算成毫升数表示(以1g质量的水近似于1ML计算)。
5.2.2瓶高、瓶口宽度、瓶口封口宽度。
用高度游卡尺规测量。
5.2.3垂直轴偏差按GB/T8452的规定进行。
5.2.4瓶净重。
用精确度0.1g天平称量瓶重。
5.2.5瓶瓶厚薄比用测厚仪或游标尺测量。
5.2.6瓶底厚薄比用测厚仪或游标尺测量。
5.2.7平行度用高度游标尺测量瓶口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差。
5.2.8瓶口尺寸用专用通过式量规或游标尺测量5.3外观质量用目测为主,必要时辅以尺或放大镜。
6、检验规则6.1产品的交收试验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按GB/T2828中的二次抽样方案进行。
产品验收以每百单位合格品数表示。
也可按双方签定的合同及协议约定的进行验收。
塑料水杯制品的国家标准前言本标准是首次制订版。
本标准的编写根据GB/T1.1-2000及其相关规定,着眼于与ISO标准的接轨。
其中部分参照了JIS Z 1707:1997“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通则”及EN788:1994“适用于食品流通的包装袋——由复合膜制造的包装袋”,而主要依据则是我国包装用复合膜、袋的实际现状。
本标准是包装用复合膜、袋应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各类已定结构和有特殊要求的包装用复合膜、袋在制订相应产品标准时,不得与本标准中的相应规定发生抵触。
另,符合国家标准并不意味可割免法律义务。
本标准由全国复合膜制品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由不同材料用不同方法制成的包装用复合膜、袋的共同事项。
注1:材料指各种不同类型的树脂、塑料薄膜、涂层薄膜、纸张、金属箔等;注2:方法指干法复合、湿法复合、挤出复合、共挤出复合等;注3:复合膜由二种或二种以上材料组成。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装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038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GB1410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GB241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GB/T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5009.60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GB6673 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GB 7707 凹版装潢印刷品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8808 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GB8809 塑料薄膜抗摆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9685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GB/T10004 耐蒸煮复合膜、袋GB/T10005 双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膜、袋GB10006 塑料薄膜和片材摩擦系数测定方法GB12904 商品条码GB13022 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4258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GB/T15171 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GB/T16928 包装材料试验方法透湿率GB/T17409 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GB/T17497 柔性版装潢印刷品QB/T1130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QB/T2358 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82)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1990)EN 788-1994 适用于食品流通的包装袋——由复合膜制造的包装袋JIS Z 1707:1997 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通则3. 术语、定义、符号和缩写3.1术语、定义和符号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山东qs认证评审茶具基本要求
1.原材料:茶具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陶瓷材料应当符合GB/T 6952-2015 陶瓷材料,不得使用含有铅、镉等有害物质的原材料。
2. 设计:茶具的设计应当符合安全、健康、环保的原则,不能有尖锐、锋利、易碎、易滑等设计缺陷,且表面应当光滑、无毛刺等不良现象。
3. 生产工艺:茶具生产应当遵循科学、先进、规范的生产工艺,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产品的成型、烧制、磨光、上釉等环节应当有严格的控制和检测。
4. 检测要求:茶具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产品的全面检测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检测项目包括茶具的外观、尺寸、重量、力学性能、耐冲击性、耐热性、耐腐蚀性、易洗涤性等。
5. 包装要求:茶具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包装管理制度,对产品包装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确保产品在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中不受损坏和污染,对包装材料应当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6. 质量管理:茶具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检测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以上是山东qs认证评审茶具基本要求的相关内容。
- 1 -。
1.0目的:确保来料及成品出货品质符合要求。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玻璃件的检验。
3.0抽样水准:MIL-STD-105EⅡ级,单次正常检验:CR=0 MA=4.0 MI=6.54.0检验环境:在正常光源下,距30CM远,以适宜视角观看产品。
5.0参照标准:5.1GB2828-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5.2GB7000.1-96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试验。
5.3QB/T3737.1-1999民用,建筑灯具玻璃口径尺寸。
5.4QB/T3737.2-1999民用,建筑灯具玻璃罩罩座口径尺寸。
6.0检验内容:7.0基本性能要求:7.1装配组合应主体无松动,错位、刮手、变形与样板不符。
7.2尺寸符合工程图纸要求。
7.3耐温度要求。
7.6冲击检测:(钢球)1.0测试方法2.1装配(1.1)以实际装配对照收货样板。
2.2尺寸(1.2)对照工程图纸用卡尺等量具测试。
2.3耐温检测(1.3):将数字显示式鼓风干燥箱调至要求温度,温度恒定后,将玻璃样本放入烘烤30分钟后,用常温冷水水中浸泡,观察有无破损。
2.4高度检测(1.4):将产品放到要求高度在水泥地面,水平、落地观察产品的破损情况。
2.5密度检测(1.5):用特定的尖物对玻璃边部(50X50mm)的区域进行击打观察其破损的颗粒数。
2.6冲击检测(1.6):用¢1.58的钢球,按要求高度做跌落冲击测试验,观察玻璃的破损情况。
1.0耐温度检测时烤箱温度必须均匀。
2.0高度检测时玻璃必须在水泥地面,水平落地。
注*有争议标准以品管部签板或客户双方商议为准。
《杯壶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纺织品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等18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8〕68号),《杯壶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为此次制定计划项目之一,项目计划号为20183203-T-607,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归口,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等,计划应完成时间为2020年。
2、主要工作过程1)起草阶段任务下达后,2019年1月份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牵头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按照国家标准的管理要求,制定了该项目编制工作计划,展开了标准制定工作,起草小组成员代表在收集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杯壶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共同确立了标准的主体框架和主要技术指标。
2019年4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杯壶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制定启动会,会议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共29家单位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确定了标准起草组组长为全国日用杂品标准化中心,副组长为全国日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日用五金炊具/保温杯行业专家委员会、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时明确了标准制定原则、标准适用范围和技术内容,以及标准制定计划,并对标准的主体框架和主要技术指标展开讨论。
会上强调指标要和安全相关、对于食品接触类相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不再规定,同时要求覆盖儿童杯壶的安全要求,如合理滥用、背带安全等。
2019年8月29日,《杯壶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制定二次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共29家单位40名代表参加。
起草组组长针对第一次会议后的修改情况向各位代表进行了汇报,会议中起草组成员代表对修改后的标准草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内容重点针对标准范围、术语和定义以及新加入的儿童杯壶的相关安全指标等方面。
会后,起草组组长根据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对标准文本进行了整理,并制定了各项指标的验证方案,通过验证试验及数据统计,完善了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内容,将整理完善的标准草案以电子邮件、微信群等形式发送给各起草组成员。
Q/1100SDB企业标准Q/1100SDB006-2020发布食品包装用玻璃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用玻璃瓶的术语与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钠钙玻璃模制成的无色或棕色玻璃容器。
该容器用于除气体类饮料外的固体、液体食品或食字号保健品的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另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山东省地方标准的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12416.2 玻璃颗粒在 121℃耐水性的试验方法和分级GB/T 4547 玻璃容器抗热震性和热震耐久性试验方法GB/T 4548 玻璃容器内表面耐水侵蚀性能测试方法及分级GB/T 4545 玻璃瓶罐内应力试验方法GB 480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 31604.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铅的测定和迁移量的定GB 31604.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镉迁移量的测定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结石玻璃中不透明的固体夹杂物。
有配合料结石、耐火材料结石和析晶结石。
3.2 气泡玻璃中充满气体的空穴。
有圆形、椭圆形、线状、点状等气泡。
3.3薄皮气泡存在于玻璃内外表面的气泡。
3.4 合缝线产品成型时模具没有紧密靠拢,残留在产品上的凸起线条。
3.5 裂纹产品在成型时或热加工过程中,玻璃局部骤冷或由于玻璃存在内应力而产生的裂3.6 螺纹缺损玻璃瓶口在成型过程中,因口模温度过热、料滴温度过低或扑气压力过小导致玻璃液不能完全嵌入口模中造成的螺纹不饱满或缺块。
3.7 条纹玻璃中的透明纹理。
有单条纹、乱条纹和螺旋纹。
4产品分类4.1按瓶型分类按瓶型分为大口螺纹瓶、小口螺纹瓶。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为咖啡机配套使用的各系列玻璃杯。
2 检验标准:根据GB2828.1-2003/ISO2859-1:1999中规定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进行批的随机抽样3 检验水平:产品缺陷:一般检验水平面Ⅱ尺寸/产品性能:特殊检验水平S-24 接收质量限:严重缺陷:AQL=0 主要缺陷:AQL=1.0 次要缺陷:AQL=4.0类别序号检验项目缺陷描述和检测要求检测工具缺陷分类产品缺陷101气泡破皮气泡不应有. 目测卡尺放大镜主要用指甲或大头针挤压破裂的薄皮气泡不应存在.直径<0.8mm的小气泡,在20mm×20mm范围内不超过3个, 且间距大于50mm,每个产品上不多于5处,必须时进行封样次要直径≥0.8mm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气体夹杂物,详见下表:位置气泡直径mm0.8-1.1.0-1.51.5-2.5累计壁部正主面0 0 0 气泡总数不超过6个其它面 4 1 0手柄处 2 1卡带处 2 1底部 2 1 1注:气泡直径=(长+宽)/ 2102 结石玻璃中未熔化或难熔的不透明的夹杂物。
目测卡尺放大镜主要凸出表面,且锋利划指甲的结石不应有。
四周有裂纹的结石不应有。
埋入或嵌入玻璃内的结石见下表:直径壁部手柄处卡带处底部≤1 0 1 1 1103 节瘤以透明瘤状存于玻璃中的不均匀物质。
直径壁部手柄处卡带处底部≤2 2 1 1 1目测卡尺次要104 条纹与周围玻璃有明显的不同的折射的细条纹,是由于玻璃不均匀产生的。
目测次要明显的、多结的和绳状的不应存在;其它的可以进行封样。
105 裂纹一种延伸的可贯穿于产品厚度的裂纹,不应存在。
目测主要在检查灯下,可目测到裂纹亮点,不应存在。
106划伤用锋利物品用力划出,在玻璃表面形成的一种线形磨损。
目测主要在检查灯下可目测到发光的划痕,不应存在。
1 07擦伤由玻璃之间磨损而引起的玻璃表面一种浅的磨损,呈白色。
在检查灯下目测时其不发光。
目测次要正主面:不应有擦伤。
玻璃杯执行标准
玻璃杯的执行标准有以下几点:
1.GB 11614-2009《钢化玻璃器皿》。
该标准适用于容量在50ml
到5000ml之间的钢化玻璃杯,包括酒杯、饮料杯、水杯等。
该标准规定了钢化玻璃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内容。
2.GB/T 24108-2009《饮料用强化玻璃杯》。
该标准适用于容量
在100ml到1000ml之间的饮料用强化玻璃杯。
该标准规定了钢化玻璃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内容。
3.QB/T 2332-2010《饮料用玻璃杯》。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容量在
50ml到500ml之间的饮料用玻璃杯,包括啤酒杯、咖啡杯、茶杯等。
该标准规定了玻璃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内容。
以上是关于玻璃杯执行标准的介绍,仅供参考,具体可以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昆明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玻璃瓶检验标准1 主要内容及使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采购的玻璃瓶技术要求、检验项目、抽样与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玻璃瓶的来货检验及品质判断之依据。
本标准未包括的内容,参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 引用标准GB2828.1 计数检验抽样程序GB4545 玻璃瓶罐内应力检验方法GB/T4547玻璃容器抗热震性和热震耐久性实验方法GB/T4548 玻璃瓶表面耐水侵蚀性能试验方法GB6552 玻璃瓶罐抗冲击力试验方法3 术语致命缺陷对人体安全或健康造成危害的不良,质量否决项。
A 类缺陷严重缺陷,影响使用。
B 类缺陷一般缺陷,重要外观指标C 类缺陷轻微外观指标不合格可擦除污染用蘸取 75%酒精溶液的毛巾 , 一次性可擦除且不能损伤包装材料本身外观的污染。
主视面在产品装配好后 , 正常置于水平面上 , 从标有产品名称和标志的水平正前方和垂直正上方目视所能观测到的范围。
非主视面除主视面以外的底面 , 背面 , 侧面和内表面。
理化性能玻璃的抗应力、耐水性、抗热震性等理化指标。
有害重金属铅、砷、汞、镉及六价铬。
4 技术要求4.1外观质量要求4.1.1异物不许有锈迹、油迹、水迹难以擦除的污染 , 瓶内不许有纸屑、昆虫、毛发、碎玻璃、金属、大量灰尘等异物。
4.1.2瓶口无大口、小口、裂纹、破损、毛刺;瓶颈无明显歪斜或移位,影响灌装及配合性。
4.1.3 螺纹须光滑平整,无变形、残缺、粗糙现象。
4.1.4 合模线不得有凸出明显、双合模线错位及尖锐毛刺等影响安全及配合性。
4.1.5 坐姿瓶底无凹凸变形及影响平稳性。
4.1.6 瓶身厚薄均匀在接收范围之内,厚度不小于 1.5mm 。
4.1.7瓶所有部位都不应有裂纹、裂缝及破损、。
4.1.8异色点主视面允许Φ≤ 0.5mm 的 I 个或 2个不集中点但不影响 LOGO 及版面; 非主视面许Φ≤ 0.5mm 的 2个或 3个不集中点但不影响版面。
4.1.9气泡主视面允许Φ≤ 0.5mm 的 1个或 2个气泡但不影响 LOGO 及版面;非主视面允许Φ≤ 1mm 的 3个以下气泡且不影响版面;但不允许有破气泡。
玻璃杯考核标准相关规定(试行)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我们玻璃杯员工,对玻璃杯质量了解的更彻底。
制定了以下相关质量考核责任标准。
1.封口考核标准:1.1.双层杯(厚底、高口)报废率为2%,月底总结超过2%的按等价扣除。
1.2.大口按2%核算(当天超出2%的扣除产量)月底总结超出2%的每只扣0.50元。
1.3.飞丝、反边等按2%核算(当天超出2%的全部扣除产量)月底总结超出2%的每只扣0.50元.1.4.小口杯直接按报废处理。
1.5.其余在本岗位破损(除缩颈废,炸底)的将按报废处理。
1.6.厚底杯在本岗位炸底的封口员工承担30%。
破底的未发现做进去的算本岗位报。
1.7.不是本岗位破损的与擦杯的调换,当天未调换的将算本岗位报废。
1.8.单层杯报废率为2%(大口小口都按报废处理)月底总结超过2%的按等价扣除。
1.9.飞丝、反边2%核算(当天超出2%的全部扣除产量)月底总结超出2%的每只扣0.50元。
1.10.厚底杯在本岗位炸底的封口员工承担30%。
破底的未发现做进去的算本岗位报废。
2.烧底考核标准:2.1.烧底报废率为2%,月底总结超过2%的按等价扣除。
2.2.开火炸底或炸管的本岗位承担30%报废率。
2.3.烧好底的发现管料内发白或划伤檫部掉的都按报废处理。
2.4.管料内出现发白情况在2%-3%的由檫的自行处理,超出部分的由烧底人员自行处理(由烧底责任人承担费用)或每只按0.20元作为擦杯费用。
3.割管考核标准:3.1.割管报废率为1%,月底总结超过1%的按等价扣除.3.2.开火炸管的按报废核算。
4.压颈考核标准:4.1.压颈报废率为1.5%,月底总结超过1.5%的按等价扣除。
4.2.开火炸管的按报废核算。
5.擦杯考核标准:6.5.1. 擦杯考核标准:5.1.1.擦杯报废率为0.2%,月底总结超过0.2%的按等价扣除。
5.1.2.质量要求:内/外管干净透亮,无水渍,污渍。
5.1.3.本工序检验员必须检出前面所有工序遗留下来的一切不良品。
玻璃杯的执行标准可以因地区和用途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
美国标准:ASTM C1464-06,主要规定玻璃杯的尺寸、形状、材料、抗摔击性、耐热性等性能要求。
欧洲标准:EN 1186,主要规定玻璃杯与食品接触时的安全性要求,包括溶出物、迁移量、重金属等指标。
日本标准:JIS R 3102,主要规定玻璃杯的尺寸、形状、材料、透明度、耐熱性、抗衝撃性等性能要求。
在实际使用中,还需根据具体的用途和环境选择合适的玻璃杯,比如餐厅和酒店用的餐饮玻璃杯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和美观度要求,实验室用的玻璃杯需要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殊性能。
Q/110108 FS 北京赋色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110108 FS 001—2019
玻璃茶杯
2019-04-25发布2019-04-30实施
前言
玻璃茶杯是本公司的产品。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使加工企业的组织生产、质量检验、交货验收有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和贸易交换的依据。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北京赋色创意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玉娇。
本标准于2019年04月首次发布。
玻璃茶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茶杯的原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以高硼硅玻璃、PP、tpe、硅胶等为主要材质制成的玻璃茶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547 玻璃容器抗热震性和热震耐久性试验方法
GB 4806.1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480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
GB/T 6582 玻璃在98℃耐水性的颗粒试验方法和分级
GB 96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
GB/T 15726 玻璃仪器内应力检验方法
GB/T 20858 玻璃容器用重量法测定容量试验方法
GB/T 30643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签通则
3 原材料
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工艺及技术文件制造。
3.2 产品所有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应符合GB 4806.1的要求。
3.3 产品所用食品接触级玻璃材料应符合 GB 4806.1的要求。
3.4 产品所用食品接触级塑料材料应符合 GB 4806.7 的要求。
3.5 产品中采用的食品接触用硅胶制品应符合GB 4806.11 的规定。
3.6 食品接触级产品的添加剂(如有)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 GB 9685 规定的要求。
3.7 产品所用的其余辅料应符合有关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4 要求
4.1 外观
4.1.1 产品应洁净无明显污渍,外表面应无可能伤害人体的尖角和毛刺。
4.1.2 产品玻璃件表面应光滑,无飞边、裂纹及崩损缺口。
4.1.3 产品塑胶件应塑化良好,不允许有裂纹、结疤
4.2 容量偏差
产品的实际容量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允许偏差为±10%。
4.3 装配质量
杯盖与杯口应互相吻合,不应出现过松、过紧等现象。
4.4 理化性能
4.4.1 玻璃件
产品玻璃件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理化性能
4.4.2 塑胶件的热稳定性
经高温试验后,产品塑胶部分不应出现软化、可见的变形、损坏、颜色变化等现象。
4.5 卫生指标
4.5.1 产品所用与食品直接接触的玻璃材料卫生要求应符合GB 4806.5的规定。
4.5.2 产品所用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塑料材料卫生要求应符合GB 4806.7的规定。
4.5.3 产品所用与食品直接接触的硅胶材料卫生要求应符合GB 4806.11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自然光线下,目测手感检验。
5.2 容量偏差
按 GB/T 20858 的规定执行。
5.3 装配质量
在自然光线下,目测手感检测。
5.4 理化性能
5.4.1 玻璃件
5.4.1.1 抗热震性
按 GB/T 4547 的规定执行。
5.4.1.2 内应力
按 GB/T 15726 的规定执行。
5.4.1.3 玻璃颗粒耐水性
按 GB/T 6582 的规定执行。
5.4.2 塑胶件的热稳定性
将试样内加入100℃热水,10min后检查塑胶部件是否有软化、可见的变形、损坏、颜色变化等现象产生。
5.5 卫生指标
5.5.1 玻璃材料的卫生要求按照 GB 480
6.5 的相关规定执行。
5.5.2 塑料材料的卫生要求按照 GB 480
6.7 的相关规定执行。
5.5.3 硅胶材料的卫生要求按照 GB 480
6.11 的相关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 出厂检验
6.2.1 产品出厂需经工厂检验部门逐批检验合格,方能出厂。
6.2.2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中的外观和尺寸偏差。
6.2.3 以同一工艺、同一原辅材料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为一组批。
6.2.4 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
6.2.4.1 抽样方法
出厂检验应进行全数检验,因批量大,进行全数检验有困难时可实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方法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一次性抽样方案的规定进行,检验水平为Ⅱ。
合格质量水平(AQL)取6.5;根据表2抽取样本。
6.2.4.1 抽样数量
抽样数量及判定组如表2所列示。
表2 抽样数量及判定组
6.2.5 判定规则
样本中发现不合格数小于等于表2规定的合格判定数(Ac),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若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数大于等于表2规定的不合格判定数(Re),可用备用样品或在原批次中加一倍抽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合格的,该批次判为合格,复检结果仍不合格的,该批次判为不合格。
6.3 型式检验
6.3.1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鉴定;
b)正式生产时,如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c)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产品停产 12 个月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6.3.2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6.3.3 型式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抽取数量应满足检测要求。
6.3.4 判定规则
当型式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型式检验合格。
若检验中出现任何一项不符合,允许加倍重新抽取样品进行复检,复检后,若全部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型式检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7 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识
7.1.1 产品标识应符合 GB/T 30643 及 GB 4806.1 的规定,产品销售包装上至少应注明:
a)产品名称;
b)商品责任单位名称及地址;
c)执行标准号;
d)产品合格标识。
7.1.2 包装箱上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 GB/T 191 的规定选择使用。
7.1.3 标志应清晰、牢固,不应因运输条件和自然条件而褪色、变色、脱落。
7.2 包装
产品包装应保证产品不受损伤,应防尘、防震,便于运输和贮存。
如客户有特殊要求,按合同有关规定进行。
7.3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冲击、挤压、日晒、雨淋及化学品的腐蚀。
7.4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清洁的仓库,仓库内不允许有各种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品及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远离热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