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杂草分类及防治的方法共28页
- 格式:ppt
- 大小:5.77 MB
- 文档页数:28
玉米田的害虫防治方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害虫的侵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田的害虫,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玉米田害虫防治方法,帮助农民有效应对玉米田的害虫威胁。
一、生物防治方法1. 天敌昆虫防治法:利用天敌昆虫对害虫的天敌作用,如蚜虫的天敌瓢虫、蚜虫的天敌蚜虫寄生蜂等,通过释放这些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2. 放养蜥蜴、蛙类等天敌动物:在玉米田周围放养蜥蜴、蛙类等天敌动物,它们是玉米田中的天敌,能够捕食害虫,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二、物理防治方法1. 黄板诱捕法:在玉米田中设置黄色的粘虫板,吸引害虫前来,一旦害虫陷入其中无法脱身,从而减少害虫数量。
2. 人工捕捉法:定期在玉米田中进行人工捕捉害虫,如手工捕捉、灯光诱捕等方式,将害虫集中捕捉并销毁,减少害虫对玉米的危害。
三、化学防治方法1. 农药喷洒:在玉米生长期间,根据害虫种类和数量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及时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保障玉米的生长。
2. 灭幼剂喷洒:针对一些害虫的幼虫阶段,可以选择使用灭幼剂进行喷洒,有效控制害虫的繁殖,减少害虫对玉米的危害。
四、生态防治方法1. 种植抗虫玉米品种:选择抗虫性较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减少害虫对玉米的侵害。
2.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减少害虫在同一地区的滋生和繁殖,降低害虫对玉米的危害程度。
综上所述,针对玉米田的害虫防治,农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态防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合理地进行害虫防治工作,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有效应对玉米田的害虫威胁,为丰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生长阶段分为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灌浆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
同时,玉米也容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防治也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病虫害防治方面,详细介绍玉米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一、苗期管理技术要点苗期是玉米生长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此时,种子萌发,幼苗出土,接受阳光、雨水、营养,开始生长。
因此,苗期管理对后期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苗期主要包括基肥施用、病虫害防治、杂草清除等方面。
(一)基肥施用适量的基肥施用可以保证玉米幼苗的营养供应,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播种前施用,也可以在幼苗生长1-2叶时进行。
基肥的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类型、肥料品种、玉米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每亩施用20-30kg的有机肥和30-50kg的复合肥。
(二)病虫害防治苗期是玉米受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疫病、玉米夜蛾、玉米螟、白粉虱等。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措施等,这里主要介绍农业措施。
①密植:种子的密植可防止害虫和病菌侵袭,提高幼苗生长率和产量。
②合理施肥:受到虫害和病菌侵袭的玉米地严重缺乏营养,因此,合理施肥有助于增强玉米抗病虫的能力。
③灌溉:及时合理地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有利于幼苗生长、防治病虫害。
④轮作:轮作可以控制病虫害源头,减少土壤虫害和病害的发生。
(三)杂草防治苗期进行适量的杂草清除,有助于减少玉米的营养损失,维护玉米的健康生长。
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进行;化学防治可以使用除草剂进行,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用量。
生长期对玉米的成材率和产量影响很大,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玉米的生产性能。
生长期包括施肥、中耕、喷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生长期的施肥应当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
玉米田杂草种类及特点我国是世界上玉米主要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3亿亩左右。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夏播玉米种植区。
栽培方式多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形式大部分为套种或铁茬播种。
根据全国杂草普查结果,全国玉米田杂草有22科、38属、43种,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田旋花、藜、画眉草、绿狗尾、香附子、铁苋草、龙葵等。
一般年份,杂草危害可使玉米减产1~2成,严重时减产3~5成。
玉米田杂草生命力极其旺盛,一些种子埋在土壤中20年仍可发芽,如香附子、藜、蓼、马齿苋、旋花等。
一般杂草具有成熟早、不整齐、分段出苗等特点,不利于防治,并且很多杂草能死而复生,尤其是多年生杂草,如马齿苋在人工拔除后在田间晒3天,遇雨仍可恢复生长。
此外,杂草还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杂草的结实数是作物的几倍、几百倍甚至上万倍。
据调查,一株马唐约有22万粒种子,可见其繁殖能力有多强。
玉米田杂草生长迅速,生长量大,与玉米争水、争肥、争空间,对玉米苗期生长危害较大,造成苗瘦、苗弱,影响产量达10—30%,因此,必须进行化学除草。
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所以杂草的化学防治应抓好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两个关键时期。
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种类1.主要除草剂单剂种类1)酰胺类除草剂:是目前玉米田最为重要的一类除草剂,可以为杂草芽吸收,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该类除草剂品质较多,如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
试验证明,在同等有效剂量下除草活性比较结果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根据其有效用量,除草活性的量化比较结果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为1:0.9:0.8:0.7;该类除草剂受土壤墒情影响很大,墒情差时除草效果显著降低。
因此若土壤干旱的情况下,可适当浇水后再施药。
2)三氮苯类除草剂:可以有效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以杂草根系吸收为主,也可以为杂草茎叶少量吸收。
玉米田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大全_玉米苗后除草剂最佳喷药时间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反枝苋、金狗尾草、虎尾草、画眉草、龙葵、稗草、千穗谷、小藜、灰绿藜、马齿苋等等。
善用除草剂可以使玉米长势更好,提高产量。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玉米田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玉米田除草剂的使用方法1、40%乙莠水悬浮剂(乙阿合剂)40%乙莠水悬浮剂是玉米田专用特效草剂,对玉米田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狗尾草、稗草、牛筋草、千金子、画眉草、早熟禾等和一年生阔叶杂草如藜、蓼、苋、龙葵、仓耳、鳢肠、马齿苋、铁苋菜、繁缕、匾蓄、地肤、飞廉、小白酒草、鸭跖草等都有极好的防除效果,对莎草杂草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0%乙莠水悬浮剂不仅除草谱广,而且杀草活性高,使用期长,对玉米及后茬作物小麦等都很安全,在玉米播后苗前到玉米出苗后杂草3叶期之前,每分顷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华北夏玉米2250~3000克,华北春玉米2250~3750克,东北春玉米4500~6000克,加水750升左右,均匀喷雾,田间持效期50~60天,一次用药便能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为害。
乙莠水是悬浮乳剂的除草效果与土壤湿度关系密切,湿度较大时药效好,土壤干旱时药效低。
通常在施药前需浇1次大小水或有降雨,要严格掌握用药是间,最好在杂草出土前施药才能保证药效充分发挥,若在出土后用药也最好在杂草3叶期之前,到杂草4叶期后,若草龄过大再用药,由于杂草耐药性提高,药效会降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砂壤土地使用本剂时应适降低用药量。
2、乙宝桶混剂乙宝桶混剂是由乙草胺与宝收制成的现混现用根混剂,能用于玉米田及玉米与大豆套种田有效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及一年生与部分多年生阔叶杂草,田间持效期30~60天对玉米、大豆及后茬小麦等作物都很安全。
在作物播种前或播后苗前施药。
在东北地区春玉米田,每分顷用50%乙草胺3000毫升加75%宝收26.7克,在夏玉米(或套大豆)田,每分顷50%乙草胺1500毫升加75%宝收19.95克,对水450~7505或,均匀喷雾。
农田杂草是作物生产中重要的有害生物,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传播病虫害,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杂草群落演替、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等原因,农田杂草发生面积连年增加,年均超过14亿亩次,且田间发生密度越来越高,危害持续加重,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安全。
为有效防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棉花田杂草危害,以下技术,农民朋友要记住。
一、麦田杂草防控方案麦田杂草主要有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和荠菜、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
冬小麦种植区。
在江淮流域水旱轮作麦田,杂草基数较大,杂草防控采用“封杀结合”策略。
小麦播后苗前,选用异丙隆及其复配剂、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呋草酮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小麦苗后早期(秋季),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炔草酯、唑啉草酯、精噁唑禾草灵防治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多花黑麦草、野燕麦,选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防治雀麦、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硬草、菵草、棒头草,选用环吡氟草酮•异丙隆防治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苯磺隆、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及其混剂防除猪殃殃、播娘蒿、荠菜,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双唑草酮等防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阔叶杂草。
在黄河流域旱旱轮作麦田,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效果较差,杂草防控采用“杀补结合”策略。
在小麦苗后早期(秋季),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雀麦、多花黑麦、大穗看麦娘、棒头草、早熟禾等,选用啶磺草胺防治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多花黑麦草、野燕麦,选用氟唑磺隆防治雀麦、野燕麦、多花黑麦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灭草松、双唑草酮及其混剂防除播娘蒿、荠菜、猪殃殃。
翌年春季可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补施2,4-D异辛脂、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等防除藜、萹蓄、打碗花等;选用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双唑草酮及其混剂防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阔叶杂草。
河南农业年第6期N NNONGY 农药与植保玉米田除草剂施用技术及药害补救措施近年来,随着畜牧业、食品加工和酿酒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大批劳动力的对外输出,使农村劳动力不足,广大农民在如何科学使用除草剂,有效防除田间杂草,节省劳动力,确保玉米丰产丰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及特点黄淮海夏播玉米的面积是我国最大的地区,栽培方式多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田主要杂草有禾本科杂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稗草等;阔叶类杂草有:天旋花、龙葵、苋菜、苘麻、铁苋菜、马齿苋、藜、反枝苋等;莎草科杂草:香附子等。
因杂草长期与玉米伴生,其发生危害有其自身的特点:玉米田杂草生命力极其旺盛。
一般杂草成熟早、不整齐、易落粒、出苗也是分段出,不利于防治。
很多杂草能"死而复生",如:马齿苋除草后三天遇雨仍恢复生长。
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
因此,近年杂草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危害也越来越大,一般年份减产1~2成,严重时可减产3~5成,防除和控制杂草成了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一件大事。
而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遇灌溉水或降雨,可加快杂草的发生,易形成草荒,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中后期玉米可形成高大密闭的群体,杂草的发生与生长受到抑制,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
所以,玉米田杂草防除应抓住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两个关键时期。
二、除草技术玉米田的除草技术因其种植模式和玉米生长时期不同而异。
(一)套种玉米田: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一般提倡小麦收获前一周左右套种玉米,即5月25日左右在小麦行间背垄上点播玉米,此时大部分杂草还未出土,而麦收后玉米出苗时杂草均已出土,因此应采取以下除草方式:一是点播完玉米后,立即选用40%异丙草莠悬浮剂50~60ml/667m 2,对水喷洒小行。
二是待小麦收获后,再对大行进行喷药,可选用40%异丙草莠悬浮剂100~120ml/667m 2,兑水30㎏喷雾。
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措施农田杂草综合治理就是人类必须造就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其他良好环境因素的生态环境。
农田杂草防除是对环境的一种重要管理措施,这对农作物的安全、经济、有效的生产以及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繁荣都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作物田中存在多种杂草,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杂草,它们各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如种子数量、传播方式、发芽期、发育周期等,显然这些杂草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方法去防除,而应当根据杂草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发生消长规律,采用先进而有效经济的防治措施。
充分发挥各种除草措施的优点,相辅相成,扬长避短,达到安全、经济、高效地控制发杂草为害的目的。
农田杂草综合防除的关键,在于把杂草消灭在萌芽期或幼苗期,即作物生育前期,抓住主要矛盾,采取相应措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农业防除农业防除措施包括轮作、选种、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清除田边、沟边、路边杂草、合理密植、淹水灭草等。
(1)轮作灭草不同作物通常有自己的伴生杂草或寄生杂草,这些杂草所需的生境与作物极相似,如扁秆蕉草、稗、异型莎草等湿生型杂草,它们所需的生境与水稻相似,因而成为水稻伴生杂草。
野燕麦生物学特性与小麦相似,成为麦田的主要杂草。
由于不同作物与其所伴生的杂草所要求的生境相似,如用科学的方法即轮作倒茬,改变其生境,便可明显减轻杂草的危害。
如黑龙江友谊农场在50年代末实行的水旱轮作,采用麦一麦一麦一稻一稻一稻轮作,小麦播期早,出苗早,植株密,能抑制稗草的生长。
另外,小麦成熟早、收割早,通过翻耕在稗草种子未成熟之前把它消灭。
江苏省推广稻麦轮作,麦田改种水稻,连茬种植水稻两年后,基本上控制麦田杂草的为害。
(2)精选种子杂草种子传播的途径之一是随作物种子传播,如狗尾草种子随糜子、谷子的种子传播;稗草种子随稻谷种子传播;菟丝子随着大豆、苜蓿种子传播;野燕麦、猪殃殃、毒麦、王不留行种子随着小麦、亚麻种子传播等,这种传播往往随着种子的长途调运,人为地将杂草种子远距离扩散。
不同时期施用336g/L苯唑草酮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摘要: 336g/L苯唑草酮SC具有安全性高、作用速度快、使用剂量低、使用适期长等特点。
在玉米5~10叶期喷雾施用336g/L苯唑草酮SC,每亩用5ml,助剂添加量以0.3%为宜,能有效防除玉米田狗尾草、苘麻、马齿苋、马唐等杂草,施药后30d内对杂草的防效在81%以上,在玉米5~7叶期喷雾施用,施药后30d 内对杂草的防效在93%以上。
关键词: 苯唑草酮;玉米;杂草;防除玉米已发展成集饲料口粮和工业原料为一身的重要作物,其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居世界第三位[1]。
进年来,黄泛区农场的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种植多采用秸秆粉碎后,直接铁茬播种,铁茬直播技术的推广,减少了成本,有效控制了秸秆焚烧,保护了环境,但草害问题日益突出,玉米田杂草种类多、数量大,给玉米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据调查,玉米田不除草,可导致玉米减产20%~30%,严重的高达40%以上[2]。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已成为玉米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苯唑草酮( 苞卫) 是德国巴斯夫公司最新研制开发的吡唑类除草剂,是新型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抑制剂( HPPD) 除草剂。
为试验336g/L 苯唑草酮SC在本地区防除玉米田各类杂草的效果, 并试验最佳使用时期,评估该药剂对玉米的安全性, 为生产上提供技术指导, 于2014 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除草剂336g/L苯唑草酮SC( 苞卫)及助剂(MSO)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20%烟嘧·莠去津SC为山东德州祥龙生化有限公司生产。
1.2 供试作物玉米品种为郑单18 ,6月6日采用机械式点播机播种。
玉米行距60cm,密度4500株/亩。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
试验地土壤为粘质黑底淤土,肥力较高。
前茬作物为小麦,全部试验区机械施肥中耕1次,其它管理同生产田。
1.4 田间杂草种类杂草主要有狗尾草、香附子、苘麻、马齿苋、铁苋菜、马唐。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耐贫、耐旱、适应性好等优点,成为广大农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简要介绍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并谈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播种前的田间管理1、地力调整:在播种前3个月,应当加强整地、施肥、排灌、松土等田间管理工作,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蓄水能力。
2、田面平整:在播种前应当将田面杂草清除干净,防止杂草的种子混入土壤中。
3、倒伏处理:在放置田硐时,应当规范分布,方便泄水并防止倒伏现象发生。
二、幼苗期田间管理1、追肥:幼苗期间,特别是在4-5叶期,应当进行追肥,同时根据土壤情况和植株状态决定追肥量,利用生物、有机、无机各种肥料配施;2、病虫害防治:在幼苗期内应当重点防治带状叶斑病、真菌性病害等。
3、灌水用药:幼苗期间应当适合为玉米进行及时浇水、喷药以及防霜冻等管理工作。
1、排水、施肥、松土: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加强排水、施肥、松土等管理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保证植株拉长,抗旱、抗逆性强。
2、病虫害防治: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适合防治青枯、炭疽、芽胶根腐等多种病害。
四、抽雄期及结实期田间管理2、病虫害防治:在抽雄期及结实期内应当重点防治玉米螟、玉米蛀虫、禾虫等多种害虫。
3、防备翻劫:在玉米抽雄期,为了避免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玉米灾害,应当实施防备翻劫措施,如制定应急预案,留有玉米安全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玉米田间管理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需要全方位的管理方法。
同时,每个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各不相同,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的生产潜力。
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杂草防治措施杂草是指在农田或其他地方生长的对农作物生长和发展有害的植物。
在有机农业生产中,采取有效的杂草防治措施是保障农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有机农业中的杂草防治措施。
1. 合理轮作与间套种植轮作是指不同作物按一定顺序在同一个耕地上进行种植。
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可以减少杂草的种群数量,避免杂草大量繁殖。
选择适合轮作的作物,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特定的杂草,黄瓜和南瓜可与田间杂草相竞争从而减少其繁殖。
间套种植是指在主作物的生长周期中,同时种植一些矮型或快速生长的次生作物。
次生作物的生长能力强,可以有效地遮荫地面,减少杂草的生长。
如在玉米地里同时种植豆类作物,可以起到一定的杂草防治效果。
2. 彻底清除杂草在种植前,要彻底清除农田中的杂草。
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除草器、割草机)、化学方法(如喷洒除草剂)、和手工方法(如锄草)等手段进行清除。
清除杂草时要保证彻底,防止杂草残留在地里继续生长。
在种植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农田的杂草情况,及时拔除出现的杂草。
尤其是在杂草刚发芽的阶段,要及时进行拔除,避免拔除时对农作物的伤害。
通过拔除杂草,可以有效地避免杂草的繁殖和竞争,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 推广覆盖技术覆盖技术是指通过覆盖材料或植物来遮盖农田的表面,有效地阻止杂草的生长。
通常使用的覆盖材料有黑色塑料薄膜和有机覆盖物等。
覆盖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断杂草的光合作用,防止杂草的生长。
覆盖材料还可以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
5. 合理施肥与土壤改良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对于改良土壤环境、提高作物抗逆性和减少杂草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有机农业中通常采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沼液等,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竞争力,减少杂草的生长。
适时进行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水分,有助于控制杂草的生长。
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杂草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轮作与间套种植,彻底清除杂草,拔除杂草,推广覆盖技术以及合理施肥与土壤改良等措施。
粮食作物田间杂草防控方案一、田间杂草防治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坚持综合防控。
充分发挥轮作休耕、深耕除草、覆盖除草、调控水层等农业、物理及生态措施的作用,降低杂草发生基数,科学推广“封杀结合”的化学除草技术。
2、坚持治早治小。
出苗期和幼苗期是杂草防控的关键阶段。
根据粮食作物栽培模式、土壤墒情以及除草剂特性,优先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杂草幼苗期趁早实施茎叶喷雾处理,提高杂草防治效果。
3、坚持减量增效。
大力推广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选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品种和增效助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产品,坚持对靶选药、适时适量施药,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
二、技术措施(一)稻田杂草防控方案根据水稻种植方式、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
重点防控稗属、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水苋菜属、鸭舌草、野慈姑、雨久花等阔叶杂草,异型莎草、萤蔺等莎草科杂草。
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
精选种子。
通过对稻种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汰除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远距离传播与危害。
农业措施。
通过土地深翻平整、清洁田园、水层管理、诱导出草、肥水壮苗、施用腐熟粪肥、水旱轮作、合理换茬等措施,形成不利于杂草萌芽的环境,保持有利于水稻良好生长的生态条件,促进水稻生长。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杂草果实成熟脱落前,可人工拔除杂草果穗,避免新一代杂草种子侵染田间。
物理措施。
在进水口安置尼龙纱网拦截杂草种子,田间灌水10—15厘米,待杂草种子聚集到田角后捞取水面漂浮的种子,减小土壤杂草种子库数量。
清除跨区或跨地作业的整地、插秧、施药、收割等机械所携带的杂草种子及繁殖器官,避免杂草尤其是抗药性杂草人为传播。
生物措施。
在水稻活棵后至抽穗前,通过人工放鸭、稻田养鱼、虾(蟹)稻共作等方式,发挥生物取食杂草子实和幼芽的作用,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
二是化学控草技术。
稻田杂草因地域、种植方式的不同,采用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有一定差异。
经测算,机插秧田以稗草—丁香蓼为混合优势杂草种群的防除指标为2株/平方米,直播稻田以稗草—鸭舌草为混合优势杂草种群的防除指标为1株/平方米(以产量损失率5%计算)。
玉米苗后除草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夏季多雨,玉米田杂草发生普遍,主要杂草有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铁苋菜、香附子等。
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化学防治省时、省力,但市场上玉米田除草剂五花八门,农民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不少农户误选错用除草剂,给玉米生长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所以了解除草剂的种类及正确使用是夏玉米杂草防治的关键。
玉米苗后除草剂种类
1、单剂类
①酰胺类除草剂:该类产品是目前玉米田最为重要的一类除草剂,可以被杂草芽吸收,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能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该类除草剂品种较多,如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
②三氮苯类除草剂:可以有效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以杂草根系吸收为主,也可以被杂草茎叶少量吸收。
代表品种有莠去津、氰草津、西玛津、扑草津等,其中以莠去津使用较多,对玉米较为安全,活性最高,但莠去津宜与乙草胺等混用以降低用量,提高除草效果和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③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苗后防治阔叶杂草和香附子。
代表品种有2甲4氯钠盐、2.4-d丁酯。
其中2甲4氯钠盐广泛用于玉米田防治香附子,但使用时期不当易产生药害。
1。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玉米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见病害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锈病、玉米炭疽病、玉米霉斑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普通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常见虫害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蓟马、玉米红蜘蛛、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大垫尖翅蝗、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苜蓿夜蛾、小麦皮蓟马、赤须盲蝽、叶蝉类、粟茎跳甲、粟灰螟、甜菜夜蛾我县夏玉米病虫害玉米蓟马,玉米螟,高粱条螟,玉米蚜虫,玉米粘虫。
玉米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褐斑病叶斑病,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等。
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蓟马、玉米螟、高粱条螟和玉米蚜虫。
一、玉米螟 1、为害状和部位:①玉米心叶,横列排孔;②雄穗;③雌穗;④茎秆。
2、代次:我县一年发生三代,1代幼虫6月中旬盛发; 2代幼虫7月中旬发生,此时夏玉米处于10叶期至抽穗授粉期;3代幼虫8月中下旬发生,夏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
3.防治方法:掌握在玉米心叶期防治。
①农业防治:处理秸秆等;②灯光诱杀成虫;③药剂防治:a、心叶期施用颗粒剂,每亩5斤左右;b、喷雾(粗孔茎喷片):玉米打苞露雄时进行,效果好,省工、省时。
c、穗期防治:雌穗上下两叶腋处,玉米雌穗花丝上没药泥。
二、高粱条螟一年二代:一代在7月中旬,二代在8月下旬,防治玉米二、三代幼虫可兼治。
三、玉米禾蓟马发生在夏玉米幼苗期,群集为害,吸食玉米心叶汁液,造成玉米幼苗生长停滞,是近几年发生较重的主要害虫。
在玉米3—5片叶时每亩喷施3%啶虫脒30毫升或菊酯类农药40毫升/亩均可。
四、玉米蚜虫近两年来,后期玉米蚜虫发生较重,特别在玉米抽雄后,发生到达顶峰,一般每株有虫200-500头,多的每株到1000头以上,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适期:夏玉米抽雄厚立即喷药防治。
防治方法:1.8%阿维菌素1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1500倍液。
玉米病害玉米病害我县常发的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