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轴心国国家人物职务政党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总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同盟国国家人物职务政党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根本原因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
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
但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
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斗目标:即要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获得军队和政权;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让这个世纪的历史充满了沉重和压抑的气息。
这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死伤、对经济和科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让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危害,从而深刻地反思和认识了和平、民主和自由等人类文明的核心理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血雨腥风,人间地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持续了四年之久。
这场战争的尺度和规模空前,参战国家达到30个,士兵总数达6000多万,其中有1600多万人士伤亡或失踪。
面对德国侵犯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的行为,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合力对抗德国,形成了两个盟国军队的对垒,这场战争的引爆也标志着欧洲国家间利益纠葛和民族抗争的汇聚和爆发。
这场战争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和战术,如毒气弹、坦克、飞机、潜艇等,使战争的残破不堪和人员的伤亡变得更为严重和惨烈。
加之无数军人的人间地狱般的生活条件,让人对战争的疯狂和荒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终,这场战争以德国的战败和签订《凡尔赛和约》结束,但是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和悲痛,奠定了二次大战爆发的根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至极的人间浩劫1939年,被纳粹党人德国绑架的奥地利总理德尔伯罗·冯·希策求助于国际社会未果,德国向波兰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是全球范围内的战争,世界各大国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血战。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死亡人数至少有5000万人,另有无数人失踪和伤残,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万亿美元。
这场战争的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尤其是欧洲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和种族歧视政策,让战争升级为极为残酷和惨烈的人间浩劫。
纳粹的编制和战术,以及对犹太人和其他的少数族群的大规模屠杀,让人们甚至怀疑人性本身的道德标准。
最终,以盟国的胜利和德国的投降,众多的国家重新开始修建和发展,而背后的历史教训和长期影响,却仍在国际社会中深深地反哺。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概况
1.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5日,英法防线在德国攻势下崩溃后,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使英法撤出了大量的部队,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
2.不列颠之战
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德国失败后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3.中途岛海战
美日双方在中太平洋地区的中途岛进行的一场海空大战。
此役日本损失惨重,自此丧失了在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
4.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德国隆美尔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蒙哥马利统领的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的战役,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5.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进行的决定性战役,是苏德战场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从此德军在苏德战场由战略攻势转为战略防御和退却。
6.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战役发生在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霸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为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
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徐蓝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陷入深刻危机的产物,使人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双重劫难。
但是,战后形成的社会主义新气象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的各种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战后的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阶段。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历史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平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这一过程始终存在着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两个方面。
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
这些社会形态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尽管并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都无一例外地按照这个序列向前发展,而是形式各异、先后不一,但是这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进步过程,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
横向发展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各文明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断扩大,世界日益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历史也最终发展为世界历史。
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因此,当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来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确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陷入深刻危机的产物。
这场危机,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间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间隔期,结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其结果是社会主义获得了重要发展,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当人类进入20世纪时,各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垄断阶段,各国在垄断基础上的竞争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社会生产和资本的规模越出民族国家的狭隘范围,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个经济肌体而整个世界又被瓜分完毕,几个最富有的大国对全世界的统治、控制与争夺等,正是列宁在其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所高度概括的帝国主义时代的这些特征,为大国争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内容,它们不仅要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还要独占这些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它涉及的国家众多,冲突范围广泛,战争进程曲折而复杂。
本文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战争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由德国入侵波兰引发。
随着德国的迅速胜利,欧洲各国相继卷入战争。
战争扩大后,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并向东南亚地区扩张。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战争蔓延至全球范围,进一步加剧了战争的紧张局势。
二、盟军反攻与战局扭转1942年,盟军发动了对德军的北非战役,在埃尔阿拉明、托布鲁克等地成功击败德军,迫使德国在北非撤退。
同年,美国还在太平洋地区发动了中途岛战役,成功阻止了日本的进攻。
这些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盟军反攻的开始,战局开始逐渐扭转。
1943年至1944年,盟军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决战,如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成功地推进了欧洲战线的进展。
同时,在太平洋地区,美军通过岛屿间的残酷战斗,逐渐向日本本土逼近。
这些战斗有效地压缩了德日军力,并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集中营和大屠杀的惨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实施了集中营和大屠杀政策,对犹太人、罗姆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大规模屠杀。
其中最为著名和残酷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数以百万计的人在这里丧生。
这些战争罪行成为世界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让人类对战争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原子弹与日本投降1945年,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并在广岛和长崎投下这一可怕的武器。
原子弹爆炸后,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和庞大的物质损失,使日本政府不得不在同年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的使用不仅给战争带来了极大的杀伤力,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以及对和平的渴求。
五、战争结果与战后整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革。
战争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成两大战争阵营: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盟军战胜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轴心国,世界格局由此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即东西方对立。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2、扩大:苏德战场的开始。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第二日,美国对日宣战。
(影响:珍珠港事件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4、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原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2)时间:1942年1月1日;地点:华盛顿。
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3)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宣言内容:各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4)作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
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作用。
(5)启示:说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面临人类共同的问题时可以"求同存异"联合起来。
5、雅尔塔会议:(1)原因: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时间、地点:1945年2月;苏联的雅尔塔。
(2)参与首脑(三巨头):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苏联的斯大林。
(3)内容: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B、决定成立联合国;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4)说明(启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困难时可以进行合作。
(5)会议影响:①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②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世界历史上的十大战争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战争,这些战争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世界历史上的十大战争,它们不仅改变了各自时代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这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涉及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它爆发于1914年,由于各国之间的复杂联盟和领土争端而引发。
在此战争中,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新型武器的使用,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毁灭。
这场战争结束后,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灾难性的战争之一,涉及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国。
这场战争由希特勒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引发,并以盟军的胜利告终。
在二战中,使用了原子弹,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
二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合国成立,冷战格局随之形成。
3. 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拿破仑战争是拿破仑一世领导的法兰西帝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长期战争。
拿破仑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一度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但最终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
拿破仑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崛起。
4. 三国战争(1618-1648年):三国战争,也被称为三十年战争,起源于宗教改革的斗争。
此战争最初是在德意志地区爆发的宗教冲突,但很快演变为欧洲大陆的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重大的人口减少和财富损失,最终通过威斯特法里条约结束。
该条约为欧洲的宗教平和奠定了基础。
5. 法国大革命战争(1792-1802年):法国大革命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法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组成的。
这场战争改变了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格局,并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结束。
战争结束后,拿破仑崛起,建立了法兰西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战争之一,持续时间长达6年,从1939年至1945年。
它纵横于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各个战场,涉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将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进程以及结局。
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可追溯到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
该和约设定的高昂赔款和严厉的军备限制对德国经济和民众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得国家陷入动荡。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削弱了国际秩序,导致了出现极端主义政权的崛起,如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
1937年起,日本入侵中国,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进程1939年,德国纳粹党的领袖希特勒决定侵略波兰,为此开始了闻名于世的闪电战。
法国和英国对德国的侵略做出回应,宣布对德宣战。
此后,德国发动了西方战役并征服了法国。
在东方,德国同盟国苏联也进行了侵略行动。
随着战争的升级,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了袭击,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到1942年,几乎全球范围内都爆发了战事,并形成了两个敌对集团——轴心国和同盟国。
战争期间,各方采取了包括空袭、海战、地面战等多种战术手段。
随着战争的进行,纳粹德国的犹太人大屠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同盟国逐渐反攻,并于1944年登陆诺曼底,开启了反攻战。
1945年,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杀,纳粹德国投降。
同年,美国投放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结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各地都面临着巨大的战后重建任务。
联合国成立,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和维护全球和平。
战后,冷战大规模爆发,代表资本主义的美国和代表共产主义的苏联展开了对抗。
而在战后东西德国的分裂中,也加剧了冷战的紧张局势。
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强调了国际法和人权的重要性,并奠定了战后国际制度的基础。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对各个参战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也塑造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方向。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欧洲东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战争扩大1940年4月起,德国先后攻占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地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二战规模扩大)。
苏联军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转折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次年2月大败德军。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反攻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雅尔塔会议会议召开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内容分区占领德国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有条件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影响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启发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