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_掷一掷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12
三年级《掷一掷》教学设计掷一掷"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以游戏贯穿整个课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使学生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估计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游戏中既可复习统计知识与数的组合,又可获得新知,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册第118〜119页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从知识内容上看,整个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组合、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
教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由于学生还不会求掷出每个和的确切概率”所以只是通过实验粗略地比较一下。
这种实验的方法是否能反映客观情况呢?还需要经过理论的论证。
教材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启发学生利用组合”的知识来探讨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成功乐趣。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带两个骰子,每桌1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教师和学生示范游戏。
1•师:我想和你们中的几位同学玩游戏,不知有谁愿意?想参加的同学可以通过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来取得游戏资格。
问题:一起掷两个骰子,想一想它们的和可能有哪些?[知识链接:学生是在学完可能性”这单元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已经懂得掷一个骰子,朝上的面,点数只可能是1〜6中的一个。
而一起掷两个骰子,学生可以应用组合”这一知识,把两个朝上数字相加的和的所有情况列出来,或者找出最小的和与最大的和,从而确定和的11种情况。
三年级《掷一掷》教学设计“掷一掷”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以游戏贯穿整个课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使学生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估计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游戏中既可复习统计知识与数的组合,又可获得新知,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册第118~119页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从知识内容上看,整个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组合、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
教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由于学生还不会求掷出每个和的确切“概率”,所以只是通过实验粗略地比较一下。
这种实验的方法是否能反映客观情况呢?还需要经过理论的论证。
教材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启发学生利用“组合”的知识来探讨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愉悦的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成功乐趣。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带两个骰子,每桌1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教师和学生示范游戏。
1.师:我想和你们中的几位同学玩游戏,不知有谁愿意?想参加的同学可以通过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来取得游戏资格。
问题:一起掷两个骰子,想一想它们的和可能有哪些?[知识链接:学生是在学完“可能性”这单元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已经懂得掷一个骰子,朝上的面,点数只可能是1~6中的一个。
而一起掷两个骰子,学生可以应用“组合”这一知识,把两个朝上数字相加的和的所有情况列出来,或者找出最小的和与最大的和,从而确定和的11种情况。
三年级数学上册《掷一掷》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掷一掷》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
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稳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本人在该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表达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概括”四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
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数学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掷一掷》说课稿一、设计思想我在本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运用"五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18~119页。
教材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
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通过与老师比赛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从知识内容上看,整个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组合(质疑)教材通过让学生同时掷两个相同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把两个朝上的数字相加,看和可能有哪些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
根据前面所学的"组合"知识,学生可以把两个数字相加的和的所有情况列出来。
2、事件的确定性与可能性(实验)在上面的所有"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不可能是1和13,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3、可能性的大小(验证)虽然掷出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教材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探索、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由于学生还不会求掷出每个和的确切"概率",所以只是通过实验粗略地比较一下。
三、学情分析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更重要。
2014年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掷一掷说课稿二掷一掷说课稿二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九单元第118页-119页的《掷一掷》。
属于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内容,是本学段的最后一节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组合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
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等统计与概率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扎实其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1)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在游戏、实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组合”的有关知识,在活动中发现、体验2、3、4、10、11、12这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5、6、7、8、9这5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难点:理解可能性大小与事件发生不确定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无意注意为主,对主要与次要特点分辩不清,特别喜欢在游戏中学习,活动中学习,所以根据本课活动课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猜想教学法(2)实验发现法(3)验证教学法如在课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师生比赛游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实验、小组合作、验证、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究新知;在全课小结环节中,让学生相互评价,畅谈感受。
从而达到教与学互融,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说学法。
以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它既顺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发现新知,体验创新,使学生在亲自创造中获得真正的理解。
《掷一掷》说课稿一、设计思想我在本节理论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表现新课标精神,让先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化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先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运用"五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成绩。
整堂课以先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先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认识。
创设情境让先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18~119页。
教材在先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方式讨论可能性大小的理论活动。
经过本活动,可以使先生经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讨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经过与老师比赛的方式,还可以进步先生的动手理论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味。
教材以连环画的方式来展现活动的过程。
从知识内容上看,全部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组合(质疑)教材经过让先生同时掷两个相反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把两个朝上的数字相加,看和可能有哪些情况,这是一个"组合"成绩。
根据前面所学的"组合"知识,先生可以把两个数字相加的和的所无情况列出来。
2、事情的确定性与可能性(实验)在上面的一切"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不可能是1和13,这是一个确定事情。
3、可能性的大小(验证)虽然掷出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教材经过游戏的方式,让先生探求、比较掷出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由于先生还不会求掷出每个和的确切"概率",所以只是经过实验粗略地比较一下。
三、学情分析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浸透数学思想、方法更重要。
2013—2014实小民主校区集体备课纸
课题掷一掷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人:何春燕
上课人:(三年级数学)备课组
组赢。
一组是“5、6、7、8、9”,另一组是“2、3、4、10、11、12”,如果让你们选一组,你们会选哪组?为什么?
二、同桌合作,实验验证
1、出示游戏规则:
(1)两人为一小组合作掷骰子。
(2)其中一人同时掷两颗骰子,算出它们的点数之和。
另一个人负责把点数之和用彩笔涂到表格中,和是几,就在几的上面涂格,从下往上涂。
(3)当涂满其中一列后,活动就结束。
2、同桌合作,进行游戏
3、汇报、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三、数学分析,理论验证
1、为什么掷出和是5、6、7、8、9的可能性较大?列举7、8可能性。
2、出示表格: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4、汇报小结
四、结合实际,应用规律:
1、验证导入中的比赛谁会赢?
2、大富翁游戏
3、摸奖游戏
五、课后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掷一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教材118-119页内容,自编部分补充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进一步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简单组合的有关知识。
3、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每人一张练习纸,一两个骰子;教师自制挂图。
教学过程:一、游戏一1. 出示一个骰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这是一个骰子。
师:你们知道骰子有什么用吗?生:玩麻将时可以用。
师:今天呀,老师也想和你们用骰子做做游戏,大家有信心吗?生:有!2.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大一点的骰子,大家先看看骰子上面都有哪些点数?生:1、2、3、4、5、6。
问题:老师把它任意掷在桌面上,可能掷出哪些数字?生:1-6都有可能。
(在黑板上板书1 2 3 4 5 6 )3.任点一生:你坐得最端正,我想先和你玩个游戏,其他同学只有看的份!师:你猜老师这次掷下去后,可能会掷出几点?生:3点(或别的)。
师:那咱们打个赌好不好,如果这次是3点朝上,你就赢了,如果不是3点朝上,我就赢了,你同不同意?(开始掷,老师赢)师:你有什么想法吗?生:可能发现游戏不公平。
如果这样,就叫学生说说为什么?4.如果没有发现,则轮流投20次,记录一下。
让学生说发现。
3朝上的可能性比别的数朝上的可能性之和要小得多!5.师:依你们的意思,那这个游戏不公平?!那要怎么修改才能公平呢?生:任意说。
师及时引导。
(比如:单数朝上老师胜、双数朝上同学胜;1、2、3朝上老师胜、4、5、6朝上同学胜等等都是公平的。
)6.师:同桌两个同学商定一个规则,一拿出一枚骰子,玩10次,看看谁的运气比较好。
学生汇报,师评价那些胜了的同学运气好。
二、游戏二1.师:在这个游戏中同桌两人只要一枚骰子,但很多组都拿出了两个,这样吧!(出示两枚骰子)下面我们就来思考这个问题:两枚骰子同时掷,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些情况?不可能出现哪些情况?为什么?师把掷两个骰子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部板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