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等式的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3.1.2 等式的性质◆随堂检测1.等式的性质。
(1)如果b a =,那么=±c a ;(2)如果b a =,那么=ac ;如果b a =()0≠c ,那么=a .分一箱苹果,如果每人分10个,则还剩下有6个苹果;如果每人分12个,则缺6个苹果,问有多少人分这箱苹果?分析:利用苹果数量相等列方程,并利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未知数的值。
解:设有x 人分这箱苹果。
列方程612610-=+x x两边减x 10,得 x x x x 1061210610--=-+化简,得 6=62-x两边加6,得 6+6=662+-x化简,得 12=x 2两边除以2,得 6=x答:有6个人分这箱苹果。
◆课下作业●拓展提高1.填空.(1)若a=b,则-2a=( )b; (2)若y x -=,则()yx=-3(3)若n m 31-=,则()n m =; (4)若,322yx=-则()y x =2. 在等式367y -=的两边同时 ,得到313y =3.利用等式的性质求x .(1)132=--x (2)1312-=+x (3)4231=--x (4)1213=-x●体验中考1.(2009年吉林)A 种饮料B 种饮料单价少1元,小峰买了2瓶A 种饮料和3瓶B 种饮料,一共花了13元,如果设B 种饮料单价为x 元/瓶,那么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2(1)313x x -+=B .2(1)313x x ++=C .23(1)13x x ++=D .23(1)13x x +-= 2.(2008年遵义市)某超市销售有甲、乙两种商品.甲商品每件进价10元,售价15元;乙商品每件进价30元,售价40元.若该超市同时一次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80件,恰好用去1600元,求能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各多少件?参考答案:◆随堂检测1.(1)c b ±;(2)bc,.c b2.(1);5=x (2)x=12;(3);1=x (4) ;1=x (5);12-=x (6).12=x ◆课下作业●拓展提高 1.(1)-2;(2)3;(3)-3;(4).34-2.加上6.3.(1)2-=x ;(2);9-=x (3);18-=x (4).4-=x ●体验中考1.A2.解:设能购进甲x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80–x )件。
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2 等式的性质,内容包括:等式的性质、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内容解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初步经历了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借助天平的原理,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后面讨论较复杂的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也为以后在代数儿何中进行量与量之间的转换,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依据,更为以后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掌握等式的性质.(2)能正确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目标解析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上节课学生刚刚接触了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对于等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生活中的天平比较熟悉,将天平的平衡状态与等式的相等关系作对比,快速稳妥地完成等式的性质的学习比较合情合理. 本节课可以类比天平的平衡状态进行学习,而等式的性质二中出现了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学生在知识的转换上可能存在着一定难度.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1.什么是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我们可以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2.下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二)情境引入猜谜语:图是一架天平,现在我把“天平”做为谜面,请你们猜一数学术语.-----等式对比天平与等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把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砝码,则等号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保持两边平衡.(三)自学导航观察与思考:观察视频,思考从视频中能类比出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观察与思考:观察视频,思考从视频中能类比出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归纳】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b ,那么ac=bc ;如果a=b(c ≠0),那么a c =bc .)(四)考点解析例1.根据等式性质进行变形,下列变形错误的是( ) A.若x-a=y-a ,则x=y B.若ac 2=bc 2,则a=b C.若2x=x+y ,则x=y D.若x m−1=ym−1,则x=y【迁移应用】1.下列选项中,不能由已知等式a=b 推出的是( )A.a+3x=b+3xB.a-2=b-2C.ac=bcD.a m =bm 2.下列变形一定正确地是( )A.由x=y ,得x+2=y-2B.由x=y ,得2x-1=2y-1C.由x=y+1,得2x=2y+1D.由x 2=y 2,得x=y3.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变形的依据和过程. (1)若3x+5=8,则3x=8-____,依据是___________,等式的两边________;(2)若-4x=14,则x=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等式的两边__________________; (3)若2m-3n=7,则2m=7+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等式的两边______. 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5=-7; (2)0.4x=-2; (3)12x-6=-9; (4)3x-2=5x+6.解:(1)两边减5,得x+5-5=-7-5.于是x=-12. (2)两边除以0.4,得0.4x 0.4=−20.4.于是x=-5.(3)两边加6,得12x-6+6=-9+6.化简,得12x=-3.两边乘2,得x=-6. (4)两边减5x ,得3x-2-5x=5x+6-5x.化简,得-2x-2=6. 两边加2,得-2x-2+2=6+2.化简,得-2x=8. 两边除以-2,得x=-4. 【总结提升】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例如(4)3x-2=5x+6.将x=-4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 左边=3×(-4)-2=-14;右边=5×(-4)+6=-14.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4是原方程的解. 【迁移应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2+3x=-x+6; (2)-y3=3; (3)56x-13=14; (4)-a2-3=5.解:(1)两边减2,得2+3x-2=-x+6-2. 化简,得3x=-x+4. 两边加x ,得3x+x=-x+4+x. 化简,得4x=4. 两边除以4,得x=1.检验:将x=1代入方程2+3x=-x+6的左边,得2+3x1=5.将x=1代入方程2+3x=-x+6的右边,得-1+6=5.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l 是方程2+3x=-x+6的解.(2)两边乘-3,得y=-9.检验:将y=-9代入方程-y3=3的左边,得-−93=3.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y 所以y=-9是方程-y3=3的解. (3)两边加13,得56x-13+13=14+13.化简,得56x=712.两边乘65,得x=710.检验:将x=710代入方程56x-13=14的左边, 得76×710-13=14.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 所以x=710是方程56x-13=14的解. (4)两边加3,得-a2-3+3=5+3.化简,得-a2=8. 两边乘-2,得a=-16.检验:将a=-16代入方程-a2-3=5的左边,得-−162-3=5.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a=-16是方程-a2-3=5的解. 例3.已知2x 2-x=5,求多项式-4x 2+2x-8的值.解:等式两边乘-2,得-2(2x 2-x)=5×(-2). 化简,得-4x 2+2x=-10.两边减8,得-4x 2+2x-8=-10-8=-18. 【迁移应用】1.已知x=2y+3,则式子4x-8y+9的值是_______.2.若2x 2-3=5,则12x2+4=_____.3.已知23a+4=13b ,则a-12b=_____.例4.已知34m-1=34n ,试用等式的性质比较m 与n 的大小. 解:两边乘4,得3m-4=3n. 两边加4,得3m=3n+4. 两边减3n ,得3m-3n=4. 两边除以3,得m-n=43. 所以m-n >0,所以m >n. 【迁移应用】已知3a+2b+1=2a+3b,试用等式的性质比较a与b的大小.解:两边减2a+3b,得3a+2b+1-(2a+3b)=2a+3b-(2a+3b),即3a+2b+1-2a-3b=0,即a-6+1=0.两边减1,得a-b=-1.因为-1<0,所以a-b<0,所以a<b.例5.对设“〇”“△”“□”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了两次,如图所示的天平都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式子中“□”和“〇”的关系正确的是( )【迁移应用】1.设“〇”“△”“□”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了两次,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天平的指针指向不正确的是( )2.如图,两个天平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与6个小球质量相等的正方体的个数为______.(五)小结梳理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不改变等式的成立性。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和概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等式性质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不改变等式的成立性。
2.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等式性质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具体例子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等式的性质,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子:有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到达B地,问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练习1:判断等式的正确性。
练习2:运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未知数。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1.判断等式的正确性。
2.运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未知数。
3.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式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在掌握了等式的概念之后,进一步探究等式的一些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更深入的等式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他们对等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进行。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进行等式的变形。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及其运用。
2.难点: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等式的性质,并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2.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对等式进行变形呢?怎么变形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并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每个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内在联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的变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等式性质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并强调性质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等式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2《等式的性质》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为后续解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再进行总结和归纳。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具体的例子和数学运算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2x =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x的值。
2.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观察例子,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3.总结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并进行归纳。
4.运用等式的性质: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数学运算。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的性质及其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结果仍然是等式。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程度,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