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粉改性沥青桥面铺装层受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 格式:pdf
- 大小:299.15 KB
- 文档页数:4
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测试与评价方法引言: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是一种新型的路面材料,其独特的组成以及改性工艺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和优势。
然而,为了评估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并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持久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的常见性能测试方法以及评价指标,并探讨其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一、物理性能测试1. 密度测试密度是衡量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材料质量密度的重要指标,可通过测量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计算。
常用的测试设备包括密度计和天平。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评估改性沥青材料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以及有效指导材料的应用。
2. 黏度测试黏度是衡量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材料流动性的指标,通常使用旋转粘度计进行测试。
通过测量物料在一定剪切速率下的黏度,可以评估材料的流变性能。
黏度测试结果可指导改性沥青材料的生产过程和施工工艺选取,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二、力学性能测试1. 弹性恢复率测试弹性恢复率是衡量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材料弹性恢复能力的重要指标。
以驱动轮辙试验仪为例,通过压实试样并施加一定的应力,释放后测量试样的恢复程度。
这个测试方法可以评估改性沥青材料在长期交通负荷下的变形性能和恢复能力,从而确定材料的适用性。
2. 可塑性测试可塑性是指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材料变形的能力,通常通过马歇尔试验进行测试。
通过施加一定试验压力和温度,评估材料的变形性能,如塑性指数、流动值等。
这些测试结果可用于优化材料的组成和生产工艺,以提高其适应性和耐久性。
三、热稳定性测试1. 熔点测试熔点是指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材料从固态到液态转变的温度。
通常使用差热分析仪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能够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从而确定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潜力。
2. 高低温循环试验高低温循环试验是一种模拟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极端温度变化的测试方法。
通过将试样置于不同温度下,反复升降温并测量试样的性能变化,来评估改性沥青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抗疲劳性以及抗裂性等指标。
橡胶粉 SBS复合改性排水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摘要:排水沥青路面(PAC)通常采用开级配设计,具有突出的透水和降噪优势。
为了提高排水沥青混凝土耐久性,提出了采用废旧橡胶粉和SBS进行沥青复合改性的方式,通过高速剪切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胶粉掺量的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并通过析漏试验、劈裂试验、回弹模量试验、渗水系数试验对排水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SBS和橡胶粉的添加,降低了排水沥青混凝土的渗水系数,但显著提高了排水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能力、回弹模量,但最佳胶粉掺量不宜超过15%。
添加胶粉后,排水沥青混凝土的劈裂强度(ITS)和冻融劈裂强度残留比(TSR)提高,胶粉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排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和抗水损害性能。
关键词:胶粉;排水路面;路用性能;渗水系数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B1 引言排水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存在丰富的连通空隙,具有透水、降噪、防滑等功能的开级配混合料。
在降雨时能够在路表形成快速排水通道,防止雨水在路面汇集带来的行车安全隐患。
同时,表面丰富的空隙和较大的构造深度,又使排水路面有良好的静音功能,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及对交通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排水沥青路面在我国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是一项极有推广前景的新技术。
排水沥青路面应用最早可追溯与19世纪50年代英国开发的“无砂大孔混凝土”。
进入20世纪,英国最先将多孔沥青路面应用于机场跑道建设,以提高飞机起降的安全性能。
美国、荷兰等国家也于60年代开始研发排水沥青混凝土。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排水型混凝土材料以来,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排水沥青混凝土新材料、新结构方面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成果[2-3]。
Andres等人提出了采用聚丁二烯树脂做胶结料,采用干燥石英砂做集料,通过空气氧化交联硬化的方式,制备强度高、渗透性好、耐酸碱的排水路面材料[4]。
不同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防水黏结层性能分析摘要为保障依托工程水泥混凝土桥面与沥青铺装层间的良好黏结与防水,推荐用于桥面用防水黏结层方案,选择了FYT-2型和SBS改性沥青防水黏结涂料以及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防水黏结层,开展各类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不同防水黏结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
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防水黏结层的黏结性能、高温耐热性、低温柔韧性、耐酸碱盐腐蚀性、抗油污染性、不透水性及抗集料刺破性能等各有优劣,沥青铺装层混凝土集料对防水黏结层的黏结性能、不透水性能有影响,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更适用于桥面沥青铺装的防水黏结层。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桥面 | 沥青铺装|防水黏结层 | 技术性能 | 模拟试验防水黏结层作为桥面铺装结构的中间层,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对防止桥面铺装病害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其主要功能为黏结、防水和应力吸收层,此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
许多国家都对防水黏结层的设置比较重视。
20世纪80年代法国首先开始了对同步碎石防水黏结封层的使用。
2002年引入中国后,国内对其开展了研究[1-5]。
屈娜通过大量试验提出同步碎石作为桥面防水黏结层时石料的撒布率为60%~70%,沥青结合料与石料的重量比为10%左右,并通过ZHY结构层材料渗透仪的试验研究,证明了同步碎石防水黏结层的不透水性能指标达到要求甚至优于厚卷材[6]。
曾蔚采用固定正压力直剪法,分别在25℃、40℃、60℃温度下对卷材类、同步碎石黏结层、涂膜类三种防水黏结层抗剪强度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同步碎石防水黏结层抗剪性能较为优良的结论[7]。
杨育生对同步碎石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防水黏结层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同步碎石最佳沥青洒布量为1.4kg/m^2,最佳石料撒布量为8.0kg/m^2;在后续的研究中,又针对同步碎石防水黏结层剪切破坏界面上出现的“白碎石”问题,提出了“两油一料”改进方法[8,9]。
SBS改性沥青及SMA的桥面铺装技术徐世法张新天龙佩恒王锐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贺军珠海国际赛车场工程部摘要:本文分析了桥面铺装损坏的类型及成因,评价了SBS改性沥青及SMA的路用性能,建议了桥面铺装层结构厚度设计与材料组成,推荐了粘层与防水层材料和工艺,并对桥面排水系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桥面铺装;SBS改性沥青;SMA;粘层与防水层;排水系统0 引言随着高等道路在我国大规模兴建,桥梁建设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造型优美而结构新颖的大中型桥梁在我国各地不断涌现。
沥青混合料柔性桥面铺装因其具有水泥混凝土桥面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而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果说桥梁结构是桥梁的“形体”,那么桥面铺装可谓是桥梁的“脸面”了。
然而,现实情况是桥梁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桥梁建设中的“重形体,轻脸面”的局面,至今尚无专门的而且行之有效的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规范。
由于交通量及轴载的增大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桥面铺装层普遍出现了严重的早期病害,严重影响了桥梁的服务品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对于一些重点工程或有重大影响的桥梁,其桥面早期损坏甚至影响了业主乃至政府的形象。
因而,桥面铺装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重视。
本文在分析桥面铺装的受力特点及损坏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桥面铺装层材料与设计系统。
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损坏类型常见的损坏类型有如下几种:变形类即车辙、推挤、拥包、波浪和沉陷。
开裂类即横缝、纵缝、网裂、推移裂缝。
松散类即坑槽、松散和剥落。
以上前三类损坏在沥青路面上也常有发生,但是其程度却要轻得多,其原因在于材料在路面中和桥面上的受力特点区别较大。
2 受力特点及损坏成因分析2.1 不论是钢桥还是水泥混凝土桥,沥青混合料铺装层同桥梁结构在材料性能上差异较大,即一柔一刚,因此会导致在外力作用下应力与变形的不连续。
在刚度大得多的桥梁结构上,柔性铺装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尤其是抗剪强度更为关键。
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沥青混凝土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具有优良的耐久性、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其复杂的结构和成分导致了其力学性质的多样化,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细观力学模型和力学行为规律。
通过建立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可以预测其在不同载荷和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有效提高其设计和施工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研究内容本论文旨在建立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其力学行为规律,具体内容包括:(1)沥青混凝土结构及成分特征分析,构建细观力学模型;(2)实验测试获取沥青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质数据;(3)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沥青混凝土的数值模型,模拟其力学响应行为;(4)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沥青混凝土的力学行为规律。
2.技术路线(1)文献资料查阅,深入了解沥青混凝土结构及成分特征;(2)采集沥青混凝土的样本,进行理化指标测试,获取其基本力学性质数据;(3)基于细观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沥青混凝土的数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4)分析模拟结果,研究沥青混凝土的力学行为规律。
三、预期研究成果及贡献本论文旨在建立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力学行为规律,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包括:(1)建立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揭示其复杂的结构和成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2)通过实验测试,获取沥青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质数据,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3)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沥青混凝土的数值模型,模拟其在不同载荷和环境条件下的力学响应及变形特征;(4)分析模拟结果,得出沥青混凝土的力学行为规律,为其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四、论文进度安排本论文的预计进度如下:(1)前期调研,收集文献资料,对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分析(1个月);(2)采集样品,进行实验测试,获取基本力学性质数据(2个月);(3)建立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数值模型,开展数值模拟(3个月);(4)分析模拟结果,得出沥青混凝土的力学行为规律,并撰写论文(2个月)。
胶粉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在现代交通建设中,沥青路面一直是重要的材料之一,但是普通沥青在使用中容易出现龟裂、老化、变形等问题,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性沥青逐渐成为了沥青路面中的主流材料。
胶粉是一种透明的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和切削液等领域。
胶粉具有较好的增韧性、耐磨性和耐候性等性能,因此可以作为改性沥青中的添加剂,提高沥青的弹性模量、耐老化性能和耐久性等特点,从而达到延长路面寿命的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胶粉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为提高沥青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选择不同种类的胶粉作为沥青改性剂,探究其对沥青基础性能和老化性能的影响;(2)研究胶粉与其他材料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特点,如添加剂、填充剂、聚丙烯等;(3)分析不同条件下胶粉对改性沥青的加工工艺和应用性能的影响。
2.研究方法:(1)采用沥青软化点测试、拉伸强度、剪切强度等方法探究沥青基础性能的变化规律;(2)采用紫外线老化试验及动态剪切力测试等方法考察沥青老化性能的改变,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差异;(3)通过添加剂的表征及胶粉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改性研究,探究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提升机理。
三、研究进展和预期结果目前,对胶粉在沥青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包括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改性沥青的性能测试等方面。
针对胶粉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深入的探讨。
本次研究的实验结果将是对胶粉在沥青改性领域应用的深入探索,预期在以下方面取得相应成果:(1)研究不同类型的胶粉对改性沥青的性能指标的影响,得到各种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分类和特点。
(2)探究胶粉与填充剂、添加剂等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得到改性沥青性能和配比参数的最优化方案。
(3)研究改性沥青的加工工艺和应用性能的变化规律,指导改性沥青的实际应用。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历时一年,完成以下主要内容:1.前期调研:对国内外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并为后续实验提供依据。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工程及施工方法研究摘要:本文以无锡某高速公路工程为案例,对橡胶沥青、橡胶沥青抗裂防水层以及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总结出橡胶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要素。
关键词: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施工工艺1.工程介绍无锡市多雨的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无锡某高速公路途经大量居民区和经济开发区,交通噪声影响到沿线居民的生活。
将废胎胶粉应用于沥青路面既有利于资源节约,解决社会环保问题,还能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并降低全寿命成本费用。
结合该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修筑了四公里的橡胶沥青路面依托工程——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工程。
在工程的设计中通过采用橡胶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来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路面噪声,采用橡胶沥青防水粘结技术来减少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和水破坏,可明显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减少后期养护费用。
2.橡胶沥青及混合料施工工艺控制橡胶沥青及混合料与其他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特色和良好的路用性能。
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这种材料的用特性,需要严格的施工工艺要求作保障。
橡胶沥青及混合料的施工主要分为三部分:(1)橡胶沥青的生产;(2)橡胶沥青抗裂防水层的施工;(3)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
由于在高温环境下,废旧胶粉与沥青一直处于反应的不稳定状态,为了保证橡胶沥青及混合料的生产质量,橡胶沥青及混合料的生产、施工比一般的沥青混合料要求更加严格。
2.1橡胶沥青抗裂防水层(SAMI-R)施工工艺橡胶沥青抗裂防水层(SAMI.R)的具体施工步骤大致分为:①施工准备。
1)先人工用竹扫帚将基面进行全面清扫,再用2-3台森林灭火鼓风机沿纵向排成斜线将浮灰吹净,若不能达到“除净”的要求,则用水冲洗,清除基面浮灰和泥浆,尽量使基面集料颗粒能部分外露。
2)在正式施工之前,通过试验,确定沥青洒布车的沥青洒布量和碎石撒布车料斗的倾角、车速和标准的撒布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6月第6期收稿日期:2011-03-04作者简介:邱自萍(1981-),女,山东人,硕士,从事道路工程设计及科研工作。
邱自萍1,郑木莲2,3(1.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2.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4;3.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力学数值模拟摘要:高模量沥青混凝土(HMAC)作为一种新型路面材料,具有模量高、抗车辙性能好、对低温开裂及温度疲劳开裂敏感性不强等优点,对于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非常有效。
该文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设置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荷载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可显著抑制车辙的产生,并推荐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层的模量和厚度的合理范围。
关键词: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车辙;剪应力;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16(2011)06-0258-030前言随着公路交通量增加和重载车辆增多,沥青路面车辙损害现象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路面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防治车辙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高模量沥青混凝土(HMAC)的出现,为解决车辙损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HMAC作为一种新型路面材料,具有模量高、抗车辙性能好、对低温开裂及温度疲劳开裂敏感性不强等优点,对于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非常有效。
本文通过力学数值模拟的手段,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分析了应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对路面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并推荐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层的模量和厚度的合理范围。
1计算模型与考察指标的确定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程序,采用8节点各向同向实体单元SOLID45,建立空间三维模型进行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计算,建立的模型见图1和图2所示。
橡胶粉改性桥梁复合材料(SFRC)的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作者:***来源:《粘接》2023年第10期摘要:针对桥梁工程用混凝土材料在特殊使用环境下的复杂受力性,试验通过不同掺量的橡胶粉,对6%钢纤维掺量的钢纤维混凝土(SFRC)进行改性,制备一种高综合性能的SFRC,并对其性能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橡胶粉掺入,可以增加SFRC的抗折强度、冲击韧性以及断裂韧度,减小SFRC的抗压强度,对材料弹性模量无较大影响。
试验确定最佳橡胶粉掺量为6%,此时,养护28 d的SFRC的抗折强度、冲击韧性以及断裂韧度最高,分别为9.64 MPa、12 451.22 J、432.18 kN/m,抗压强度达到33.64 MPa,弹性模量为27.13 GPa,该橡胶改性钢纤维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强度、韧性。
关键词:橡膠粉;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抗压强度;韧性试验中图分类号:TQ17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922(2023)10-0165-04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or bridge engineeringYANG Bing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complex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materials used in bridge engineering under special usage environments,this experiment modified 6%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FRC)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rubber powder to prepare a high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SFRC,and studied its performanc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opriate addition of rubber powder can increase the flexural strength,impact toughness,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SFRC,reduc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FRC,and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material.The optimal rubber powder content determined in this experiment is 6%.At this time,the flexural strength,impact toughness,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SFRC cured for 28 days are the highest,with 9.64 MPa,12 451.22 J,and 432.18 kN/m,respectively.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reaches 33.64 MPa,and the elastic modulus is 27.13 GPa.This rubber modified steel fiber concrete has good strength and toughness.Key words:rubber powder;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bending strength;compressive strength;toughness experiment在桥梁等工程领域,受到特殊环境的影响,混凝土材料常面临受力复杂性等问题,因此,提升桥梁混凝土的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性能,成为学术和工程界的研究重点之一。
HDPe-胶粉改性沥青及其应力吸收层混合料性能研究中期报告本研究旨在探究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胶粉改性沥青作为基质材料,与应力吸收层(SMA)混合制备一种新型路面材料的可行性。
本文为中期报告,将介绍胶粉改性沥青与SMA混合料性能的初步研究结果。
1. 实验设计本研究选用基于玄武岩的SMA作为应力吸收层材料,将不同比例的HDPE胶粉改性沥青与SMA进行混合制备。
具体实验设计如下:(1)选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测定HDPE胶粉的熔点、软化点和分子量(2)制备不同比例的HDPE胶粉改性沥青(3)评估HDPE胶粉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4)将HDPE胶粉改性沥青与SMA按不同比例混合,制备混合料(5)评估混合料的工作性能、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疲劳性能2. 实验结果与分析2.1 HDPE胶粉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我们测试了不同比例的HDPE胶粉改性沥青的密度、黏度和软化点,并与普通石油沥青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HDPE胶粉改性沥青的密度略微低于普通沥青,但其黏度和软化点均明显高于普通沥青。
这表明HDPE胶粉改性沥青具有更高的粘附性和稳定性。
2.2 HDPE胶粉改性沥青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我们采用马歇尔稳定性测试和快速侵蚀试验评估了HDPE胶粉改性沥青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结果表明,与普通石油沥青相比,HDPE胶粉改性沥青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好的耐久性。
2.3 HDPE胶粉改性沥青与SMA混合料的性能我们将HDPE胶粉改性沥青与SMA按照3:7、5:5和7:3三种比例进行混合,制备了混合料。
通过双向压实试验和拉伸试验,我们评估了混合料的工作性能、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疲劳性能。
结果表明,混合料中HDPE胶粉改性沥青的比例越高,混合料的工作性能越好,并且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和疲劳性能也随之提高。
3. 结论本次研究初步探究了HDPE胶粉改性沥青与应力吸收层混合制备的路面材料的可行性。
实验结果表明,HDPE胶粉改性沥青具有更高的物理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并且与SMA混合制备的混合料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抗拉强度和疲劳性能。
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的应用研究作者:丁卫宏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17年第01期【摘要】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路面结构,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密度和重型车辆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在超载、气候变暖、行车速度提高的综合影响下,路面行车荷载呈现高温、高荷载、高动水平力的三高趋势,沥青路面水毁、高低温永久变形等路面早期变形破坏较大面积的出现在近年通车的高等级公路上。
因此如何经济、环保地解决路面早期破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是采用一定细度的废旧轮胎橡胶粉在高温状态下与基质沥青发生融胀反应所形成胶粉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与一定级配的碎石材料拌和成胶粉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即为胶粉沥青混凝土路面,它具有抗老化、抗反射裂缝、低噪声、平整舒适、抗滑等优点。
通过本人在国道G104五河淮河特大桥及接线工程路面施工的体会,总结废旧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经验,为从事路面施工的同仁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胶粉改性沥沥青;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胶粉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Study on Application of Rubber Powder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Jing Wei-hong(Xinjiang Beixin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 LtdUrumqiXinjiang830011)【Abstract】Asphalt pavement is the main road structure of highway and urban road in our country.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raffic density and heavy vehicle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verload, climate warming and driving speed increase, road traffic load presents three trends, such as high temperature, high load and high dynamic force, asphalt pavement water damage,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permanent deformation The destruction of a larger area in the recent opening of the high-grade highways. Therefore, how to solve the road surface damage in an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 wa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Waste tire rubber powder modified asphalt is a certain degree of waste tire rubber powder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matrix asphalt swelling reaction formed by the formation of powder modified asphalt, rubber powder modified asphalt and a certain grading material mixing grading Asphalt powder mixture into the pavement that is rubber powder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it has anti-aging, anti-reflective cracks, low noise, smooth and comfortable, anti-skid and so on.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104 Wuhe Huaihe Bridge and the connection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roa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waste tire rubber powder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lleagues engaged in pavement construction.【Key words】Early modification of bituminous concrete pavement;Construction of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with rubber powder1. 胶粉沥改性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特性1.1胶粉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