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界限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5
(一).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1.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2.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二).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1).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3).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
(4).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5).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1).8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2).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3).200mm年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5).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6).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一线。
(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三).水文界线:1.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2.分水岭: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中学地理--重要分界线汇总归纳一.地理界线单项归纳:(一).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1.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2.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一雪峰山一线.(二).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1).1月0喀等温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3).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4).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一一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 祁连山-------- 天山一线.(5).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1).8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2).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一一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3).200mm年等降水量线: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5).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一张家口一兰州一拉萨一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6).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大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线.(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三).水文界线:1.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2.分水岭: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一一秦岭.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④.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怒山.⑤.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四).四大海域的分界线: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一一山东半岛蓬莱角.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一一韩国济州岛西南角.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一一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五).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东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祁连山.③.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2.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3200c等值线.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相当于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4500c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7500c等值线.二.地理界线综合归纳:1.秦岭一一淮河一线:(1).气温:大致与一月0c等温线重合.(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13).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2.长城:①.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③.地形:黄土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④.粮食作物:冬小麦〔南〕与春小麦〔北〕.⑤.农业:农业〔南〕与畜牧业〔北〕.⑥.民族:汉族〔南〕与游牧民族〔北〕.3.大兴安岭: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阶梯分界线.②.地形:内蒙古高原〔西〕与东北平原〔东〕的分界线.③.非季风区〔西〕与季风区〔东〕的分界线.④.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⑤.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与温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⑥.干湿地区:半干旱〔西〕与半湿润〔东〕地区的分界线.⑦.植被:温带草原〔草原〕〔西〕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东〕的分界线.⑧.农业:畜牧区〔西〕与耕作区〔东〕的分界线⑨.河流流域:内河流域〔西〕与外河流域〔东〕的分界线4.太行山: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黄土高原〔西〕与华北平原〔东〕的分界线.③.河流流域:黄河流域〔西〕与海河流域〔东〕的分界线.④.省区:山西省〔西〕与河北省〔东〕的分界线.5.巫山: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四川盆地〔西〕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的分界线.③.省区:四川省〔西〕与湖北省〔东〕的分界线.6.横断山:①.地势:地势一〔西〕、二〔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西〕与四川盆地〔东〕的分界线.③.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西〕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④.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西〕与亚热带〔东〕的分界线.7.武夷山:①.地形区:江南丘陵〔西〕与浙闽丘陵〔东〕的分界线.②.省区:江西省〔西〕与福建省〔东〕的分界线.8.天山:①.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南〕与准嚼尔盆地〔北〕的分界线.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的分界线.③.区域划分:南疆〔南〕与北疆〔北〕的分界线.9.昆仑山: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线.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10.阴山: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③.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11.南岭:①.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南〕与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线.②.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与长江流域〔北〕的分界线.12.祁连山: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线.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13.大娄山:①.地形:云贵高原〔南〕与四川盆地〔北〕的分界线.14.雪峰山:①.地势:地势二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云贵高原〔西〕与东南丘陵〔东〕的分界线.15.巴颜喀拉山:①.河流流域:长江水系〔南〕与黄河水系〔北〕的分界线.16.贺兰山:①.降水量: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东〕与干旱地区〔西〕的分界线.③.植被:草原〔东〕与荒漠〔西〕的分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⑤.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⑥.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17.冈底斯山: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②.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④.分水岭: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
话·说·地·理·分·界·线湖北省宜昌市七中何儒培(邮编:443000)地理环境是由多种地理要素共同构成的,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地理要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复杂,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地理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是一种基本的地理事物,掌握地理分界线的分布对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以及地理规律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个小结。
一、世界大洲分界线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是通过南美洲南端火地岛上合恩角的经线。
大西洋与北冰洋分界线:冰岛—法罗岛海丘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
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至南极大陆的子午线(东经20°)。
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以白令海峡为界。
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横越马六甲海峡,再沿巽他群岛西部和南部边界和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横越托雷斯海峡,南部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子午线(东经146°15')作为分界线。
三、我国的各种自然地理分界线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高三地理教案知识点总结: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主要有以下几个:
1.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而黄河也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两条河流的分水岭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
2. 北京时间和新疆时间的分界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为了统一国家标准时间,我国划分了五个时区,其中北京时间和新疆时间的分界线也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3. 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修建的边防工程,横跨多个省份,起到防御和边界界定的作用。
长城也是我国的一道重要地理界线。
4. 中国与邻国的边界线:我国与邻国之间有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线,如与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国家的边界线都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
5. 淮河和秦岭-淮河线:淮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它和秦岭-淮河线共同划定了我国的地理分界,北方是黄淮平原,南方是江淮平原。
这些地理界线在我国的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并掌握这些界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分布。
同时,这些地理界线也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地理界线是将地域单位加以区分的线或带,地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
按属性可分为:①自然地理界线。
如土壤界线、植被界线、自然区划界线等。
②社会经济地理界线。
如行政区界线、经济区界线等。
由于地表地域分异现象多为渐变的,故大多数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常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界带,仅少数是清晰的,如行政区界、流域界线、断层构造线等。
图片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胡焕庸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005年1月6日零时二分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诞生图片二、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图片三、地形区界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图片四、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图片图片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2)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3)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4)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1)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东部(3)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图片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一线(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五、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分水岭:(1)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6)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7)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图片六、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图片七、自然地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中国地理界线归纳一、地理界线单项归纳:(一).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1.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2.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二)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1)1月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3)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
(4)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5)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1)8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2)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3)200mm年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5)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6)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一线。
(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三).水文界线:1.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2.分水岭: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 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为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地理重要分界线
一、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我国气候界线
1.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三、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四、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①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②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
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⑤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⑥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⑦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
⑧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⑨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中国主要自然地理界线1、三大自然区界线:(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2)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3000m等高线。
2、东部季风区四个自然地区界线:(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3200℃等值线;(2)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3、地势三阶梯界线:(1)一、二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2)二、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地形区界线:(1)巫山:鄂渝界线;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二、三阶梯的界线;(2)太行山:晋冀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线;(3)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地势二三阶梯的界线;(4)武夷山:闽赣界线;(5)昆仑山:新藏界线;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地势一、二阶梯的界线;(6)天山:南疆与北疆界线;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界线;(7)秦岭: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界线。
(8)南岭:两广与湘赣;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界线;(9)祁连山:甘青界线;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的界线;(10)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线;一、二阶梯的界线,亚热带与高原气候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11)阴山: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5、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2)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界线A 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B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C 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通过内蒙古高原中部(贺兰山)至祁连山西段,再斜贯青藏高原中部,止于雅鲁藏布江西段。
世界上重要的地理界线1.有关地球的分界线(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级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国际上习惯用20°W 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高中地理十大重要分界线高中地理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特征和地貌条件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中,学生通常会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地理特征,并了解不同地理性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高中地理过程中,熟悉一些重要的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分界线代表着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下面是高中地理十大重要分界线。
一、赤道:赤道是地球上南北半球的重要分界线。
赤道沿线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始终保持着如此之高的温度,而这种气温的高低影响着南北半球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二、北极圈:这是另一个地球上重要的分界线,它是北半球地区最北部的极点。
在北极圈内,气温非常低,可能会出现极地气候,其生态特征和环境条件包括极光,冰川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南极圈:南极圈是最南部的极点,和北极圈一样是重要的地球分界线。
这里有南极大陆,极地气候和生态系统,包括极地海洋,牧场和冰川。
四、热带:热带是二个回归线之间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里,气温通常很高,降水量也很大。
这个区域内陆很广大,包括整个非洲、南美洲、东南亚和大洋洲。
热带非常适合生长和农业,因此被广泛的开垦和利用。
五、极地:极地是极地圈里边的一部分。
在极地,气温非常低,降水量非常少。
这是一个养育极地型生物的独特区域,其中有北极海冰、南极海冰,极地海底生命等。
六、震源带:震源带是地震和地壳形成的重要分界线。
在这个带上,地震经常发生,并影响周围地区的生活和环境。
震源带通常会集中在海岸带和山地。
七、西伯利亚界山脉:这是一个地貌分界线,西伯利亚的动物和植物都生活在这个山脉之西。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通常都不太一样,包括西伯利亚的草原和森林。
八、马路哥多山脉:这是一个南美洲的山脉,在南美洲的居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
这个山脉包括那不勒斯的吉拉罗夫郡,卡哈马卡省和马德拉克鲁斯省。
在这里可以看到南美洲地形的很多独特之处。
九、铁托格山脉:这是一个欧洲和亚洲大陆之间的分界线,也是俄罗斯最东部的地区。
中国地理十条地理界线中国地理十条地理界线是指中国领土范围内的十条地理分界线,包括国境线、边界线、海岸线、江河湖泊分界线等。
这些地理界线在中国领土的划分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的国土安全、资源利用、边境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国境线中国国境线是指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边界线。
根据国际法规定,国境线应按照自然地理界线、历史文化界线等因素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等因素。
中国的国境线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等。
二、边界线边界线是指中国的省际、市际或县际之间的行政分界线。
中国地域广大,边界线的划定对于行政管理和资源利用非常重要。
中国的边界线由国家制定和管理,确保国家领土的完整和行政区域的划分。
三、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是指中国沿海地区与海洋之间的分界线。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涵盖了东海、黄海、南海等多个海域。
海岸线对于中国的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江河湖泊分界线中国众多的江河湖泊在地理上需要进行分界,以便于资源开发和管理。
比如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两大重要江河,它们的分界线对于水资源的调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中国的众多湖泊也需要进行分界,以便于湖泊的管理和利用。
五、民族地区分界线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区在地理上需要进行划分。
根据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各民族的分布,中国设立了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行政区划,划定了民族地区分界线,这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六、自然资源保护区界线为了保护自然资源、饮用水源、珍稀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生态环境,中国设立了自然资源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有着特定的界线,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范围,维护了自然环境的稳定。
七、生态红线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中国制定了生态红线政策,划定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红线的划定对于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初中地理主要地理界线1、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的经线圈。
2、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3、热带和温带,有无太阳直射界线:回归线。
4、温带和寒带,有无极昼(极夜)界线:极圈。
5、亚洲、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6、亚洲、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7、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8、北美洲、拉丁美洲分界线:美国与墨西哥国界。
9、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分界线:莱茵河。
10、东欧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分界线:乌拉尔山脉。
11、我国海陆疆界分界线:鸭绿江口——北仑河口。
12、渤海、黄海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
13、黄海、东海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朝鲜济州岛(西南角)。
14、东海、南海分界线:广东、福建两省海岸线接界处——台湾岛南端。
15、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东缘。
16、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7、我国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分界线:黑龙江省黑河市至云南省腾冲县一线。
18、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19、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0、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东侧。
2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2、我国耕地东、西部分界线:大兴安岭——燕山——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腾冲。
23、我国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端:接近200毫米年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4、长江、黄河流域分界线:昆仑山——秦岭。
世界地理四大分界线一、世界地理分界线——各大洲的分界线1、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黑海——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
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2、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3、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世界地理分界线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4、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5、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6、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7、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8、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亚洲和大洋州的分界线二、世界地理分界线——四大洋的分界线1、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2、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3、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
4、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5、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地理界线专题复习教案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级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从20°W 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注: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绕过陆地所造成。
(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二、有关大洲、大洋及部分国家间的分界线(1)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
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②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③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④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⑥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⑦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2)四大洋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
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3)世界上每个国家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即国界。
国界都是国家间经过谈判商定后,人为划分的。
有以自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为界;也有以直线为界,在一定地段设立界碑、界墙、栅栏作为标志。
如:①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中国和俄罗斯的国界线②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国界线③北纬38°线——朝鲜半岛上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分界线三: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3.地势界线:(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在第二级阶梯上,大部分为1000到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地,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
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和台湾丘陵4.地形区界线: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5.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6.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一月此线以北越向北方气温越低,越向南,气温越高。
7.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8.水系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南岭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9.年太阳辐射量线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十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新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
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太阳辐射弱。
10.大海的分界线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为界。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10、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1).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稀。
(2).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秦岭——淮河线(3).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
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在北方的分界线也可以以大兴安岭及长城为界,大兴安岭以东及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耕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
大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放养牛、羊、马等牲畜具体是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1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1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四:中国的具体地理区划按照地理大区划中国分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
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