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七章1、2节随堂即时巩固
- 格式:doc
- 大小:421.50 KB
- 文档页数:4
一、选择题1.年1月9日,四川省政府召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2014年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依法行政突出问题承诺整改落实情况汇报,讨论省政府年立法计划,研究年依法行政重点工作。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讲是为了( )A.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B.人民依法监督政府行使权力C.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D.加大宪法和法律对政府工作的制约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依法行政的目的,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是对政府依法行政提出的要求,不是目的,应排除。
2.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 )①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③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④确保决策符合每个公民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①②③正确,④说法错误。
3.国务院要求行政执法机关要在作出处罚决定规定时间内,依法公开案件信息,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依法裁量、履行职责,对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不及时公开等行为,要坚决纠正并严肃问责,让执法行为受到社会监督。
依法公开案件信息( ) ①体现政府坚决克服懒政、怠政②有利于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④可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反映民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A。
依法公开案件信息,让公众更充分了解案件,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既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又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①②③正确。
④强调的是民主决策,与题意不符。
4.某市工商局下发通知,要求辖区内的口罩经营户,销售各类口罩须执行实名制购买登记。
被网友曝光后,掀起轩然大波,有关方面叫停这一规定,并向市民和消费者道歉。
该市工商局“口罩实名制”的做法( )A.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切实履行了市场监管职能C.没有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D.没有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解析:选D。
材料中该市工商局的做法,超越了自身的权限,是对市场微观经济活动的不正当干预,没有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故选D项。
1荷塘月色1、[解析] A项“处〞读chǔ;B项“曲〞读qū;C项“霎〞读shà。
[答案] D2、[解析] B项“飘渺〞或写成“缥缈〞;C项“哀〞应为“唉〞,“园〞应为“源〞;D项的“行〞应为“形〞。
[答案] A3、[解析] “泻〞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动态,“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
“浮〞表现出雾气朦胧,“升〞那么失去朦胧之态。
[答案] D4、[解析] 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对象具体。
瞩目:注目。
强调集体或更多的人,用于重大事件、行为。
蓄意: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存心。
故意:有意识地(那样做)。
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用于不如意的事)。
如果:表示假设。
[答案] C5、[解析] A项虽然有“像〞看起来很像比喻词,但它只是表示猜度,不能构成比喻句。
[答案] A6、[解析] 省略号与“等〞重复。
[答案] D7、[解析] 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
[答案] B8、[解析] B.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应移到“季羡林先生〞之后;C.词语赘余,“防止〞“避免〞语意重复;D.语序不当,“往往〞应该在“是〞的前面。
[答案] A9、[解析] 出现在篇首,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答案] A10、[解析] 第①句要注意“宏观构思〞和“粗犷〞搭配,“精巧布置〞和“细腻〞搭配。
第②句要注意“近水如镜〞用“镜〞来比喻“湖〞很恰当,又与“一湖幽静〞押韵;“近水如练〞虽然和“远水如烟〞押韵,但用“练〞喻“湖〞不当。
[答案] A2故都的秋1、[解析] “夹〞在此读“jiá〞。
[答案] C2、[解析] A项厮—嘶,B项搅—绞,D项训—驯。
[答案] C3、[解析] A.两个顿号使用不当,应改为逗号,因为是三个分句之间的停顿。
B.“秋士〞一词应用引号,因为此处需作引用。
C.三个分号使用错误,都应改为逗号,因为四个并列的分句内部没有使用逗号,所以没有必要在分句之间用分号。
[答案] D4、[解析] “工夫〞指“时间、时候〞。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随堂基础巩固]
1.关于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B.动能总为正值
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因此,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
有动能,选项A正确;由E k=1
2
m v2可知,动能E k一定为正值,选项B正确;
动能是标量,速度是矢量,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而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选项C正确;动能不变的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如匀速圆周运动,故选项D错误。
答案:D
2.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合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如果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力一定为零
C.物体在合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解析: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合力做功为零,物体的动能变化为零。
但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对物体做功也可能为零,动能变化为零,如匀速圆周运动。
故A正确。
答案:A。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课后巩固练习(共13课含答案)单元荷塘月色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下列对前两段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之美。
B.“脉脉的流水”中,“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流水人的情意。
c.“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随堂基础巩固]1.关于功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的大小只由力和位移决定B.力和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C.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所以功是矢量D.因为功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所以功是标量解析:功的大小由力、位移及其夹角决定,A错,功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B、C错,D对。
答案:D2.下列现象中,物体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秋千在最高处荡向最低处B.张开的弓把箭水平射出去C.骑自行车匀速驶上斜坡D.正在腾空上升的礼花弹解析:正腾空上升的礼花弹,高度越来越高,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所以是动能转化为势能。
秋千在荡向最低处时,速度越来越快,是势能转化为动能。
匀速驶上斜坡的自行车,动能没变,势能增加,所以A、B、C不对。
答案:D3.关于摩擦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一定做负功B.静摩擦力起着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一定不做功C.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一定都做负功D.静摩擦力可能对物体做正功解析:功的计算公式W=Fl cos α中的l是指相对于地面的位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仅起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它与物体对地“绝对位移”的方向既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所以它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A、C错误;物体间有静摩擦力作用时两物体相对静止,但物体可以相对地面移动,所以静摩擦力也可能做功,B错误;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因此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选项D正确。
答案:D4.如图7-1-10所示,重物P放在粗糙的水平板OM上,当水平板绕O端缓慢抬高,在重物P没有滑动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7-1-10 A.P受到的支持力不做功B.P受到的支持力做正功C.P受到的摩擦力不做功D.P受到的摩擦力做负功解析:摩擦力始终与P的速度垂直,不做功,支持力的方向始终与P的速度同向,做正功。
答案:BC。
[随堂基础巩固]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解析: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识记。
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B项不是其内容,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B2.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描述了一位暴动士兵的话:“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这主要是因为苏俄()A.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广企业国有化C.收取固定粮食税D.坚持劳动义务制解析:由“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等信息,可判断题干材料反映了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给国家,这引起了农民的不满,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日益普遍。
A、B、D三项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
答案:C4.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
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B.只能由政府收购C.必须限量交易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解析:本题比较灵活,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年”,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答案:D。
[随堂基础巩固]1.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B.苏联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C.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D.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解析:材料的核心是开着飞机去排队买面包,这巧妙地讽刺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答案:B2.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
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④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排除含④的A、B、D三项。
答案:C3.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因此A、B、C三项均可排除。
这三次改革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
答案:D4.有人曾把20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解析:题干材料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亡党亡国的罪魁祸首,这是过分夸大一个人在历史剧变中的作用,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故选D。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一、选择题1.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实践的活动可能有( ) ①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②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③参加共青团活动④参与社区民主管理活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B。
作为中学生,由于受能力的限制,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是不切实际的,故排除①。
2.某市政府组织了“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的“市民月”活动,市民们踊跃参与。
该政府共收集意见和建议近千条。
这说明( )A.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B.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法律规定的C.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D.我国公民的政治素质都比较高解析:选C。
市民们踊跃给政府提意见、建议,说明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项和题目无关。
D项说法错误。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③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④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D。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作为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4.某校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政治与我息息相关,要主动参与政治生活”。
这表明青年学生( )①认识到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②具有主人翁意识,关注政治生活③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④坚持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①②③正确指出了青年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故答案选A。
④是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5.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只有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1.(2009年高考江苏卷)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C。
甲、乙两图都表示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检测。
只要有染色体的生物,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就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2.(原创题)2010年1月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对细胞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研究发现,使这种蛋白质沉默会导致染色体非整倍性数目变异。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该蛋白质沉默引起的变异属染色体结构变异B.由该蛋白质沉默引起的变异属染色体数目变异C.这种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D.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后期解析:选A。
根据题意“使这种蛋白质沉默会导致染色体非整倍性数目变异”可知,由该蛋白沉默引起的变异属染色体数目变异。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B.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必定是多倍体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D.八倍体小黑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解析:选D。
单倍体是对生物个体的描述,不是对细胞而言,A 项错误;判断某个体是几倍体应首先判断发育来源,若某个体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则一定是单倍体,与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量无关,所以B项错误,而C项中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D项符合上述判断单倍体的条件。
4.(2008年高考广东卷)关于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多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B.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C.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营养成分必然增加D.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解析:选D。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随堂基础巩固]1.关于功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考虑摩擦和机械自身的重力,功的原理就不适用了B.如果一个机械省力,另一个机械省距离,把这两个机械组合起来的装置可以既省力又省距离C.实际中,利用机械所做的功,一定大于不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D.有的机械既能省力同时又省距离解析: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原理,不仅适用于理想机械,也适用于非理想机械,如果考虑摩擦和机械自身的重力,功的原理仍是适用的,故A错误。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故B、D错误。
实际中,利用机械所做的功,由于要克服摩擦和机械自身重力做功,因此利用机械所做的功一定大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故C正确。
答案:C2.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
在地震救援中,某空降兵在刚跳离飞机、降落伞尚未打开的一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阻力做正功B.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减少D.空气阻力做负功解析:空降兵跳离飞机,在尚未打开降落伞的这段时间内,空降兵向下运动,重力对空降兵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空气阻力对空降兵做负功,由于重力大于空气阻力,空降兵向下做加速运动,其动能增加。
故A、B、C错,D正确。
答案:D3.如图1-2-4所示,把同一物体分别沿BA、CA、DA三个光滑斜面匀速推到同一高度的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BA斜面最费力,做的功最多B.沿DA斜面最费力,做的功最少图1-2-4C.沿三个斜面推力大小都一样,沿DA斜面最省功D .沿三个斜面做的功一样多,沿BA 斜面最省力解析:沿三个光滑斜面BA 、CA 、DA 将物体推上A 点,由于不计摩擦,由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无论沿哪个斜面将物体推上A 点,都与不用斜面直接将物体从E 点匀速提升到A 点做的功一样多,若推力为F ,斜面长为L ,则有FL =Gh ,L 越长,F 越小,所以选项D 正确,选项A 、B 、C 错误。
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的民族问题已不存在B.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C.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的平等D.各民族已实现了共同繁荣解析:选B。
A项观点错误,我国的民族问题仍然存在;C项不是原因,属于因果倒置;D项观点错误,各民族还没有实现共同繁荣。
B项正确。
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句歌词说明我国(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②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已经消失③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消除④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选C。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就要尊重民族差异,尊重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故①正确;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各族人民都成为国家的主人,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故④正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已经消失,故②错误;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遗留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发展仍不平衡,故③错误。
3.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对少数民族服饰、饮食、居住、婚姻、节庆、礼仪、丧葬等风俗习惯,国家给予了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
这表明我国坚持( )A.民族平等原则B.民族团结原则C.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D.民族和谐原则解析:选A。
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给予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故选A项。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帮扶力度,民族地区发展加快的趋势日益明显。
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
本题强调了重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②④的说法符合题意;①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③的说法强调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1.(2009年高考广东卷)《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多选)()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选A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用进废退理论是拉马克提出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
2.(2009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
解析:选B。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海洋蜗牛中,外壳较薄的比较容易被蟹类捕食掉,而外壳较厚的个体则比较容易生存下来,这种现象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2008年高考山东理综卷)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解析:选B。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如果发生进化,那一定是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4.(2008年高考江苏卷)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选C。
由温代——哈伯格定律得知,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
频率不会改变;连续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会越来越多,导致种群中纯合子比例增大,但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5.(2010年广东深圳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选D。
基因突变不受环境控制,环境只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保留种群中有利的变异类型,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6.(原创题)2009年6月20日,赵忠祥老师在
《人与自然》节目中介绍到,在亚马孙河流域
的很多河边都生活着一种相貌十分丑陋的枯叶
龟。
该龟的背壳酷似一片枯叶,给很多种小动
物造成了“错觉”,所以,尽管它行动十分缓慢,
甚至长时间静止不动,但是,每当小鱼、小虾
从它面前游过时,它都能突然伸出头来将其捕食,饱餐一顿。
下面是对枯叶龟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按照达尔文观点来看不正确的是()
A.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中间类型
B.遗传在该龟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中间类型均进化成了今天不同种类的龟
D.枯叶龟的特征是长期适应亚马孙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结果
解析:选C。
因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适应,是自然选择;同时相信在进化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异,而且变异能够不断地向下遗传,故A、B、D均是正确的;因为达尔文又认为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一些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变异类型、个体会不断地被淘汰,故C 项是错误的。
7.(2009年高考上海卷)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
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
为证实两种体色的
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_________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或浅色蛾若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
请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与讨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
请利用F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要证明由于环境不同而引起两种体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可假设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占优势。
(2)本实验变量应为环境的污染与否,所以要选择污染区域和未污染区作为对照。
(4)据表中黑色蛾的
释放数和回收数与黑色蛾对比可知: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白色蛾数量占优势。
(5)由于工业污染使树皮变黑,使白色桦尺蛾在生存斗争中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黑色桦尺蛾不易被天敌发现而存活几率较大,数量增多。
要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可以利用F1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分析子代的颜色。
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1)非工业污染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见下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①选择多对F1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②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