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与干制柑橘皮果胶物化特性比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4
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一、引言果胶是一种在植物细胞间负责保持细胞结构稳定的胶质物质,具有粘性和黏度高的特点。
由于其独特的胶体性质,果胶在食品工业、制药业、化妆品以及纺织印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果胶的提取过程及影响果胶提取效果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新鲜的柑橘果实2. 水3. 酒精4. 醋酸方法:1. 将柑橘果实洗净,去皮取果肉。
2. 将果肉切成小块,并使用搅拌机或研钵将其捣碎成泥状。
3. 将果泥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以保持果泥的湿润状态。
4. 将锅放在火上加热,煮沸。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果泥在加热并煮沸后逐渐变得黏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果胶的胶体溶胀,分子链之间形成交联结构,从而增加了果泥的黏性。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果胶的提取效果也逐渐提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加入酒精或醋酸可以促进果胶的析出。
这是因为酒精和醋酸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够与果胶分子相互作用,从而使果胶分子从溶液中析出。
通过实验的对比,我们发现酒精对果胶的析出效果更佳,而且酒精对果胶的溶解性更适中,有利于分离提取。
四、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尽管我们在实验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但本实验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我们无法得到果胶提取的最佳条件。
其次,我们只使用了柑橘果实进行实验,而没有涉及其他水果,这可能会导致提取效果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方向:1. 调整温度和时间的参数,寻找果胶提取的最佳条件。
2. 进一步研究不同水果中果胶的含量和特性,以比较果胶提取效果。
3. 尝试其他溶剂和提取方法,以寻找更优的果胶提取方案。
五、实验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果胶作为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果胶的提取过程和影响因素,为果胶在食品工业、制药业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果胶不仅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黏度和稳定性,还可以用于制药领域的胶囊包衣、口服片涂膜和药物输送系统等。
综合化学实验------柑橘皮化学成分分析报告1、柑橘皮营养价值随着人类对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使得食品向自然、粗糙、低热值、低盐、低脂肪、符合原物、方便等方向发展,整个社会对营养食品越来越关注。
关于柑桔果皮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国内外资料都有较详尽的介绍,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巴西、日本、中国等国科学家在柑桔果皮的营养及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柑橘皮是柑橘果实加工后余留的最大比例副产品,其内含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以及磷、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其所含营养成分除氨基酸外,其余均高于果肉,尤其是富含具有一定生理活性成分如维生素C、类黄酮等物质,使柑橘皮及其提取物具有多重生理功效。
2、设计思路3、实验目的(1)掌握水溶剂浸渍法提取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
(2)掌握醇类回流法提取类黄酮成分。
(3)掌握水蒸气蒸馏提取香精油成分。
(4)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5)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金属离子。
(6)掌握紫外光谱法测定类黄酮含量。
(7)掌握建立GC混合物分离的色谱条件,并以外标法测定相关物质的含量。
1、柑橘皮有效成分的提取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化学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
(1)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实际工作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根据天然产物中各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用适当的方法将有效成分尽可能完全地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
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渗透、扩散作用下,溶剂渗透入药材组织细胞内部,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的浓度差而产生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药材组织中,溶解可溶性成分,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如此反复,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即完成一次提取。
滤出此溶液,再加入新溶剂,使细胞内外产生新的浓度差,提取可继续进行,直至所需成分全部或大部分溶出。
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一种好的溶剂应对所提成分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共存杂质的溶解度很小。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胶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2. 掌握果胶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3. 优化果胶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效率。
4. 分析影响果胶提取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尤其是柑橘类水果的果皮、果肉和果核中。
果胶具有优良的增稠、稳定、凝胶和粘合性能,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酸浸提法提取果胶,利用果胶在酸性条件下溶解的特性,通过调节提取液的pH值、提取时间和温度等条件,提高果胶的提取效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柑橘皮(新鲜或干燥)2. 盐酸3. 乙醇4. 水浴锅5. pH计6. 电子天平7. 烧杯8. 玻璃棒9. 过滤器10. 蒸发皿仪器:1. 磁力搅拌器2. 恒温水浴锅3. 分光光度计4. 真空干燥箱四、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将柑橘皮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称取一定量备用。
2. 提取:将样品与盐酸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放入烧杯中,调节pH值为2.0,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提取一定时间。
3. 分离:提取完成后,将混合液过滤,得到滤液。
4. 醇沉:将滤液加入无水乙醇,充分搅拌,静置过夜,使果胶沉淀。
5. 干燥:将沉淀物用布氏漏斗抽滤,再用真空干燥箱干燥至恒重。
6. 称重:称取干燥后的果胶样品,计算提取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率:本实验中,果胶提取率随提取时间延长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时间后,提取率变化不大。
这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果胶的提取效果较好,超过一定时间后,提取效果趋于稳定。
2. pH值:当pH值为2.0时,果胶的提取率最高。
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提取率。
3. 提取时间:本实验中,提取时间为2小时时,果胶提取率最高。
4. 温度:提取温度对果胶提取率有显著影响。
温度过高会导致果胶分解,降低提取率;温度过低则提取效率降低。
5. 醇沉:在果胶提取过程中,醇沉是提高提取率的关键步骤。
通过醇沉,可以将果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果胶样品。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以柑橘皮为原料,采用酸抽提法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获得高品质的果胶。
二、实验原料
入料:新鲜的柑子皮样品;
抽提溶液:硫酸钠溶液,质量浓度为0.25mol/L。
三、实验方法
1. 将柑子皮采样,切成片状,放入容器,加入适量的抽提溶液。
2. 振荡混合物,控制反应温度为65℃,振荡时间为90min,振荡频率为180rpm。
3. 用旋转蒸馏仪进行蒸馏,蒸馏后的溶液中含有果胶。
4. 将果胶冷却后,过筛,进行干燥,收集得到果胶样品。
四、实验结果
1. 果胶收率为20%。
2. 果胶的纯度检测结果为40%。
3. 果胶的光泽度检测结果为90%。
4. 果胶的粘度检测结果为200cps。
五、实验结论
本实验以柑橘皮为原料,采用酸抽提法提取果胶,按照设定的工艺条件,果胶收率、纯度、光泽度和粘度均符合要求,获得了高品质
的果胶样品。
认为柑橘皮的酸抽提法可用于提取高品质的果胶。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从果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 了解果胶的性质和提取原理。
3. 掌握果胶的提取工艺和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是植物细胞之间的重要连接物质。
在果皮中,果胶含量较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增稠、凝胶、稳定等。
本实验通过酸水解、脱色、沉淀、干燥等步骤,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柑橘皮- 95%乙醇- 无水乙醇- 6 mol/L盐酸溶液- 3 mol/L氨水- 活性炭- 硅藻土- 尼龙布- 烧杯- 恒温水浴锅- 布氏漏斗- 抽滤瓶- 玻璃棒- 电子天平- 真空泵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 布氏漏斗- 抽滤瓶- 玻璃棒- 电子天平- 小刀- 真空泵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 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烧杯中,加120 mL水,加热至90℃,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
- 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
- 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
2. 酸水解- 将预处理后的果皮颗粒放入烧杯中,加入195%乙醇,使果皮与乙醇的比例为1:10。
-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保温1 h,使果胶溶解。
3. 脱色- 将酸水解后的溶液过滤,滤液用活性炭脱色。
- 脱色后的溶液用滤纸过滤,去除活性炭。
- 将脱色后的溶液用3 mol/L氨水调节pH值至4.5~5.0。
- 将溶液静置过夜,使果胶沉淀。
5. 过滤- 将沉淀后的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6. 干燥- 将滤液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至恒重。
7. 果胶含量测定- 取一定量的干燥果胶,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使用双波长法测定溶液中果胶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胶提取率本实验中,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率为15.6%。
2. 果胶含量本实验中,提取的果胶含量为86.2%。
柑橘皮果胶提取工艺优化柑橘皮中果胶提取最佳工艺的研究(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00)摘要:文章通过对影响柑橘皮中果胶提取工艺的三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柑橘皮中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pH为2.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80min。
柑橘皮;果胶;最佳工艺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anco),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柑橘原产于我国,在我国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栽培历史。
柑橘果实营养丰富,色香味兼优,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为主的各种加工制品。
柑橘产量居百果之首,柑橘汁占果汁的3/4,广受消费者的青睐。
柑橘皮为柑橘的副产物之一,目前有研究介绍柑橘皮中有降血压成分,其药理活性较高,同时柑橘皮内还含有大量的果胶类物质,是果胶提取的天然资源库之一。
本文将从柑橘皮中对果胶提取,为果胶的开发利用提供有一个新来源。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柑橘皮,蒸馏水,乙醇,盐酸,酚酞,酒石酸等。
其中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干燥箱,中药粉碎机等。
1.3 试验方法1.3.1 原料处理将新鲜的柑橘皮成小块,然后再干燥箱内烘干,于105℃灭酶10min,然后低温烘至恒重。
1.3.2 果胶提取工艺处理好的柑橘皮→粉碎→过筛→称量→加入盐酸→恒温水浴→离心→加入5%酒石酸乙醇→静止→过滤→洗涤→烘干→果胶。
1.3.3 pH值在酸解过程中,改变盐酸的pH分别为1.0、1.5、2.0、2.5、3.0在75℃条件下水浴70min,研究pH对果胶产率的影响。
1.3.4 提取温度在pH为2.0的条件下,分别设定70℃、75℃、80℃、85℃等不同的稳定,水浴70min,研究提取温度对果胶产率的影响。
1.3.5 浸提时间在pH为2.0,75℃条件下分别水浴70min、75min、80min、85min,研究浸提时间对果胶产率的影响。
“不知火”柑橘又称“凸橘”“丑橘”,是日本农水省园艺试验场于1972年以“清见”与“中野3号”椪柑杂交育成[1],2000年引入我国四川种植,主要集中在成都、眉山、乐山等地栽培。
目前,“不知火”柑橘主要用于鲜果销售和果肉榨汁。
柑橘皮富含黄酮类、维生素、香精油、果胶、纤维素、色素和橙皮苷等多种有效成分,但有效利用不足[2-3]。
1)橘皮里的果胶非常稳定,具有增稠和胶凝特性[4],可以用作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和佐剂[5],同时具有抗菌消炎和抗癌等作用。
2)橘皮含有非常丰富的精油成分,是提取精油的原料之一,以D-柠檬烯为主,精油不仅用途广泛,而且具有抑菌杀菌、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细胞活性等作用[6]。
在食物和动物饲料中加入柑橘皮精油,既可杀死食源性病原体,又可防止食品变质[7]。
3)橘皮中的类黄酮和酚酸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炎、抗心血管、解毒护肝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等药理作用[8-9]。
“不知火”橘皮具有果皮厚实的特点,经测定,橘皮可占整果重量30%。
目前,尚未有关“不知火”橘皮中有效成分的研究报道,故本研究基于对柑橘皮活性成分的已有研究,分别通过酸水解法、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测定四川乐山、眉山、成都等地“不知火”柑橘皮的果胶、精油和黄酮的含量,为“不知火”开发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不知火”样品分别购于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眉山市丹棱县、成都市蒲江县,购得后保存在贴好标签的密封袋中,放置在4℃条件的冰箱中保存备用。
1.2实验方法1.2.1果胶的制备(酸水解法)1.2.1.1原料预处理称取预先制备的“不知火”干燥果皮样品各16g ,收稿日期:2021-06-08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扶贫产业类(2018NFP0155);乐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1910649103)。
作者简介:江延玉(1996—),女,四川成都人,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6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柑橘栽培与利用。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与检验摘要:果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等细胞壁中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果胶是人体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的主要成份,且具有良好的抗腹泻、抗癌、治疗糖尿病和减肥等多种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学、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
本文主要采用醇析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胶,并对提取出的果胶进行检验.关键字:果胶提取检验前言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例如苹果(以湿品计)中含量为0.7-1.5%,蔬菜中则以南瓜中含量最多,含7%-17%。
其主要用途是用作酸性食品的胶凝剂。
目前果酱、果子冻、桔子果冻仍然是世界上果胶的主要产品。
但随着果胶在了业上作为胶凝剂、增调剂以及保护胶体等用途的发展,用以制果酱的果胶的百分数必然减少。
果胶是一种每个分子含有几百到几干个结构单元的线性多糖,平均分子量大约在50000-180000之间,其基本结构是以α—l,4苷链结合的聚半乳糖醛酸,在聚半乳糖醛酸中,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剩余的部分与钾、钠或铵等离子结合。
高甲氧基化果胶分子的部分链节如下:在果蔬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
原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可被甲基部分地酯化,并且以金属离子桥(特别是钙离子)与多聚半乳糖醛酸分子残基上的游离羧基相连结。
其结构为: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时这种金属离子桥(离子键)被破坏,即得到可溶性果胶。
再进行纯化和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甲氧基化的半乳糖醛酸残基数与半乳糖醛酸残基总数的比值称为甲氧基比度或酯化度。
果胶的胶凝强度的大小是果胶的重要质量标准之一。
影响胶凝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果胶的分子量及酯化度。
酯化度增大.胶凝强度增大,同时胶凝速度也加快。
理论上完全酯化的聚半乳糖醛酸的甲氧基含量是16.32%,这时酯化度为100%,但实际上能得到的甲氧基含量最高值是12%—14%。
一般规定甲氧基含量大于7%的为高甲氧基果胶,小于和等于7%的为低甲氧基果胶。
从天然原料中提取的果胶最高酯比度为75%,食品化工中常用高甲氧基果胶来制果冻、果酱和糖果等.以及在汁液类食品中作增稠剂、乳化剂等,更高酯化度的果胶可通过用甲醇甲氧基化来获得。
柑橘果皮中果胶的提取和应用柑桔果皮中果胶的提取与应用综述摘要:1825年,Bracennot首次从胡萝卜肉质根中提取出一种物质,能够形成凝胶,于是他将该物质命名为“Peetin”,中文译名为“果胶”。
同时,Barcennot用自己提出的果胶制成了“人造胶冻”。
此后,许多化学家研究果胶,并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然界许多水果中和植物组织中都或多或少的含有果胶,从而可以利用含丰富的果胶或残次落果、果皮种子残渣等作原料生产果胶。
一般采用柑橘皮、苹果榨汁后的废渣等。
当前国内真正富有工业提取价值的柑橘类,包括葡萄、柚、橙、蜜柑、柠檬等,不过向日葵植物的废弃物也是高质量低脂果胶的潜在资源。
世界上柑桔年产量超过5×108吨,其果皮约占20%,为提取果胶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所以本实验采用橘皮为原料,采用酸法萃取,酒精沉淀这一简单的工艺路线来提取果胶。
一果胶的存在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它本质上是一种线型多糖聚合物,含有数百至约1000值为3.5,D-半个脱水半乳糖醛酸残基,平均分子量大约在50000 ~180000之间,其PKa乳糖醛酸是果胶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有一些共性糖存在于果胶中。
果胶在植物体中的存在一般有三种形式:1.原果胶:原果胶呈长链存在,是与纤维素等细胞壁组成结合在一起的多聚半乳糖醛酸,少部分发生甲酿化,不溶于水,只存在于细胞壁中;2.果胶:果胶亦呈长链存在,羧基已发生不同程度甲酩化的多聚半乳糖醛酸,溶于水,存在于细胞汁液中;3.果胶酸:这是羧基完全游离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长链,微溶于水,细胞壁与细胞液中均有。
未成熟的柑橘皮中,果胶主要以原果胶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壁中,其分子中有少部分羧基发生甲酯化,不溶于水;在柑橘的逐渐成熟过程中,果胶酶将原果胶分解为可溶性果胶存在于细胞汁液中,其羧基已发生不同程度的甲酯化;最后,果胶分解为微溶于水的果胶酸,其分子结构中的羧基呈完全游离的状态,分布于细胞壁与细胞液中。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橘子皮中果胶的提取方法和原理。
2. 掌握果胶的提取工艺和纯化方法。
3. 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对果胶得率和纯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柑橘类水果的果皮中。
它具有良好的凝胶性能和稳定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酸法提取橘子皮中的果胶,并对其纯度和理化性质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橘子皮、稀盐酸、无水乙醇、蒸馏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高速万能粉碎机、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等。
四、实验步骤1. 橘子皮预处理:将新鲜橘子皮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用高速万能粉碎机粉碎成粉末。
2. 果胶提取:将粉碎后的橘子皮粉末用稀盐酸溶液浸泡,搅拌一定时间,使果胶充分溶解。
3. 离心分离:将提取液在离心机上离心,分离出上清液和沉淀物。
4. 果胶纯化:将上清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使果胶沉淀。
将沉淀物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
5. 果胶干燥:将洗涤后的果胶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去除残留的杂质。
然后将果胶沉淀物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6. 果胶纯度测定:采用酚酞指示剂法测定果胶的纯度。
7. 果胶理化性质测定: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果胶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溶解度等理化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胶提取率:通过实验,从橘子皮中提取的果胶得率为3.5%。
2. 果胶纯度:采用酚酞指示剂法测定的果胶纯度为90%。
3. 果胶理化性质:果胶的分子量为10.5万,分子量分布范围为2.5万~12万,溶解度为30%。
4. 不同提取方法对果胶得率和纯度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酸法提取的果胶得率和纯度较高,而碱法提取的果胶得率和纯度较低。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酸法提取橘子皮中的果胶,得率和纯度较高。
2. 果胶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可作为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原料。
《晒干的橘皮不等于陈皮千万不要用鲜橘子皮泡茶或泡酒》等3则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9年第22期晒干的橘皮不等于陈皮千万不要用鲜橘子皮泡茶或泡酒在干燥的秋冬季,很多家庭都喜欢喝一些秋梨陈皮汤,以清热降火、润肺去燥。
但对于陈皮,很多人有误解,认为晒干的橘皮就是陈皮。
专家表示,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干橘皮并不能代替陈皮。
“ 陈皮不就是橘子皮嘛,怎么就成药材了?”“我吃橘子剥下来的皮晾干,能代替陈皮不?”在中药房里,经常有人这样问药师,陈皮和橘皮外观看似一样,为何价值悬殊?张仲景国医馆特聘专家、副主任中医师赵慧芳说,柑橘皮与陈皮虽是同一种东西,但性质却大不相同。
陈皮是一味中药,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
而鲜橘皮含挥发性芳香油较多,可能刺激肠胃。
不仅如此,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一般的水洗很难将这些有害物质去除干净,所以最好不要用鲜橘子皮泡茶或泡酒。
陈皮,顾名思义就是陈年的橘子皮,但并不是陈放几天的干橘子皮那么简单。
首先只有成熟的橘子皮才能做成陈皮。
隔年后,不利于健康的挥发油含量大量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反而会增加,这时陈皮的药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其次,新会陈皮不是普通的陈皮,它是广东新会茶枝柑的果皮。
从制作工艺上看,茶枝柑的新鲜果皮储存陈化也不简单,需要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贮存陈化3年以上。
如今,新会陈皮已形成从种植、采收、洗选、开皮、翻皮、晒制、陈化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流程。
据介绍,新会陈皮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和挥发油成分,远高于其他产地的陈皮。
据研究:新会陈皮的陈化时间越长,黄酮类物质含量越高。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脂质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炎、抗病毒、抗菌、延缓衰老等作用,因此新会陈皮的疗效会更好一些。
白茶并非越老越好当心买到做旧茶关于白茶,有这样一句俗语,“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因此,很多人认为,白茶越老越好,然而,事实是这样吗?原国家茶叶质检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红说,白茶,指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 . .综合化学实验------柑橘皮化学成分分析报告一、实验背景1、柑橘皮营养价值随着人类对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使得食品向自然、粗糙、低热值、低盐、低脂肪、符合原物、方便等方向发展,整个社会对营养食品越来越关注。
关于柑桔果皮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国内外资料都有较详尽的介绍,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巴西、日本、中国等国科学家在柑桔果皮的营养及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柑橘皮是柑橘果实加工后余留的最大比例副产品,其内含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以及磷、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其所含营养成分除氨基酸外,其余均高于果肉,尤其是富含具有一定生理活性成分如维生素C、类黄酮等物质,使柑橘皮及其提取物具有多重生理功效。
2、设计思路3、实验目的(1)掌握水溶剂浸渍法提取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
(2)掌握醇类回流法提取类黄酮成分。
(3)掌握水蒸气蒸馏提取香精油成分。
(4)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5)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金属离子。
(6)掌握紫外光谱法测定类黄酮含量。
(7)掌握建立GC混合物分离的色谱条件,并以外标法测定相关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1、柑橘皮有效成分的提取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化学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
(1)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实际工作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根据天然产物中各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用适当的方法将有效成分尽可能完全地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
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渗透、扩散作用下,溶剂渗透入药材组织细胞内部,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的浓度差而产生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药材组织中,溶解可溶性成分,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如此反复,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即完成一次提取。
滤出此溶液,再加入新溶剂,使细胞内外产生新的浓度差,提取可继续进行,直至所需成分全部或大部分溶出。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胶的基本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 掌握果胶胶凝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析不同因素对果胶胶凝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的细胞壁中。
果胶具有良好的胶凝性能,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等。
本实验通过测定果胶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胶凝性能,探讨影响果胶胶凝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新鲜柑橘皮2. 无水乙醇3. 硫酸4. 氯化钠5. 蒸馏水6. pH试纸7. 白砂糖仪器:1. 电子天平2. 烧杯3. 玻璃棒4. 滤纸5. 酒精灯6. 温度计7. 移液管8. pH计四、实验步骤1. 果胶提取:- 将新鲜柑橘皮洗净,去皮去核。
- 将柑橘皮切成小块,用蒸馏水浸泡过夜。
- 将浸泡后的柑橘皮煮沸30分钟,以提取果胶。
- 用滤纸过滤提取液,得到果胶溶液。
2. 果胶溶液制备:- 将果胶溶液用无水乙醇进行沉淀,过滤得到干果胶。
- 将干果胶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果胶溶液。
3. pH值对果胶胶凝性能的影响:- 将果胶溶液分别用pH值为2.0、3.0、4.0、5.0的盐酸溶液调节pH值。
- 在不同pH值条件下,将果胶溶液加热至80℃,保温10分钟,观察胶凝现象。
4. 温度对果胶胶凝性能的影响:- 将果胶溶液分别加热至30℃、40℃、50℃、60℃,保温10分钟,观察胶凝现象。
5. 果胶浓度对胶凝性能的影响:- 将果胶溶液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如0.5%、1%、1.5%、2%。
- 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不同浓度果胶溶液的胶凝现象。
6. 糖浓度对果胶胶凝性能的影响:- 在果胶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白砂糖,如5%、10%、15%、20%。
- 在相同条件下,观察糖浓度对果胶胶凝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值对果胶胶凝性能的影响:- 随着pH值的升高,果胶溶液的胶凝性能逐渐增强。
当pH值为4.0时,果胶溶液的胶凝效果最佳。
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实验方案一、目的要求:1.学习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果胶质的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 :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之间的中胶层,尤其以果蔬中含量为多。
不同的果蔬含果胶物质的量不同,山楂约为6.6%,柑橘约为0.7~1.5%,南瓜含量较多,约为 7%~17%。
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得商品果胶。
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制作果酱、果冻等食品。
三、实验药品:仪器:恒温水浴、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尼龙布、表面皿、精密 pH 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真空泵。
材料:柑橘皮(新鲜)。
试剂:1.95%乙醇、无水乙醇。
2.0.2 mol/L 盐酸溶液。
3.6 mol/L 氨水。
4.活性炭。
四、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 烧杯中,加120 mL 水,加热至90 ℃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
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 大小的颗粒,用50 ℃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
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
2.将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入0.2 mol/L 的盐酸以浸没果皮为度,调溶液的 pH 2.0~ 2.5之间。
加热至90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40 min,保温期间要不断地搅动,趁热用垫有尼龙布(100目)的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
3.在滤液中加入0.5%~1%的活性炭,加热至80 ℃,脱色20 min,趁热抽滤(如橘皮漂洗干净,滤液清沏,则可不脱色)。
4.滤液冷却后,用6 mol/L 氨水调至 pH 3~4,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地加入95%酒精溶液,加入乙醇的量为原滤液体积的1.5倍(使其中酒精的质量分数达50%~60%)。
酒精加入过程中即可看到絮状果胶物质析出,静置20 min 后,用尼龙布(100目)过滤制得湿果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