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GSM网络优化服务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24
网络性能KPI(上下行不平衡)优化手册目录1 上下行链路平衡定义说明 (2)1.1上下行平衡定义 (2)1.2上下行平衡公式 (2)1.3上下行不平衡定义标准 (2)1.4上下行不平衡影响因素 (2)2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处理流程 (3)3上下行链路不平衡问题处理思路 (4)3.1参数及数据配置不当 (4)3.2硬件故障 (4)3.3直放站及室分系统 (5)3.4天馈线及跳线问题 (5)3.5塔放安装 (5)3.6天线匹配方面 (5)3.7扩减容后连线问题 (6)3.8手机用户行为 (6)4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小区典型案例(具体分为11种类型): (6)4.1案例一:数据与物理连线不一致 (6)4.2案例二:TRX硬件隐行故障 (7)4.3案例三:跳线故障 (9)4.4案例四:室分系统或直放站 (10)4.5案例五:TRX硬件故障 (11)4.6案例六:驻波过高 (13)4.7案例七:DDPU硬件问题 (15)4.8案例八:减容后出现问题 (16)4.9案例九:功率设置 (17)4.10案例十:天馈接反 (19)4.11案例十一:载频异常吊死导致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21)1 上下行链路平衡定义说明1.1上下行平衡定义GSM系统是一个双向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有自己的发射功率和路径衰落,为了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就要保证每个小区的链路达到基本平衡(上下行链路平衡),可以促使切换和呼叫建立期间,移动通话性能更好。
当上下行平衡时,上行、下行允许的最大传输路径损耗应该是相同的,可以促使切换和呼叫建立期间,移动通话性能更好:➢下行链路(DownLink)是指基站发,移动台接收的链路。
➢上行链路(UpLink)是指移动台发,基站接收的链路。
➢上下行平衡,简言之,在下行信号达到边界时,上行信号也同时达到边界。
1.2上下行平衡公式根据测量报告上下行平衡测量<载频>提取出1-11级指标来计算各个等级的比例:➢上下行链路等级1的比例=上下行链路等级1的测量值/上下行链路等级1-11级的测量值➢上下行链路等级11的比例=上下行链路等级11的测量值/上下行链路等级1-11级的测量值1.3上下行不平衡定义标准华为总部定义上下行不平衡标准为:➢上下行平衡等级1的比例大于等于30% 则认为不平衡(下行偏弱或上行偏强)➢上下行平衡等级11的比例大于等于 30% 则认为不平衡(下行偏强或上行偏弱)1.4上下行不平衡影响因素主要的因素有:➢天馈线及跳线问题➢塔放安装➢参数及数据配置不当➢硬件故障➢直放站➢天线匹配方面➢扩减容后连线问题➢手机用户行为2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处理流程3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问题处理思路3.1参数及数据配置不当这里涉及的上下电平的参数,主要是有:1)塔放衰减因子,2)MS最大发射功率,3)功率等级➢塔放衰减因子:基站安装塔放后,一般上行都会带来上行增益,因此要设置“塔放衰减因子”。
运行维护规程移动通信网络分册移动网网络优化规程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一月目录总体说明 (4)第一篇管理篇 (7)第一章.移动网络优化组织形式和职责 (7)第二节移动网络优化组织形式 (7)第三节移动网络优化机构职责 (7)第四节移动网络优化各级机构岗位职责 (8)第五节移动网络优化各级岗位人员配置 (10)第二章移动网络优化工作基本管理制度 (14)第一节总体要求 (14)第二节工作沟通制度 (14)第三节网络安全制度 (15)第四节会议制度 (15)第五节网络优化作业计划管理制度 (16)第六节持证上岗制度 (17)第七节文档资料管理制度 (19)第八节平台及工器具管理制度 (21)第九节移动网络优化费用管理制度 (22)第十节移动网网络质量问题、网络优化问题汇总上报制度 (23)第十一节移动网络优化考核制度 (25)第十二节移动网络优化培训 (26)第三章第三方网优公司管理制度 (28)第一节对第三方使用原则 (28)第二节对第三方资质认证审核 (28)第三节与第三方正式合同签订 (29)第四节对第三方网优管理要求 (30)第五节对第三方网优结果考核 (31)第四章移动网设备软硬件版本及补丁入网测试管理制度 (32)第一节基本要求 (32)第二节职责分工 (33)第三节入网测试及入网证管理 (35)第四节入网测试申请 (36)第五节入网测试实施 (36)第六节入网测试文档及管理 (37)第五章移动网络优化工作基本要求 (40)第二篇核心网篇 (41)第一章.核心网优化工作开展方式 (41)第一节核心网优化日常工作 (41)第二节核心网专项优化工作 (43)第二章.核心网优化关键工作流程 (46)第三章.核心网优化作业计划 (54)第二篇无线网篇 (56)第一章.无线网优化工作开展方式 (56)第一节无线网日常优化 (56)第二节无线网用户感知度评估 (57)第三节无线网工程优化 (58)第四节无线网专项优化 (60)第二章.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流程 (62)第三章.无线网络优化作业计划 (69)第四篇技术篇 (70)第一章.移动网络优化工器具配置要求 (70)第二章.移动网络优化作业计划执行表 (71)总体说明第1条为了加强对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提高优化工作效率,改善网络运行质量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根据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现行的运行维护管理体制、运行维护规程以及各种管理规定,结合现网实际情况和网络优化工作现状,特制定移动网网络优化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GSM无线网络质量优化方案探究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作为新时代数据的主要传输通道,gsm无线网络质量优化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为更好的满足全网用户对网络运行环境的需求,加快无线网络的发展,对gsm无线网络应该有更为严格的运行要求。
关键词:gsm;无线网络;质量优化中图分类号:tn929.5321 概述gsm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话音和补助业务等多种服务,gsm用户可以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一位子使用固定、移动电话进行通讯,解决了通话的地理位子的局限性。
gsm网络优化主要是通过对系统数据的分析整理和参数修改,解决网络的内部问题,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确保gsm无线网络能够高质量的运行,提高运营收益。
2 优化方法2.1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是了解网络整体性能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对话务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将无线网络的运行状况通过数据的形式直接、有效的反映出来,对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为后期的优化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统计结果中的各项话务的指标是否达标,可以将网络运行环境中的故障区域及问题表现出来,为修复工作提供了便利,是网络质量优化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2 驱车测试驱车测试又称dt测试,依靠车辆行驶过程中在车内对城市的网络信号的不同接受情况,全方位的测试城市的网络运行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根据其面积大小测量时间不等。
由于dt测试范围较广,覆盖较为全面,测试的数据更为可靠,应用较为普遍。
dt测试主要用于检测网路中是否存在干扰、掉话的现象,对于盲区和阴影效应的检测也十分有用。
用dt测试可以准确的找出呼叫不通的原因,是网络优化方案实施的依据。
2.3 cqt定点测试cqt定点测试是一种行对范围较为集中的测试方法,常用于测试酒店、车站、机场等公共场合。
由于cqt采用的是在规定区域内的多点测试,又是室内测试,可以测试的区域正好能够弥补dt测试无法深入的地区,因此常采用两种测试方法相互结合,扩大测试的覆盖率和准确性。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CQT技术规范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2009-8目录一、CQT测试内容及分类 (3)二、CQT测试要求 (3)1、测试时间 (3)2、设备及人员要求: (4)3、测试及记录要求: (4)三、CQT测试方法: (4)1、优化类测试: (4)2、评估类测试: (5)四、CQT测试指标 (6)概述CQT(Call Quality TEST )测试是网络测试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如何改善网络质量建议的有效方法。
CQT测试模拟用户行为,主要评估通话过程中的话音质量。
总部网络优化中心为了统一CQT的测试评估指标和方法,特制定《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CQT技术规范》。
本规范对CQT测试条件、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各省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日常CQT测试应按照总部制定的相关作业计划大纲及测试技术规范要求实施。
周期性CQT测试原则上应至少1年进行2次,测试范围应在不小于各地市核心主城区的基础上由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如主城区进行工程建设和网络扩容等影响网络质量的重大调整工作,且规模达到或超过原网络规模的25%,原则上必须实施CQT测试工作。
专项CQT测试评估应在专项网络优化项目实施完毕后及时开展,测试范围应与专项网络优化实施范围保持一致。
一、CQT测试内容及分类(1) CQT测试主要是针对具体地点进行的定点测试,测试内容涵盖该点用户感知的网络性能(信号覆盖、信号质量、网络接通等内容)(2) CQT测试分为优化类测试及评估类测试二、CQT测试要求1、测试时间CQT测试主要时段原则上选择非节假日的周一至周五9:00-20:00进行,新疆和西藏的测试时间由于时差延后2个小时。
2、设备及人员要求:(1)测试人员必须熟悉GSM、CDMA基本原理及测试要求(2)每组测试人员至少配备2名,需准备至少2部GSM商用手机,GSM终端需支持锁频功能,并具有工程模式,手机需为市面上流行型号。
GSM网络的规划和优化第一篇:GSM网络的规划和优化GSM网络的规划和优化彭陈发摘要:本文以温州市900MHz数字移动网络为例,从无线网络的规划到基站硬件的调整及软件参数的修改,分析了GSM网络优化的思路,并介绍了一些网络优化的经验。
关键词:GSM 网络规划工程检查网络优化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GSM Network目前GSM网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仅仅几年时间已具备相当的规模。
以温洲市为例,自1996年年初建网到现在,用户数已超过46万户,全地区建成基站427个。
因此加强网络优化,搞好运行维护是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关键。
一个完善的网络往往需要经历从最初的网络规划、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到网络优化的历程,并形成良性循环。
1 GSM网的网络规划要取得良好的运行质量,必须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
在网络规划过程中,如果站址选择及频率规划设计合理,则在以后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网络中存在的先天性不足问题也相对较少。
1.1 站址选择站址选择在建网初期相对较为容易,主要是为解决无线覆盖问题。
但在网络不断扩容的过程中,特别是已具相当规模的今天,覆盖问题只存在于极少数山区及市区的地下室与部分室内娱乐场所,已不是主要问题。
因此,站址选择的思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解决高话务区的高阻塞和盲点问题。
目前温州市中心区域基站间距仅400m左右,且在市中心高话区内已有20多个微蜂窝组成一个连续覆盖的环,为宏蜂窝吸收了大量话务量,减轻了负担。
但目前市区高话务基站TCH(话务信道)阻塞率仍较高,如公安外事楼(1)、华联(1)等扇区每线话务量仍高达0.79Erl,TCH阻塞率在10%左右。
因此决定将中心区内已有基站的天线高度降低,根据具体地形大力寻找新站,对于娱乐场所及商业街则可通过增加微蜂窝来解决。
1.2 频率规划频率规划对网络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温州市话务区基站间隔距离很近,且频率资源相对较为紧张,仅10.6MHz。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费用计算方法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2009年8月第一章总则第1条制定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为适应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工作开展的需要,明确网络优化费用成本,协助各省分公司计算网络优化实际费用,加强网络优化费用管理,特制定《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费用计算方法》。
此计算方法应作为各省网络优化中心计算本省网络优化费用的参考文件,实际网络优化费用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通过适当调整后进行计算。
第2条持续性网络优化费用构成原则网络优化费用根据网络优化人员的类别以及从事不同的网络优化工作,由人工成本、车辆成本和工具成本共同构成,并以日为单位进行计算。
第3条持续性网络优化费用计算原则1、计算日常网络优化费用时,首先根据地市所需各类日常优化人员数量和费用单价对地市优化费用分别进行计算,各地市费用合计为各省所需日常网络优化费用。
2、计算专项网络优化费用时,以各省所需专项优化人员数量和费用单价对专项优化费用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各省所需专项网络优化费用。
3、具体内容见本计算方法附件A:《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费用计算表》-日常优化部分、附件B:《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费用计算表》-专项优化部分及附件C:《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费用单价表》第二章持续性网络优化费用的构成第4条持续性网络优化费用构成持续性网络优化费用的总价由各单项费用构成。
其中包括自有人员网络优化费用和聘请第三方网络优化队伍产生的网络优化费用,具体结构如下:自有队伍的费用构成主要包括自有队伍外出测试或因工出差所发生的差旅费、优化过程中使用工具产生的成本、优化车辆使用费用。
自有人员的人工成本不计入网络优化费用成本。
第三方网络优化成本包括第三方在优化过程中需要的人员成本(含第三方公司管理费、第三方公司利润、第三方公司税金)、车辆使用成本、工具使用费用。
第5条人员成本构成人员的成本包括:自有人员出差的差旅费、出差补贴、交通通信费用、第三方人员基本工资,第三方公司管理费。
GSM网络覆盖优化问题定位及解决方法李汶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摘 要: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网络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以争夺市场,成为运营商最关心的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无线网络优化正日益受到重视。
讨论GSM网络无线覆盖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GSM;网络优化;弱覆盖;越区覆盖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10011-01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非常迅猛,随着用户数不物阻挡,地形对无线信号的发射,硬件问题等。
2.1 弱覆盖问题断增加,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同时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争抢客弱覆盖的表象是手机接收到的信号电平比较微弱、并伴随户,保障网络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的期望值,提升用户的满意着高误码现象出现,在MSC边界处弱覆盖还会导致漫游现象。
度,成为了各运营商日益关注的问题。
但由于移动通信系统传判定弱覆盖的依据是:信号电平微弱无法满足通信的要求,且输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以及网络不断扩容所带来的结构不合当前小区必须是最佳小区,没有更强的邻小区。
理,往往会使得网络的服务质量达不到预定的要求。
面对此问弱覆盖的常见解决方案一般有以下几种:题,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关注点已经从网络的规模建设转移① 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增加基站或者直放站,如果是到网络性能优化上。
如何合理利用和配置现有的网络设备、资室内出现弱覆盖则可以考虑安装室内分布系统。
源与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同时在网络的不② 增大服务小区的发射功率。
断发展过程中保持网路服务质量不下降,成为了运营商日常工③ 调整服务小区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或更换高增益的作的重中之重。
天线。
网络优化是指通过对正运行的网络进行用户投诉收集、数据的采集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或其它技术手段,确保网络的服务质量,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同时又对今后无线网络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联通LTE 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4分册:覆盖优化指导手册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中国联通运行维护部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2013年12月1概述 (4)2覆盖问题分类定义 (5)2.1覆盖空洞 (5)2.2弱覆盖 (6)2.3越区覆盖 (6)2.4重叠覆盖 (7)3覆盖问题分析流程 (8)3.1基础数据采集 (8)3.2覆盖指标 (9)3.2.1RSRP (9)3.2.2RSRQ (10)3.2.3SINR (11)3.3覆盖优化目标 (12)3.4配置参数调整 (13)3.5覆盖问题分析流程及方法 (14)4覆盖优化原则 (16)5典型覆盖问题及优化方法 (17)5.1覆盖优化手段 (17)5.2覆盖空洞/弱覆盖问题 (18)5.3越区覆盖问题 (19)5.4重叠覆盖问题 (20)6覆盖增强策略 (22)6.1高功放 (23)6.2IRC技术 (25)6.2.1IRC基本原理 (25)6.2.2IRC性能 (26)6.2.3IRC技术应用建议 (30)6.3ICIC技术 (31)6.3.1ICIC基本原理 (31)6.3.2ICIC性能 (36)6.3.3ICIC技术应用建议 (38)6.4TTI bundling (39)6.4.1TTI bundling基本原理 (39)6.4.2TTI bundling性能 (40)6.4.3TTI bundling技术应用建议 (42)6.5MIMO覆盖增强 (43)6.5.1MIMO基本原理 (43)6.5.2MIMO性能 (45)6.5.3MIMO模式间的切换 (48)6.5.4MIMO技术应用建议 (50)本优化指导手册是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系列文档之一,该系列文档的结构和名称如下:(1)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1分册: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原则(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2分册:工程优化指导手册(3)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3分册:LTE无线网络优化测试方案及验收指标(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4分册:覆盖优化指导手册(5)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5分册:干扰优化指导手册(6)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6分册: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7)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7分册:室内外协同优化指导手册(8)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8分册:开局参数设置及优化指导手册1 概述覆盖优化是网络优化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