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2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42.00 KB
- 文档页数:8
课时提升作业(二)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潍坊模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2日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进了一步。
读下图完成1、2题。
1.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A.AB.BC.CD.D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解析】1选A,2选C。
第1题,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序,银河系属于总星系下的第二级天体系统。
第2题,地球上大气产生条件是适中的质量和体积,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主要决定了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3.某某卫星发射基地作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不包括()A.区域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优势突出B.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C.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D.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解析】选A。
某某位于川西高原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象条件较好,具备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基础条件。
【知识拓展】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分析(1)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3)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4)最好接近赤道地区,因为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力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节约燃料;(5)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
4.若发现一颗行星与其最近恒星的距离非常适合生命的存在,可推断该行星()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解析】选B。
考点2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20·全国第一次大联考)2018年3月13日,据《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在距地球200光年处发现一颗可能宜居的“超级地球”K2—155d,这颗行星围绕一颗红矮星(比太阳质量稍小、温度稍低的恒星)运转,其大小是地球的1.6倍。
科学家经过模拟,推测K2—155d 的大气与地球的大气有相似成分,地表可能存在液态水。
据此完成1~2题。
1.[考向天体系统的判断]行星K2—155d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C.太阳系 D.总星系答案 B解析行星K2—155d围绕红矮星运转,不属于太阳系;银河系直径为10万光年,该行星距地球200光年,没有超出银河系,因此属于银河系,也属于级别最高的总星系。
2.[考向天体特征]与地球相比,K2—155d( )A.与主恒星距离更近 B.能自身发光发热C.对物体的引力较小 D.一定有生命存在答案 A解析由材料可知,K2—155d围绕的主恒星为红矮星,比太阳温度低,因此只有当K2—155d离主恒星更近时,才可能与地球一样存在液态水;K2—155d为行星,自身不发光;K2—155d比地球质量大,所以引力较大;目前只是推测,不能确定K2—155d一定有生命存在。
(2020·某某阶段性考试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8年5月初向火星发射的“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18年11月26日14时54分许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测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任务。
据此完成3~4题。
3.[考向宇宙探索]“洞察”号在火星上进行科研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A.阳光不足,电力无法维持B.失重严重,在火星表面无法着陆C.大风肆虐,设备容易受损D.地形复杂,在火星表面行动困难答案 D解析火星探测器利用太阳能发电进行工作,火星上大气稀薄,太阳能丰富,A项错误;火星探测器已成功着陆火星,B项错误;空气稀薄,不存在大风肆虐,C项错误;火星上地形起伏大,不利于火星探测器行动,D项正确。
专题1.2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考情解读】【核心素养分析】1.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分析地球上(宇宙中)存在生命条件及形成这些条件的原因。
2.地理实践力:观察晴朗的天空,识别主要天体及特征。
3.人地协调观: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保护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
【知识清单】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1)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天体系统(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总星系⎩⎪⎨⎪⎧A 银河系⎩⎪⎨⎪⎧B 太阳系⎩⎪⎨⎪⎧C 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普通性(1)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地球的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2.特殊性——存在生命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所示:(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①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②动力来源: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2019·商南月考)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4日19时49分,近距离飞过冥王星,成为首个探测这颗遥远天体的人类探测器。
冥王星首张高清照也随之发布。
读图,完成1~2题。
1.与图文材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新视野”号探测器现已飞离太阳系B.冥王星是八大行星之一C.图中包含二级天体系统D.冥王星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特征完全相同2.除了地球外,冥王星和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 D )A.没有昼夜现象B.难以获取太阳辐射C.缺少卫星的环绕D.缺少液态的水和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冥王星位于太阳系中,A错;冥王星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新定义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B错;图中既有恒星系统,也有行星系统,C正确;冥王星为矮行星,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特征不相同,D错。
第2题,冥王星和太阳系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缺少液态的水和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
(2019·济南周考)根据天文测算,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18时15分,月球公转轨道经过近地点。
经过近地点2小时37分后,满月到来,此时月亮视直径最大,被称为“超级月亮”。
读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完成3~4题。
3.“超级月亮”出现时,其位置大概位于轨道中的( C )A.①B.②C.③D.④4.“超级月亮”出现时,下列地点可见到“超级月亮”的是( A ) A.东京温哥华B.东京巴西利亚C.巴西利亚巴黎D.巴黎温哥华第3题,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受天体引力影响,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在①位置受到太阳、地球的引力方向相反,指向地球的引力较弱,①是远地点;月球在③位置受到太阳、地球的引力叠加,指向地球的引力强,③是近地点。
所以“超级月亮”出现时,其位置大概位于轨道中的③位置。
第4题,根据材料分析,“超级月亮”出现时,北京时间(东八区)是11月14日20时52分,东京位于东九区,此时东京的区时是14日21时52分,正值夜晚。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2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
据此完成1~2题。
1.不包含图中天体的天体系统为(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C.银河系 D.总星系解析:图中天体属于太阳系中的天体,当然也属于银河系和总星系,河外星系是指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
答案:B2.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 )A.岩石 B.大气C.液态水 D.阳光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月球、金星和木星上都有阳光和岩石,金星和木星上也都有大气,但它们至今还未发现有液态水。
答案:C3.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圆满落月,其后,玉兔号月球车顺利踏上月球表面,开展预定的一系列科学探测。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存在众多巨大的陨石坑是由于表面没有水体覆盖B.月球气温昼夜变化剧烈是由于距太阳较近,紫外线辐射强C.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将南返D.此时悉尼正处在深夜,且白昼时间比北京长解析:月球表面存在众多巨大的陨石坑是由于表面没有大气层保护,陨石直接撞击月面形成,A错;月球气温昼夜变化剧烈一是由于没有大气,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二是由于月球昼夜更替周期很长,B错;12月14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近日点,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将继续南移,C错;悉尼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此时悉尼是23时11分,正处在深夜,此季节越往南昼越长,D对。
答案:D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坠落事件。
据俄紧急情况部说,坠落的是一颗重10吨至30吨的陨石,它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所谓的“陨石雨”。
在坠落区域,许多建筑的窗户玻璃破裂,该事件已造成 1 200多人受伤。
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备考篇提纲挈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近5年高考考查本讲内容的频率较低。
侧重考查太阳辐射,对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考查较少,试题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
对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应加强对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注重典例训练,提升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宇宙中的地球2017年8月21日,一场盛大的日全食在美国上演,在宽约110 km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全食带中,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大约2分钟的日全食。
下图为该地拍摄的日全食照片。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太阳周围的白色X围是(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核反应层答案 C2.日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答案 B知识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间2017年9月6日18时和20时,科学家观测到了两次超强太阳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影响。
据此,回答下题。
1.耀斑爆发( )①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②南、北极地区可能出现“极光”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可能造成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B读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单位:kW·h/m2)分布图。
完成下面两题。
2.影响本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植被状况D.气象特点答案 D3.与甲、乙两地相比,丙、丁两地太阳能利用更普遍,最主要原因是( )A.甲地煤炭储量最大B.乙地太阳能最丰富C.丙地利用技术落后D.丁地用电需求量大答案 D知识3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质专家认为,某群岛是由板块经过一个固定不动的热点,导致一系列的火山喷发而成。
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练案【自主梳理夯实基础】——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宇宙的物质组成(1)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等。
(2)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彗星等。
2.天体系统图中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其中与仙女座星系级别相同的是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答案】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太阳系 B【注意】只有两颗以上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能组成天体系统,谁的质量大且被其他天体绕转,谁就是其中心天体。
例如,太阳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故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颗行星的排序: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A 、B 、C 、D 、E 、F 、G ,H 。
(2)八颗行星的公转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自西向东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宇宙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
(2)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条件,②适于的大气,③的存在。
【答案】温度生物呼吸液态水太阳系行星分类及物理特性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太阳概况: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和,表面温度约为。
(2)太阳辐射①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②能量太阳内部的反应。
【答案】6000K 电磁波核聚变2.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维持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提供能源:包括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答案】光热3.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和大气层的结构(下图):图中由里到外依次为A 层、B 层和C 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层。
【答案】光球色球日冕光球(2)太阳活动①主要类型太阳黑子:出现于上图中层,变化周期约为,是的标志。
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圈层结构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①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③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abcb2019某某4月选考,24,2分2019某某4月选考,25,2分2018某某11月选考,24,2分2018某某4月选考,24,2分2018某某4月选考,25,2分2017某某11月选考,24,2分2016某某4月选考,18,2分2016某某10月选考,2,2分2015某某10月选考,13,2分天文观测天文观测天文观测流星现象天文观测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凌日”现象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天体与天体系统★★★★☆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辐射与地球①太阳辐射的概念ab2017某某11月选考,15,2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及能量分配②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4.太阳活动与地球①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②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b2017某某4月选考,7,2分2016某某4月选考,5,2分2015某某10月选考,14,2分太阳系及太阳活动现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航天器的影响三、地球的结构5.地球的内部圈层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②岩石圈的X围6.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bbb2017某某4月选考,26(2)节选,1分岩浆的发源地★★☆☆☆分析解读本讲内容的考试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大多以地外文明探测新闻为背景材料,考查天体类型、天体层级和生命存在条件等内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多与太阳能开发、农业生产条件等内容整合设计考题,注重结合区域背景综合考查;太阳活动有关内容多以太阳活动的材料为背景,考查太阳活动类型、分布及影响。
地球内部圈层的有关内容多与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内容横向联系考查。
考试越来越侧重从一个知识点深挖,考查角度更细,“小”知识点要特别关注;更加注重考查“生活地理”,即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关的内容。
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备考篇提纲挈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的划分;太阳系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命题情境以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为主,考查频率较低,难度适中;题型为选择题,重点考查了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对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查较少,突出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复习备考时多关注时事热点,尤其是对宇宙探索的最新时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地球的宇宙环境我国有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
牛郎星是天鹰座的一颗恒星,七夕节前后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
下图为某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示意图。
按引力影响算,太阳系的直径约为4光年。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牛郎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A.月球B.地球C.太阳D.流星体答案 C2.牛郎星位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答案 D知识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照片拍摄地点位于( )A.某某郊区B.青藏高原C.赤道附近D.极地附近答案 D2.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查询的信息是( )A.太阳辐射强度B.耀斑活动周期C.大气层的厚度D.八大行星位置答案 B知识3 地球的圈层结构2018年4月5日,日本新燃岳火山喷发,喷出烟尘高达5000米。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①—④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圈层中,属火山熔岩流源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C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5月14日2时01分土库曼斯坦北部发生里氏5.9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下图为“2017年5月24—31日世界部分地区地震分布图”。
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查形式:均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考查内容:太阳辐射及其应用。
考查频率:考查频率很低。
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考查素养:侧重考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素养关注最新宇宙探测成果,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地理现象,能灵活运用所学规律、理论分析、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加强对太阳辐射、宇宙探索等知识点的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地球的宇宙环境“开普勒-452b”是美国太空总署(NASA)发现的首颗太阳系外、位于“宜居带”上体积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
“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其实就是指与恒星距离远近适中、水能够以液态形式存在、温度适中的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宜居带”首先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液态水B.适宜的质量C.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D.行星与恒星距离远近适中答案 D2.“开普勒-452b”围绕运转的恒星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能够发光发热B.寿命较长,发光发热稳定C.存在高级生命D.有八颗行星围绕其运转答案 B知识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图为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类型是( )A.黑子B.耀斑C.极昼D.极光答案 B2.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A.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B.在沙漠探险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C.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D.工作中使用有线答案 D知识3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答案 D2.B圈层是一个(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答案 B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 D综合篇知能转换【综合集训】考点一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火星是太阳系行星,其表面由岩石构成,橘红色外表是表面的赤铁矿(氧化铁)。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新疆界计划”实施的第二个探测项目,2016年7月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已在太空飞行4年11个月的“朱诺”号成功进入木星轨道。
右图为天体系统层次图。
据此完成1~2题。
1.“朱诺”号的动力来源最可能是()A.风能B.核能C.太阳能D.水能2.图中包含进入木星轨道的“朱诺”号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甲B.乙C.丙D.丁2017年4月1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称,土卫二上具备生命所需的几乎所有已知元素。
NASA此次重大发现是“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探测到的。
2015年10月,“卡西尼”号飞经土卫二时对其喷射出的羽流进行了采样,发现了氢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美国科学家推测,这是土卫二地下海海底热液喷口处的海水和岩层之间的化学反应所致,可以为深海微生物提供能源。
据此完成3~4题。
3.土星难以孕育生命的原因可能是()A.公转周期适中B.表面温度过低C.宇宙环境不安全D.体积质量过小4.土卫二可能孕育生命的条件有()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晚7时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
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打响了新一轮太阳风暴的第一枪。
据此完成5~6题。
5.X9.3级大耀斑爆发后,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①全球都会出现极光现象②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电视信号受到干扰④北极附近会出现极昼现象A.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②6.被称为“卫星杀手”的太阳活动是()①黑子②耀斑③日珥④太阳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读我国陕西、新疆、青海三省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图,完成7~9题。
7.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A.青海、陕西、新疆B.新疆、陕西、青海C.陕西、青海、新疆D.新疆、青海、陕西8.①省区在6月份日照时数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深居内陆B.海拔高C.晴天多D.白昼长9.影响②③两省区日照时数冬季差异大的因素主要是()A.纬度位置B.昼夜长短C.天气情况D.海拔高度读某岛屿地壳厚度分布图,完成10~11题。
课练2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狂刷小题夯基础]———练基础小题2017年12月15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最新的“重大发现”,确认开普勒—90星系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存在。
“开普勒—90i”距离地球约2 545光年,质量为地球的1.3倍,且具有固态的岩石表面。
下图为开普勒—90星系和太阳系行星轨道比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开普勒—90星系( )A.类似于太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B.类似于银河系,位于河外星系中C.类似于地月系,位于银河系中D.类似于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2.依据材料信息推测,开普勒—90i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表层温度高 B.昼夜温差大C.大气厚度薄 D.星球密度小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
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部分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读表,回答3~5题。
行星质量(地体积(地平均密度公转自转表面平均球为1) 球为1) (g/cm3) 周期周期温度(℃)地球 1.00 1.00 5.52 1.0年23时56分22(固体表面)火星0.11 0.15 3.96 1.9年24时37分-23(固体表面)3.下列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A.质量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C.表面平均温度高低 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4.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B.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C.有昼夜交替现象D.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5.月球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
其主要原因是两者的( )A.质量差异 B.形状差异C.自转差异 D.公转差异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
读图,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7.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C.昼夜长短 D.海拔8.综合考虑自然和经济因素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练高考小题[2019·浙江4月选考,24~25]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
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创新篇【创新集训】2019年1月3日,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据科学论证,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宇宙天体撞击形成的。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月球探测器减速着陆时采用反推器,而不用降落伞是因为月球上 ( )A.无大气B.地势起伏大C.引力小D.表面温差大答案 A2.与正面相比,月球背面环形山更多,可能是背面( )A.受太阳辐射更强烈B.内力作用强C.无地球的屏障保护D.侵蚀作用大答案 C《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进入红巨星膨胀阶段,为防止地球被吞噬,科学家给地球安装了“发动机”,驶向比邻星(距地球4.2光年)的故事。
完成下题。
3.比邻星所在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答案 C2019年7月10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的天象。
“土星冲日”是指土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此时土星与地球距离最近,亮度也最高,是观测的最佳时机。
据此完成下题。
4.此次土星冲日天象发生之日,在我国( )A.如晴天,彻夜可见此天象B.将发生土星全食的天象C.可观测到土星掠过日面景象D.可观测到土星穿过小行星带答案 A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始终定位于月球背面6.5万千米处的地月引力平衡点L2点(L2点是一片巨大面积空间区域,鹊桥中继卫星可以在这片区域的任意点上工作)附近,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通畅的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读图完成下题。
5.关于“鹊桥”中继星的空间运行状态说法正确的是( )A.绕L2点公转B.绕月球公转C.绕地球公转D.绕太阳公转答案 C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在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成功登上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 093米)”,安装在昆仑站,目前已可以通过卫星通信进行远程遥控,实现全自动、连续监测银河系内的上亿颗恒星,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2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一、单选题1.2019年1月3日,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据科学论证,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宇宙天体撞击形成的。
据此完成第1题。
有关此次探月说法错误的是()A.人不用降落伞是因为月球上无大气B.月球背面环形山更多可能是无地球的屏障保护C.月球背面更适宜天文观测是因为受太阳活动影响小D.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答案】1.C【解析】降落伞的原理是利用空气的阻力,降低下降速度,月球质量小,周围没有大气,因而月球降落不能使用降落伞,A对;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一样的,月球背面始终背对地球,砸落在月球背面的陨石多,而面对地球的正面有地球的屏障保护(地球质量大,能够捕获更多流星体,极大地减少了坠落在月球的陨石数量),因此月球背面环形山比正面多,B对;月球背面更适宜天文观测主要是因为背面不会受到人类发射的各种无线电波和光线的干扰,观测环境是非常安静、稳定、独立的,月球背面受太阳活动影响同样较大,尤其是新月时,月球背面面向太阳,受太阳活动干扰明显,C错;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日期是1月3日,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D对,因此说法错误的选C。
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
“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如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2-3题。
2.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
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 )A.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B.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C.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D.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答案】2.B 3.D【解析】本题以“Trappist-1”恒星系统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恒星系统。
由材料中的“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可知“Trappist-1”类似于太阳能发光的一颗恒星,由此可知“Trappist-1”系统是类似于太阳系的一个恒星系统,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3.若“Trappist-1”质量与太阳相似,那么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而材料中提到“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可知宜居带和“Trappist-1”距离远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下图中的S天体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
S、Y围绕木星旋转,S天体的自转周期为7天。
读图回答下列4-5题。
5.Y天体是A.恒星 B.星云 C.行星 D.卫星5.关于S天体,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表层平均温度低的原因是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B.冰盖下面有海洋是因为其自转、公转的周期适中C.存在液态水可能为生命的进化发展提供条件D.木星为其表层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提供能量【答案】4. D 5.C【解析】4.由村料可知,Y天体绕着木星旋转,应该是木星的卫星。
D符合题意。
5.由材料可知,S天体的自转周为7天,自转周期长,S天体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其表面气温较低。
A不符合题意;由于S天体的表面温度较低,有冰盖减少了水气蒸发,是冰盖下海洋得以保存的原因。
与其自转、公转周期没有关系。
B不符合题意;液态水是生命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存在液态水可能为生命进化发展提供条件。
C符合题意;木星是行星不会对S天体提供能量。
D不符合题意。
随着地球上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和化石燃料后遗症的不断凸现,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太阳能资源的开发。
“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可以实时跟踪太阳,通过水平和竖直旋转集热板,确保太阳光线总是垂直照射其表面,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下图为“追日型”太阳能集热板图片。
完成下列6-7题。
7.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中,经一年测试,下列测试结论正确的是()A.纬度越低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B.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C.纬度越低的城市,竖直旋转角度越大D.纬度越高的城市,竖直旋转角度越大7.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A.极地上空 B.中纬度上空C.副热带上空 D.赤道上空【答案】6.C 7.D【解析】6.根据材料得知,“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是通过水平和竖直旋转集热板,确保太阳光线总是垂直照射其表面,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那么就需要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从最小值的0度开始到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该地纬度数值)。
那么纬度越低,得到的太阳高度角也就越大,那么要求竖直旋转角也就越大,C正确。
水平旋转角度受到季节变化影响,夏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纬度越高,需要的水平旋转度角越大;冬半年,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纬度越低,需要的水平旋转度角越大。
综合来看,描述比较片面,排除A、B选项。
故正确答案选择C。
7.题干中说明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能开发,那么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故又称天文辐射。
天文辐射的分布规律就是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分布规律,天文辐射的分布和变化不受大气影响,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度。
综合来看,全年赤道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从赤道向极地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极小值出现在极点。
故正确答案选择D。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等。
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
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四条曲线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9.四条曲线表示的城市中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10.③曲线表示的城市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B.受高压控制,晴天多C.纬度高,日照时间长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答案】8.D 9.A 10.B【解析】8.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与北京、上海和昆明相比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小,选择D。
9.从全球来看,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太阳辐射强度小;从图中的曲线变化可以看出①曲线表示的城市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小,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选择A。
10.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雨带的推移规律可知曲线①对应北京,②对应昆明,③对应上海,④对应成都;上海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大,故选B。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回答下列11-12题。
1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12.图中M处地壳厚度约为()。
A.38千米B.42千米C.44千米D.46千米【答案】11.C 12.B【解析】11.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结合等值线的分布可知,地壳的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C选项正确。
故选C。
12.本题主要考查特殊等值线的判读。
如图,M所在的等值线介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其数值可能为42,也可能为44,依据图示经纬度可以判断出M处位于四川盆地,地壳厚度相对较小,应为42千米,B 选项正确。
故选B。
13.2012年12月7日,日本东北(33.0°N,144.6°E)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
若下图表示本次地震的时距曲线(地震波随时间而传播距离差异),回答下题。
关于此次地震叙述正确的是()A.距震中越远,a、b传播速度越快B.距震中越近,逃生的准备时间越少C.本次地震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D.汕头接收到本次地震a波比b波早了约2分钟【答案】13.B【解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横波的传播速度慢。
横波造成的破坏严重,纵波与横波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间隔时间短,逃生的机会少。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通过的介质有关,与距震中的远近无关,A错误;距震中越近,纵波和横波的时间间隔越短,越不利于逃生,B正确;本次地震应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C错误;由图知a传播速度慢,b传播的速度快,汕头接收到本次地震b波比a波时间早,D错误。
故选B。
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据此完成下面14-15题。
14.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15.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14.A 1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类型。
14.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
15.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 错误。
2018年6月3日,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富埃戈火山猛烈喷发。
据此回答16-18题。
16.富埃戈火山喷出熔岩最可能来自A.地壳 B.上地幔 C.岩石圈 D.下地幔17.富埃戈火山喷发形成A.岩溶地貌 B.峡湾地貌C.熔岩地貌 D.雅丹地貌18.近两年,全球火山活动频繁,这会使全球气候变暖趋缓。
原因是火山灰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 B.能够使地面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D.对地面保温作用减弱【答案】16.B 17.C 18.A【解析】16.熔融岩浆主要来源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主要由坚硬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因此岩浆来源于上地幔,B选项正确。
17.火山喷发形成火山,或者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熔岩地貌,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岩溶地貌、峡湾地貌和雅丹地貌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因此C选项正确。
18.大量火山灰进行大气层,这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全球变暖趋缓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