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学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51
[精品]痕迹检验学试题痕迹检验学试题1.请简述痕迹检验学的定义和作用。
2.列举并解释常见的痕迹检验技术。
3.请简述纤维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4.请解释火灾现场痕迹检验的重要性,并列举火灾现场痕迹检验的常用方法。
5.列举并解释血液痕迹检验的常用方法。
6.请解释DNA鉴定在痕迹检验中的作用,并简述DNA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7.请解释痕迹检验在刑事侦查中的重要性。
8.请简述痕迹检验学的发展趋势。
9.请解释痕迹检验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0.请列举并解释痕迹检验中常见的错误和误判原因。
答案:1.痕迹检验学是一门研究痕迹的形成、特征、分析以及痕迹的鉴定和检验方法的学科。
它的作用是通过对痕迹的检验和分析,帮助解决犯罪案件和其他相关事件的侦破和鉴定问题。
2.常见的痕迹检验技术包括指纹检验、纤维检验、火灾现场痕迹检验、血液痕迹检验、DNA鉴定等。
指纹检验是通过对指纹的形态、纹理等特征进行比对和鉴定;纤维检验是通过对纤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和比对;火灾现场痕迹检验是通过对火灾现场的残留物和痕迹进行分析和鉴定;血液痕迹检验是通过对血液的成分和特性进行分析和比对;DNA鉴定是通过对DNA序列的分析和比对进行个体鉴定。
3.纤维检验是通过对纤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和比对。
其原理是根据纤维的形态、颜色、纹理、断裂特征等进行鉴定。
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等。
4.火灾现场痕迹检验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确定火灾的起因和原因。
常用的方法包括收集火灾现场的残留物和痕迹,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手段进行鉴定。
5.血液痕迹检验的常用方法包括血迹的显色试剂检验、血型鉴定、DNA鉴定等。
血迹的显色试剂检验是通过对血迹的颜色和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血型鉴定是通过对血液中的血型抗原和抗体进行比对和鉴定;DNA鉴定是通过对血液中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
6.DNA鉴定在痕迹检验中的作用是可以通过对痕迹中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确定痕迹来源的个体信息。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痕迹检验学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
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痕迹的特点?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第二节痕迹形成与分类(一)痕迹形成1.痕迹形成的机理造痕体与承痕体在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使承痕体的组织结构或表面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反映并保留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象,即形成痕迹。
2.痕迹形成的因素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者缺一不可。
平面痕迹的形成还需要介质参与。
(1)造痕体:指留下痕迹的人、物和动物,是痕迹的创造者。
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能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2)承痕体:指保留痕迹的客体,是痕迹的保存者。
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表结构形态和动作习惯痕迹保留并反映出来。
承痕体具有吸附性、渗透性、硬度、可塑性。
(3)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
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4)介质:造痕体表面附着的介质转移到承痕体上形成加层平面痕迹;承痕体表面粘附的介质转移到造痕体上形成减层平面痕迹。
(二)痕迹的分类1.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
《痕迹检验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对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方法及常规检验技术。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各种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对象:本科:文检专业方向、视听资料专业方向、交通安全专业。
教学时间:第三学期,总学时:48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痕迹检验学》课讲授大纲第一章绪论(4学时)重点:1.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2.痕迹检验的程序难点:1.同一认定原理及应用第一节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0.5)第二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第三节寻找、发现、采取、记录痕迹(1)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0.5)第五节痕迹检验的程序(0.5)第六节痕迹检验的工作原理(1)第二章手印检验(14学时)重点:1.指纹的分类体系及其应用价值2.手纹特征的种类及其应用3.手印显现常规方法4.现场手印的分析步骤及方法5.手印鉴定的程序、步骤及方法难点:1.手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表现2.手印显现方法的要求和适用条件3.手印分析中诸特征的综合运用第一节手印的特点和作用(2)一、手印与指纹二、指纹的特点三、手印的作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一、手印的形成二、手印的分类第三节指纹的特征(3)一、乳突纹线的形态二、指头的基本类型三、手掌乳突花纹四、乳突花纹的细节特征第四节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3)一、寻找、发现手印二、显现潜手印的基本方法第五节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1)一、分析、确定犯罪手印二、分析判断手印的遗留部位第六节记录提取现场手印与收取样本手印(2)一、记录现场手印二、固定、提取现场手印三、收取样本手印第七节手印的初步鉴定(2)一、鉴定的准备工作二、初步筛选三、初步比对四、综合评断思考题:1.指纹分类主要分哪几个步骤?各步的意义何在2.手纹的特征有哪些,其价值应怎样考核?3.寻找、发现、显现手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怎样综合分析手印的手别?5.捺印手印应注意哪些问题?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第三章足迹检验(12学时)重点:1.赤足的解剖结构、足型特征2.鞋的生产原料及加工工艺特征、穿用修补特征3.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常规足迹的发现、提取4.足迹鉴定的步骤及常用特征难点;1.局部足型特征2.磨损特征3.疑难足迹的固定、提取4.变形足迹的鉴定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0.5)一、足迹检验的特点二、足迹检验的作用第二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0.5)一、足迹的形成二、足迹的分类第三节足迹特征(3)一、赤足足迹特征二、穿鞋、袜足迹特征三、步法特征第四节足迹的变化(1)一、案犯心理状态和伪装二、鞋底与地面条件三、负重与负重方式第五节足迹的勘验与收集(2)一、寻找现场足迹二、发现确定案犯的足迹三、提取现场足迹和搜集样本足迹四、现场足迹记录第六节足迹分析(3)一、分析鞋种二、分析案犯的个人特点第七节足迹鉴定(2)一、预备检验二、分别检验三、比较检验四、分析评断与鉴定结论思考题:1.何谓足型局部特征?主要有哪些2.鞋子成型工艺有哪些?分别具有哪些特征?3.鞋的穿用特征有哪些?4.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有哪些?5.石膏制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的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提取、固定、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痕迹的特点:客观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关联性广义的痕迹:是指愤怒行为引发的变化而遗留的痕迹或信息。
狭义的痕迹:是指作案人在犯罪活动中,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形成幷遗留的迹象。
痕迹形成的因素:造痕体、承痕体、介质、作用力痕迹的分类:按造痕体〜人体造痕、器械物体造痕、动物造痕按承痕体表面的变化〜立体造痕、平面造痕按检验对象〜形象痕迹、动力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按痕迹质量分类:正常痕迹、变形痕迹痕迹的重点部位:1.在犯罪活动的中心现场与相关地点寻找2.在受破坏(侵害)的客体上寻找3.在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上寻找4.在犯罪嫌疑人遗留物上寻找5.在犯罪嫌疑人来往行走路线上寻找寻找、发现痕迹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静观后动观的原则;先观察后处理的原则;寻、显结合,以寻为主的原则;先提微量物后提痕迹的原则同一认定的基础与条件 1.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特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客观基础;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供同一认定客体的反映性是同一认定的保证条件;同一认定客体的认识能力是同一认定的主观条件痕迹鉴定的程序: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判、得出结论、制作鉴定书痕迹的提取方法:制模法、照相法、转移法、原物提取法、复印法痕迹检验的作用:为确定案件的真伪来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地材料: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地手段;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为案件的终极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痕迹检验的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采取痕迹、痕迹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痕迹的检验鉴定、痕迹档案的管理。
痕迹形成的原因和影响:1、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点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痕迹检验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学习痕迹检验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常见痕迹的检验方法和技术- 提高痕迹检验的实践能力实验设备和材料- 放大镜- 毛刷- 显微镜- 掌纹模板- 指纹粉- 手套实验原理痕迹检验学是一门研究痕迹的形成、移动和检验的学科。
在刑事犯罪侦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实验主要涉及指纹、足迹、掌纹等常见痕迹的检验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佩戴手套,防止干扰和污染样本。
2. 检验指纹:将指纹粉撒在可疑物体表面,通过毛刷将粉末均匀地涂抹在物体表面。
然后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寻找并记录指纹的形状和纹路特征。
3. 检验足迹:如有可疑物体上有足迹,可以先将足迹用适当的方法复制下来(如制作石膏模具),然后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
记录足迹的形状、大小和纹路特征。
4. 检验掌纹:使用掌纹模板,将掌纹的形状和特征比对。
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掌纹的细节并记录。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检验了多个痕迹。
通过指纹粉的使用,我们发现犯罪现场的可疑物体上留下了明显的指纹。
通过放大镜的观察,我们发现指纹上有明显的纹路特征,包括弓形纹、环形纹等。
在足迹的检验中,我们使用了石膏模具,并观察到了足迹的纹路特征,如脚趾间隙和脚掌纹路。
在掌纹的检验中,使用了掌纹模板,并成功比对了样本中的掌纹特征。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痕迹检验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痕迹检验学在刑事犯罪侦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验犯罪现场的指纹、足迹和掌纹等痕迹,可以帮助警方锁定嫌疑人和还原犯罪经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痕迹的保护和采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痕迹的破坏或丢失。
其次,痕迹的分析和比对依赖于痕迹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此外,个体之间的痕迹差异也可能存在误判的可能性。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实践操作,掌握了指纹、足迹和掌纹等痕迹的检验方法和技术。
《痕迹检验学》参赛选中科目鞋印提取与鉴定方法鞋印是犯罪现场常见的痕迹之一,通过对鞋印的提取与鉴定可以为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在《痕迹检验学》中,鞋印提取与鉴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
首先,鞋印的提取是指将现场的鞋印印迹提取到相应的提取介质上,常用的方法有摄影、石膏浆浇注、橡皮印迹等。
摄影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通过高像素的摄像机记录下鞋印的形状和特征,具有快捷、高效的特点。
石膏浆浇注是一种传统的提取方法,通过浇注石膏浆至鞋印上,形成一个立体的印迹,具有真实、可复制的特点。
橡皮印迹则是将橡皮板放在鞋印上,用压纸板或重物加压,使鞋印形成明显的印迹,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
在鞋印提取与鉴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技术要点。
首先是现场保护,即保护好现场的鞋印痕迹,避免污染或破坏。
其次是提取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提取工具和提取介质的选择以及提取环境的准备。
例如,摄影提取时需要使用适当的摄像机和照明设备,以确保拍摄到清晰的鞋印图像。
再次是鉴定时的比对和判断,需要准确地比对鞋印特征并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判断,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是记录和保管,将提取和鉴定结果记录下来,并妥善保管,以备后续破案工作的需要。
总结起来,鞋印提取与鉴定方法是《痕迹检验学》中一门重要的科目。
通过对鞋印的提取和鉴定,可以为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
在提取和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现场保护、提取准备、鉴定技术要点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提取和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提取和鉴定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为犯罪现场调查和破案提供更好的帮助。
痕迹检验专业职称考试试题以及答案(供参考)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痕迹检验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的是犯罪现场中的物证。
下列哪种不属于痕迹检验学的研究范围?A. 血迹痕迹检验B. 指纹痕迹检验C. 纸张痕迹检验D. 语音痕迹检验正确答案:D2. 痕迹检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下列哪些?A. 光谱分析B. DNA鉴定C. 比色法D. 电子显微镜观察正确答案:A、B、C、D3. 下列哪种情况是痕迹检验中常见的错误操作?A. 未保持现场的完整性B. 未使用标准取证工具C. 未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D. 未及时记录取证过程正确答案:A4. 在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情况会影响物证的可靠性?A. 证人的犯罪前科B. 物证的保存环境C. 警方的调查手段D. 犯罪嫌疑人的态度正确答案:B5. 痕迹检验专业人员在处理痕迹时需要注意的原则有哪些?A. 保护现场,避免破坏物证B.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C. 做好现场记录和取证材料的保存D. 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正确答案:A、B、C6. 痕迹检验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证,应采取相应的取证和分析方法。
下列哪种物证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A. 纸张B. 血迹C. 酒精D. 火灾痕迹正确答案:C7.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纸张痕迹进行检验?A. 纸张显微镜观察B. 纸张热分析C. 纸张毛细管电泳D. 纸张红外光谱分析正确答案:A、B、D8.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指纹痕迹进行检验?A. 粉末法B. 化学法C. 光学法D. 生物学法正确答案:A、B、C、D9.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血迹痕迹进行检验?A. 血迹显色反应B. 血型鉴定C. DNA鉴定D. 血迹比色法正确答案:A、B、C、D10.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火灾痕迹进行检验?A. 火灾痕迹显微镜观察B. 火灾痕迹比色法C. 火灾痕迹气相色谱分析D. 火灾痕迹红外光谱分析正确答案:A、B、C、D11.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声音痕迹进行检验?A. 声音频谱分析B. 声纹鉴定C. 声音比色法D. 声音显微镜观察正确答案:A、B12.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图像痕迹进行检验?A. 数字图像处理B. 图像比对C. 图像增强D. 图像显微镜观察正确答案:A、B、C、D13.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鞋印痕迹进行检验?A. 鞋印显微镜观察B. 鞋印比对C. 鞋印鉴定D. 鞋印扫描电镜观察正确答案:A、B、C、D14.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工具痕迹进行检验?A. 工具显微镜观察B. 工具比对C. 工具鉴定D. 工具热分析正确答案:A、B、C15.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对纤维痕迹进行检验?A. 纤维显微镜观察B. 纤维比对C. 纤维鉴定D. 纤维红外光谱分析正确答案:A、B、C、D16.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物证的污染?A. 不戴手套进行取证B. 未清洁取证工具C. 未保持物证的完整性D. 不记录取证过程正确答案:A、B17.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情况会影响物证的保存?A. 高温环境B. 潮湿环境C. 光照环境D. 震动环境正确答案:A、B、C、D18.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因素可以影响物证的分析结果?A. 实验室的设备质量B. 分析人员的经验水平C.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D. 物证的数量正确答案:A、B、C19.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因素可以影响物证的鉴定结果?A. 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B. 鉴定方法的准确性C. 鉴定设备的精度D. 鉴定结果的可信度正确答案:A、B、C、D20. 痕迹检验中,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痕迹检验的职业道德问题?A. 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取证B. 故意篡改取证记录C. 利用职务之便索取贿赂D. 泄露案件的秘密正确答案:A、B、C、D第二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痕迹检验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痕迹检验学实验项目实验一捺印手印样本实验二手印的测量实验三指头乳突花纹的结构与分类实验四标划指节及手掌乳突花纹实验五描绘、标划乳突纹线的细节特征实验六粉末显现法显现无色汗潜手印实验七烟熏、碘熏显现及固定无色汗潜手印实验八胶熏显法显现无色汗潜手印实验九硝酸银显现法显现无色汗潜手印实验十茚三酮显现法显现无色汗潜手印实验十一DFO显现法显现无色汗潜手印实验十二血手印显现方法实验十三灰尘手印显现方法实验十四油质手印显现方法实验十五精斑、阴道分泌物手印的显现方法实验十六皮肤上手印显现方法实验十七胶带剥离与胶带粘面手印的显现实验十八分析、判断现场指印的遗留手别和指别实验十九分析、判断现场掌印的遗留方向和部位实验二十手印的检验与鉴定实验二十一指纹查询、比对系统的应用实验二十二指纹的核实、检视实验二十三捺印足迹样本实验二十四足迹的测量与标划实验二十五立体足迹的提取实验二十六平面足迹的提取实验二十七步幅类型的确定实验二十八步态特征的识别实验二十九足迹的分析实验三十足迹的鉴定实验三十一两类工具痕迹观察实验三十二钳剪痕迹观察实验三十三刺切痕迹观察实验三十四工具痕迹的提取实验三十五线条痕迹的比对检验实验三十六撬压痕迹的鉴定实验三十七钳剪痕迹的鉴定实验三十八钻削痕迹的鉴定实验三十九枪支的结构实验四十弹头痕迹的识别实验四十一弹壳痕迹的识别实验四十二根据弹头痕迹分析射击枪种实验四十三根据弹壳痕迹分析射击枪种实验四十四同一枪支射击弹头痕迹的比对检验实验四十五同一枪支射击弹壳凹陷痕迹的比对检验实验四十六同一枪支射击弹壳线条痕迹的比对检验实验四十七弹头痕迹的检验鉴定实验四十八弹壳凹陷痕迹的检验鉴定实验四十九弹壳线条痕迹的检验鉴定实验五十弹孔痕迹的分析确定实验五十一牙齿痕迹的检验鉴定实验五十二车辆痕迹的检验鉴定实验五十三纺织物痕迹检验鉴定实验五十四玻璃破碎痕迹检验鉴定实验五十五整体分离痕迹检验鉴定实验五十六开锁痕迹的检验实验五十七破坏锁痕迹检验实验五十八锁痕鉴定。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的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提取、固定、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痕迹的特点:客观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关联性广义的痕迹:是指愤怒行为引发的变化而遗留的痕迹或信息。
狭义的痕迹:是指作案人在犯罪活动中,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形成幷遗留的迹象。
痕迹形成的因素:造痕体、承痕体、介质、作用力痕迹的分类:按造痕体~人体造痕、器械物体造痕、动物造痕按承痕体表面的变化~立体造痕、平面造痕按检验对象~形象痕迹、动力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按痕迹质量分类:正常痕迹、变形痕迹痕迹的重点部位:1.在犯罪活动的中心现场与相关地点寻找2.在受破坏(侵害)的客体上寻找3.在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上寻找4.在犯罪嫌疑人遗留物上寻找5.在犯罪嫌疑人来往行走路线上寻找寻找、发现痕迹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静观后动观的原则;先观察后处理的原则;寻、显结合,以寻为主的原则;先提微量物后提痕迹的原则同一认定的基础与条件1.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特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客观基础;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供同一认定客体的反映性是同一认定的保证条件;同一认定客体的认识能力是同一认定的主观条件痕迹鉴定的程序: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判、得出结论、制作鉴定书痕迹的提取方法:制模法、照相法、转移法、原物提取法、复印法痕迹检验的作用:为确定案件的真伪来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地材料: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地手段;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为案件的终极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痕迹检验的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采取痕迹、痕迹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痕迹的检验鉴定、痕迹档案的管理。
痕迹形成的原因和影响:1、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点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就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得专业课.就是为培养与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而设置得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得痕迹物证形成机理与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得理论与方法得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得特点与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得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得专家学者研究得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得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与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得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得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得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得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得勘查、提取、分析方法与技能.三、与本专业其她课程得关系痕迹检验学,就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得一门重要得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得研究范畴及相关得课程内容增设.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得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得范畴与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得任务、作用与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就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得痕迹物证形成机理与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得理论与方法.痕迹检验,就是依据同一认定得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得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得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就是否为某人或某人得某物留得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得概念(一)痕迹得含义痕迹,就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得事物或现象,就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得映像或迹象。
自考痕迹检验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痕迹检验学中,指纹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弓形纹B. 斗形纹C. 螺旋纹D. 箕形纹答案:C2. 在痕迹检验中,以下哪项不是指纹的三大特性之一?A. 唯一性B. 稳定性C. 遗传性D. 可变性答案:D3. 痕迹检验中,对于工具痕迹的分析,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工具痕迹可以反映工具的类型B. 工具痕迹可以反映工具的使用力度C. 工具痕迹可以反映工具的制造工艺D. 工具痕迹可以反映工具的磨损程度答案:C4. 在痕迹检验学中,以下哪项不是鞋印分析的内容?A. 鞋底花纹B. 鞋印的尺寸C. 鞋印的重量D. 鞋印的磨损特征答案:C5. 痕迹检验中,以下哪项不是枪弹痕迹分析的内容?A. 弹头形状B. 弹壳上的击针痕迹C. 弹道方向D. 枪支的制造商答案:D6. 在痕迹检验中,以下哪项不是血迹分析的内容?A. 血迹的分布形态B. 血迹的滴落角度C. 血迹的颜色变化D. 血液的血型答案:D7. 痕迹检验学中,以下哪项不是火灾现场分析的内容?A. 火源的确定B. 燃烧物质的鉴定C. 火灾的起因分析D. 火灾现场的气味描述答案:D8. 在痕迹检验中,以下哪项不是爆炸现场分析的内容?A. 爆炸中心的确定B. 爆炸物的类型分析C.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效应D. 爆炸现场的气温变化答案:D9. 痕迹检验中,以下哪项不是玻璃破碎痕迹分析的内容?A. 玻璃碎片的大小B. 玻璃破碎的形态C. 玻璃碎片的分布D. 玻璃的产地答案:D10. 在痕迹检验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文件检验的内容?A. 文件的书写时间B. 文件的纸张类型C. 文件的打印设备D. 文件的阅读次数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指纹的遗传性指的是指纹的模式是由遗传决定的。
(对)2. 所有指纹都具有高度的唯一性,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同的。
(对)3. 工具痕迹不能提供任何关于工具使用者的信息。
课程代码:00380痕迹检验学-资料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 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 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 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 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 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的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提取、固定、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痕迹的特点:客观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关联性广义的痕迹:是指愤怒行为引发的变化而遗留的痕迹或信息。
狭义的痕迹:是指作案人在犯罪活动中,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形成幷遗留的迹象。
痕迹形成的因素:造痕体、承痕体、介质、作用力痕迹的分类:按造痕体~人体造痕、器械物体造痕、动物造痕按承痕体表面的变化~立体造痕、平面造痕按检验对象~形象痕迹、动力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按痕迹质量分类:正常痕迹、变形痕迹痕迹的重点部位:1.在犯罪活动的中心现场与相关地点寻找2.在受破坏(侵害)的客体上寻找 3.在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上寻找 4.在犯罪嫌疑人遗留物上寻找5.在犯罪嫌疑人来往行走路线上寻找寻找、发现痕迹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静观后动观的原则;先观察后处理的原则;寻、显结合,以寻为主的原则;先提微量物后提痕迹的原则同一认定的基础与条件1.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特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客观基础;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供同一认定客体的反映性是同一认定的保证条件;同一认定客体的认识能力是同一认定的主观条件痕迹鉴定的程序: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判、得出结论、制作鉴定书痕迹的提取方法:制模法、照相法、转移法、原物提取法、复印法痕迹检验的作用:为确定案件的真伪来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地材料: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地手段;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为案件的终极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痕迹检验的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采取痕迹、痕迹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痕迹的检验鉴定、痕迹档案的管理。
痕迹形成的原因和影响:1、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点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痕迹检验学试题一、选择题1. 判断下列哪种痕迹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分析。
A. 液体残留B. 毛发C. 手印D. 血液2. 在痕迹检验学中,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哪些?A. 总体考察B. 显微镜观察C. 化学法分析D. 密度测量3. 痕迹检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枪支弹药B. 纤维材料C. 文字文件D. 身体组织4. 判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检测到文书上的篡改痕迹。
A. 红外光谱分析B. 显微镜观察C. 化学反应D. 指纹比对5. 痕迹检验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结合哪些其他学科进行研究?A. 基因学B. 物理学C. 化学D. 政治学二、问答题1. 解释什么是痕迹检验学?痕迹检验学是一门研究痕迹并利用科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各种物证和痕迹,如纤维、痕迹、体液、火器痕迹等,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和其他相关技术,来判断痕迹的来源、性质和特征。
2. 简述痕迹检验学常用的技术方法。
痕迹检验学常用的技术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化学法分析、痕迹复原等。
显微镜观察主要用于观察细小物体的形态、颜色、纹路等特征;化学法分析则通过对物证进行化学试剂处理,以获得有关物证成分、特性等信息;痕迹复原是指通过某些物理、化学手段使原本无法辨认的痕迹得以清晰显示或恢复。
3. 痕迹检验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痕迹检验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刑事痕迹检验、文书鉴定、交通事故勘查、火灾原因鉴定等。
在刑事痕迹检验中,可通过检验物证痕迹来解决犯罪案件的证据问题;文书鉴定则主要用于判断文件的真伪、完整性以及篡改痕迹;交通事故勘查中,可以通过车辆碰撞痕迹来还原事故发生过程;火灾原因鉴定则可以通过检测火灾现场的痕迹来判断火灾的起火原因。
4. 痕迹检验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痕迹检验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痕迹检验学也逐渐引入了分子生物学、纳米技术等新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痕迹检验的分辨能力和准确性,还加快了检验过程的速度。
痕迹检验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部分课程性质与⽬标⼀、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等教育⾃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能⼒⽽设臵的⼀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定⼈或物进⾏同⼀认定的理论和⽅法的⼀门应⽤科学。
它⽴⾜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性。
⼆、课程⽬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标第⼀章痕迹检验学概论⼀、学习⽬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和检验程序。
⼆、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定⼈或物同⼀认定的理论和⽅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法,对作案⼈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或某⼈的某物留的⼀项技术。
第⼀节痕迹的概念(⼀)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注意:大纲主要看每个章节的第二部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简述以及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中主要看加黑部分、尤其是后面加以说明或标有页码的部分。
另外注意看本大纲50页中关于命题的说明。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
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二)痕迹的特点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第二节痕迹形成与分类(一)痕迹形成1.痕迹形成的机理造痕体与承痕体在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使承痕体的组织结构或表面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反映并保留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象,即形成痕迹。
2.痕迹形成的因素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者缺一不可。
平面痕迹的形成还需要介质参与。
(1)造痕体:指留下痕迹的人、物和动物,是痕迹的创造者。
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能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2)承痕体:指保留痕迹的客体,是痕迹的保存者。
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表结构形态和动作习惯痕迹保留并反映出来。
承痕体具有吸附性、渗透性、硬度、可塑性。
(3)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
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4)介质:造痕体表面附着的介质转移到承痕体上形成加层平面痕迹;承痕体表面粘附的介质转移到造痕体上形成减层平面痕迹。
(二)痕迹的分类1.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
2.按痕迹形态分类:立体痕迹,平面痕迹。
平面痕迹中又分减层平面痕迹和加层平面痕迹。
加层平面痕迹,依据加层物的色调分为有色加层平面痕迹和无色加层平面痕迹。
3.按造痕体与承痕体分类:形象痕迹,即造痕体外表结构形态在承痕体上所留的迹象;动作习惯痕迹,即痕迹中反映出的动作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即某一完整客体被分离成若干部分,被分离的各部分在分离缘和分离面处能互为衔接吻合的痕迹。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和方法(一)痕迹检验的理论1.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物质由一客体上转移到另一客体上的运动过程,是物质转移。
物质在两客体间的相互交换的运动过程是物质交换。
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为痕迹检验鉴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条件。
2.同一认定原理在痕迹检验鉴定中,“同一”主要包含:客体某一方面的重要特征自身与自身的反映形象特征同一;客体本身的一部分形体与另一部分形体的分离关系特征同一;动力定型习惯反映在现场的与反映在其他场所的习惯痕迹特征同一。
同一认定,是指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特征,对这些客体是否同一所做出的判断。
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
同一认定的客体,只能是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
(二)痕迹检验的任务1.寻找显现痕迹2.固定提取痕迹3.痕迹分析4.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5.痕迹的检验鉴定6.痕迹档案的管理(三)痕迹检验的作用1.为确定案件的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的材料。
2.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
3.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的手段。
4.为发现、记录、提取、固定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
5.为案件的终结、起诉、审判提供重要的证据。
(四)痕迹检验的程序与方法痕迹检验的基本程序有: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与结论、制作鉴定书。
1.预备检验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情况(2)明确鉴定要求(3)初步观察处理检材(4)清点与登记(5)准备好器材与实验材料2.分别检验分别检验,是对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其样本痕迹分别观察,分析痕迹的形成条件,寻找客体的特征,确定重点检验的痕迹与重点检验的部位。
(1)检验现场痕迹检验现场痕迹形成时造痕体、承痕体所处的位置、状态、作用力的方向角度。
痕迹的种类、结构、各部位的特征反映,有无变形、重叠。
寻找种类特征、细节特征。
选择重点痕迹与主要特征,供比对检验用。
(2)检验嫌疑客体或嫌疑样本痕迹弄清采取的条件是否符合现场痕迹形成的条件;全面寻找确定种类特征和细节特征,选择出比对检验用的重点痕迹及其重点特征。
3.比对检验比对检验,是将分别检验中从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样本痕迹中寻找的各个特征,进行全面对照与一一对应的观察比较,弄清两者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
(1)比对的内容检材与样本的总体类型,各特征形态、尺寸、位置、相互距离与构成的角度。
(2)比对的方式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嫌疑客体样本的比对;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嫌疑客体样本的比对;两者照片或底片的相互比对。
(3)比对的顺序先比对种类特征,再比对细节特征;先比对特征出现的部位、方位,再比对特征的具体形态、结构。
(4)比对方法特征对照法,特征接合比对法;重叠比对法。
4.综合评断得出结论综合评断是结合现场情况及痕迹形成因素,对已发现的符合点与差异点的性质、质量与数量、现象与本质等作综合分析,提供鉴定结论的依据。
(1)评断符合点主要分析认识特征是真正符合,还是偶合。
评断相符特征,是对它们的数量、质量、可靠程度及其形成规律进行研究,确定是本质相符,还是非本质相符。
(2)评断差异特征两个客体特征的固有差异是本质差异;同一客体在不同因素影响下,部分特征发生变化形成的差异是非本质差异。
对差异特征的评断,是对差异的质量、数量、形成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确定是本质差异还是非本质差异。
(3)评断与结论当种类特征与细节特征符合,具有质量好、可靠的符合特征,特征相互间的关系吻合,特征的总和具有不可重复性,差异点得到科学解释已构成特定性,即可作为认定的依据。
5.制作鉴定书痕迹鉴定书是记录痕迹鉴定工作的文件,是诉讼证据之一。
鉴定书的内容,应反映出检验的过程、方法。
对结论的表述,应有科学的论据,事实准确、文字简练。
鉴定书由文字与照片两部分组成正文的叙述应由绪论、检验、论证和结论组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考核知识点1痕迹的概念2.痕迹形成与分类3.痕迹检验的原理和方法(二)考核目标第一、重点考核目标1.识记1、犯罪痕迹定义。
P12、广义犯罪痕迹定义。
P23、狭义犯罪痕迹定义。
P24、造痕体定义。
P45、承痕体定义。
P46、作用力定义。
P47、形象痕迹定义。
P68、动作习惯痕迹定义。
P69、整体分离痕迹定义。
P710、同一认定的定义。
P82.理解:(1)广义犯罪痕迹的意义。
P2(2)狭义犯罪痕迹的意义。
P2(3)造痕体特性与痕迹的关系。
P4(4)承痕体特性与痕迹的关系。
P4(5)力对痕迹的影响。
P4(6)形象痕迹的意义。
P6(7)动作习惯痕迹的意义。
P6(8)整体分离痕迹的意义。
P7(9)同一认定的内涵。
P8(10)综合评断的意义。
P18 3.应用:(1)检验现场痕迹。
(2)检验嫌疑客体或嫌疑样本痕迹。
(3)评断与结论。
第二、次重点考核目标1.识记(1)痕迹学定义。
P1(2)痕迹检验定义。
P1(3)痕迹特点。
P2(4)痕迹分类标准。
(5)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
P7(6)痕迹检验任务。
P12(小标题内容)(7)痕迹检验作用。
P162理解(1)痕迹检验程序。
P16-20(小标题内容)(2)痕迹特点意义。
(3)立体痕迹。
P5(4)平面痕迹。
P5(5)动态痕迹。
P6(6)寻找显现痕迹及主要方法。
P12-13(7)确定案件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
(8)检验现场痕迹。
(9)评断符合点。
3.应用(1)提取原物法。
(2)金属上的工具痕迹防锈法。
第三、一般考核目标1.识记(1)痕迹概念。
(2)人体痕迹定义。
(3)动物痕迹定义。
(4)物体痕迹定义。
(5)物理方法概念。
P12(6)化学方法概念。
P132.理解(1)人体痕迹。
(2)动物痕迹。
(3)物体痕迹。
(4)寻找痕迹的物理方法。
(5)寻找痕迹的化学方法。
第二章手印检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乳突纹线的生理结构及手纹的基本特点,掌握手印的基本特征,学会对现场手印的发现、显现、固定、分析和检验鉴定的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手印概念(一)手纹与手印的概念1.手纹是指生长分布在人手指、掌表面的乳突花纹、屈肌褶纹、皱纹等皮肤花纹的总称。
2.手印是手掌表面皮肤花纹印痕的总称。
是人的手指、掌面在肌力的作用下,接触承痕体后在其表面留下的痕迹。
包括指头印、指节印、手掌印。
(二)手纹的特点手纹具有人各不相同、终生基本不变、触物留痕、认定人身,其中乳突纹线排列有序。
(三)手印检验的作用1.为侦查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2.提供诉讼、审判的证据,证实犯罪3.手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分类与形态(一)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手印的形成手在肌力作用下,印压接触承痕体,引起其表面形态或附着物或色泽的变化,形成反映人手接触部位的大小、长短及手掌面皮肤花纹凸凹形态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