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卫工作进度表
- 格式:xlsx
- 大小:10.19 KB
- 文档页数:1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之一,城市的卫生状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城市健康环境建设,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意义1. 促进人民健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保障人民健康。
2. 提升城市形象卫生城市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3. 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卫生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用户,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任务分解为了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需要明确任务分解,各级各部门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完成以下工作任务:1. 城市环境卫生改善1)建立健全城市环境卫生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市环境卫生状况的监测和评估。
2)加大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城市公共环境的清洁、整治和维护工作,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2. 垃圾处理与资源利用1)建立健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利用工作。
2)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降低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3. 污水处理与水环境保护1)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水环境质量。
2)加强对城市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4. 绿化美化与生态保护1)加强城市绿地、公园、绿化带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态景观品质。
2)推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强化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
5. 健康促进与疾病控制1)加强城市健康促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2)加强城市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保障城市居民健康安全。
6. 宣传推广与文化建设1)加强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
XXXX小学创卫工作进度表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主任为副主任的创卫领导小组。
2.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课本、教案、课时等考核资料齐全。
3.做好健康教育及“创卫”宣传工作,校园内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月更换一次。
4.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整理,保持环境整洁,做到校园无垃圾,绿化完好,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5.做好学校现有绿化的管护工作,对花圃内的杂草定期进行清理,确保校园的绿化、美化,争创绿化先进单位。
6.校内配备充裕的垃圾箱。
7.建好上述各项工作的资料台帐。
8.做好学校门口大环境的卫生工作。
9.创无烟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
10.召开学校行政会议,对我校的创卫工作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召开全体教师会,对我校的创卫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做到全员参与,人人做创卫工作的志愿者;通过晨会、班会、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加强卫生知识和健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不定期检查。
11.按要求两周至少开设一次健康课,做到有计划、有备课、有课时、有作业、有考核,教导处定期检查。
12.少先队大队部和红领巾监督岗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学校的卫生工作做到常抓不懈。
各班的教室、包干区卫生由班主任负责,办公室卫生由各分组组长负责,将检查结果与教职工考核挂钩,奖优罚劣。
13.加强对学校放心早餐的管理力度,严格按饮服行业卫生管理的要求规范操作,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卫生。
14.强化对校门口的小摊点的管理,配合防疫部门对向学生出售无卫生生产许可证食品的摊点予以坚决取缔。
15.加强除“四害”工作,发动全体师生采取有效措施和投放灭鼠灭蟑工具和药品,大力开展灭蚊灭蝇活动,认真组织消杀工作,切实降低“四害”密度。
16.努力做好校门前的卫生工作,做到“门前三包,门内达标”。
17.认真开展禁烟活动,撤除学校会议室内的烟缸,在校内醒目处张贴禁烟标志,学校内不得吸游烟,违者处以适当的处罚。
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争创无烟单位。
学校创卫工作计划表格1. 简介学校创卫工作是指通过多种措施,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健康与发展。
本文档旨在列出学校创卫工作的计划表格,以帮助学校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创卫工作。
2. 创卫工作计划表格序号工作内容目标责任单位完成时间1学校环境整治整治学校各个区域,打造清新、舒适、安全的环境后勤部2022年10月2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学校食品卫生食堂管理部2022年6月3健康教育开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教务处2023年3月4学生营养餐计划制定科学的营养餐计划,保障学生饮食健康食堂管理部2022年9月5教室环境整治对教室环境进行整治,改善教学环境后勤部2022年8月6上课时间排班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减少学生课间活动时间教务处2023年1月7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后勤部2022年7月3. 工作计划的实施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各个责任单位的协同配合和具体实施。
每个负责单位应认真对照计划表格,落实细节和时间节点,并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创卫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在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并及时通报,以便全体参与人员能够配合协作,一起完成学校的创卫工作任务。
4. 总结学校的创卫工作是学校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每个责任单位应按照计划表格认真配合实施工作计划,并且在工作进展中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学校的环境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沟通调整,确保创卫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创卫”工作任务分解表
单
位
责任人
工作任务
完成时间
备
注
兴国镇、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组织各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检查,每季度评比一次,并公布最好的和最差的
常年性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工作有计划、总结、有评价,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
常年性
3、社区(村)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注明日期与期数
常年性
4、针对老人、青少年、妇女等重点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60%以上
常年性
5、开展清除陈年垃圾大会战和“四害”滋生地整治
常年性
6、社区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组织、指导楼栋居民和无物业小区居民建立卫生楼栋长制度,卫生状况良好、环境整洁、绿化美化达标、车辆停放整齐、楼道内整洁、无乱贴乱画“牛皮癣”
常年性
7、每季度对辖区单位、居民楼栋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并公布最好的和最差的
常年性
8、开展居民区垦地种菜整治工作
常年性
9、巩固好镇县级卫生村创建成果,积极创建省(市)级卫生村
常年性
0、搞好资料收集与整理
常年性。
2023年爱国卫生工作安排计划表一、背景介绍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爱国卫生工作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它关乎国家的形象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必要手段。
为了推动爱国卫生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本计划表,明确2023年的工作安排。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卫生习惯。
2. 推动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卫生改善。
3.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4. 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和防控意识。
三、工作计划1.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
(2)举办卫生知识培训班,提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素养和服务意识。
(3)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卫生知识,推动卫生意识的普及。
2. 环境卫生改善(1)推动城市的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2)加强城市街道、公园、社区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工作,定期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3. 食品安全监管(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对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
(2)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3)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引导居民正确选择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1)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意识。
(3)加强卫生检疫工作,做好来往人员和物品的健康检测和防控工作。
四、工作措施1. 成立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
2.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爱国卫生工作。
3. 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其卫生素养和服务意识。
4.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卫生工作效率和质量。
5. 定期评估和监测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措施。
五、预期效果1. 公众卫生意识得到提升,公民自觉维护个人和家庭的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