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摄影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23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口腔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口腔影像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包括常规的牙片、口腔全景片、颌骨X线片等。
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牙齿的形态、结构、根尖周围病变等情况,同时也可以观察到颌骨的形态、结构、骨量、骨密度等情况。
2. CT检查:CT检查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的骨骼结构、颌骨的三维形态、颌骨骨量及颌骨中的骨质疾病等情况,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种植手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MRI检查:MRI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髓腔、腺体、血管等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口腔超声检查:通过口腔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囊肿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可以观察到颌面部血管的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6.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可以观察到颌骨骨代谢情况,对于颌骨骨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7. 荧光激光检查:荧光激光检查可以观察到牙齿的龋齿情况,对于龋齿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口腔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1. 牙片(Periapical radiograph):牙片是口腔影像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单个牙齿的根尖周围情况,对于根尖周围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2. 口腔全景片(Panoramic radiograph):口腔全景片是一种全景式的口腔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的全貌,对于智齿牙胚、阻生牙、牙槽囊肿、颌骨骨质疾病等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3. 颌骨X线片(Cephalometric radiograph):颌骨X线片是一种用于观察颌骨的形态、大小、关系及功能等情况的检查方法,对于口腔颌面正畸、颌面外科手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4. CT三维重建图像(CT 3D reconstruction image):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将颌骨的三维形态呈现出来,对于口腔颌面复杂病变的诊断和手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口腔影像学名词解释整理口腔影像学名词解释整理(一)影像学理论基础知识1.线条成像:又称为直线成像,是指将物体投射在探测介质(X 光片纸)上的成像方式。
2.文森特线成像:又称为直线成像,是指将物体投射在探测介质(X光片纸)上的成像方式,实现文森特效果(将低密度物体成像为深色,将高密度物体成像为浅色)。
3.双能成像:又称双能管成像,通过使用X射线管和双色素X射线管,将穿透物体的X射线分解为两种成像,一种是使用普通X射线管拍摄灰度成像,另一种使用双色素X射线管拍摄色彩成像。
4.电子平板成像:指使用电子平板技术对物体进行影像捕捉,其特点是捕捉速度快、图像清晰、后期处理能力强。
5.超声成像:是指使用超声波发出信号并通过该信号对物体进行探测,从而形成亚表面物体的成像。
6.胶片成像:指通过把X射线通过物体投射到X光片中形成的X 射线成像,是口腔常用的X线成像方式。
(二)口腔影像学名词1.口腔颌面X线:也称口腔外科X线,是根据口腔病变的性质、部位等,拍摄口腔部位的X线,以便诊断和鉴别口腔部位病变的一种X线检查手段。
2.木瓜窗片:用于口腔颌面X线检查,由胶合板、薄铝板及布绳组成,张展组成的滤窗形状,可以限制X线射线发射,以实现有效的暗窗减剂量。
3.3D口腔成像:以3D实时计算机为基础,实现真实口腔成像的一种技术,可以实现口腔测量、口腔外科图像构建等多种功能。
4.核磁共振成像:又称核磁共振图像,是使用核磁共振技术产生的一种影像,用于诊断头颈部疾病,特别是检测牙床和口腔病变。
5.行为感知口腔成像:是指将特定口腔特征和行为(例如咀嚼,拔牙)联系起来,实时体现在口腔影像上的一种口腔成像技术。
6.3D打印口腔成像:是以3D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利用3D打印机精确还原口腔结构形态,用于指导临床操作(如咬合的治疗、缺损的修复等)的一种口腔成像技术。
拍摄口内照要点题库
摘要:
1.口内照的意义
2.拍摄口内照的准备工作
3.拍摄口内照的技巧
4.口内照的后期处理
5.总结
正文:
口内照是口腔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拍摄患者口腔内部的照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牙齿、牙龈、舌头等口腔组织的形态和位置,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要拍摄一张高质量的口内照,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确保摄像设备清洁干净,避免污渍影响拍摄效果。
其次,患者需要在拍摄前充分漱口,以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此外,为了拍摄到更清晰的图像,建议患者在拍摄前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以免造成口腔内部充血。
在拍摄口内照时,摄影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光线,使照片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被拍摄物体的细节。
其次,要熟练掌握摄像设备的操作,确保照片的清晰度和质量。
最后,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让患者在拍摄过程中保持舒适,以便更好地完成拍摄任务。
拍摄完口内照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处理。
一般来说,后期处理包括照片的裁剪、亮度调整、对比度调整等。
这些操作可以通过专业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
完成。
在后期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照片的原始质量,以便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总之,拍摄口内照是口腔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方法。
要拍摄一张高质量的口内照,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并进行适当的后期处理。
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以及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和口腔种植放射学等方面的医学影像学内容。
2 早在 1895 年伦琴宣布发现 X 线。
3 根尖片由美国人 C.E.Kells 1896 年4 月或5 月拍摄了美国第一张根尖片。
4 体层摄影技术由意大利 Vellebonna 于 1930 年发明体层摄影机。
5 口腔介入放射学是研究在 X 线,灰阶超声或 CT 扫描等导向下进行穿刺活检或进行治疗的学科,是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学科。
6 放射生物效应的发生规律和机制是,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损伤防治和建立放射防护标准的基础。
7 放射防护的三个主要原则:⑴实践的正当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制。
8 在符合放射防护三原则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 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应特别注意(1)减少照射时间,(2)进行必要的屏蔽,(3)提高 X 线的透过系数,(4)与 X 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9 X 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顴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 X 线头影测量片等。
10 儿童 X 线中心线倾斜的角度应增加 5°- 10°。
11 牙和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牙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
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12 上颌中切牙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
磨牙可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
口腔数码摄影入门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口腔摄影已经成为口腔临床治疗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为口腔美容的治疗提供了很多便利。
和日常生活摄影相比较,口腔医学摄影有其专业特性,口腔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相关的摄影知识才能获得合乎要求的口腔医学影像。
本文针对口腔数码摄影的入门者,从4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了口腔医学摄影的相关常识,包括与口腔摄影相关的摄影基础知识、口腔摄影所需的基本器材、口腔摄影的基本技能以及标准口腔医学图像的基本要求。
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以及对相关助手的培训,口腔数码摄影能够成为口腔医务工作者的有力工具。
标签:口腔摄影;数码技术;图像An brief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dental photographyZou Bo.(Dept. of Prosthodontics,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Guanghua School of Stomat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60, China)[Abstract]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digital camera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digital photography offers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dental practices, especially to cosmetic dentistry, providing a powerful too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Digital dental photography requires the combined knowledge of dentistr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photography. To obtain qualified dental images, the practitioner need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tandard photography for proper utilization. This article, as a guide to the beginners of dental photography, briefly introduced some basic general knowledge of dental photography, including correlative basic knowledge of photography, required equipments and techniques, correct workflow patterns and essentials for standard dental images. Practitioner needs necessary training and persistent practice, together with the training of the staff members, the regular dental image can make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and beneficial to both the practice and the patient.[Key words]dental photography;digital technique;image口腔医学摄影(dental photography)是口腔临床医疗的重要辅助方法,口腔医学摄影不是艺术摄影,要求最真实地还原口腔及颌面部软硬组织的解剖形态、颜色特征等。
口腔影像总结第四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第2节 x线平片检查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1.根尖分角线投照技术六项基本原则:头位、片位、中心点、垂直角、水平角、曝光时间、剂量优缺点优点:操作简便缺点: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和胶片不垂直,而是与角平分线垂直,拍摄出的牙图像容易失真变形,多根牙更明显。
如何区分上下颌根尖片及其牙位?①根尖片中牙体、髓腔形态:上颌磨牙髓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下颌磨牙一般髓腔为“H”形低密度影像。
②牙槽骨形态:上牙槽骨骨小梁呈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③颌骨相关解剖结构:上颌根尖片可见切牙孔、鼻中隔、鼻腔等;下颌根尖片可见营养管、颏棘外斜线等。
④斯皮氏曲线⑤胶片中标志点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优缺点优点:图像真实准确缺点:操作麻烦,需定位装置,费时二、颌翼片(书p29)显示:上下牙的冠部。
主要用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
用于:检查临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牙槽脊顶、乳牙情况等。
方法:胶片长轴或短轴套一橡皮筋,在感光面放一块硬纸垂直于胶片。
1、切牙位2、磨牙位三-七牙合片投照原理:等同于根尖片。
主要目的:扩大病变的范围,便于更好的观察病灶。
适用:埋伏牙、异物定位、颌骨骨折、颌部骨质变化、检查下颌腺导管等八、华特位片(鼻颏位)特点:主要观察上颌部位病变(尤其是窦腔、上颌窦)。
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外伤时常用此片观察颌面骨的情况。
十三、下颌骨后前位投照法主要观察下颌骨升支各部位尤其内外径病变如骨折、边缘性骨髓炎、肿瘤或囊肿等。
十六、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许勒位片)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可同时显示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关节间隙。
正常关节髁突有连续、整齐、致密的密质骨边缘,下方骨纹理均匀。
上间隙>后间隙>前间隙。
第三节体层摄影检查五、曲面体层摄影片:即全景片,最常用。
可分为上颌、下颌、全口牙位三种,全口牙位最常用。
特点: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