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诗词《竹枝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中秋节,体现了吃月饼、赏月、吃芋头、嘬田螺的习俗。
(逐一出示相关内容)3.(多媒体出示诗词《元日》)我们再来阅读一首王安石写的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又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4.中秋节、春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刚才我们诵读的两首诗中就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风俗。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那什么是风俗呢?(生谈自己对风俗的理解) 5.教师归纳小结: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作,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二、展示,了解风俗1.同学们,我们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的风俗。
(多媒体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2.学生边看图边说、边补充。
3.刚才所看到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节日方面的风俗,但是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点,如有的地方春节时吃黄豆芽(如意菜)、端午节吃咸鸭蛋等。
你的家乡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4.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及自己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
三、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如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你参加的风俗活动的经历,你最想介绍哪种?2.引导学生回忆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习作家乡的风俗目标导航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审题指导题目:家乡的风俗。
1.审清题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査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
2.审清内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可以写民风民俗,可以写节日风俗,也可以写富有地域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
要体现家乡风俗的特点,体现地域风情的与众不同。
3.审清重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思路指引【拟题思路】本次作文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题目,属于自由命题作文。
依据作文要求,围绕两个方面命题:第一个是离不开“风俗”,让人一看到题目就会知道这是写风俗习惯的;第二个是直接用风俗的名字命名。
作文题目体现文章的写作目标。
作文命题时,要有声有色,吸引人,尽量避免大众化的文题。
我的魅力题目:可以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过年的风俗●扫尘●吃饺子●……【写作思路】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我想通过歌谣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详细写家乡的风俗。
(详)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略)技法点拨一、回忆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说一说:下面这是什么节日?展现了什么风俗?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闹花灯扭秧歌吃粽子包饺子……二、重点介绍哪个方面?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闹花灯:花灯的样子、种类、人们的表现、闹花灯的传说……拜年:拜年时的动作、神态、说哪些话、长辈的表现、心情……包饺子:怎么擀皮、怎么做馅儿、怎么包饺子、怎么煮饺子、吃饺子的情景……想一想怎样把文章写的生动有趣呢?三、确定写法。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图文讲解+写作指导写作指导一、习作内容:“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二、写作要求:1.本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风俗。
2.教材上给出了两个选择。
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三、写法指导:1、白描法。
在习作中可以把风俗活动现场看到的情景一一记录下来。
2、穿插法。
在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过程中穿插写入有关的传说或故事。
3、剪切组合法。
把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剪切组合在一起。
四、写作注意点1、亲眼所见。
亲自参加家乡的风俗活动,认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人物、活动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写作时就像演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2、亲耳所闻。
请长辈介绍当地的风俗,让我们的耳朵像录音机一样记录下来。
把听到的介绍声情并茂地写下来。
五、写作提纲指导: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习作例文家乡的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
在过春节的前好几天里,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
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
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
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
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怎么行呢?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
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用。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
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
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这自己独特的风俗,这一次的习作是让学生写自己家乡的风俗。
这一类的作文既好写又难写。
说它好写是因为风俗习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耳闻目染,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一些,说它难写是因为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
这个单元的课文就是围绕着民俗来安排的,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本单元的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从不同的角度说了从古到今,不同地方的不同风俗。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和藏戏的三个特点。
在写作之前,可以想想一想,自己最熟悉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最能够体现风俗的莫过于节日,所以重点想一想自己比较熟悉的那些传统节日,想一想这些节日中都有些什么样的风俗。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可以梳理一下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比如:元宵节:闹花灯、吃汤圆、放烟花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拜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以写元宵节赏花灯为例:可以先列好提纲:(1)闹花灯的传说。
(2)赏花灯(重点详写)可以从灯多——兔子灯、观音灯等具体描绘;可以从赏灯的人多:男女老幼,人山人海,欢声笑语等来写作。
(3)结尾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或兴致盎然再比如,如果想写端午节赛龙舟,也可以先列好提纲:(1)比赛前。
民风民俗的场面描写作文教案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第二,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第三,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
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第四,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
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
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
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
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场面描写即把活动的场面和情景有重点地具体地进行描写。
关键是在场面描写中要写出应有的气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场面描写经典范文1.“司机中等身材,有四十来岁,黑胖胖的脸上留着短须,带着眼镜,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沉着、热情办事果断的好大叔。
医生说病情十分严重,把我们吓得心惊肉跳,医生说按医院的规定,应马上交钱,就可以马上动手术,那个秃头的中年男子幸灾乐祸地说:‘谁是他的父亲,快一点去交钱,迟了就没命了。
民俗作文活动策划方案模板一、活动主题。
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活动目标。
1.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 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民俗文化的兴趣。
3. 通过作文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为学生搭建展示民俗文化知识和才华的平台。
三、活动内容。
1. 民俗文化知识讲座,邀请民俗专家或学者为学生讲解中华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种类和意义。
2. 民俗文化走访调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走访民俗文化遗址、博物馆或社区,深入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
3. 民俗文化主题写作,以民俗文化为主题,要求学生撰写作文,可以是关于民俗风俗、节日传说、神话故事、民间工艺等方面。
4. 民俗文化作品展示,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民俗文化作品,如绘画、剪纸、刺绣、摄影等。
5. 民俗文化知识竞赛,举办民俗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
四、活动安排。
1. 前期准备(1个月),确定活动主题、目标、内容和安排;组建活动筹委会;邀请民俗专家或学者;安排学生走访调查。
2. 实施阶段(2个月),举行民俗文化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走访调查;指导学生民俗文化主题写作;收集展示学生民俗文化作品。
3. 评选阶段(1个月),评选出优秀作文和民俗文化作品;举办颁奖典礼和成果展。
4. 总结阶段(1个月),总结活动经验和成果;推广优秀作品;拓展民俗文化研究和传承。
五、活动对象。
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的学生。
六、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议在每年暑假或文化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
七、活动地点。
学校教室、报告厅、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社区等。
八、活动经费。
活动经费由学校或相关机构提供。
主要用于讲座费、走访调查费、作品展示费、评奖费等。
九、活动保障。
1. 活动宣传,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通知、海报张贴等方式广泛宣传活动内容和要求。
2. 安全保障,活动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 师资保障,邀请民俗专家或学者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闽南民风民俗之鬼神祭拜篇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闽南民风民俗之鬼神祭拜篇,感谢您的阅读!一、崇拜祖先祖先崇拜的产生和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原始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这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有能力保护本氏族成员,因此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直到今天,崇拜祖先仍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敬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养育之恩的缅怀,同时又祈望祖先幽灵能庇佑子孙,福荫后代。
泉俗祭礼,古时很讲究繁文褥节,后人多视为迂远,在祭祖活动中,祭奠礼仪多有简化,其祭日也有所变通,只有世家大族或士大夫家,才有严格遵行者,以求合于古礼。
泉州人祭祀祖先的仪式,如以参加者的范围而言,大致上可分为家祭和族祭两种。
家祭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规模较小,其祭祀对象在封建社会前期限制甚严,后期才放宽至四代以下近亲祖先。
泉俗于家宅厅堂正中设龛供奉祖先神位,称“木主”,如今已以祖先遗像代之,其祭祀的时间主要为传统年节(如元宵、中元、冬至、除夕等)、家祖忌辰等。
虔诚者每月初一、十五两日也要焚香致敬。
另外,还有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不定时进行,如家人出生、婚嫁、寿庆、致富、脱险、解厄等,都要拜谢祖先。
甚至受欺蒙冤无助者,也会拈香哭诉于祖先灵前,以祈求庇护。
而清明、冬至等年节的前后各十天,则是前往祖先坟墓祭祀的日子。
族祭以同姓族人为单位,规模大,礼仪隆重。
族祭除墓祭外,地点即在家族祠堂。
民国前,泉州城乡大都建有族姓词堂,如郡城承天巷即有陈、林、张、王、曹、顾六座大宗词。
有的家族因无力建筑,则以祖匿为祭祖庙堂,家族内各支房祠多是原来祖盾。
祠堂中供奉有本族四代以上至肇基本地的一世祖诸神位。
族祭时间为每年的清明节和冬至,称春、冬两祭,另外,各姓始祖诞辰日(俗称“祖公生”)也举行祭祖仪式,如陈姓祭舜帝、林姓祭比干,吴姓祭泰伯或其第二十世孙季札等,其规模更大,甚为热闹。
泉州舍族祭祖的日期一年四季都有,一般为正月初一、三月初二、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十二月十五,其中以十二月十五的祭祖规模最大。
2023家乡的风俗教案2023家乡的风俗教案1[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__,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习惯1.什么是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
(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习俗。
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习俗。
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
插秧时,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习俗。
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
“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习俗。
黄冈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传统习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
走近民俗风情品味文化魅力——“风俗”话题作文导写湖北省公安县章庄铺中学(434321)雷元周有道是入乡随俗,如果有谁初入异乡却偏自以为是的话,那么闹出笑话来也势必难免。
这不,有个生平没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去南方办事,吃菱角时他连皮一块吃,有人告诉他要剥皮后才能吃,他却辩解说:“这我不是不知道,连皮一块吃,是想用来清热。
”别人问:“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
”这当然只是笑话而已,不过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确实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不清楚这些,轻则闹点笑话,严重的说不定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看来,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介绍本地风俗习惯的文章,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更是一种文化的推广与交流。
一、循规蹈矩,解说各地风俗习惯。
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地的风俗习惯不会出现缺乏材料的问题。
鉴于其有着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特点,因此不妨多向爷爷奶奶、村中长者请教,同时留心身边关于民风民俗的点点滴滴,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寻找相关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小小的调查报告。
如一位学生写家乡的除夕习俗:大年三十的凌晨,大人们按照家乡的风俗,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好丰盛的饭菜,然后将孩子们从甜美的睡梦中轻轻唤醒,全家人便聚集在一起燃放鞭炮。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传出大山,在山间久久回荡。
随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团年饭了。
大家举起酒杯,相互传递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真诚的祝福。
吃着土香土色的腊鱼腊肉,喝着甘甜可口的米酒,享受着一年丰收的喜悦。
此类稿件,不需要刻意设计精彩情节,不需要特意塑造人物形象,完全是就事论事,有什么就写什么,可谓中规中矩,极易上手。
二、寻本究源,探访风俗来龙去脉。
知道什么是OK手势吗?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
就这么简单,OK!知道OK手势是什么意思吗?在美国,OK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在法国,OK则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呢,OK表示“钱”;到了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千万不要对人家打OK,否则恐怕要引起国际纠纷,因为这里人认为这个手势意味着粗俗下流。
民风民俗的作文素材【精选3篇】民风民俗的作文素材【精选3篇】一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
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
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间续杀猪,特殊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
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需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
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行少的了。
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渐渐溶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围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
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由于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加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民风民俗的作文素材【精选3篇】二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
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殊是除夕前三天。
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始终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
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很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
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_写作技巧1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_写作技巧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福建林淑玲【习作提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
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可以是课外阅读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
写完后先在小组里交流。
要抓住所写民俗的特点,尽量讲清楚习作的内容,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倾听同学的意见,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汇报,再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习作指导】同学们,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们的祖国地广人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一起感受民俗风情的源远流长和民俗文化的斑斓多姿。
一、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民风民俗有哪些,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所谓“民风民俗”就是最早流传在民间的一些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这次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这样你就会发现,我们可写的民风民俗有很多。
这就需要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二、想一想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
确定好自己要写的内容之后,要认真地回忆一下,自己要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写作技巧)例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作者抓住了客家民居“营垒式住宅”的构造特点,以及傣家人“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从民居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等方面介绍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
写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作文指导【篇一: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民俗文化作文写作指导[话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节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代早已有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元日》就是王安石描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
在传统节日中,无论是春节、中秋,还是清明、端午;在传统习俗中,无论是贴窗花,写春联,还是赛龙舟、猜灯谜,无不显示了其辉煌悠久的历史文明。
了解这些民俗民风,便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及其艺术魅力,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请以“民俗魅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一种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2.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内容积极健康,主题深刻丰富。
3.600字以上。
[写作点拔](一)话题理解: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节日习惯,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傣族泼水节,西藏的雪顿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汉族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插艾叶、赛龙舟、帖春联与倒福、舞龙灯、赏月等习俗,又有许多显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间风俗,如新疆维吾尔族有最富民族特色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以及婚丧嫁娶时的抓饭习俗;广州的凉茶、迎春花市习惯,等等。
在这些民俗民风中,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魅力。
(二)写法提示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国民俗民风可谓是形式多样,五彩斑斓,极其广泛、丰富,写作时可以选取某一个方面进行提炼写作。
话题里提示,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在节日中的风俗习惯或饮食文化,选取自己认为最熟透的一个题材进行写作。
无论哪一种题材,都必须深入挖掘这种民俗习惯的艺术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2.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民俗民风中选择一个极小的细节方面来写,在一次春联的张贴中,一次花灯的制作中,一次龙舟的竞赛中,从这些细小的事件里反应出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辉煌的艺术魅力。
民风民俗作文讲评课教案As a teacher, preparing a lesson plan on the topic of local customs and traditions present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delve into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society. 作为一名老师,在讲解有关民风民俗的课程教案时,我们有机会深入探索我们社会丰富的文化遗产。
First and foremost, it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what constitutes local customs and traditions. These are the practices and belief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within a specific community an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its identity. 首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构成了民风民俗。
这些是在特定社区中代代相传的实践和信仰,对于塑造社区的身份起着重要作用。
Moreover, delving into local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fers a window into the values and norms that guide a community's behavior and interactions. By exploring these practices, students can g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human experiences. 此外,探究民风民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社区行为和互动指导价值观和规范的窗户。
民俗民风作文教师评语模板
一、文章内容。
本文对民俗民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包括民俗的定义、特点、传承和发展
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民俗民风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作者对于民俗民风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二、语言表达。
文章语言通顺,表达清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同时,语言规范,语法准确,使用了一些生动的描写和比喻,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观点立意。
文章观点明确,立意高远,对民俗民风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
于民俗民风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启发性。
同时,作者对于民俗民风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措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四、结构安排。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各个部分之间联系紧密,前
后呼应,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使整篇文章通篇贯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五、总体印象。
本文对民俗民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和剖析,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观点明确,立意高远,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启发性,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节日风俗作文提纲English:1. Introduction: Introduce what festival customs are, and why they are important in a culture.2. Description of specific festival customs: Choose a particular festival, such as Chinese New Year, Thanksgiving, or Diwali, and describe the customs associated with it. This could include traditional foods, decorations, activities, and gatherings.3. Significance of festival customs: Explain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customs. How do they bring people together, preserve traditions, and pass down cultural heritage?4. Impact on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Discuss how participating in these festival customs can strength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identity, foster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create lasting memories and traditions.5. Conclusion: Summarize the importance of festival customs in maintain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stering a sense of community.中文翻译:1. 介绍: 介绍节日风俗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们在文化中很重要。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加评语民风民俗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气,有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写民风民俗的作文。
下面是的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和评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
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
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
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厄运、灾祸。
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
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
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
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
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
简评: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苗族的民风民俗”。
本文对苗族人民的人口、饮食、鬼神观念等方面进行说明,说明顺序从说明顺序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语言形象生动而又不失严谨。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
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
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
最后投江自尽。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
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
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
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
广东民风民俗作文提纲
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广东这片热情洋溢的地方的民风民俗吧!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我对这里的习俗了解可不是一般哦。
首先咱们从广东人最拿手的东西说起吧——吃!广东菜可谓是绝绝子了,清淡爽口、营养均衡、口味独特。
不过除了出名的广式点心,广东的家乡菜也是各有千秋呢。
比如说潮汕地区就盛行煲仔饭,用陶土锅现场一锅煲,加上各种新鲜食材,香气扑鼻!再比如说顺德的家常小炒,无一不美味。
说到民俗,广东人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也是丰富多彩。
不管是农历新年,还是中秋节、端午节,总有热热闹闹的庆祝活动,街头巷尾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别的地方过年吃年夜饭,广东人可是从除夕夜就开始大吃大喝了!
哎,想到那香喷喷的年糕、发菜、蚝豉等美味佳肴,我就止不住流口水啦。
对了,广东人过新年可是有讲究的,一定要穿最漂亮的新衣服、贴年画、燃放烟花爆竹,祈求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除了节日民俗,广东的一些地方风俗也别有一番趣味。
比如说潮州人的"耱耙"婚俗,新郎要走好几个亲戚家"耱耙"才能迎娶新娘;还有惠州的"过小年"习俗,在农历正月初八这天举行,祭祖敬神、庆贺新春。
嘿嘿,看我这不是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没了吗?对于我们广东人来说,民风民俗可不只是一些陈规陋习,而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对
祖先的缅怀、对家园的眷恋。
所以大伙儿没事的时候,不妨多了解一下广东的民俗文化知识,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老铁们,以上就是我对广东民风民俗的拙见啦!如果有什么补充或者不同看法,欢迎随时吐槽!祝愿大伙儿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