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附优秀范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诗词《竹枝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中秋节,体现了吃月饼、赏月、吃芋头、嘬田螺的习俗。
(逐一出示相关内容)3.(多媒体出示诗词《元日》)我们再来阅读一首王安石写的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又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4.中秋节、春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刚才我们诵读的两首诗中就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风俗。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那什么是风俗呢?(生谈自己对风俗的理解) 5.教师归纳小结: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作,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二、展示,了解风俗1.同学们,我们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的风俗。
(多媒体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2.学生边看图边说、边补充。
3.刚才所看到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节日方面的风俗,但是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点,如有的地方春节时吃黄豆芽(如意菜)、端午节吃咸鸭蛋等。
你的家乡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4.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及自己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
三、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如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你参加的风俗活动的经历,你最想介绍哪种?2.引导学生回忆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习作家乡的风俗目标导航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审题指导题目:家乡的风俗。
1.审清题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査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
2.审清内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可以写民风民俗,可以写节日风俗,也可以写富有地域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
要体现家乡风俗的特点,体现地域风情的与众不同。
3.审清重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思路指引【拟题思路】本次作文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题目,属于自由命题作文。
依据作文要求,围绕两个方面命题:第一个是离不开“风俗”,让人一看到题目就会知道这是写风俗习惯的;第二个是直接用风俗的名字命名。
作文题目体现文章的写作目标。
作文命题时,要有声有色,吸引人,尽量避免大众化的文题。
我的魅力题目:可以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过年的风俗●扫尘●吃饺子●……【写作思路】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我想通过歌谣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详细写家乡的风俗。
(详)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略)技法点拨一、回忆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说一说:下面这是什么节日?展现了什么风俗?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闹花灯扭秧歌吃粽子包饺子……二、重点介绍哪个方面?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闹花灯:花灯的样子、种类、人们的表现、闹花灯的传说……拜年:拜年时的动作、神态、说哪些话、长辈的表现、心情……包饺子:怎么擀皮、怎么做馅儿、怎么包饺子、怎么煮饺子、吃饺子的情景……想一想怎样把文章写的生动有趣呢?三、确定写法。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图文讲解+写作指导写作指导一、习作内容:“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二、写作要求:1.本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风俗。
2.教材上给出了两个选择。
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三、写法指导:1、白描法。
在习作中可以把风俗活动现场看到的情景一一记录下来。
2、穿插法。
在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过程中穿插写入有关的传说或故事。
3、剪切组合法。
把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剪切组合在一起。
四、写作注意点1、亲眼所见。
亲自参加家乡的风俗活动,认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人物、活动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写作时就像演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2、亲耳所闻。
请长辈介绍当地的风俗,让我们的耳朵像录音机一样记录下来。
把听到的介绍声情并茂地写下来。
五、写作提纲指导: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习作例文家乡的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最隆重的节日。
在过春节的前好几天里,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
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腊八这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粥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米和豆,虽说不怎么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样,总忍不住想喝几口。
快过年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都在买东西。
小汽车啦,这些都是比较受欢迎的。
更受欢迎的便是鞭炮,过年没有鞭炮怎么行呢?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做起事来也有心劲。
他们早已经把过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预备齐了,准备在过年的时候用。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过小年。
天刚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这便让人尝到了过年的味道。
在这一天,小孩子们最欢喜,因为家里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糖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习作指导“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这自己独特的风俗,这一次的习作是让学生写自己家乡的风俗。
这一类的作文既好写又难写。
说它好写是因为风俗习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耳闻目染,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一些,说它难写是因为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
这个单元的课文就是围绕着民俗来安排的,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本单元的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从不同的角度说了从古到今,不同地方的不同风俗。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和藏戏的三个特点。
在写作之前,可以想想一想,自己最熟悉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最能够体现风俗的莫过于节日,所以重点想一想自己比较熟悉的那些传统节日,想一想这些节日中都有些什么样的风俗。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可以梳理一下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比如:元宵节:闹花灯、吃汤圆、放烟花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拜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以写元宵节赏花灯为例:可以先列好提纲:(1)闹花灯的传说。
(2)赏花灯(重点详写)可以从灯多——兔子灯、观音灯等具体描绘;可以从赏灯的人多:男女老幼,人山人海,欢声笑语等来写作。
(3)结尾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或兴致盎然再比如,如果想写端午节赛龙舟,也可以先列好提纲:(1)比赛前。
民风民俗的场面描写作文教案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第二,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第三,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
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第四,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
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
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
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
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场面描写即把活动的场面和情景有重点地具体地进行描写。
关键是在场面描写中要写出应有的气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场面描写经典范文1.“司机中等身材,有四十来岁,黑胖胖的脸上留着短须,带着眼镜,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沉着、热情办事果断的好大叔。
医生说病情十分严重,把我们吓得心惊肉跳,医生说按医院的规定,应马上交钱,就可以马上动手术,那个秃头的中年男子幸灾乐祸地说:‘谁是他的父亲,快一点去交钱,迟了就没命了。
民俗作文活动策划方案模板一、活动主题。
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活动目标。
1.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 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民俗文化的兴趣。
3. 通过作文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为学生搭建展示民俗文化知识和才华的平台。
三、活动内容。
1. 民俗文化知识讲座,邀请民俗专家或学者为学生讲解中华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种类和意义。
2. 民俗文化走访调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走访民俗文化遗址、博物馆或社区,深入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
3. 民俗文化主题写作,以民俗文化为主题,要求学生撰写作文,可以是关于民俗风俗、节日传说、神话故事、民间工艺等方面。
4. 民俗文化作品展示,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民俗文化作品,如绘画、剪纸、刺绣、摄影等。
5. 民俗文化知识竞赛,举办民俗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
四、活动安排。
1. 前期准备(1个月),确定活动主题、目标、内容和安排;组建活动筹委会;邀请民俗专家或学者;安排学生走访调查。
2. 实施阶段(2个月),举行民俗文化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走访调查;指导学生民俗文化主题写作;收集展示学生民俗文化作品。
3. 评选阶段(1个月),评选出优秀作文和民俗文化作品;举办颁奖典礼和成果展。
4. 总结阶段(1个月),总结活动经验和成果;推广优秀作品;拓展民俗文化研究和传承。
五、活动对象。
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的学生。
六、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议在每年暑假或文化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
七、活动地点。
学校教室、报告厅、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社区等。
八、活动经费。
活动经费由学校或相关机构提供。
主要用于讲座费、走访调查费、作品展示费、评奖费等。
九、活动保障。
1. 活动宣传,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通知、海报张贴等方式广泛宣传活动内容和要求。
2. 安全保障,活动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 师资保障,邀请民俗专家或学者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闽南民风民俗之鬼神祭拜篇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闽南民风民俗之鬼神祭拜篇,感谢您的阅读!一、崇拜祖先祖先崇拜的产生和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原始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这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有能力保护本氏族成员,因此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直到今天,崇拜祖先仍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敬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养育之恩的缅怀,同时又祈望祖先幽灵能庇佑子孙,福荫后代。
泉俗祭礼,古时很讲究繁文褥节,后人多视为迂远,在祭祖活动中,祭奠礼仪多有简化,其祭日也有所变通,只有世家大族或士大夫家,才有严格遵行者,以求合于古礼。
泉州人祭祀祖先的仪式,如以参加者的范围而言,大致上可分为家祭和族祭两种。
家祭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规模较小,其祭祀对象在封建社会前期限制甚严,后期才放宽至四代以下近亲祖先。
泉俗于家宅厅堂正中设龛供奉祖先神位,称“木主”,如今已以祖先遗像代之,其祭祀的时间主要为传统年节(如元宵、中元、冬至、除夕等)、家祖忌辰等。
虔诚者每月初一、十五两日也要焚香致敬。
另外,还有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不定时进行,如家人出生、婚嫁、寿庆、致富、脱险、解厄等,都要拜谢祖先。
甚至受欺蒙冤无助者,也会拈香哭诉于祖先灵前,以祈求庇护。
而清明、冬至等年节的前后各十天,则是前往祖先坟墓祭祀的日子。
族祭以同姓族人为单位,规模大,礼仪隆重。
族祭除墓祭外,地点即在家族祠堂。
民国前,泉州城乡大都建有族姓词堂,如郡城承天巷即有陈、林、张、王、曹、顾六座大宗词。
有的家族因无力建筑,则以祖匿为祭祖庙堂,家族内各支房祠多是原来祖盾。
祠堂中供奉有本族四代以上至肇基本地的一世祖诸神位。
族祭时间为每年的清明节和冬至,称春、冬两祭,另外,各姓始祖诞辰日(俗称“祖公生”)也举行祭祖仪式,如陈姓祭舜帝、林姓祭比干,吴姓祭泰伯或其第二十世孙季札等,其规模更大,甚为热闹。
泉州舍族祭祖的日期一年四季都有,一般为正月初一、三月初二、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十二月十五,其中以十二月十五的祭祖规模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