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读书心得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16.37 KB
- 文档页数:2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西方美术史》是一部关于西方美术发展历程的巨著,作者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展现了西方美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在阅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西方美术的博大精深,以及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同时,我也对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也更加深入。
在书中,作者对于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和壁画开始,一直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通过对这些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美术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时期艺术家们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理念。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为震撼的是西方美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对人体结构的深刻理解,创作了众多经典的艺术作品,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代表人物。
而在印象派时期,莫奈、雷诺阿、德加等艺术家则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独特描绘,创造出了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共鸣的艺术作品,成为了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
这些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展现了西方美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无限魅力和魔力。
另外,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阅读,我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家们所创作的作品往往都受到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为主,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的盛行和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热情追求。
而在印象派时期,艺术家们则更加注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描绘,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独特表现,展现了一种更加自由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第1篇自从接触美术史这门课程以来,我深感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它不仅让我对中外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还让我对艺术、审美、文化等多个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美术史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美术史课程让我了解到,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类历史、社会、宗教、哲学等多方面的信息。
通过学习美术史,我了解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品,从而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
1. 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岩画、陶器、青铜器,到汉代的画像石、壁画,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绘画、书法、雕塑等,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史,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我国美术发展的独特魅力。
2. 外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同样精彩纷呈,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到中世纪的拜占庭艺术,再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的艺术流派,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品。
通过学习外国美术史,我领略到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
二、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美术史课程让我对美术作品有了更加敏锐的审美眼光,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学会了从作品的形式、内容、技法、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1. 形式美形式美是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包括线条、色彩、构图、质感等。
通过学习美术史,我明白了形式美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在欣赏作品时更加注重其形式美。
2. 内容美美术作品的内容是其内在价值的体现,它反映了艺术家对生活、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学习美术史,我学会了从作品的内容中挖掘其深层意义,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深化了文化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美术史课程让我对中外美术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
中外美术史的学后感
《中外美术史》这门课程让我领略了艺术的魅力和深度,也让我对人类创造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史,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从古代的青铜器、石窟艺术到唐宋元明清的绘画、书法,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让我为之倾倒。
特别是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和意境,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家对自然的感悟和表达。
而在学习外国美术史的过程中,我则沉浸在西方艺术的辉煌中。
从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杰作,再到现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我不仅开阔了艺术视野,还培养了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作品,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思考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此外,这门课程也让我认识到艺术是无国界的,它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无论是中国的山水画还是西方的油画,它们都能够跨越时空,传达着人类对美和情感的追求。
总之,学习《中外美术史》是一次丰富而有意义的经历。
它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我相信这段学习将会对我的人生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在读完西方美术史这本书之后,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艺术的意义和影响有了新的认识。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西方艺术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以及艺术家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作品的特点,让我对西方艺术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书中,我了解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是以神话和历史为题材,追求完美和理性的表现,而中世纪的艺术则是以宗教为中心,强调信仰和虔诚。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人文主义和个性化的表现,创作了许多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作品,为后来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强调动感和情感的表现,18世纪的古典主义则追求理性和秩序,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则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现,20世纪的现代主义则挑战传统,追求创新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艺术史,更是一部人类思想和精神的历史。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理性追求到现代的多元表现,西方艺术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理解,也反映了社会、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和发展。
除了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之外,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对艺术的意义和影响有了新的认识。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也通过作品传递了情感和思想。
艺术作品不仅是一种审美的对象,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交流。
艺术家们的创作思想和作品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后人的创作灵感,也影响了后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通过阅读西方美术史这本书,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对艺术的意义和影响有了新的认识。
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艺术史,更是一部人类思想和精神的历史。
艺术作品不仅是一种审美的对象,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交流。
学习西方美术史有感
学习西方美术史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旅程。
通过学习西方美术史,我深入了解了西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古典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艺术再到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和风格,每个阶段都有令人震撼的作品和创作理念。
学习西方美术史让我对艺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学会了审美的视角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欣赏和分析各种艺术作品,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我也从中学会了欣赏不同风格和时期的艺术作品,从古典到现代,从写实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
学习西方美术史还让我对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研究艺术作品,我能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艺术作品往往是时代氛围和思潮的反映。
我也发现艺术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力,艺术作品可以引起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变。
最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美术史激发了我的艺术创作灵感。
通过学习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我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学习西方美术史也让我对艺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艺术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审美享受,还可以传递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学习西方美术史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它拓宽了我的美术视野,培养了我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同时也激发了我的艺术创作灵感。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了解艺术史,我能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
西方美术史读书笔记2000字西方美术史一书,涵盖了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 17世纪的荷兰美术、法国在17世纪的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的洛可可美术等。
17世纪的荷兰因为新教的统治,受天主教推崇的宗教画,写实、反对享乐的风俗画。
拥护者不是教会不是王公贵族,而是生活比较优越的市民阶层,他们反对浪费、对虚幻事物心存戒备。
市场不稳定,导致画家都比较贫困。
代表作维米尔的《绅士和喝酒的女人》“酒杯象征虚无缥缈,暗含节制的概念”17世纪的法国因路易十四绝对王权的统治,刮起的是古典主义风,追求知性和理性,高贵与秩序。
这时候的法国属于美术后进过,没有像经历过文艺复兴的美术先进国意大利那样画家有艺术家的尊贵地位,法国的画家还属于蓝领阶级低于农民,所以属于宫廷的画家自立学院派,以区别普通的画匠。
代表作,普桑《所罗门的审判》“用视觉表示精神上的理性”18世纪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宫廷奢靡享乐,形成甜美、华丽、明亮的洛可可风格,多官能画作。
比如男士穿超级紧身裤、化妆、戴长头发的假发、不留胡子,女性化妆浓烟、发髻老高老高、脸上贴痣显白,颜色喜欢粉色、淡色。
代表作,华托的《西泰尔岛的巡礼》,讲述8组男女社交、恋爱的故事,属于雅宴会。
正如17世纪末,古典主义风和洛可可艺术风就有一场较量并以洛可可取胜一样,18世纪中后期市民阶层批评奢华的洛可可风,喜爱风俗画,如夏尔丹的《午餐前的祈祷》。
其实这时候,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从市民的风俗画里,谁也没有想到,不久后的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让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
在民主思想、自由思想崛起的革命混乱时期,很大程度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不记得谁说过民主和科学是对立的),但思想文化艺术或许会更加繁荣。
例如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晚清的陶瓷、四大名著的诞生。
难道痛苦作为人类生活的本质存在,使思想之花娇艳?香港作为中国特殊的存在,五四运动时的白话文运动就比大陆晚了10年,所以古文保留的很好。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读书心得《西方美术史》是一本全面介绍西方美术发展史的经典教材,它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逐步展示了欧洲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印象派、现代派等各个阶段的重要艺术流派和画家。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艺术史知识,还对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西方美术史》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书中对各个时期艺术风格的详细描述所吸引。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艺术以仿真力和神话神圣性为主导,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神秘主义的想象。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艺术变得更加注重逼真性和人的神圣性。
之后的巴洛克时期,艺术家开始通过光影和对比来营造戏剧性的效果。
进入印象派阶段,艺术家开始注重捕捉瞬间的瞬间感受,创造出充满轻快和流动感的作品。
现代派的出现则给艺术家带来更多的自由和表现空间,他们开拓了新的绘画表现形式,艺术家开始抽象和解构,突破传统的视觉表现方式。
其次,在阅读《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艺术与时代、社会以及个人经历之间的紧密联系。
每个时期的艺术创作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充满活力,复兴了古代文化,并繁荣了艺术创作。
而在现代派阶段,艺术家面对着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浩劫和现代化的冲击,表达了人们对战争、人类存在和现代社会的思考。
同时,艺术家个人经历和思想也对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通过自己对人体的研究和绘画创作,创造出了《蒙娜丽莎》这样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除此之外,书中对于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方法的介绍,让我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例如,巴洛克艺术家通过对光影和对比的处理,创造出了戏剧性的效果,这些手法反映了艺术家对宗教欲望和追求的表达。
而在印象派阶段,艺术家致力于捕捉瞬间,他们强调从感官经验中获得的直觉和感受。
而现代派艺术家则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心感受和对艺术自由性的追求。
《西方美术通史》读后感《西方美术通史》是一部关于西方艺术发展历程的权威性著作,通过对西方美术史上重要艺术家、作品和流派的全面梳理,展现了西方艺术的丰富多彩和千姿百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西方美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对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通过《西方美术通史》,我了解到西方美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冲突。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主义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再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实践,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这些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风貌的变迁,也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美学、审美观念的探索和追求。
其次,通过对《西方美术通史》中的各个章节和艺术家的介绍,我对西方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现代主义艺术家如毕加索、梵高、马蒂斯等,则在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上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开创了艺术史上的新篇章。
通过对这些艺术家和作品的研究,我深刻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创造力。
此外,《西方美术通史》还对西方美术史上的各种流派和风格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阐述,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印象派、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等不同流派,每一种风格都代表了特定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反映了艺术家们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这些不同流派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我对西方美术史的脉络和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西方美术通史》是一部具有启发性和深度的艺术著作,通过对西方美术史上重要艺术家、作品和流派的全面介绍,展现了西方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西方美术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西方美术史是一部关于西方艺术发展历程的宏大著作,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学习,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艺术家们的创作和艺术作品有了更多的欣赏和理解。
在西方美术史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艺术的发展是与社会、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的。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塑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再到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和风格,每一个时期的艺术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学习,我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有了更多的角度和深度。
在西方美术史中,我还对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影响了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成为了后世艺术家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他们对人体结构、光影效果和色彩运用的研究,为后世艺术家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通过对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的学习,我对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在西方美术史中,我还对一些艺术流派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不同的艺术流派,每一个流派都代表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
通过对这些艺术流派的学习,我对艺术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我开始能够通过作品的形式、色彩和构图等方面来分析和解读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思想。
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学习,我不仅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艺术家们的创作和艺术作品有了更多的欣赏和理解。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的未来艺术学习和创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会继续深入学习西方美术史,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为将来的艺术创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外国美术简史读后感今天,由老师为大家带来《外国美术简史》。
首先第一章“人类的美术活动”中,作者给了一个非常新颖、独特的视角:女性和男性!接着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原始社会的雕刻?有哪些不同种类?其次,介绍了人类历史上重要时期,比如“古代希腊罗马的美术成就”、“文艺复兴的光辉”等,也说明当时各个民族风格迥异,流派众多,形成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美术佳作。
我们从出土文物及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来看,人们很早便发现并且喜欢雕塑的形式。
早期的原始社会留下的石器与陶器碎片都可以表达出艺术家强烈的想象力。
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进入奴隶制时期。
雕刻工具更加完善,技巧也日益提高,艺术的表现手法变得丰富多样。
从青铜器到石器,再到金属、陶瓷。
一切坚硬而又脆弱的材料,都能够创造出生命般的体积感,将他们理解成实际存在的东西。
正因为此,所以他们才能运用某种空间构图的技巧,让静止的平面产生立体的错觉,营造了无限空间的幻境。
但由于西方文化传统决定,我们没有像埃及、巴比伦那样的发达雕刻技术。
至于国画、油画,就不需多讲。
单纯从最基本的线条勾勒出大概轮廓即可。
在这里,有一点我要补充一下:由于欧洲远离亚洲文化圈。
所以欧洲美术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
在近代史中,欧洲在政治与思想层面上遭遇挫折,无论是战争还是革命。
然而,就算这样,从我们周围的现实环境或社交场合仍然可以看见许多精致华丽的细节。
甚至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初稿中,连苏联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天使和火炬的神圣光芒,都在暗示着“审慎而有序的过去,追求永恒而伟大”。
可惜它没有生存下来,几十年后被彻底废弃。
第三章的主题是“宗教对于西方绘画的影响”。
通过宗教渗透,可以使某些艺术领域变得更深邃,另一些则更平凡;就例如东方与西方的宗教信仰,并没有直接促进某些区域的发展。
对于佛罗伦萨而言,虽然达芬奇曾涉足该城的行会,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的才华在行会的支持下有多么突出。
这也许是意大利社会所固有的氛围导致,这座建筑已经渗透了东方的内涵。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西方美术史》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西方艺术发展的追溯和分类,书中展现了一幅精彩绝伦的画卷,让我对西方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西方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从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启蒙,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兴起,再到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作者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和分期分类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西方艺术的演变过程。
通过了解西方美术的起源和演变,我对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这本书深入剖析了西方艺术的风格和主题。
作者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将西方艺术的不同阶段和流派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对人体的完美表现,巴洛克艺术的浮夸和夸张,印象派艺术家对光线和色彩的独特处理等等。
这些细致的解读让我对不同风格的西方艺术理解更加透彻。
此外,这本书还对一些西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到梵高、毕加索,作者通过对这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风格和创作理念。
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探索,我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读完《西方美术史》,我不仅对西方艺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艺术创作的意义和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它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个体的思想感受,又引领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通过对西方艺术的研究,我对艺术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而言之,《西方美术史》这本书通过对西方艺术的起源、发展、风格和主题的介绍,为我展现了一幅精彩绝伦的画卷。
通过深入了解西方艺术,我对西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开阔了我的艺术视野,也激发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的动力。
西方美术史的读书报告一、前言本书是一本介绍西方美术史的著作,作者是一位美术史学者,本文是以个人的视角来对本书进行阐述和评价。
在这个多媒体时代,我们能轻松地在网上搜索到丰富的美术资源,但是了解一门艺术的深入理解则需要我们对它的历史变迁、文化背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这个背景下,美术史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书籍简介本书共分为十二章,主要讲述了西方艺术的历史演变从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巴洛克到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在每一个时期的介绍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当时的主要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艺术特点、技法和艺术风格。
此外,本书中还有许多艺术作品的照片,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所介绍的艺术作品。
三、读后感通过阅读本书,我对西方美术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艺术主题主要围绕着神话、政治和军事题材展开,艺术作品通常是雕塑和壁画。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开始对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技法、主题进行学习和借鉴,造就了这一时期优秀的艺术作品。
在巴洛克时期,艺术家开始追求复杂的组图、精细的艺术技法,艺术作品也成为当时宗教和贵族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现代艺术时期,艺术家开始对传统艺术方式进行反叛和挑战,创造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风格和形式。
在当代艺术中,更是涌现出许多探索和挑战传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成为当今艺术界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对书中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我不止是了解了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各时期的艺术风格,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影响,让我对美术这门艺术更加着迷。
四、总结本书以生动的文字和详细的图片,全面介绍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各个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让我们对西方艺术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大量的艺术信息,但是,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一门艺术则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和学习美术史来加深对其的了解。
中外美术史心得体会(推荐6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美术史心得体会(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美术史心得体会(推荐6篇)》。
第一篇: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2020年版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5个学科,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
艺术课标标准以艺术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解决了艺术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目标是为面向全体学生制定。
不是以专业的艺术技能为核心,也不是为面向少数的特长生而定。
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理解、创造而定。
艺术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艺术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
从美术学科来看,新课标里明确提高了艺术学科的比例,我们作为未来的美术老师,应该看清背后的含义。
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的定位,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学。
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美术地位变高了,我们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主科一样,我们要与传统的主科老师争锋。
基于尹少淳老师对新课标作出的解读:“音乐、美术学科不可被消解,要保证这两根支撑中国艺术教育大厦的大柱子不倒,同时新三科缠绕其上,最终呈现出融通、跨学科的效果。
艺术新课标既有大综合,也有小综合。
”我认为,美术老师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向其他艺术学科学习、取经。
老师应该构建的是“未来”课堂,而不在是单一的传统课堂。
美术课堂不仅要有学科内的深度,也要有学科间的广度。
第二篇:中外美术史填空题1.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为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郭熙。
2.《踏歌图》是哪位画家的得意之作马远。
3.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一幅是《人物龙风》帛画。
另一幅是《人物御龙》帛画。
4.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5.水墨山水画之祖指的是王维。
学习西方美术史有感西方美术史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下了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家们的创作经历。
在学习西方美术史时,我深刻意识到,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的背景密不可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兴起对西方美术的影响不可忽视,中世纪的宗教信仰也成为了西方美术的重要主题之一,而现代主义的崛起则标志着艺术的完全自由。
在希腊和罗马文明的时期,艺术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的一部分。
古希腊人与自然相融,其建筑、雕塑艺术表现了对人体的崇拜与追求。
罗马帝国时期,宏伟的建筑和雕刻标志着古罗马人的权势和威严。
这些艺术品不仅逐渐发展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艺术形式,也表现了人们对自然、文化和精神内涵的认知。
中世纪,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在西方美术史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基督教题材的绘画和壁画成为了中世纪艺术的重要元素,大部分作品是由教会委托绘制的,用于讲述宗教故事与教义。
艺术的表现形式逐渐从笔墨绘画发展为彩色绘画,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多元化。
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的审美观念逐渐发生改变。
人文主义的思想兴起,艺术家们逐渐将自然和人体学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
达芬奇、拉斐尔等标志性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了追求自然、表现人体与情感的风格,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标志着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突破和创新。
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不再受约束,从风景、人物到抽象主题都成为了艺术创作的素材。
印象派的光影表现、立体主义的画面构成、抽象艺术的纯艺术思想等,拓展了艺术的表现手法,使艺术创作变得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通过学习西方美术史,我深刻认识到了艺术与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
艺术家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反映了他们对环境、社会和人性的思考与感受。
艺术的独立性和自由性,让它成为了人类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要深入理解和认识艺术,尤其是西方美术史,需要有一个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思考方式。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一直以来,对于西方美术,我总是怀着一种既好奇又敬畏的心情。
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艺术杰作,仿佛是来自遥远时空的神秘讯息,吸引着我去探寻、去解读。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关于西方美术史的书籍,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在书中,我邂逅了无数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从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再到现代主义的创新之作,每一个时期的艺术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那个时代,仿佛是艺术的春天,艺术家们挣脱了中世纪的束缚,以全新的视角和技法来描绘世界。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其中的奥秘。
每次看到这幅画,我都会想,蒙娜丽莎究竟在笑什么呢?是对生活的满足,还是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还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尤其是《大卫》,那完美的比例、健硕的肌肉,仿佛随时都会从石头中走出来,充满了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我能想象到米开朗基罗在创作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一锤一凿地塑造着这个经典形象,他一定是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和才华都倾注在了其中。
而谈到印象派,莫奈的《日出·印象》给我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那模糊的轮廓、绚烂的色彩,就像是一瞬间的光影被永远地定格在了画布上。
我仿佛能感受到莫奈在清晨的海边,等待着那第一缕阳光,然后迅速地用画笔捕捉下那稍纵即逝的美丽。
他不追求传统绘画中的清晰线条和明确形状,而是更注重对光线和色彩的瞬间感受。
这种对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达,让我对艺术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
读着西方美术史,我发现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着一个故事,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思想的表达。
比如,在中世纪的宗教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在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里,能感受到宫廷的奢华和权力的象征。
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
西方美术史读后感《西方美术史》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美术史课程中的教材之一,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美术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流派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开始,一直到当代艺术的发展。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介绍,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还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让我对这些艺术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西方美术史》,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书中对于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于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还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让我对这些艺术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开始,一直到当代艺术的发展。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介绍,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还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让我对这些艺术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书中,作者还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让我对这些艺术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这些艺术流派和风格的了解,我对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艺术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西方美术史》,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书中对于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于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还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现代主义等,让我对这些艺术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西方美术史十五讲读后感没有正襟危坐地写过书评,只是看着刚刚合上书页的《西方美术史十五讲》,感受着书中鲜活的生命和多彩的画卷,思绪万千。
眼前突然闪现出巴黎卢浮宫参观时的另一幕:一个大着嗓门的导游用汉语对着一群国人说:主要就看三件,胜利女神雕像、断臂维纳斯和蒙娜丽莎。
当然谁都知道,它们是卢浮宫的镇宫之宝,不可错过,但至迟从1 8世纪后期卢浮宫的古物室开始直到现在,持续两三百年的艺术品收藏,早已使卢浮宫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馆,名品汇聚,浩如烟海,只看三件,岂不是太过粗略?当然也听到过略带法语口音的汉语导游领着一队国人,驻足绘画厅法国巨匠大卫油画前,从时尚的新古典主义细细道来猜想这样的一批观者,当是应该会成为手头这本《西方美术史十五讲》的挚诚读者的。
的确,与西方人自幼就通过教堂艺术熏习、开放的博物馆课堂乃至多姿的街头艺术等形式熟知自古而今的西方美术相比,中国人只能更多地借助校园课堂与读本了解相对陌生的异域文化。
就此而论,我们感谢著者与出版社,给读者呈上了这样一部纵贯古今、赅括有度的好书。
我们知道,在体质人类学上,学者们确立现代人的标尺之一是伴之以大量的洞穴壁画和塑刻艺术这类反映人类智力突进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美术史的诞生是与现代人的出现同步的,其历史之悠长也就毋庸多论。
若以每周一讲的速率计,《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刚好是大学大致一个学期的课程,以四个月的时间上下求索数万年,不能不说其纵跨之大。
再就其幅员广阔论,尽管西方美术史是以中国西部的欧洲为主线的,但以欧洲地域的广阔、地理的复杂以及历史与文化进程的差异论,其所呈现的美术发展态势也是迥异的、异彩纷呈的。
也许著者始初面临的两难是,如何以有限的篇幅,浓缩广阔无垠的艺术世界以及与之相伴的人类心灵智慧。
令人欣喜的是,眼前这部《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很好地谐调了西方美术史中的博与约。
它先以绪论的形式,向读者阐述了艺术的旨意与属性以及其形体、色彩、线条诸要素,使读者在未进入美术欣赏之前,就有一个相应的知识准备,并开始艺术何为的思索历程,然后顺着西方美术史发展的流线,从蓝色的爱琴文明开始,直至2 0世纪的现代美术,其间历经悠长迭宕的古代希腊与罗马美术、中世纪的艺术样式、文艺复兴的绘画雕塑与建筑、近代不同国度与地域的美术流派和现代主义美术等等,读来有“周流观乎上下”的酣畅淋漓感。
前不久去看了中国百年油画展,对中国油画有了一个PANORAMA式的了解,从世纪初留法画家的风景小品到《开国大典》再到《父亲》。
油画在中国毕竟只有百年历史,佳作名画家都还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之中,不至于太埋没了某一颗“珍珠”。
但是在西方世界,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名家便如南天群星,但是其中真正始终璀璨耀眼的,数来数去,竟然没有多少位,更多的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口味的变迁而明明暗暗。
1841年,当时法国最走红的画家保罗·德拉罗什,受巴黎美术学校之请创作壁画《半圆室》,为13世纪到17世纪的名画家“树碑立传”。
在这幅壁画中,他以安格尔的画风,既写实又寓意,描绘了胜利女神跪倒在三位在神话中分别象征建筑、雕刻和绘画的天神的脚旁,而40位历代艺术家则围绕在他们身边,其中有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提香,普桑,洛林,韦罗内塞,凡艾克,乔托,丢勒,霍尔拜因,鲁本斯,伦勃朗,穆里洛和委拉斯开兹。
从上述列举中可以看出,在德拉罗什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人眼中,最优秀的作品和画家集中在文艺复兴时期。
安杰里科的大名则似乎到了最后时刻才被添加到这个名单中。
如果说今天我们已经几乎淡忘了埃德林克,波特和雷蒙迪这些昔日或许如雷贯耳的名字,那么我们在这40位艺术巨匠中却怎么也找不到波提切利,格雷科,博施,布吕格尔,格鲁内瓦尔德,皮耶罗·德拉弗朗塞丝卡或者弗美尔的面孔。
假如让每个时代都做一个类似的实验,毫无疑问,我们将对所谓的“艺术巨匠”的名单产生极大的分歧。
因为,除去屈指可数的几位在生前就已经享有巨大声名并且死后仍然“香火旺盛”的艺术家,比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鲁本斯,伦勃朗,也许还可以算上毕加索,几乎所有我们今天认为是天才而不朽的画家,都是在死后若干年后才重新为人们所赏识的。
譬如在19世纪以前,基多·雷尼的名头要比今天被认为是“现代绘画的奠基者”的乔托响亮。
但是今天我们全面对比这两位画的作品,可以比较公平地作出评价,虽然雷尼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相当活跃,但是乔托在绘画史上的重要程度却无疑要高过他。
《外国美术史》读书心得体会
本文是《外国美术史》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在整个世界中,无论是雕刻、素描或油画的描述都是获得视觉艺术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即在大自然中眼睛所看到的由五彩缤纷的色块所组成的独立的物体。
在法国和西班牙洞窟中我们获悉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勾勒的动物线条与大地或天空都毫无关系,即与视觉的直观无关,而与某种精神世界相联系的。
如后来出现的复合重叠动物群和再后来有明确形象的,并结合着结构图案创造的画面也是如此。
甚至某些非常复杂精致的二度空间艺术形式中的形象都属于这范围,画面一般被具体化了,不再是含糊不清的背景了,但是在西方人观念中这并不是背景。
在古埃及画面经常覆盖着象形文字在中国是刻写铭文。
加上色彩来点缀图象,勾勒线条和区分它们的各部分。
色彩被作为绘画的表现形式,而不用线条勾勒轮廓,在欧洲是16世纪才开始的。
在西方,绘画技巧的采用是特殊的欧洲绘画观念的反应,正如它是现实或者遐想世界的一个窗口。
它结合着透视的发展,从单一视点表现空间中的各个物体;或采用阴影的明暗技法来塑造形象的空间感,用微妙的色调层次表现距离和物体的固有色与物体上反光色之间的细微变化。
尽管这些发现足以使画家"欺骗"观众的眼晴,但是幻觉手法并不是它自身追求的目的。
不管怎样,它们导致独特的西方艺术形式的出现——架上绘画——画在画布上,并挂在墙上,欣赏其技巧,也就是被捕获和传达的视觉世界,还包括色彩的和谐和对比,笔触的柔美和雄壮,构图的单纯和复杂。
这种绘画中的写实主义形式的发展成为16世纪到19世纪艺术史中的中心议题它与文艺复兴崇拜的"美"是一致的,同时它们也控制着西方艺术的实践和原理。
这就导致了一种逐渐获得成功的感觉的产生——画家朝着视觉真实感的目的靠近——只是到了19世纪才被艺术家们看作是严重的问题。
同时,作为主要艺术形式的架上绘画在西方的出现在艺术家、艺术作品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原来架上绘画不是为放在一个特定场所而画的,而现在却成为室内陈设,或者艺术画廊中的展览品。
毕加索说:"画钩是绘画的祸根,"绘制一幅绘画作品,为的就是尽快被买来挂在墙上,它变成一种装饰形式。
艺术史的某些方面是可以与文学史相比拟的。
两者都有延续性和变化,而发
展却不同。
在文学和艺术上不断出现杰作,这些杰作超越了各种限止,脱离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时甚至与其目的是相矛盾的。
不管怎样,艺术史完全依靠现存的物质对象,甚至依靠当代机械制作的作品。
诚然,艺术史比文学史的时间长得多。
很多年来,我们只有通过视觉艺术作品了解到人类的各种欲望和追求。
伟大的艺术品不仅仅是美学欣赏物,也是人类技艺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它们使我们增强对自己和其它事物的洞察力;它们促使我们从自己宗教和其它宗教信仰中觉醒过来,它们扩大了我们对可以选择的、经常是外国生活方式的理解,——简言之,它帮助我们开拓和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天性,艺术史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