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东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47.50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生关注海洋生态环保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关注海洋生态环保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关注海洋生态环保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暑假实践报告大学生关注海洋生态环保----- 深蓝之旅暑期社会实践侧记钱兰香6月底7月初,在黄海海域漂移的浒苔,受洋流和持续南风影响,开始陆续地大面积靠近和抵达青岛近海。
7月3日至4日,浒苔登陆规模加大,青岛近海部分海域浒苔密覆,状如草原 .网友调侃: 快到海边看草原。
一时间网络迅速蹿红流行语: 我能想到最魔幻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在海里洗藻。
伴随着蓝色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些不注重规划,过度开发的海洋生态环保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深入剖析海洋生态环保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全国重点实践队深蓝之旅开展了为期15天的深度调研活动。
青春在海岸线上挥洒据了解,浒苔主要于苏北浅滩,其形成和爆发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南方当地独特的辐射沙洲地形和水产养殖以及工业废水排放形成的富含氨氮的海水实践队员奔赴东起崂区雕塑园、石老人、麦岛、奥帆中心、三浴、六浴,西至黄岛区沿海一线,以及积米崖渔港、琅琊台渔业养殖地,即墨市丰城渔村等渔业养殖地进行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了不少一手资料,并积极与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青岛市环境保护局、蓝色建设办公室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
浒苔是在江苏一带生产紫菜过程中出现的,属于养殖产生的废品,在4、5月份由于东南风和黑潮暖流大量漂流至青岛海域。
而最初浒苔的漂移量约万吨,但由于两块水域的富营养化疯长至百万吨。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环境保护处潘处长在座谈中谈到。
在走访各大渔港、渔业养殖基地时,渔民们纷纷感慨道,浒苔常导致池塘缺氧,鱼类大量死亡,且浒苔腐烂时常常散发出恶臭,导致水体发红,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保。
另一方面,近来频发的细菌病,致使鱼肚大、红头、红尾,最终死亡,虽然现在无法表明其跟浒苔有直接关系,却闹得渔民人心惶惶。
据环境保护局任科长介绍,青岛市对于浒苔的处理,组成了市浒苔灾害应急指挥部,主要以海域打捞组、陆域工作组为主,并突出了属地化和常态化的指导原则,建立了海上打捞线、重点海域设置拦截网、陆域清理线三条防线。
海南岛岛内外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系统比较研究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位于南海琼州水道南侧,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岛上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科研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对海南岛及其周边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特点与差异。
一、海南岛的海洋生态系统海南岛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海洋生态资源。
岛上的海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多样。
同时,海南岛还有多个海湾和海峡,形成了独特的海洋地貌,如三亚湾、博鳌湾等。
这些地形和水域特点为海南岛的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海南岛的海洋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珊瑚礁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和深海生态系统。
其中,珊瑚礁是海南岛的特色之一。
海南岛的海域拥有丰富多样的珊瑚礁类型,如桂山岛的海珊瑚礁、西沙群岛的岛礁石珊瑚礁等。
这些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南岛的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
浅海生态系统是海南岛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浅海生态系统包括海滩、河口湿地和海草床等。
这些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和食物链,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
例如,浅海的河口湿地是很多候鸟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也是许多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繁衍之所。
海南岛的海滩也是海龟的繁殖地之一,每年都有海龟上岸产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爱好者的观赏和保护。
二、海南岛周边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除了海南岛本身的海洋生态系统,周边的沿海地区也拥有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
在海南岛东北方向,靠近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有珠江口和香港的沿海地区。
这里的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较大影响,但依然保留有一些重要的栖息地和生物资源。
例如,珠江口是重要的渔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渔民。
香港则拥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如西贡海岸的岩礁生态系统、大屿山周边的海草床和鱼类保护区等。
海南岛的西南方向是南海的中心地带,有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
这些群岛由一系列的珊瑚岛礁组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一、前言海洋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海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海洋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1. 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污染事件频发,如原油泄漏、塑料垃圾污染等,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2. 海洋生物资源过度捕捞:为了满足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巨大需求,许多海域出现了过度捕捞现象,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枯竭。
3. 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人类活动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如珊瑚礁破坏、红树林退化等,影响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海洋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部分民众对海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参与海洋保护的积极性。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参观海洋自然保护区:我们团队参观了我国某沿海地区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了解了保护区的建设情况、管理措施以及保护成果。
(2)调查海洋污染现状:通过走访当地渔民、环保部门等相关人员,了解了海洋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措施。
2. 实践活动(1)海洋环保宣传教育:我们团队在沿海地区开展了海洋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向当地居民普及海洋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海滩清洁行动:组织志愿者进行海滩清洁行动,清理海滩上的垃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3)海洋生物调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对海洋生物进行了调查,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现状。
3. 实践成果(1)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海洋环保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对海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增强了社会影响力:我们的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居民和媒体的关注,提高了社会对海洋环保的关注度。
(3)推动了海洋环保事业发展:我们的实践成果为当地海洋环保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推动了海洋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于海南东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海南东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海南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相当的发展。
然而,对于环境的保护却不尽人意。
东北部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日趋恶化,海岸线的侵蚀,红树林的减少,外流河的普遍污染等等都形成的一定规模。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制定可行的方案,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调查安排时间地点目的方式2013.1.20~201 3.1.21 文昌龙楼南海地区海岸线环境问题实地考察2013.1.24~201 3.1.25 文昌东郊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环境问题实地考察2013.1.27~201 3.1.29 琼海万泉河中下游地区外流河环境问题实地考察三.人员安排1.人员组成:符锐、苏浪2.任务安排:两人全程参与各地的实地考察,其中苏浪负责对各地考察结果的总结,符锐对各个问题结果的分析。
四.调查结果1.海岸线的侵蚀问题1.1 人为的破坏(1)海岸养殖业对海岸线的影响今年来,海南东北部沿海地区,养殖业发展迅猛。
随着产业的加大,人们不得不摧毁沿海的植被,以便与建立更多的厂房。
此外,由海产养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如:对珊瑚礁的需求,对海水的需求,对道路的需求等等。
同时,集约化的海水养殖方式需要人工投放大量化学物质, 无形中增加了海岸带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而海洋生物( 水产品) 不仅不能完全吸收和消化人工投入的物质和能量, 而且还可能排放一些排泄物, 破坏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平衡, 使海岸带出现局部营养物质( N、P) 或盐分( NaCl) 滞留带, 造成局部海域海水水质下降和海岸带局部土地盐化, 生态系统退化。
又由于高位池养殖的密度很大, 不仅需要投放大量的饲料, 而且需要使用化学药品清洁或消毒养虾池, 又加上大量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都未经处理, 直接排到近岸海域, 造成海水污染。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南海岛屿。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海洋生态保护项目,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
1. 参与海洋垃圾清理活动,在南海岛屿的海滩上,我们志愿者们进行了海洋垃圾的清理工作,将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进行收集和分类,清理出大量的海洋垃圾,为海洋生态环境净化出一片干净的海域。
2. 参与海洋生物调查,在海洋生态保护区,我们进行了海洋生物的调查工作,记录了各类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了海洋生物的分布情况和生态环境。
3. 参与海洋环境监测,我们学习了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参与了海水质量、水温、盐度等海洋环境指标的监测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
三、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海洋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海洋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培养了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提升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技能,学会了如何进行海洋垃圾清理、海洋生物调查和海洋环境监测。
四、实习感想。
海洋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肩负的责任。
希望未来能继续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海洋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实习总结。
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培养了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让我更加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希望未来能继续投身到海洋生态保护事业中,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南环境调研报告海南位于南海之滨,素有“琼岛”之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南的环境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们对海南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
经过测量和分析,发现海南的空气质量整体较好,没有明显的污染源。
尤其是在海南的乡村地区,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一些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交通排放和人口密集导致的。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交通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整体空气质量的稳定。
其次,我们对海南的水质进行了调查。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水质一直被认为是顶级的。
我们在海南的几个海滩进行了水质采样和检测,结果显示,海南的海水质量良好。
然而,随着海洋旅游业的兴起,一些海滩开始面临过度开发和人为污染的问题。
为了保护海南的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加强海滩管理和监测,严格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影响,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和海洋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此外,我们调查了海南的垃圾处理情况。
我们发现,海南的城市和旅游景区的垃圾处理设施较为完善,能够及时处理垃圾。
然而,在一些乡村地区,由于设施和管理的限制,垃圾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乡村地区的垃圾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生活垃圾和农残的处理上。
为了改善乡村地区的垃圾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残监测和处理,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最后,我们对海南的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考察。
海南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包括热带雨林和珊瑚礁等独特生态环境。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十分重要,以保持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然而,一些自然保护区存在管理不到位、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我们建议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海南的环境状况整体良好,但仍面临空气质量下降、水质受污染、垃圾处理不完善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等挑战。
海洋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参与了海洋环境保护项目。
通过此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个人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的责任与作用。
首先,我参观了海洋动物救助中心。
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受伤或濒危的海洋动物,如海龟、海豚和海鸟等。
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受到的威胁。
他们告诉我们,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正在严重破坏海洋环境,而这些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通过观察这些受伤的海洋动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们人类对海洋的伤害是多么严重,也意识到了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海洋环境保护中来。
其次,我参与了海滩清理活动。
我们团队一起来到了一片当地海滩,开始了海滩垃圾的清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塑料袋、塑料瓶和其他塑料制品,这些塑料制品对海洋生物尤其是海鸟、海龟等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我们不仅仅是清理垃圾,还利用这个机会向路人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提倡环保的生活方式。
最后,我参与了海洋生态调研活动。
我们乘船出海,利用浮标进行了海洋生态调查,包括测量海洋水质、寻找珊瑚礁和海草床等。
通过这个活动,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关系十分复杂的生物群体,而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海洋的负面影响。
通过这次海洋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作为地球的一部分,海洋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等不良行为。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海洋生态的恢复与保护,为未来子孙留下一个健康的海洋环境。
第1篇一、前言海岸环境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岸环境现状,为海岸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海岸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监测部门等公开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论文。
数据涉及海岸线长度、海岸带面积、海滩侵蚀、水质、生物多样性、污染排放等多个方面。
三、海岸线长度及海岸带面积分析1. 海岸线长度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我国海岸线总长度为3.4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度为1.6万公里。
从沿海省份来看,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线长度较长,分别为4312公里、3322公里、3111公里和2444公里。
2. 海岸带面积我国海岸带面积约为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海岸带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带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
沿海省份中,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带面积较大,分别为4.6万平方公里、3.7万平方公里和3.2万平方公里。
四、海滩侵蚀分析1. 侵蚀现状近年来,我国海滩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中国海岸侵蚀监测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海滩侵蚀总面积约为6450平方公里,其中侵蚀严重区域约为2470平方公里。
海滩侵蚀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旅游业和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
2. 侵蚀原因海滩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人为因素主要有海岸工程、过度开发、海洋污染等。
五、水质分析1. 水质现状根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水水质总体良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78.1%,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21.9%。
部分海域存在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为氮、磷、有机物等。
2. 污染原因沿海地区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陆源污染、海洋污染和船舶污染。
一、前言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海洋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为了提高人们对海洋保护的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海洋保护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唤起公众对海洋保护的重视,我们决定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宣传教育、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
三、活动目标1. 了解我国海洋环境现状,掌握海洋保护的基本知识。
2. 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内容1. 实地调研我们组织了10名志愿者,前往我国某沿海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
通过走访海洋保护区、渔民、海洋科研机构等,了解了海洋环境现状、海洋保护政策、海洋保护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海洋环境面临以下问题:(1)海洋污染:沿海地区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海洋污染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生存。
(2)过度捕捞:部分渔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枯竭。
(3)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
2. 宣传教育我们利用调研成果,制作了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通过社区宣传栏、学校、企业等渠道进行发放。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次海洋保护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公众讲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海洋保护方法等。
3. 公益活动我们发起了一次海洋垃圾清理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在海滩、海滩公园等地进行垃圾清理。
通过实际行动,提高公众对海洋垃圾问题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五、活动成果1. 提高了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使更多人关注海洋环境问题。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实地调研,为我国海洋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于海南东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海南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相当的发展。
然而,对于环境的保护却不尽人意。
东北部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日趋恶化,海岸线的侵蚀,红树林的减少,外流河的普遍污染等等都形成的一定规模。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制定可行的方案,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调查安排时间地点目的方式2013.1.20~201 3.1.21 文昌龙楼南海地区海岸线环境问题实地考察2013.1.24~201 3.1.25 文昌东郊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环境问题实地考察2013.1.27~201 3.1.29 琼海万泉河中下游地区外流河环境问题实地考察三.人员安排1.人员组成:符锐、苏浪2.任务安排:两人全程参与各地的实地考察,其中苏浪负责对各地考察结果的总结,符锐对各个问题结果的分析。
四.调查结果1.海岸线的侵蚀问题1.1 人为的破坏(1)海岸养殖业对海岸线的影响今年来,海南东北部沿海地区,养殖业发展迅猛。
随着产业的加大,人们不得不摧毁沿海的植被,以便与建立更多的厂房。
此外,由海产养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如:对珊瑚礁的需求,对海水的需求,对道路的需求等等。
同时,集约化的海水养殖方式需要人工投放大量化学物质, 无形中增加了海岸带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而海洋生物( 水产品) 不仅不能完全吸收和消化人工投入的物质和能量, 而且还可能排放一些排泄物, 破坏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平衡, 使海岸带出现局部营养物质( N、P) 或盐分( NaCl) 滞留带, 造成局部海域海水水质下降和海岸带局部土地盐化, 生态系统退化。
又由于高位池养殖的密度很大, 不仅需要投放大量的饲料, 而且需要使用化学药品清洁或消毒养虾池, 又加上大量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都未经处理, 直接排到近岸海域, 造成海水污染。
从而造成了海岸线生态的破坏。
( 2) 流域内截流蓄水或向外调水, 造成河口潮流作用增强、河流入海迳流和输沙量减少。
( 3) 过量开采地下水, 引起松散沉积层密实, 地面下沉, 造成海岸侵蚀加剧。
( 4) 盲目开挖海滩砂土和大量围垦, 造成沿岸悬浮泥沙减少、湿地消失, 使水动力相对增强或侵蚀-堆积条件改变。
( 5) 海滩植被和珊瑚礁破坏。
分布于岸堤外的芦苇、大米草、红树林和珊瑚礁有消浪、滞流和促淤保滩功用, 是保护海岸的有效屏障。
以上因素与近代沿海地区人口增加、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有关。
它们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是间接的, 影响范围一般是局部的。
表2 中还列出了各海岸侵蚀因素加剧海岸侵蚀的三个可能原因: 沿岸海洋动力作用强、沿岸泥沙减少和海岸稳定性降低。
1.2 自然环境的破坏海南地处于热带季风区域,常年收到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
由于,台风的破坏力极大,又加之海岸生态的脆弱性,这样很容易使得海岸线的退化。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的上升又是使得海岸线侵蚀的重要原因。
此外,海平面上升, 使潮位抬高, 岸外波浪作用和河口、海湾处潮流作用增强, 侵蚀基面升高。
风暴潮加剧, 高潮位和强力风浪对海岸破环作用增大。
气候变暖使局部地区变干, 降水减少造成河流入海迳流和输沙量减少。
构造下降, 相对海平面上升, 海洋动力增强和岸堤稳定性下降, 促进海岸侵蚀发展。
河流入海口改道或改向, 原河口岸段因失去泥沙来源而侵蚀后退。
前3 项因素与全球变化有直接关系, 且影响范围普遍。
此外, 自然因素还有海冰和海水溶蚀作用。
前者发生在渤海和北黄海沿岸, 在冬季风暴的作用下, 冰块依靠风和波浪的推动而刨蚀岸滩, 加速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后者发生在古生界石灰岩海岸上, 如大连西岸和广东海岸。
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变化比较2.红树林的减少问题随着保护区外围社会经济的发展,红树林生存环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0年至今,由于围垦海南东寨港红树林面积减少近50%,至今这类围垦活动仍时有发生;尽管自保护区建立以后,开展一系列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制止一定的伐木行为,并强制关闭一部分在原红树林生长带上建立的鱼塘、虾塘,然而为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的驱使,仍然难以完全制止各种毁林建塘或毁林搞工程事件的发生调查中发现:社区居民围网大肆捕捞,居民砍烧卤蕨、挖池养殖, 来来往往的船只,使波浪不断地冲刷岸边,使红树林出现大片的倒伏,海岸后退,致使红树林生境正遭受毁灭性威胁。
此外,农村建设的不合理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自建房日趋增多,加之其自身的盲目性,使其房区超过了红树林保护区的管理权限。
同时,养殖业的扩张,也破坏了大量的红树林。
河水的大量污染造成了,该地区生态平衡失调,使其自然恢复能力急剧下降。
生态的破坏,导致水体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红树林的生长。
3.万泉河的污染问题3.1 工业废水万泉河流经琼中、屯昌、万宁、琼海四个市县,流域内企业不少,相当部分企业是橡胶厂、糖厂、水泥厂、造纸厂、淀粉加工厂等小型、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
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每年要向万泉河排放大量的污水。
谭进川等10名人大代表曾在今年的人大会上提交了一份建议,指出万泉河上游工业企业超标排放问题突出,造成万泉河水质污染严重,大面积死鱼现象时有发生。
仅琼中而言,该县工业企业48家,其中小型造纸厂7家,淀粉厂1家,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7.72万吨,大量工业废水最终汇入万泉河。
除此之外,万泉河上游还有18家国有农场橡胶厂,规模大小不一。
据琼中乘坡农场橡胶厂厂长介绍,生产1吨干胶,需要排放废水10吨至12吨。
2004年,乘坡农场橡胶加工厂干胶产量2560吨。
橡胶加工厂排放的废水除了COD、氨氮之外,还有很多悬浮物质,尤其是橡胶加工厂排放的臭不可闻的废气,遇上雨天,易溶解于雨水形成污水,最后随雨水流向万泉河。
这些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对万泉河带来的污染是不可低估的,尤其是干旱季节,万泉河径流量大量减少,两岸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河水自净能力大大降低。
3.2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万泉河另一个更大的隐忧来自流域人口生活垃圾及排放生活污水的污染,这通常很容易被人忽略,尤其是流域内农业人口造成的生活污染。
农业人口造成的污染源有两种,一是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二是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这些经过雨水的冲刷,最终会流向万泉河。
省政协委员蒙晓灵也认为,万泉河流域各市县都没有污水处理厂,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氨氮含量非常高,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向万泉河,将使万泉河的水质承受巨大的污染压力。
琼中县提供了一组数据:地处万泉河上游的琼中有20.26万人,其中生活在万泉河两大支流———大边河和乘坡河的流域总人口为8万多人,而琼中县城营根镇的生活污水也是全部排入万泉河。
五.解决方案1. 立法为本在严格执行现有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同时, 按海岸带管理的具体要求, 完善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 加强海岸带保护相关制度建设,制定《海南省海岸带综合管理条例》, 明确国土、环保、海洋、旅游、渔业、交通、海事、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有关部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当前应重点建立健全海岸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偿使用的法规规章, 首先在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地矿资源、水资源、湿地资源、海洋资源等方面研究推行绿色GDP 核算体系,促进海岸带资源在有效保护的同时得到合理开发, 促进社会经济和海岸带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2. 执法为要有了完善的海岸带管理法规体系, 还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执行, 才能真正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
因此除了加强立法工作外, 还要健全各级政府的海岸带保护管理机构, 充实执法人员,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提高执法效率。
同时, 要强化执法检查, 实行定期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 推行执法情况复查复核制、奖惩制、部门执法责任制, 逐步杜绝“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另外, 还要加强执法监督,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生态、环境、资源的法律、规章情况的监察监督; 推行生态安全重大事件责任追究制度。
3. 宣传为先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工作, 加强生态保护知识的教育, 强化生态环境管理科学技术培训, 提高公众分析海岸带生态问题和解决生态退化问题的能力。
同时, 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要求政府部门在海岸带资源开发项目决策过程中进行公示和举办听证会, 形成公众参与的制度。
鼓励广大群众检举揭发海岸带各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 为海岸带生态保护创造氛围。
4. 科学支撑提高海岸带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恢复和环境污染治理的科技含量。
建立海岸带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技术支持需求相适应的技术支持体系。
一方面, 要加大海岸带环境科研、环境监测、生态及环境事故应急响应等环境保护技术支持体系的能力建设; 另一方面, 要加强生态保护科技人才和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 鼓励省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入海岸带生态保护队伍中来, 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为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5. 工程保障要加强海岸带保护, 切实保护红树林、珊瑚礁和海防林为骨干的海洋防护带。
要分期分批建设以海岸防风林建设、红树林恢复、珊瑚礁培育为骨干的海岸防护带工程, 提高其防风固沙、海岸稳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同时, 要加强海岸带生态安全的管理,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对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