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法指导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21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对于教师、学生而言,方法问题几乎无处不在,教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它。
人们也往往会把教学、学习的效果归因于方法的优劣。
语文教学一向是实践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课时量大,学习效率却不甚理想,这固然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关,但个人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就是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法,重视讲解、分析,而忽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忽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第三条也写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也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
新课标及前人大家已经明确指出,作为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
一、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1、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是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彻新课标的重要措施。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工具性是指通过学习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解决一定的问题。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就是通过学习会读书、看报、写文章,并且运用于日常的交流,简言之,就是能够“听说读写思”。
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
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学习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经常听到其他学科的老师抱怨学生连基本的题目都读不懂,作题目时错别字连篇,语文学得太差。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改变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的实际需要。
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中学所有学科中叫地较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根本不能与其他学科相比,为什么?究其原因是语文学科的特征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方法一贯制所决定的。
九年级语文学法指导李文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我们九年级同学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学习是个慢工夫,重要的是积累。
语文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块:基础知识,阅读,写作。
一.基础知识:这是语文学习中最为零散的一部分,它是各种能力培养的资本。
对于它的学习,应注意把工夫用在平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阅读:这是基础知识和写作的纽带。
应养成多读,爱读,会读的习惯。
(一)文言文的学习1. 把握文言实词中的几种特殊现象①通假字(借用其他字来代替本字)②古今异义(词语古代意义和现代意义不同)③一词多义(一个词在古代有几种不同的意义)④词类活用(词语的性质发生了变化)2. 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之、而、于、以、然、其、者、乃、乎、则等用法)之的用法1、代词⑴他,她,它(们),这件事。
例: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之:它,指狼。
)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他们,指齐军。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代这件事)⑵我。
例:君将哀而生之乎?(3) 这,此。
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助词(1)的。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3)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4)凑足音节,无实义。
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公将鼓之(5)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动词:往,到......去。
例: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辍耕之垄上(本义项指前一个“之”?)(二)现代文阅读1.记叙文阅读①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②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③记叙线索:人物、事件、行踪、思想感情④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⑤材料和中心:中心分析应从材料入手,从首段尾段入手,从议论抒情语句入手。
初一语文学法指导(一)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
我国古代教育家腹有诗书气自华--谈语文学习能力的获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
心理学研得"。
围绕"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常常是反复地教,可很多学生仍然是读书究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费解其意,作文不得要领。
某些问题,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意义上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
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说,还是不会。
数理化学科追求的多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
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一个词在这里是败笔,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笔"。
因此要想真正获得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
培养阅语文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读能力未必一定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惯。
性与启发性,那么完全可以从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一、情感的培养好的读书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二、良好习惯的培养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培养情感的过程是一个意志磨练的过程,当我们"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
、的行动,就变成了习惯。
如何养成好习惯呢?习惯在没有养成的时候,你首先,要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多少要下一些自我强制的工夫,即要靠自己刻苦训练,不靠别人教导。
教学经纬○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邵国珠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麻岗中学广东茂名525441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使学生在阅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本文以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对学生学法指导进行了探析,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能使学生领略生活风骚,让学生感受不同人生,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修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精神品质。
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影响深远,如何使七年级学生达到有效阅读,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以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批注阅读,探究文本在阅读课文时做好批注,可以及时写下当时的阅读情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可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批注方式阅读课文,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做出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给阅读内容进行批注,便于学生借鉴批注方法,有效对阅读内容进行批注。
以课文中的“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这句话为例,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教师可让学生以此种分析方式对课文进行批注,在阅读内容旁边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以此深入品析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构画思维导图,梳理结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写作思路与写作情感变化,以此加强学生对主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