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知识视频
- 格式:docx
- 大小:15.56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茶道茶文化知识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将茶艺、茶道和文化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对茶的热爱,更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关于中国茶道茶文化的一些知识。
一、茶的起源与发展茶的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
据史书记载,中国是茶的故乡,最早将茶叶饮用作药用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随后的发展中,茶逐渐成为中国人日常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逐渐演变为茶艺、茶道。
二、茶的种类与分类中国茶的品种繁多,每个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常见的中国茶主要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等。
每种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品饮方法都有所不同,有些注重清新的口感,有些则更加注重茶香和口味的深度。
三、茶道的精髓与礼仪中国茶道强调对茶的品味和体验,注重茶香、茶色、茶味以及茶具的搭配和使用。
茶道拥有独特的礼仪,包括茶艺师的冲茶过程中的动作、茶具的摆放、茶具的选择等方面。
通过这些细节和仪式感,茶道传达了人们对茶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四、茶文化的涵义与影响力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不仅包括了对茶的制作和品饮方法的传承,更代表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品味。
茶文化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塑造了中国人文化的独特氛围。
五、茶与健康茶叶富含各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等。
茶多酚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延缓衰老。
多年来,茶被广泛视为一种健康饮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六、茶道与现代社会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茶道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茶道在现代社会中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休闲娱乐形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欣赏茶道,茶道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中国茶道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茶的热爱和追求,更传达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美的热爱与追求。
茶道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礼仪和品味方式,更是一种审美和心境的体现。
《中国茶文化知识点》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些中国茶文化的知识。
你们知道吗?茶有很多种类呢,像绿茶、红茶、乌龙茶。
绿茶喝起来很清爽,就像春天的微风;红茶呢,味道甜甜的,暖暖的;乌龙茶有一股特别的香气。
还有呀,泡茶也有讲究。
要用开水,但不能是刚烧开的,太烫会把茶叶“烫坏”。
泡茶的杯子也有讲究,有的杯子能让茶更香更好喝。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呀?
《中国茶文化知识点》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了解茶文化。
喝茶的时候,还有一些礼仪呢。
给别人倒茶,不能倒得太满,不然就是不礼貌。
别人给你倒茶,要轻轻敲桌子表示感谢。
而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喝茶习惯。
有的地方喜欢在茶里加一些东西,像花呀,水果呀,让茶的味道更特别。
有一次,我去一个叔叔家,他给我泡了一杯茶,还跟我讲了好多关于茶的故事,可有意思啦。
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听听这样的故事?
《中国茶文化知识点》
小朋友们,我再来讲讲茶文化。
茶还和健康有关系呢。
喝一些茶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舒服,比如帮助消化,让我们不容易生病。
还有哦,很多诗人、画家都喜欢喝茶,喝完茶就有灵感,能写出漂亮的诗,画出好看的画。
小朋友们,以后咱们也可以试着喝喝茶,感受一下茶文化的魅力哟!。
简单茶文化小知识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关于茶叶的饮法和技巧,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茶文化小知识:
1. 茶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据传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神农时代。
2. 茶的种类:中国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
3. 泡茶的方式:泡茶时,应该选用软水,并将水温控制在适宜的温度。
泡绿茶的水温一般在70-80摄氏度之间,而红茶则需要90-100摄氏度的水温。
4. 茶具的选择:在饮茶时,应该选用优质的茶具,如紫砂壶、瓷器等。
同时,也要注意茶具的清洁和保养。
5. 品茶的方法:品茶是一种艺术,需要用心去感受。
在品茶时,应该先观色,再闻香,最后品味。
品茶时应该心平气和,慢慢品味,体会茶的韵味和口感。
6. 茶道的礼仪:在饮茶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如先给长辈或客人倒茶,避免用手指接触茶具等。
7. 茶与文化:茶在中国文学、诗歌、绘画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表现。
同时,茶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和、礼让、包容等价值观。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茶文化小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参加茶艺课程。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以下是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1. 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传,茶的发现与神农氏有关。
茶叶最早被用作药物,后来逐渐演变为饮品。
2. 茶叶的分类:茶叶主要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几大类。
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加工方法和特点。
3. 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强调茶的制作、品尝和欣赏的仪式性和艺术性。
茶道注重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在宁静的环境中享受茶的香气、口感和意境。
4. 茶具:品茶过程中使用的器具被称为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匙、茶船、茶罐等。
茶具的材质、形状和工艺都与茶文化密切相关。
5. 茶的功效与禅修:茶被认为有清心、提神、降压、养生等功效。
在禅修中,喝茶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宁静的境地,促进思维的净化和内心的平和。
6. 茶文化的传播:茶文化随着茶叶的传播而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形成了不同地的茶文化传统。
以上是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独特的饮品文化,更融入了哲学、艺
术和生活方式。
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喜爱的文化遗产。
中国茶叶文化知识
中国茶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茶叶文化的知识:
1. 茶的起源:相传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据考古学家研究,最早的茶叶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中国西南地区。
2. 茶叶的分类:中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和产地可以分为六大类,包括绿茶、红茶(如红茶、普洱茶等)、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3. 烹茶仪式:中国传统的茶道注重礼仪和沏茶的技巧。
茶艺表演常见的有“茶艺表演”、“品茗会”等形式,通常伴随着优雅的动作和精致的器具。
4. 茶具文化:中国的茶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壶、茶杯、茶盘等器具均有特定的设计和选材要求,以适应不同种类茶叶和沏茶方式。
5. 茶文化与禅宗:茶文化和佛教禅宗有着密切的联系。
茶叶泡制和品饮过程中,强调心境宁静和专注,与禅修的境界相契合。
6. 茶文化与社交:中国人常用茶来招待客人,茶会被视为一个重要
的社交场合。
通过分享茶叶和品茗,人们可以增进友谊和交流。
7. 传统茶艺:中国有许多著名的茶道流派,如四川的“川茶”、福建的“福茶”、江苏的“苏茶”等,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茶艺表演和茶具特色。
总之,中国茶叶文化是一门深厚而细致的学问,融合了历史、哲学、礼仪和艺术,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茶叶的热爱和敬重。
茶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日常生活、文化习俗还是精神追求,都离不开茶的存在。
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茶,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情感的传承。
茶道是中国独特的茶艺文化,通过制作、品评、品茗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古老而美妙的世界。
一、茶的历史与分类1.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的发现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中国,最初是偶然的,人们意外发现茶叶的独特滋味并逐渐加以利用。
此后,茶的种植与加工逐渐完善,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唐代以后,茶叶的种植与饮用方式进一步发展,至今茶仍然在中国深入人心。
2. 茶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处理工艺和来源,中国的茶可以分为六大类,如下所示:(1) 绿茶:以不经发酵的新鲜茶叶制成,如龙井、碧螺春等。
(2) 黄茶:汤色偏黄,有独特的花香,如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3) 红茶:经过发酵制作而成,如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4) 白茶:以新芽未开的胚芽为原料,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5) 乌龙茶: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如铁观音、安溪茶等。
(6) 黑茶: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二、茶道的精髓与意义1. 茶道的精髓茶道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和哲学,以下是茶道的精髓之一:(1) 和敬清寂:茶道倡导内敛与静谧,通过饮茶过程中的细腻动作与味蕾的冲击,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2) 仪静以静人:茶道强调精神修养,通过仪容、仪态的整齐和谨慎,表达对茶道的敬重与敬畏。
2. 茶道的意义茶道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以下是茶道的意义之一:(1) 弘扬文化: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茶的制作和品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2) 提升修养:茶道注重个人内心的修养,通过茶艺的学习与实践,促进个人的修身养性,培养生活的审美情趣。
三、茶具与茶艺的基本要素1. 茶具茶具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茶具包括茶碟、茶盏、茶杯、茶壶、茶托等。
茶具的材质往往选用陶瓷、紫砂、玻璃等制作而成,以保证茶的品质。
中国茶的基本知识
中国茶是指在中国产区生产的茶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是关于中国茶的一些基本知识:
1. 茶的分类:中国茶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和茶叶的发酵程度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等六大类。
2. 茶的产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产区,茶叶主要产自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
其中,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等省份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而闻名。
3. 茶的品种:中国茶叶有众多的品种,每个产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种。
例如,龙井茶、碧螺春、普洱茶、铁观音等都是中国茶叶中广为人知的品种。
4. 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茶艺、茶道、品茶等方面。
茶具的使用、泡茶的技巧、茶叶的品评都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
5. 茶的功效:中国茶被广泛认为有许多功效,例如清热解毒、提神醒脑、消食健胃、防辐射等。
不同类型的茶叶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茶品。
6. 茶的制作过程:茶叶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
不同类型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会有所不同,这也是造就了各种不同口感和香气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关于中国茶的基本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问题,我会尽力回答。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茶文化》选修课,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茶叶的品类与鉴赏”以及第四章“茶艺与茶道”。
详细内容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的品类区分及特点,泡茶技巧与茶道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品类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 学会泡茶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感受茶道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品类的区分及泡茶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各类茶叶的特点、泡茶方法以及茶道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PPT、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笔、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茶叶样品,引发学生对茶叶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a. 讲解各类茶叶的特点及区分方法。
b. 播放泡茶技巧视频,示范并讲解泡茶过程。
c. 介绍茶道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茶文化的内涵。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种茶叶进行泡制。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泡茶过程中的错误。
c. 学生互相品尝,交流泡茶心得。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出示茶叶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其特点。
b. 学生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茶文化》2. 内容:a. 茶叶品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b. 泡茶技巧:温度、时间、水量、茶具。
c. 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绿茶和红茶的区别。
c. 请谈谈你对茶道精神的理解。
2. 答案:a. 绿茶为未发酵茶,色泽翠绿,口感鲜爽;红茶为全发酵茶,色泽红亮,口感浓厚。
b. 泡茶基本步骤:备具、赏茶、温杯、投茶、注水、品鉴。
c. 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提高自身茶文化素养。
2024年(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精彩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课程选自《中国茶文化》选修课,涉及教材的第三章“中国茶的品类与鉴赏”以及第四章“茶艺与茶道”。
详细内容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类茶的品种特点、制作工艺、冲泡技巧及其文化内涵;同时,对茶艺的基本流程、茶道的哲学思想进行深入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六大类茶的品种特点及冲泡方法,提升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学会欣赏茶道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3. 通过茶文化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道的哲学思想及茶艺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六大类茶的品种特点、冲泡技巧以及茶文化的基本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茶圣陆羽的故事,引入中国茶文化的学习。
2. 新课内容讲解:a.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品种特点及制作工艺;b. 茶艺的基本流程及茶道哲学思想;3. 实践操作:a. 演示绿茶、红茶的冲泡方法;b.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4. 例题讲解:以乌龙茶为例,讲解冲泡技巧及品鉴要点;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冲泡一款茶,其他同学进行品鉴;六、板书设计1. 中国六大类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2. 茶艺基本流程:备具、赏茶、置茶、冲泡、品鉴、收具;3. 茶道哲学思想:和、敬、清、寂。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茶叶的品种特点、制作工艺、冲泡技巧及品鉴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茶经》、《陆羽茶经》等茶文化经典著作,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底蕴。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茶艺表演、茶文化节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文化遗产知识:茶道之美——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道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之一。
茶道是在品茶过程中揉合了哲学、诗、书、画、宗教、道德、礼仪、礼器、器乐、舞蹈、园林、建筑等文化艺术的一门综合性、微妙的艺术。
茶道强调的是心境的悟与达,是一种与自然交融、与人心交流的艺术,是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和宁静的一种方式。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沉淀。
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有着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
自古以来,中国就将茶视为礼仪之一,茶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盛于宋代,发扬于明清时期。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
唐代著名文人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第一本茶书,包括了茶文化的起源、制作、品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被誉为茶经的经典。
陆羽倡导一种茶的品清、泡顺、色似、香浓、味醇的审美标准,将品饮茶的人和饮茶的文化提高到了艺术和礼仪的高度。
宋代茶道家陆龟蒙主张茶道的雅致性和自由性,认为茶道只有在观音心性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雅趣生动、天人合一的境界。
茶道融合了众多元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品味茶的过程。
品茗时,要注意茶水的温度、浓度、泡茶时间等因素。
茶具的使用也是茶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茶道中,茶碗、茶盘、茶筅、茶匙、茶杯、茶壶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茶道品评以面观、色观、香观、味观为主要内容,每一个茶道家都应该具备这种细致入微、高度敏感的品评能力。
茶道的方式有“遵循”和“发挥”两种。
遵循即是遵从传统的茶道习惯和标准,在这种方式下,茶道家寻求的是一种自然、雅致、深邃的品味境界,将尊重传统的茶道仪式和方法提升到一种风雅境界。
发挥则是在传统茶道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创新和想象,展示多元的茶道韵味和艺术感染力,茶道家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人生境界和主题意蕴融入茶道艺术中,形成新的艺术境界和文化价值。
中国的茶道文化既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也因地域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中国茶文化知识视频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茶文化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
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
道精神。
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
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
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
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
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茶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茶品顺为最佳、还可作药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
因此道家里有茶顺为茗品。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
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
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
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
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
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
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茶叶已成为
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
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
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
赐茶等等。
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
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
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
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
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但多非史实。
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
《茶史》卷一)。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
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
《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
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树根,经初步判断是茶树类植物,中国最早种茶的历史可能被改写;茶字的读音源于巴南人,巴渝是茶文
化发祥地.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
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
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
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饮茶可以思源。
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
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
重大贡献。
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
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
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
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
通过茶楼、茶艺馆
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
通友谊。
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
到生命的乐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
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