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题汇编(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90 KB
- 文档页数:8
2023年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题汇编(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精神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文化 D.学校的制度文化
2.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3.实施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
A.课外校外活动 B.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4.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格赛尔 B.孟子 C.弗洛伊德 D.华生
5.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6.长期在课程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B.CIPP模式 C.表现性评价模式 D.目标评价模式
7.由卢扎诺夫创立的( )注重强化联想,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与无意识功能统一,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更多有效的信息。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B.发现法 C.探究法 D.暗示教学法
8.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A.陈述式 B.例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表式
9.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0.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 )的方法。
A.着重调整情感 B.着重训练行为 C.着重改变认知 D.游戏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优良个性品质的是( )
A.尊重学生 B.偏爱、不公正 C.严格要求 D.耐心温和
12.在班级管理模式中,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德鲁克
13.从世界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要求是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前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前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情、知、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5.学校文化是一种( )。
A.制度文化 B.物质文化 C.精神文化 D.组织文化
16.以下不属于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双重性 D.基础性
17.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 一种心理活动 B.—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种文化活动
1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奖励与惩罚使用要求的是( )。
A.奖惩要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B.奖惩不能由教师个人拍板决定
C.对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尽可能多表扬、少处分
D.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宣布,不能只限于本人知道
19.教师职业是加快个体( )的职业。
A.现代化 B.社会化 C.自然化 D.自由化
20.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1.“白版说”的提出者是( )。
A.赫尔巴特 B.洛克 C.夸美纽斯 D.卢梭
2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 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 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23.西欧中世纪最受重视的教育是( )。
A.教区学校 B.僧院学校 C.骑士学校 D.宫廷学校
24.一个测验能够测出它要测量的属性的程度被称为(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25.以下属于课程目标的依据的是( )
A.对教师的研究 B.对校长的研究 C.对活动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
二、多选题(5题)
26.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新特点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27.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 ) A.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B.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
C.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D.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
28.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 )。
A.耐心周到 B.过分挑剔 C.有责任心 D.有幽默感
29.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地方的教育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30.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组织文化的有( )。
A.校园的总体结构 B.校园规章制度 C.学校的图书 D.角色规范
三、填空题(3题)
31.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作用。
32.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 }和教科书,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 }和{ }两部分构成。
33.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在教育过程中起___________作用。
四、简答题(4题)
34.学校如何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35.国家课程
36.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7.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A
2.B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3.B
4.D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5.D题干描述的是品德评价法的定义。
6.D
7.D卢扎诺夫创立了暗示教学法。
8.D泰勒提出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是二维图表式。
9.A
10.C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11.B
12.D
13.B
14.D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的任何一个方面开始,因为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15.C
16.C
17.C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8.C
19.B
20.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21.B
22.B班主任领导方式的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23.B
24.A
25.D
26.ABCD
27.ABC
28.ACD
29.ACD
30.ABC
31.主导
32.教学大纲,说明部分,本文部分
33.主导 34.方法一:帮助家长组成家庭教育合力,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方法二:帮助家长不要向孩子提出超过实际的目标。 方法三:帮助家长树立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方法四:帮助家长更新成才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方法五:帮助家长把积极健康的社会信息纳入家庭教育的轨道。
35.国家课程:是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 课程。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36.【要点】(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个人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7.【要点】教育使得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人的个性发展空间越来越 大。(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作用:①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②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③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还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的技能;④还使人们清醒地认识知识是为人类所用的。(2)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作用。人的身体力量发展有多种途径,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人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3)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