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综合训练(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3.16 KB
- 文档页数:8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是
①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③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法是在调节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内部关系时产生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随着全社会对司法文明的日益关注,司法活动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例如,司法机关明确规定不再组织罪犯“游街示众”以及组织“公开宣判大会”,不再以侵犯罪犯人格尊严的方式来震慑犯罪人等。上述我国司法文明的进步折射出
①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②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③公民的合法权利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④任何公民都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社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治理新路径,提升社区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其中自治是“内生力”,法治是“硬实力”,德治是“软实力”,智治是“支撑力”。这启示在社区治理中应
①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②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推动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发挥德治引领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道德底蕴
④运用整体智治方式,促进基层行政系统高效运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人民网推出的2024年全国两会调查中,“依法治国”位列十大热词之首,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关心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理念深人人心,法治建设卓有成效。过去的2023年,无论是在全国部署开展针对执法问题的专项整治和专项监督,还是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完成51件重点新兴领域立法,彰显了法治为民的价值导向,提升了人民的法治获得感。这体现出
①凝聚立法共识以回应人民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②法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③通过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④应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的出发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近年来,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因彩礼返还问题而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2024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彩礼如何认定、
是否返还、如何返还等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和相关诉讼程序问题作出规定。这些规定
①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破解涉彩礼纠纷案件难题
②旨在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③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④有助于坚定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如今,以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等为载体,宪法日益走人日常生活、走进人民群众。时代越是发展,社会越是进步,人们就越发感受到宪法的力量和温度。设立国家宪法日意在
①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 ②坚持依宪治国,牢记宪法规定
③强化宪法宣誓,规范权力行使 ④树立宪法意识,推进宪法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通过完善集约高效的线下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加强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网上统一受理端建设,推动办件信息实时共享,实现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加强12345热线与政务服务平台投诉建议体系、“好差评”体系等业务对接,实现企业、群众诉求“一线应答”。上述举措
①加强了渠道建设,有利于打造便捷高效的服务政府
②统一了执法规程,有利于建设执法严明的法治政府
③强化了联动协同,有利于构建共享共治的智慧政府
④坚持了政务公开,有利于创建标准透明的阳光政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位于四川省剑阁县的翠云廊“三百里程十万树”相传为三国名将张飞组织种植,明朝李壁担任剑州知州时,发出“官民相禁剪伐”的禁令,同时制定“交树交印”制度,每逢新官和旧官交接任,都要核查清点当地古柏树的增减情况并进行奖惩,这一制度沿袭至今,相习成风,造就了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
①构建治理体系,完善执法程序 ②坚持为民执法,提高服务效能
③弘扬法治精神,增进社会共识 ④创新监管方式,优化职能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企业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须经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审核或检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计量器具日益复杂化、专业化。S市欲探索实施由企业自行管理和审核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的做法。但专家指出,这一做法并不符合计量法的上述规定。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S市政府暂停执行计量法相关条款。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一授权举措说明
①法律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完善
②改革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
③法律规范体系的协调一致是科学立法的必然要求
④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保障法律规定的严格执行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年来,为全面贯彻“八五”普法规划、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浏阳市司法局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法治宣传教育融合发展,将法治元素编成歌词,融入花鼓戏,寓教于乐,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浏阳市司法局的上述举措能够
①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
③增强全社会对法治的普遍信仰 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某市政法机关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指出:全市政法机关全面对标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部署,紧盯经营主体法治需求,充分发挥政法职能,着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与保障。此项活动的开展将有利于
①破除政府职责边界,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府
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③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打造依法行政的政府
④推进依法治国,为法治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人人都是参与者。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某市利用数字政府移动客户端,向广大市民征集线索。政府部门对市民投诉意见较为集中的32家市场经营主体进行现场检查,针对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并向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反馈。该活动
①有利于提升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和效果
②体现了行政执法权限和程序的法定化
③表明群众参与是规范行政执法的必备程序
④有利于保障行政执法中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某地交警为轻微违反交通规则者提供的处罚选择一“文明红包”,里面分别是“参与文明劝导”“发朋友圈宣传文明出行并集赞现场宣读文明交通倡议书”“现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打电话向亲友宣传文明出行”五张纸条。行为人可以选择从中抽取一种完成,免去其他处罚。这一做法
①确保同一违法行为同等处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②彰显柔性执法传递法治度,降低市民违法成本
③刚柔并济,情理兼顾,有利于推动实现良法善治
④是行政执法方式创新实践,有利于提升执法效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裁判文书是承载全部审判活动,体现审判结果的“司法产品”。近期,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要求具有法治引领、教育,警示作用的文书,都应当上网;上网文书数量应当保持相当规模,并应当覆盖各审判领域、多种案件类型。加大裁判文书上网,有利于
①推动司法利民,提升司法机关公信力 ②超越时空限制,推进司法审判智慧化
③以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创新司法模式,以结果公正保证程序公正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为深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某法庭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开展巡回法庭走进乡村活动,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方便群众就近诉讼,减轻当事人负担,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巡回法庭进乡村
①坚持了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②体现了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为维护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
③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环节,尊重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④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司法的义务和责任,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 .随着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的上映。正当防卫意识正在苏醒。第二十条长期以来被称为“沉睡条款”,主要因为: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往往事实证据比较复杂,或缺少证据,导致在认定时会出现一些较大的争议:受传统司法理念影响,司法人员不敢去适用:很多人认为“死者为大,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客观上也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唤醒“沉睡条款”,需要
①国家和社会支持执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②司法机关按照客观事实,坚持疑罪从无原则
③司法工作者敢于作为,为人民伸张公平正义 ④推进全民信法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备案审查工作中,已处理多起合宪性涉完性案例。2023年,某市辖区议事协调机构发布通告,对涉某类犯罪重点人员采取惩戒措施,其中对涉罪重点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和其他近亲属在受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的权利进行限制。法工委审查认为,有关通告对涉罪人员近亲属多项权利进行限制,违背罪责自负原则,不符合宪法第二章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的原则和精神,也不符合国家有关教育、就业、社保等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遂与有关主管部门督促制定机关对通告予以废止。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强调,要实施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提高各案审查工作质量,依法纠正和撤销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阐述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X市中院打造了“以案释法、实地体验、主题宣讲”合一的法治宣传教育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把法治理念深深根植到群众的脑海和心间,不仅听得明、看得懂、学得会,还能记得住、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