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检查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74.82 KB
- 文档页数:13
病区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填写齐全、规范。
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及防
护知识(提问医护人员)
抗生素使用率<50%,细菌送检率>50%;医院
感染率<10%,漏报率<10%.传染病及死亡病
例无迟报、漏报现象。
无菌物品、消毒剂、一次性医疗用品无过期,存放
符合要求。无菌包内有指示卡,包布清洁。
配药室、治疗室、换药室清洁整齐,有清洁消毒制
度,空气消毒有记录(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紫
外线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卫生学监测有记录。
标准预防和无菌操作符合规定,手卫生制度落实到
位。
抽出的药液、启开的液体应注明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 溶酶不得超过 24 小时。 无菌包、 无菌储槽有
开启日期, 不得超过 24 小时。 无菌持物钳及罐高压
灭菌 4 小时更换一次。碘伏(小瓶包装)应注明开
启日期, 7 天内使用。消毒容器(碘伏、酒精瓶)
每周消毒更换 2 次,有标识;
使用中消毒液浓度符合规定标准,有标识,现场测
试浓度;
湿化瓶、雾化吸入装置等清洗消毒后干燥保存;
病区整洁无污迹,无异味,患者的安置原则为: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
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不在病房及走廊清点脏被服,使用被服袋及被服车
采集。病人的被服应清洁,定期换洗,遇污染及时
更换;病人出院时床单位应终末消毒。
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一桌一抹布,地面湿式
清扫,拖布分开有标记,用后悬挂晾干备用。
医疗废物分类采集,标识清晰,日产日清,交接记
录完整;处置室内污物处置规范、整洁;
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填
写齐全、规范;
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
离及防护知识(提问医护人员)
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洁污分开原则,分
娩区、待产区、办公区、污染区标识明确,
设有更衣室,严格分区管理:
产房温度 24 —26℃, 相对湿度 50%一 60%。设
隔离待产室和隔离产房。
医务人员进入产房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规程,洗手、更衣:工作人员无呼吸道及皮
肤感染性疾病。
接送病人应用对接车,保持清洁,平车上铺
防渗床单,一人一用一更换。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
灭菌包不超过 30 cm×30 cm×50 cm,包内放
置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
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失效期。一次性医疗用品
除去中包装后放入无菌柜内。
每月有空气、物表、手、无菌物品、使用中
消毒液的监测记录。
待产室有防水床单,被服一人一用一更换。
用后应清洁消毒。
无过期的无菌物品、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用
品,存放符合要求。无菌包布干净无破损,
无菌物品储存柜有消毒记录:消毒容器(碘
伏、酒精瓶)每周消毒更换 2 次,有标识。
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符合规定标准。
卫生洁具分室使用,有标记,用后悬挂晾干
医疗废物分类采集,标识清晰,胎盘按病理
性废物处置,日产曰清,交接记录完整。
有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制定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填
写齐全、规范。
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
离及防护知识(提问医护人员)。
病室及婴儿洗浴室清洁卫生,空气新鲜,定
时通风,温度、湿度适宜。
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母婴一方有
感染性疾病时均应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新生儿使用的被单、衣物、尿布和浴巾等物
品必须一婴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
婴儿用眼药水、粉扑、沐浴液、浴巾、浴垫
等一婴一用,拆褓与包褓应严格区分,避免
交叉污染。
床单位湿式清扫,一床一巾,母婴出院后其
床单位应及时清洁、消毒。
工作人员无呼吸道、皮肤等感染性疾病。
探视陪护者应穿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
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
次探视结束后应开窗通风并进行相应的清洁
消毒处理。
空气消毒有记录,每月有空气、物面、手及
消毒液的监测;物表和医务人员手不得检出
沙门氏菌。
无过期的无菌物品、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用
品,存放符合要求。无菌包内有指示卡,包
布清洁。消毒容器(碘伏、酒精瓶)每周消
毒更换 2 次,有标识。
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符合规定标准。
不得在病房、走廊清点脏被服,使用被服袋
和被服车密闭采集;被服应清洁,按规定时
间换洗,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卫生沽具分室使用,有标记,用后悬挂晾干。
医疗废物分类采集,标识清晰,日产日清,
交接记录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