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46
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哪些我国著作权法不保护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哪些?违禁作品、已过保护期的作品(其上的人格权仍受保护)。
注意:具有独创性的创作才称为作品,本人是基于这一认识进行的回答。
为什么著作权法不保护作者的思想?作者:陈家金时间:2012-08-16 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不保护作品的思想、思路、观念、创意等。
例如,某甲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杨贵妃辗转东渡日本最终病死在日本,于是将该结论写成一篇学术论文,该文引用详细的历史资料佐证,文章还附录了杨贵妃东渡日本的线路图、杨在日本的起居生活等情况。
该论文五千余字。
某乙受到启发,借用甲的观点并展开,写了一本20万字的小说。
因甲的思想不受保护,乙当然可以借用,所以乙不侵权。
再举一个相似的案例,1989年,红学家霍国玲姐弟合作学术论文《红楼梦中隐去了何人何事》,文章提出新的观点:曹雪芹被雍正抄家,其相好竺香玉被选入宫中,最后成为了皇后,雍正13年,曹玉竺二人设法用丹砂将雍正毒死,事后竺香玉自杀,曹雪芹则写下《红楼梦》。
该论文2万余字。
另一个红学爱好者富振华受其启发,围绕前述论文的观点,写下了25万字的《红楼春秋》。
因为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所以富振华借用前者的观点,并不侵犯前者的著作权。
著作权法之所以不保护思想,原因在于,当今社会是民主社会,在民主社会里,思想是自由的,思想不能为任何人垄断;再者,著作权法赋予作者一定限度的垄断权,是为了鼓励创作,产生更多更好的作品,如果禁锢人们的思想,将限制创作,这显然与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相违背。
当然,有时候,作品的思想与作品的表达不容易区分,因为思想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
例如,甲写一本小说A,乙用同义词替换的方式将A小说重新撰写形成B。
严格意义上讲,B的表达形式肯定不同于A,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得出B是新作品、乙不侵权。
一般来说,任何小说都有一个主题,为了表达该主题,作者会构建一系列人物、主要事件、人物出场顺序、人物性格、场景、情节、故事结构等具体细节要点,将这些细节要点通过文字具体表达出来的时候,就形成该小说的具体表达。
著作权保护的例外情况著作权是指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表权、修改权、发行权以及表演权等。
然而,在著作权的保护之下,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即使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他人也可以合法使用他人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著作权保护的例外情况。
一、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著作权保护的一个重要例外情况。
根据著作权相关法律,他人可以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他人的著作,而不必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
合理使用的标准通常包括使用目的、性质、使用的数量和效果等因素。
例如,为了学术研究或评论目的,其他学者可以引用他人的作品,在满足合理范围的前提下,不需要著作权人的许可。
二、信息时代的例外情况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著作权保护也出现了新的例外情况。
以互联网为例,用户在网上上传影片、音乐或其他作品,这些作品的著作权往往属于他人。
然而,著作权人很难控制这些作品的流传和使用,为了平衡著作权人的权益和公众的利益,一些国家在法律中规定了信息时代的例外情况,如网络共享、信息搜索等。
三、教育和科研领域的例外情况在教育和科研领域,著作权保护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
为了促进教育和科研的发展,一些国家对教育和科研机构在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使用他人的作品给予了一定的例外权利。
这些例外权利的范围和条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的发展。
四、新闻报道和评论新闻报道和评论也是著作权保护的例外情况之一。
为了保障新闻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权益,新闻媒体可以合理使用他人的作品,以报道新闻事件或撰写评论文章。
然而,新闻报道和评论的使用范围必须符合合理使用的标准,并确保不侵犯著作权人的利益。
总结:著作权保护的例外情况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的同时,也平衡了公众的利益及其他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合理使用、信息时代的例外情况、教育和科研领域的例外情况以及新闻报道和评论等是著作权保护的一些例外情况。
这些例外情况在法律中被明确规定,以确保著作权的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著作权法22条十二种合理使用情况剖析以下是对著作权法22条十二种合理使用情况剖析:
一、坟墓、纪念碑、陵墓和其他一般性纪念物以及依据法律规定维护
设置的公共场所、标志用于标明地名的石碑:依据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坟墓、纪念碑、陵墓和其他一般性纪念物以及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设置的公
共场所、标志用于标明地名的石碑,可以免于侵犯著作权,从而便于人们
的合理使用。
二、国家和国际有关组织的官方文件:国家唯一司法权力的最高行政
机关及其从属机构所发出的官方文件,以及国际有关组织所发出的与国家
有关的公文,均不属于著作权保护范围之内,因而可以被自由使用,但有
必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过程中,不可擅自对文件内容做任何修改,以免发
生法律纠纷。
三、国家批准的杂志、报纸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的播出:国家批
准的杂志、报纸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的播出,通常是具有思想宣传功
效的媒体,属于公共管理领域,由于不属于商业性质的使用,因此不受著
作权的保护。
但是,在播放过程中,应满足相关立法规定,不得使用涉及
侵权或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四、剧本、演出、影视等表演艺术的表演: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
剧本、演出、影视等表演艺术的表演。
公有领域中不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也越来越完善。
在版权保护的范畴中,知识产权法律已经为作者和版权所有者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保护措施。
但是,如何看待那些被公认为是公有领域中不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呢?这些作品又包括哪些类型呢?这些问题一直是关注着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者们。
本文将试图从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的定义出发,探讨这些研究问题的热点与前沿。
一、公有领域中不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定义与类型定义:公有领域一般是指作品已获得著作权保护期限届满或未能满足版权条件,不能受版权法保护的情况。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会成为公有领域中不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
这些在法律上不受保护的作品已经被广泛承认为共有财产;而且,其自由使用将有助于知识的普及和全人类进步的实现。
类型:公有领域中不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作品所谓公共领域,是指这些作品的保护期已经届满,或者这些作品从未被制作为与著作权有关的作品,而是一些具有通用性的作品。
这些作品一般是针对类别的客观事实而言,具体有:a.超过版权时间期限的作品对于那些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作品,通常是因为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已经届满。
当前国际上通行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一般是其作者死亡后的70年。
例如,莎士比亚、莫桑比、黑格尔、科林斯等人的作品已经届满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因而它们已经成为了公有领域中的一部分。
b∙版权不再适用的作品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著作权法可能已经不能再适用于某些作品。
例如,美国的一些法律规定,在作品被公布或发布90年后,它们就不再受版权保护。
C.未满足版权条件的作品在某些情况下,作品可能未能获得著作权的保护。
例如,如果作品不符合版权保护的要求,它就可能被认为是公有领域中的作品。
这些情况可能包括,通过陈述和表达使事实明朗或仅仅是事实的记录,并不是著作性的创作,还包括仅仅是他人著作的汇编、播放、阅读等活动,也不能构成著作,因此也没有版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法学》公选课授课教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知识产权法》是面向全校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
知识产权法在保护智力创造者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适应我国即将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一)教学要求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和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体系,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重点掌握知识产权的范围、性质和法律特征。
(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知识产权的范围,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第三节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体系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1.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2.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及其邻接权(相关权)、商标权、商号权(企业名称权)、商业秘密权(未公开信息权)、产地标记权(地理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
(2)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应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1.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私权。
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性。
知识产品之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之有形而言的,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第一,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第二,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第三,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2.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1)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第一,独占性,即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
第二,排他性,即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总论思考题(1 至 3 题为重点)1、试述知识产权的概念。
答: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理解这一概念时应当注意以下要点:第一,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第二,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第三,知识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总称,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等多项权利;第四,知识产权的取得必须有法律依据,未经法律规定的任何对象不能产生知识产权。
2、试述知识产权的范围。
答:a 关于文学、艺术和作品的权利(即著作权);b 关于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制品和广播节目的权利(即邻接权);c 关于人类的一切领域的发明的权利(即发明专利权及科技奖励意义上的发明权);d 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即发现权);e 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即外观设计专利权或外观设计权);f 关于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和标记的权利(即商标权、商号权);g 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即反不正当竞争权);h 一切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由于智力活动产生的其他权利。
3、如何理解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答:《知识产权协定》在其序言中宣示“知识产权为私权”以私权名义强调了知识财产私有的法律形式。
权利本体的私权性是知识产权归类于民事权利范畴的基本依据。
私权是与公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私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各种民事权利。
所谓私权,即私的权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是私人的权利。
这里的私人,特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处于平等地位的人。
即使国家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作为民事主体出现,但也与其他民事主体形成相互平等之关系;第二,它是私有的权利。
这里的私有,意指民事权利为特定民事主体所享有。
所有权是特定人直接支配所有物之权利,债权是特定人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之权利。
这说明,私权是特定人享有的私人权利,而不是一切人同享的公共权利;第三,它是私益的权利,这里的私益,也就是与公益相对应的个人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一、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创作和创新。
该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著作权的取得和终止、著作权的权利和义务、著作权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该法律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二、著作权保护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符合以下条件的作品可以享受著作权保护:1.原创性:作品必须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表现形式:作品可以以文字、口述、图形、音乐、戏剧、美术、摄影、电影等形式表现。
3.实现录音录像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摄影、电影的表演及其他表演活动的录音录像可以作为作品受到保护。
4.国籍要求:作品必须是中国国籍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创建的。
同时,中国不与任何其他国家建立著作权受保护的互惠机制。
5.创作时间:作品必须是完成创作后的具体表现形式,未经表现的想法、构思等不受著作权保护。
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对于自己的作品享有一系列权利,其中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摄制权、改编权和翻译权等。
三、著作权的取得和终止著作权的取得方式包括原创、继承和合同等三种情况。
1.原创:著作权人通过自己创作的作品取得著作权。
2.继承:著作权可以继承给著作权人的继承人,并保持相对持续的时限。
3.合同:著作权人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著作权转让给他人,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著作权。
著作权的终止条件包括著作权期满、著作权人主动放弃、法定终止等。
自著作权取得之日起,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加50年。
对于合作创作的作品,则以合作者中较后去世者的终身再加50年计算。
四、著作权的权利和义务著作权人在享有著作权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1.权利:著作权人享有对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署名权:著作权人有权要求他人在使用自己的作品时,标明作者姓名。
–修改权:著作权人有权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增补或删减。
哪些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一、哪些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1.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
(著作权法第四条)比如违背法律、宣传反科学、反人类、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善良风俗的反动、淫秽的言论等作品。
2.不适用于著作权法的对象(著作权法第五条)。
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2)时事新闻。
通常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报道的关于某一事件或事实的单纯信息。
对此,各国著作权法都不给予法律保护。
(3)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二、保护著作权的具体措施:1、国家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治理,要取缔关闭从事侵权活动的非法网站,这样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击盗版和盗著作权的行为,还要严厉处理此类犯罪人员,最大程度上保护原创作者。
2、各个职能机关要进行不间断的监督和检验,对于各种网络行为进行查处,要按时对一些服务引擎进行检查,严格做好管理工作,对于查处提供链接服务搜索引擎网站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坚决抵制和治理,这样网络环境就会好起来。
3、还需要各地各级政府进行严格的规章制度,使我们的各个地方职能部门严厉进行盘查,对于进行私自牟利的企业做出应有的制度上的检查,做出严肃处理。
查处未经许可擅传他人作品的网络侵权行为,这样会很有效果。
4、原创作者要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能力,平时要注意自己的版权保护,要及时的清理电脑和其他用品的病毒,同时要留下文章原创证明,这样在维护权利时候就会有理有据了。
关于著作权的保护,不仅仅针对本国的著作权人。
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因此,如果著作权人所在的国家与中国都是《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那么其在他国享有的著作权也受中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可以依法主张权利。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是多久著作权转让合同签订流程注意事项有哪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内容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有哪些一、我国的著作权法列出了以下不受法律保护的对象:一、禁止依法出版、传播作品;二、法律、法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或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正式译文;三、时事新闻;四,日历,通用数字表,通用表和公式。
1、想法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在著作权中,著作权法只保护想法和感情的表达形式,并不是保护想法和感情本身。
这是各国普遍接受的基本理论。
换句话说,作品所表达的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人们心目中存在的思想,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因为它们不是以某种形式表达的;即使是以文字、图片等某种形式表达出来的,它们也不享有著作权,因为它们属于思想内容的范畴。
当然,如果这种想法具有工业商业价值,它可以受到专利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例如:研究处方对控制禽流感非常有效,然后A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取得专利后,未经他人同意,他人不得使用该处方。
如果A不申请专利,也可以将其视为商业秘密,采取保密措施防止处方泄露。
2、简单的事实信息不受版权法保护简单事实新闻是指只报道事件的过程、时间、地点和性质,不表达观点的新闻。
它可以通过文本或照片的方式,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大众媒体传播。
根据上述简单事实新闻的性质,纯事实新闻应属于时事新闻报道。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不适用于:法律,法规,决议等以及其他的具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性质的文件以及其官方的译文。
时事新闻;日历、通用表、通用表和方法。
”“著作权法”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但传播者应当指明来源。
因此,“简单事实信息”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使用各种形式的“单独事实信息”,如引文和重传,不构成侵犯版权。
在侵权民事纠纷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对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说:“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简单事实新闻,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
在传播和报道其他人收集和编辑的时事新闻时,应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