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11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记录一、活动简介为了提高五年级下册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我校在4月10日下午召开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二、活动内容1. 主题: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古文观止》选读及写话。
2. 活动方式:教师小组研讨、案例分享、教学方法探讨。
3. 活动目标:(1)了解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2)研究《古文观止》经典选段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点,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
(3)通过分享案例和互相交流,优化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流程1. 整理、预习教师小组成员先自主学习并总结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孔子《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哲学思想,整理自己课堂的作业、讲义及教材。
2. 研讨分享会议开始后,小组成员就教学中当前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同时,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全方位探讨了教学方法与策略。
3. 总结会议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会议组织人员做了简单的总结:本次会议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了反思并整改的方向。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小组初步掌握了《古文观止》选读的教学方法。
2. 教师小组成员参考了其他教师分享的教学案例,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效。
3. 教师小组成员深入探讨了教学方法与策略,思路更加清晰,对教育教学事业有了更深入、全面的思考。
五、活动心得本次教师小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了: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强化自我认知和自我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教师小组集体备课,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通过分享学习、互相交流研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1月15日组织开展了五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时间2021年11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教务处负责人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五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首先,由备课组长对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进行阐述,明确了备课的目标和重点。
随后,各备课组成员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大家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案,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五年级语文组安排了教学观摩活动。
本次观摩课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启示》。
观摩课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摩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议课。
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观摩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提出了改进意见,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经验分享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次活动还安排了经验分享环节。
由两位在教学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他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分享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很大的帮助。
六、活动总结本次五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5篇)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浓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自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首都是哪里?对于北京,你了解多少?你了解北京话吗?想了解北京话吗?跟我来吧!板书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要求认的字注音2、听写生字3、概括主要内容三、细读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1、作者喜欢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2、在第一自然段中,从哪些地方让你可以感到作者很喜欢北京话,用“——”勾画出来。
3、汇报4、交流“诱惑”可以用什么词替换?哪个更符合*?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都听了谁说的话?比喻句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这什么说普通话十分重要?3、北京话是普通话吗?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4、理解:“包容”,写出近义词“改造”,具体改造谁的口音?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课文中介绍了谁学讲普通话?2、画出朋友学习的句子,读一读,哪几具词语说他是怎样学习的?决心大吗?学会了吗?他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知道?3、理解破折号的用法4、“我”又是怎样学习普通话的?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这说明什么?5、为什么说听觉中的北京比视觉中的北京更为深远、广博?6、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7、体会文中的两个设问句8、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北京的什么情感?四、品读揣摩表达1、你认为作者最相告诉我们的是什么?2、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北京话的?3、对于北京话的理解和认识都离不开什么?4、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三号字)时间:2014年2月20日地点:四楼办公室主备人:刘新玉参加人员:张晋雯、邵芳、秦传楠、刘新玉、郭玉芹、徐爱军集体备课内容: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活动过程:一、教材分析: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目的是使学生亲历一次“手拉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出讨论的结果及真实想法;要复习书信的格式,注意信封的写法。
四、重难点突破:教师可先创设情境,介绍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激发学生建立“手拉手”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既可以先介绍自己,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及建议。
五、组内教师讨论要点刘新玉: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我们要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起学生参加“手拉手”活动的热情。
如,读一封远方小朋友的来信;读一则报道,介绍远方的小学;也可以利用课件播放有关西部希望小学的视频,说一说开展“手拉手”活动的重要意义。
张晋雯: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出讨论的结果及真实想法。
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回想口语交际课内容,如何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同学写信,信里应写哪些内容;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1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
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学情分析】邓耀会: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耀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深入探讨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
四、活动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2. 专题讲座3. 教学案例分析4. 教学反思与讨论5. 总结与展望六、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教师们首先对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
(2)针对教材中的重点课文,如《草原》、《观潮》、《少年闰土》等,教师们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3)针对教材中的难点课文,如《背影》、《我的母亲》等,教师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专题讲座(1)由教研组长主持,针对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专题讲座。
(2)讲座内容包括:如何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3. 教学案例分析(1)教师们针对某一课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2)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教学反思与讨论(1)教师们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2)针对教学中的困惑,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与展望(1)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教学中的优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2)教师们表示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七、活动总结本次五上语文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讲座、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与讨论等形式,使教师们对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具体总结:1. 教师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活动主题: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二、活动时间:2024年3月24日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参与人员: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五、活动记录:1. 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第二课时:讲解课文,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5. 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反思: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对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规划。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按照预案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后续教学计划:(1)按照备课活动记录进行教学。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3)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本次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全体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共同讨论,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九、附录: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六、活动主题: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七、活动时间:2024年4月10日八、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九、活动参与人员: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十、活动记录:1. 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1
出席人员:
- 张老师
- 李老师
- 王老师
- 赵老师
讨论主题:
本次备课的主题是《古诗文鉴赏》的教学内容。
讨论内容:
1. 分享教学心得:张老师分享了她在上一节课中使用的互动游戏,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增强了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2. 教材选择:大家一致认为应选用与学生年龄相符、内容丰富
且有趣的古诗文教材。
3. 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包括理解古诗文中的意义、感受古人的情感以及体会古诗文的美学
价值。
4. 教学方法:讨论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朗读古诗文、讲解古诗文背后的典故和文化背景、进行诗意的演绎等。
5. 教学评估:确定了使用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来评价他们的研究情况。
6. 教学资源:各位老师共享了自己收集的古诗文资源,并商定将这些资源整理成资料包,便于学生复和探索。
7. 后续安排:安排下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和主题,以及各位老师的备课任务。
下次备课主题:
下次备课主题为《古文阅读》,大家提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备课任务分配:
- 张老师:准备教材和课件,并负责整合教学资源资料包。
- 李老师:准备互动游戏和朗读的材料。
- 王老师:准备讲解古文背后的典故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 赵老师:准备诗意的演绎活动的材料。
以上是本次《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记录。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贡献,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文。
下次备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