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美国、法国三国政治体制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1689根本原因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性质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文献《权利法案》1640年,新国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进入共和时代;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任务领导阶级经过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
开始标志1640年,新国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结束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
确立政体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确立君主立宪制特点建立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影响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它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格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775——17831789——1794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脱离英国而独立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北美的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资产阶级(华盛顿)(罗伯斯庇尔)《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爆发: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建国: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成立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建军:建立大陆军,华盛顿为司令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上台执政;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94年7月,“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
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结束:1783年,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1783年,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94年7月,“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
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作者:肖继王薇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2期摘要英国、法国、美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国家,都采用议会代议制形式,但因各自政体的差异,因而议会的组成及特点都有着极大的差异。
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都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本文通过对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的比较,对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议会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中图分类号:D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160-02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在行使国家权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法国、美国作为当今西方政治大国的典范,同样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同样采用议会代议制形式,但因各自政体的差异,因而议会制度的本质,议会的组成及特点都有着极大的差异,议会的作用在英、美、法三个国家中也是逐渐被削弱。
分析英、美、法的议会制度,主要有以下的区别:一、英、美、法议会的起源和发展英国。
从14世纪中叶开始,在等级会议内部形成了贵族、高级教士与骑士、城市平民两大利益集团,并逐渐分化为贵族院和平民院,形成具有封建色彩的两院制等级议会。
资产阶级性质的两院制在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才逐步形成。
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资本主义议会制原则,这就使两院制议会在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最终确立。
法国的两院制也是由封建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法国社会等级分为僧侣、贵族和市民三等。
自1795年以来,法国议会一直实行两院制。
1958年10月4日宪法的正式公布生效,标志着一个近乎完美的或可以称之为理性的议会制度的诞生。
美国。
十八世纪中叶,费城会议上弗吉尼亚州代表提交的法案,提出只建立一个国会,遭到了其它各小州的反对,而康涅狄克州提议采取两院制,一个是联邦议会,一个是众议院,众议院按各州人口的比例,由人民选举。
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原因探析作者:陈绵青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9期摘要:英美法三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分别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三种政体,三种政体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都是代议制民主形式,坚持分权制衡原则和法治原则。
三种政体异同的背后缘由于各自国家的特殊历史和经济文化背景。
关键词: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半总统制作为当今世界知名大国,英美法三国不仅在以其综合实力傲居世界首列,更重要的是作为典型的西方民主国家,本文在分析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基础上,着重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
一、英美法三国政治体制的不同点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
其特点是“虚”“实”结合,议会至上。
在英国政体中,保留英国封建时期一直存在的国王,国王是血缘世袭,作为国家元首,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纽带,最高的象征,没有实际权力。
英国议会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组成,其中上院议员是由英国贵族担任,不享有实际的权力。
议会掌握着立法权,享有最高权威。
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首脑由议会的下院多数党领袖选担任,并取得国王的授权,内阁由内阁首脑组建,成员必须是议会会员,内阁对议会负责。
在具体政治运行中,若下院对内阁产生不信任案,内阁要么辞职,要么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美国是总统共和制的典型代表。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有一定的任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总统的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有权提名任命副总统及各部部长,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
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
在国家紧急状态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又是三军总司令。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特色。
国家权力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相互横向平行分立,分别由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
法国是半总统制的典型国家,据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法,它是指以总统为国家权力中心,以总理为政府首脑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总统一届7年,可以连选连任。
英、法、美三国元首的比较一、美国总统即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拥有庞大的实权,而且形式上也不向任何机关负责。
英国首相只是英国内阁的第一大臣,政府首脑,而不是国家元首,国王才是国家元首,他必须与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下院负有连带政治责任,议会下院如果不支持内阁的施政方针时,首相和内阁有两种选择:其一,内阁集体辞职;其二,呈请国王下令解散议会下院,重新选举下院,由新选出的下院来决定内阁的去留。
二战后,法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的地位和威望大大提高。
总统不再是“虚位元首”,而是独揽大权,是国家的“仲裁者”和“保证人”;为突出总统地位的重要性,宪法把有关总统的条文仅列在主权之后,而置于议会之前,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立法、行政、司法等各方面的权力。
二、美国总统与国会完全分离,总统不得同时兼任国会议员,不能参加国会立法的讨论和表决,国会中的各种立法提案都由国会议员提出。
而英国首相同时兼任议会下院的议员,有立法创议权,可以直接地向议会提交法律草案,参加立法活动。
法国总统拥有颁布法律的权力,可以用咨文的方式影响议会的立法活动,同时拥有解散国民议会的权力。
但是实际上美国总统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1、美国总统通过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预算咨文、经济咨文、特别咨文等形式倡导国会立法,这些咨文成为国会立法的基础。
2、委任立法,即国会通过立法对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确立基本的原则和目标,具体细则授权总统及其行政部门通过行政命令和行政法规的方式处理。
实际上,美国总统通过迂回的方式参与立法活动,不像英国首相可以通过直接方式参加议会立法的法案提出、讨论和表决。
三、美国总统具有英国首相所没有的军事权,美国总统是美国联邦陆海空军及为联邦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享有统帅、指挥及调动军队的权力,有权任命三军军官,有权处理平时战时的军事事务和监督军法的执行。
对外宣战权虽然属于国会,但是总统经常采用不宣而战进行对外战争,向海外派兵。
而法国总统担任武装部队统帅,1958年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部队统帅,并主持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会议,有权决定动用法国的战略核力量。
政治制度比较(政体结构、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等)1、英法政体结构的异同及其原因例1:英国在17世纪中期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曾一度推翻国王、建立共和国;“光荣革命”后君主制经过改造得以保留下来,并逐步形成了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法国在18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其政权组织形式几经变化,形成了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
(1)简述英法两国在政体结构上的差异。
(2)结合材料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
英国国王是“虚位君主”;法国总统则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
英国是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法国议会中有许多党派,往往是几个党派联合才能形成议会多数派并组成多党联合政府。
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很大;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权力较小。
(2)英法两国国体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政体不同,但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都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这说明,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2、英美国家结构形式异同比较。
例2: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复合制又包括联邦制和邦联制两种形式。
英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与美国的整体与组成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何区别?(6分)(2)影响英美两国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共同因素有哪些?(6分)(1)英国的国家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美国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2分)在英国,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内行使职权;在美国,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各自在自己的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英国美国法国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时间1640-1688 1775-1783 1789-1815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阶层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罗伯斯比尔、拿破仑开始标志长期议会召开列克星敦的枪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胜利查理一世被处死康华利投降路易十六被处死(二次起义)国庆纪念日1776年7月4日(建国)1789年7月14日军队新模范军大陆军(1775年建军)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意义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
1.独立战争的胜利,实现了美国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际意义2.议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这是英国革命对欧洲最大的政治影响;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2.为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欧洲革命;3.《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2.它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并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3.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迎玛丽、威廉为王;确立君主立宪制1783年《巴黎和约》英承认美国独立滑铁卢战役失败,拿破仑下台。
高潮处死查理一世。
建立共和国。
(转折:萨拉托加战役)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建立雅各宾专政。
西方近代政体(英德君主立宪,美法民主共和)1、资产阶级代议制:(1)代议制概念:议会由选举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这一制度发源于13世纪的英国,被欧美和世界上多数国家所效法,至今仍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2)确立①确立途径:革命战争(英美)、王朝战争(德意)、改革(俄日)。
②主要形式:设立议会,制定宪法,实行选举,政党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③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提出的一些理论。
如: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
④确立时间:19世纪70年代。
⑤基本形式:共和制(议会制和总统制)和君主立宪制。
⑥实质:资产阶级民主。
(3) 基本特点(即四国政体相同点)①议会是代议制的核心。
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议员由普选产生。
议员职责重大,必须具备参政议政的知识、能力和经验。
②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
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提高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实行政党政治。
由选举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④实质:资产阶级民主。
(4) 历史作用:①代议制的出现,从政治体制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 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②它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③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5)代议制的其它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总统共和与议会共和)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原因探析陈绵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英美法三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分别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三种政体,三种政体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都是代议制民主形式,坚持分权制衡原则和法治原则。
三种政体异同的背后缘由于各自国家的特殊历史和经济文化背景。
关键词: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作为当今世界知名大国,英美法三国不仅在以其综合实力傲居世界首列,更重要的是作为典型的西方民主国家,本文在分析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基础上,着重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
一、英美法三国政治体制的不同点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
其特点是“虚”“实”结合,议会至上。
在英国政体中,保留英国封建时期一直存在的国王,国王是血缘世袭,作为国家元首,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纽带,最高的象征,没有实际权力。
英国议会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组成,其中上院议员是由英国贵族担任,不享有实际的权力。
议会掌握着立法权,享有最高权威。
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首脑由议会的下院多数党领袖选担任,并取得国王的授权,内阁由内阁首脑组建,成员必须是议会会员,内阁对议会负责。
在具体政治运行中,若下院对内阁产生不信任案,内阁要么辞职,要么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美国是总统共和制的典型代表。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有一定的任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总统的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有权提名任命副总统及各部部长,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
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
在国家紧急状态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又是三军总司令。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特色。
国家权力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相互横向平行分立,分别由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
法国是半总统制的典型国家,据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宪法,它是指以总统为国家权力中心,以总理为政府首脑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总统一届7年,可以连选连任。
宪法赋予总统任命高级文武官员、主持部长会议、统率三军等一般性职权,还赋予任免总理和政府、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在国家紧急状态下行使非常权力等特殊权力。
英法美政党制度的比较摘要:当代英法美两政党制度在生成与演变、意识形态、阶级基础和政治纲领、法律地位、运作方式和模式、政党制和两大党关系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和显著差异。
本文将通过历史渊源、组织纪律、产生背景、宪政模式、原作原则、政党生态等纬度来对英法美的政党制度做一个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相应政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并对三个国家的政治生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关键词:意识形态政党制度两党制政党制度是指在现代国家中,政党有组织地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它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党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体系。
从社会学角度说,政党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非预向性的历史过程。
作为一种运作机制,政党制度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对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它构成了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及个人在政治斗争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一种人际关系体系。
一、相同点1、政党制度类型三个国家均属于竞争性政党制度。
多元竞争,政党政府必须经由充分的竞争性选举产生,必须兼具合法性、正当性。
主权在民、责任政治,政党必须体现民意;政党,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是社团,都是汇聚民意和执行民众意志的工具。
严格规范,高度约束政党政府自致性倾向;政党不可以直接将自身的权力考虑凌驾于公众之上,不可以有利益上的自致性;经验主导,意识形态实用化;意识形态服务于公共政策、社会政策,政党竞争的焦点极少专注于意识形态问题。
2、政党性质三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都体现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3、权力运行趋势三国权力机关的变化趋势相近,都出现了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的趋势。
4、两党制与多党制其中美国和英国都属于两党制,其相同点主要有以下:两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长期居于统治地位,都具有单独执政的实力,其他政党无法与之竞争;两大政党势均力敌,享有平等执掌政权的权利和机会,两党轮流执政,虽有台上台下之分,却无主从之别;两大政党通常是一党在朝,一党在野,彼此互相攻击,互相挑剔,处于对峙状态,但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却是建立在不危及现存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的;定期的议会和总统(首相)选举为两大政党和平接管政权提供了合法的机会。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作者:廖诗凡来源:《人间》2016年第27期摘要:英国、美国、法国都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制国家,但三国的政体各有不同。
英国的议会内阁制模式、美国的总统制模式和法国的半总统制模式都是典型的政体形式代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比较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原因,来对西方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成果进行深入了解。
关键词:政体;政治文化;比较政治中图分类号:D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92-01一、英美法三国的政体政体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的政体是有区别的,以下就着重分析英美法的政体。
(一)英国的政体。
英国政体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
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
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
(二)美国的政体。
美国政体是典型的联邦制國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其特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第一,总统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身份于一体,在三权分立的制度中握有行政权;第二,总统在行政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第三,总统与国会和联邦法院三者平行分立,相互制约。
所以,总统制政体并非意味着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相反是行政、立法、司法三种横向权力之间的严格分立和相互制衡。
(三)法国的政体。
法国实行的是半总统制。
它是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一种国家政权形式。
法国的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权力很大,是国家权力的核心。
法国政府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
英国、美国、法国革命的比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
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一个“导火线”,二个“实质”,三个“标志”。
苏格兰人民起议是革命的导火线;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实质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1688年宫廷政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之间的一场妥协(本质仍是反封建斗争);新议会召开是革命开始的标志,共和国成立是革命顶峰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是革命完成的标志。
¤为什么《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对《独立宣言》应该如何评价?认识:《独立宣言》是宣告美国建立独立国家的正式文件。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告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它也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人民要求民主主权的宣言书。
它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独立、人民主权而斗争,成为当时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进行革命的有力武器。
评价: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脱离英国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后来把每年的7月4日定为美国独立日;⑵《独立宣言》的进步性,表现在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民族压迫的要求,包含了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
¤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异同?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君”,君主是世袭的。
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是议会(下院)。
议会拥有立法大权,议会的多数党领袖一般是政府首相,政府对议会负责。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
美国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