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984.5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高中工艺流程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一、解题思路。
1. 浏览题目,明确目的:首先快速浏览工艺流程题,了解题目要求和目的,是制备某种物质、提纯某种物质还是分析某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等。
2. 分析流程,理解原理:仔细分析工艺流程的各个步骤,理解每个操作的目的和原理,包括原料的预处理、反应的条件控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
3. 关注信息,提取关键: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文字信息、图表数据等,提取关键的化学知识和信息,如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溶解度等。
4. 联系知识,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等,解决工艺流程中提出的问题,如判断反应类型、计算物质的产量或纯度等。
二、解题方法。
1. 箭头分析法:顺着工艺流程的箭头方向,逐步分析每个步骤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理解物质的转化和流向。
2. 元素守恒法: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守恒,计算物质的含量、转化率等。
3. 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工艺路线或操作条件,分析其优缺点,选择最优方案。
4. 数据分析法:利用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如溶解度、浓度、产量等,进行计算和推理。
三、例题解析。
例题 1:(人教版)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海水ce{->[加入石灰乳]}氢氧化镁ce{->[加盐酸]}氯化镁溶液ce{->[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氯化镁晶体ce{->[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脱水]}无水氯化镁ce{->[电解]}镁。
步骤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______。
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步骤④中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脱水的目的是______。
解析: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能与海水中的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从而将镁离子从海水中分离出来。
步骤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e{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氯化镁在加热脱水过程中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氢,如果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可以抑制氯化镁的水解,得到无水氯化镁。
高考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一、高考工艺流程题常考形式(一)物质制备型【题型方法技巧】明确题目要制备什么物质,给的原料是什么,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并结合题干给出的提示信息勾勒出原料到目标产物的化学转化路径。
流程中药品、各种条件的选择都是为了能更多地获得产品,核心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围绕这个核心分析药品、操作、条件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
1.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或用到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还有H2O2、Ca(HCO3)2、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2.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抑制水解。
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要蒸发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进行来抑制其水解。
3.如果产物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或强还原性物质,则要防止它们被其他物质还原或氧化。
如产物是含Fe2+、SO2-3、I-等离子的物质,要防止反应过程中O2的介入。
4.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固体等),则要注意在制备过程中对CO2或水的去除,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或水进入装置中。
5.当题目中给出多种物质的沸点、溶解度信息,则意味着需要用蒸馏、高温(或低温)过滤来进行分离。
6.在回答题目中条件的选择原因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2)对平衡转化率是否有利。
(3)对综合效益有何影响。
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等。
(二)分离提纯型【题型方法技巧】1.题型特点分离提纯型工艺流程题多以矿物、各种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各种处理,除去杂质获得有价值的产品。
考查的核心在各种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以及条件的控制选择上。
虽然把题目形式设计为工艺流程框图,但其实质还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操作的考查。
1 高考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一、高考工艺流程题常考形式(一)物质制备型【题型方法技巧】明确题目要制备什么物质,给的原料是什么,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并结合题干给出的提示信息勾勒出原料到目标产物的化学转化路径。
流程中药品、各种条件的选择都是为了能更多地获得产品,核心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围绕这个核心分析药品、操作、条件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
1.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或用到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 3,还有H 2O 2、Ca(HCO 3)2、KMnO 4、AgNO 3、HNO 3(浓)等物质。
2.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抑制水解。
如制备FeCl 3、AlCl 3、MgCl 2、Cu(NO 3)2等物质,要蒸发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进行来抑制其水解。
3.如果产物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或强还原性物质,则要防止它们被其他物质还原或氧化。
如产物是含Fe 2+、SO 2-3、I -等离子的物质,要防止反应过程中O 2的介入。
4.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 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 固体等),则要注意在制备过程中对CO 2或水的去除,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 2或水进入装置中。
5.当题目中给出多种物质的沸点、溶解度信息,则意味着需要用蒸馏、高温(或低温)过滤来进行分离。
6.在回答题目中条件的选择原因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2)对平衡转化率是否有利。
(3)对综合效益有何影响。
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等。
(二)分离提纯型【题型方法技巧】1.题型特点分离提纯型工艺流程题多以矿物、各种废弃物为原料,经过各种处理,除去杂质获得有价值的产品。
考查的核心在各种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以及条件的控制选择上。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步骤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步骤化学工艺流程题型是高中化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及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需要准确的步骤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技巧和步骤,并给出一些例子加深理解。
一、理解题目要求在解题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题目要求。
一般情况下,题目会给出一种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物,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及反应物,推导出产品的制备过程。
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解答题目。
二、确定反应物和条件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明确反应物及其相应的条件。
反应物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一般包括原料、试剂等。
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明确反应物和条件对于后续步骤的推导至关重要。
三、理解反应过程在解答工艺流程题时,需要理解反应的化学过程。
这包括反应的类型、反应机理及反应的副产物等。
基于对反应过程的理解,可以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推导。
四、根据条件推导反应步骤在解答过程中,根据给定的条件,推导出反应过程的步骤。
这些步骤应该是合理且符合化学原理的。
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推导出的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在推导步骤时,要根据反应物及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路径,并确定每一步的反应条件和结果。
五、检查解答的合理性在解答完题目后,要对解答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解答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检查的重点在于每一个步骤反应的可行性和结果的正确性。
此外,还要确保每个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加深对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技巧和步骤的理解。
例一:题目要求:根据以下条件,推导A物质的制备工艺流程。
1. A物质可以由B物质和C物质合成。
2. 合成A物质的反应需要催化剂D。
3. 反应在高温下进行。
解题步骤:1. 确定反应物和条件:反应物:B物质、C物质条件:催化剂D、高温2. 理解反应过程: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A物质由B物质和C物质合成。
一、高中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总结第Ⅰ部分一、【考点分析】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
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一)原料的预处理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
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化学工艺流程解题技巧
1. 哎呀呀,化学工艺流程题可别慌!比如说做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题,那就要像侦探一样仔细寻找线索呀!要先搞清楚每一步都发生了什么反应,这可太关键啦!就好像你要找到宝藏,必须知道每一个提示的意义。
2. 嘿,注意细节准没错!像分离提纯那类题目,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挑剔的大厨,得把杂质都剔除干净,只留下精华。
比如提纯某种化合物,每一个操作步骤都不能马虎,不然就不完美啦!
3. 哇塞,工艺流程不就是一个大拼图嘛!比如合成某种物质的流程,你要把每一块碎片找齐拼好。
不细心怎么行呢?就像搭积木,一块没放好可能就全垮啦!
4. 哈哈,遇到复杂的流程别害怕呀!比如说化工生产的流程,你就把它想象成一场冒险,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惊喜。
勇敢地去探索,你肯定能找到答案!
5. 哟呵,分析流程中的物质变化很重要哦!就像看着一个魔术,你得知道它是怎么变的。
比如一个反应前后物质的转化,仔细研究,多有意思呀!
6. 呐,掌握好反应条件也超级关键呐!好比一场比赛,规则不对可不行。
像温度、压力这些条件,可会大大影响结果呢,能不重视吗?
7. 嘿嘿,遇到不懂的别轻易放弃呀!多想想,多分析。
就像解一道超级难的谜题,坚持下去肯定能解开。
比如那种奇怪的反应现象,多琢磨琢磨呀!
8. 哎呀,化学工艺流程题其实没那么难啦!只要你用心去对待,像对待好朋友一样了解它,就一定能搞定!掌握这些技巧,解题就会变得轻松有趣啦!。
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技巧《搞定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So easy!》嘿,同学们!一提到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是不是好多人都一个头两个大呀?哈哈,别急别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超实用的答题技巧,让咱们一起轻松搞定这些“小怪兽”!首先呢,拿到一道工艺流程题,可别被那一堆乱七八糟的图和字给吓住了。
就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工厂流水线,咱们得搞清楚每个环节在干啥,产出了啥。
这时候,耐心就是关键啦,可别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哦!接下来,仔细读题,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这就好比在工厂里找漏洞,一个小细节没准就是解题的关键钥匙呢!那些条件、数据啥的,可都得看作宝贝一样紧紧抓住。
还有哦,要学会“联想大法”。
看到一个物质,就想想它的性质、反应,跟它相关的知识点都像灯泡一样在脑子里亮起来!比如说看到氧化铜,嘿,那咱就得想到它能和啥反应,有啥特点。
然后呢,一定要注意流程中的转换和变化。
这就像是工厂里的机器在加工产品,从原料到成品,中间发生了啥变化,咱得心里有数。
有时候那些箭头就是给咱指引方向的呀。
对于那些实验操作的步骤,咱可得牢记在心。
就像做饭得知道先放啥后放啥一样,这些步骤可不能乱来。
过滤、蒸发、结晶……这些常见的操作都得搞得清清楚楚。
另外呀,方程式可不能马虎。
该写的都写上,配平要做好,别丢了这不该丢的分。
这就像给工厂里的机器上油,保养好了才能高效工作嘛。
遇到不会的也别慌,先放一放,说不定做着做着后面就有灵感了呢。
千万别死磕,不然时间可就白白浪费啦!最后呀,检查检查再检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条件,有没有写错的方程式。
就像是工厂要出货前的质检一样,可不能马虎哦!同学们,只要咱们掌握了这些答题技巧,再加上多练习,高三化学工艺流程题肯定能被我们轻松拿下!加油吧,让我们在化学的海洋里畅游,一举攻克这些难题,向着高考胜利前进!相信自己,咱们一定行!。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一、生产流程解析图二、解题思路1、读题与解答:首先,要粗读试题,尽量弄懂流程图,但不必将每一种物质都推出。
其次,再精读试题,根据问题去精心研究某一步或某一种物质。
第三,要看清所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并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在答题时应注意:前一问回答不了,并不一定会影响回答后面的问题。
2、分析流程图需要掌握的技巧是:①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由何原料获得何产物(副产物),对比原料和产物;②了解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③解析流程图并思考:从原料到产品依次进行了什么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氧化还原?溶解度?溶液中的平衡?)。
每一步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每一步除目标物质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对于陌生且复杂的流程图,宏观把握整个流程,不必要把每个环节都搞清楚,针对问题分析细节。
三、考察内容主要有:1)、原料预处理(溶解、灼烧、煅烧、粉粹、研磨等)2)、反应条件的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原料配比、PH调节、溶剂选择)3)、反应原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4)、绿色化学(物质的循环利用、废物处理、原子利用率、能量的充分利用)5)、化工安全(防爆、防污染、防中毒)等。
四、常见名词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水洗:通常为除去水溶性杂质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五、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六、例题解析【例题】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MgSiO3、CaMg(CO3)2、Al2O3和Fe2O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沉淀物Fe(OH)3Al(OH)3Mg(OH)2PH 3.2 5.212.4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深沉时溶液的pH由见上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要求写出两条)。
化学工艺流程解题技巧
《化学工艺流程解题技巧》
化学工艺流程解题是化学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在解决化学工艺流程问题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废物处理等等。
以下是一些解决化学工艺流程问题的技巧:
1. 理清思路:在解决化学工艺流程问题时,首先必须理清思路。
要明确问题的本质,了解整个流程的环节和关键步骤,明确目标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2. 综合考虑:在考虑解决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废物的处理等等。
只有全面考虑,才能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3. 数据分析:对于化学工艺流程问题,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对反应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的变化、产物的生成等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找出规律和关联,为后续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4. 实验验证:在找到解决方案之后,需要进行实验验证。
只有通过实验验证,才能确保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 持续改进:化学工艺流程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改进。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方案,不断优化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解决化学工艺流程问题需要理清思路、综合考虑、数据分析、实验验证和持续改进等技巧。
只有将这些技巧融会贯通,化学工程师才能更好地解决化学工艺流程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高考新题型《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点拨》化学工艺流程题近几年是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重,但由于此类试题陌生度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量大,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这类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要解好这一类题,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
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
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
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4NO3、KNO3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
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
例如NaCl 和KNO3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 。
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3,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3。
如果是除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
如KNO3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KNO3固体了。
如果NaCl溶液中含少量KNO3,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化学工艺流程题近几年是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重,但由于此类试题陌生度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量大,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这类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要解好这一类题,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
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
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
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4NO3、KNO3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
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
例如NaCl 和KNO3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 。
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3,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3。
如果是除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
如KNO3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KNO3固体了。
如果NaCl溶液中含少量KNO3,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只有知道了实验目的,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流程的意义所在,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
而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
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还有如H2O2、Ca(HCO3)、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
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2O3、Al2O3、MgO、CuO;而像Al2 ( SO4 ) 3、NaAlO2、Na2CO3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 (OH) 3、H2SO4、NaHCO3、NaOH 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⑶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含Fe2+、SO32-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
⑷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如NaOH 固体等物质),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2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或水进入装置中。
⑸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根据它们的不同变化,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
2、寻找在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文程式或制备原理,从中了解流程图。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中会发现,大多数题目都会给出制备物质时所需的原料,但一般会涉及到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操作。
所以在明确了实验目的之后,再写出主要的反应方程式,观察有没有副产品,如果有,剩余的步骤就是分离提纯了。
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 B、发生了什么反应 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
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2、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3、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常见文字叙述套路:1、洗涤沉淀: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注意:①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XX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万金油式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②看清楚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注意配平。
2009-2010学年高考新题型工艺流程题1、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 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
写出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
(2)Mg(OH)2沉淀中混有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MgCl2·6H2O Mg(OH)Cl+HCl↑+5H2O↑MgCl2·6H2O MgO+2HCl↑+5H2O↑通电或Mg(OH)Cl MgO+HCl↑;MgCl2 Mg + Cl2 ↑(2)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水洗涤。
(3)搅拌,加速溶解;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2、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 (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
(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精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如果精盐中SO42-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选填:a、b、c);a.Ba(OH)2b.Ba(NO3)2c.BaCl2(4)为有效除去Ca 2+、Mg 2+、SO 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 (选填:a 、b 、c ); a .先加NaOH ,后加NaCO 3,再加钡试剂 b .先加NaOH ,后加钡试剂,再加Na 2CO 3 c .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 ,再加Na 2CO 3(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 和NaCl 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 、冷却 、(填操作名称)除去NaCl 。
(6)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 2与NaOH 反应;采用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 2与NaOH 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 和H 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2Cl --2e -=Cl 2↑ 升高 (2)Ca 2++CO 32-= CaCO 3↓, Mg 2++2OH -=Mg(OH)2↓(3)a 、c (4)b 、c (5)蒸发;过滤(6) 2NaCl + 2H 2O 2NaOH + H 2↑+ Cl 2↑ Cl 2+2NaOH=2NaClO+H 2↑3、(2006广东卷20)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作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
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1)制备氧化铜:①步骤Ⅰ的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操作是: 。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操作是:滴加H 2O 2溶液,稍加热;当Fe 2+完全转化后,慢慢加入Cu 2(OH)2CO 3粉末,搅拌,以控制pH =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 =1。
控制溶液pH =3.5的原因是: 。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 4·5H 2O 固体,操作是: 、过滤、水浴加热烘干。
水浴加热的特点是: 。
(2)探究氧化铜的性质:①取A 、B 两支试管,往A 中加入适量的CuO 粉末,再分别向A 和B 加入等体积3% H 2O 2溶液,只观察到A 中有大量气泡,结论是: 。
②为探究试管A 中的反应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 。
3、(1) ①称量、溶解、过滤 ②促进Fe 3+转化Fe (OH)3沉淀,以防止Cu 2+的水解。
③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可以控制加热温度,且温度不超过100℃,加热均匀。
(2)①CuO 对H 2O 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②量筒、水槽、秒表、导管。
4、 (2006广东卷22)往有机聚合物中添加阻燃剂,可增加聚合物的使用安全性,扩大其使用范围。
例如,在某聚乙烯树脂中加入等质量由特殊工艺制备的阻燃型Mg(OH)2,树脂可燃性大大降低,该Mg(OH)2的生产工艺如下:(1)精制卤水中的MgCl 2与适量石灰乳反应合成碱式氯化镁[Mg(OH)2-n Cl n ·m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合成反应后,继续在393K ~523K 下水热处理8h ,发生发应:Mg(OH)2-n Cl n ·mH 2O =(1-n/2)Mg(OH)2+n/2MgCl 2+mH 2O水热处理后,过滤、水洗。
水洗的目的工业CuSO 4一→ 一→CuSO 4溶液一→CuSO 4·5H 2O 一→……一→CuO Ⅰ Ⅱ Ⅲ 石灰乳 精制卤水 →合成 →水热处理 →过滤 →水洗 →表面处理 →过滤水洗 →干燥 电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