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7.黄果树瀑布
- 格式:pptx
- 大小:14.87 MB
- 文档页数:40
17 黄果树瀑布合肥市香格里拉小学朱丽【教材分析】《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作用,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和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句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徐霞客的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2、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和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17、黄果树瀑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第17课——黄果树瀑布。
(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的?【板书:声响、形态、感受】3、作者就是这样边听边看边谈感受,移步换景,让我们如临其境。
【板书:移步换景】那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声响大,形态宽,气势雄伟,壮观)怪不得,作者开篇就这样感叹:“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作者是怎样描写这部大自然的杰作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作者的语言文字。
二、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1、出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圈划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词句,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
A、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微风拂过树梢生:我觉得“从远处飘来的声音,就像微风拂过树梢”这个想象写得很妙。
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瀑布声响的很美,很大。
师:是呀,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生:这个想象把“飘”的感觉具体化了,形象化了,也亲切化了。
师:我们没有去过黄果树瀑布,无法体会到那种飘来的声音,究竟有多响,而作者这一个巧妙的比喻,让我们明白了这声音就是微风拂过树梢的轻柔、灵动,那飘过来的声音要细细听才清楚,令前往游玩的人充满惊喜,充满期待。
谁能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2)像潮水般涌上来生:“像潮水般涌来”,这个想象生动贴切,让我感觉到此刻声响是多么的大!师: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浩浩荡荡、排山倒海、气吞山河、千军万马、势如破竹人喧马嘶的声音大吗?现在这潮水般涌过来的瀑布声都盖过了人喧马嘶,够大的声音。
(3)喧嚣生:从这个词中,我也感受到了声响的大,壮观。
师:是呀,瞧,这么多的口发出的声音该有多大啊!【板书:大】(4)小结学法,指导朗读。
作者用词的贴切,合理丰富的想象,给我们带来了如闻其声的真切感受。
五上17《黄果树瀑布》第一篇:五上17《黄果树瀑布》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难点: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
2、精读课文环节,学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用时作出评价。
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飞流直下三千尺)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
揭题(板书)17、黄果树瀑布简介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其奔腾的河水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两三里就能听到雷鸣般的声响,震天动地,如千人击鼓,万马奔腾,气势磅礴。
它素以“雄伟、壮观”而名扬四海,瀑布激起的水珠,可飞溅到一百多米高,如云漫雾绕,漫天飘洒,色彩变化多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读课题),来一睹其芳容。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导语】《黄果树瀑布》是⼀篇⽂质兼美的散⽂。
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然的⽆限⽣机对⼈的性情的陶冶。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认知⽬标:掌握本课8个⽣字,理解⼈喧马嘶、喧嚣、訇然作响、宽幅⽩练、凝神谛听、沉醉等词语的意思;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
2.技能⽬标:能联系课⽂内容,理解⽂中⼀些打⽐⽅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积累语⾔。
3.情感⽬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欣赏等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然的⽆限⽣机对⼈的性情的陶冶。
Ø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联系课⽂内容,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难点:让学⽣通过黄果树瀑布感受⼤⾃然的⽆限⽣机对⼈的性情的陶冶。
Ø教学过程 ⼀、欣赏录像,揭题课题 1.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录像。
(课前) 2.揭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感知⼤意 1.⾃读课⽂,要求:读准⽣字,读顺句⼦,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并给每个⾃然段标好序号。
2.检查⾃学情况 (1)出⽰词语 ⼈喧马嘶喧嚣雷声轰鸣訇然作响 宽幅⽩练直泻⽽下 聆听凝神谛听沉醉 (2)指名读,学⽣跟读 (3)指名分节读课⽂,思考: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精读课⽂,感悟⽂意 1.再默读课⽂,具体从哪⾥体会出它的雄伟壮观、⽓势⾮凡,划出有关句⼦。
2.交流,反馈 预设板块⼀:学习声⾳的语句 句段⼀:交流第2节 1.请同学们⾃由读⼀读这段话。
2.反馈: 重点理解感受“哗哗、⼈喧马嘶、喧嚣、潮⽔般涌上来”等 3.感情朗读 4、抓词语指导赏读 (1)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作者哪些动词⽤的特别精彩,为什么? (2)交流品读“飘”、“拂”、“涌”、“盖” 5.齐读 句段⼆:交流“那哗哗的⽔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合奏。
指导朗读 句段三:交流第6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如……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