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的人体结构素材图片,很有用处
- 格式:doc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57
单元知识点:教科版小学二下第二单元《我们自己》一、观察我们的身体1、从外形来看,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从上到下):头、颈、躯干、四肢;人的身体外形还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2、观察身体时,眼睛观察不到的身体内部结构可以用手摸一摸,耳朵听一听来进行观察。
用手摸一摸可以感受到皮肤下面有:肌肉、骨骼、心跳(脉搏)、关节……等等;用耳朵能听到心脏的跳动、肺的呼吸、肠胃的鸣叫……等等。
3、用耳朵听我们身体内部发出的声音时,要尽量减少厚衣服的阻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并能准确寻找到听音的最佳位置。
二、通过感官来发现1、人体的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皮肤。
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周围世界。
2、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3、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感知的信息,也有不能感知的信息。
通过感觉器官观察直接得到的信息我们称为“事实”;没有经过实际观察,而是依靠头脑凭空想象的我们称为叫“猜测”。
(比如:面对一个表面反光的红苹果,眼睛直接观察到的信息“红色”、“表皮反光”就是事实;但因为看到反光就想当然认为苹果表面是光滑的,此时的“光滑”就仅仅只是猜测,而不是事实,因为表面会反光的物体摸起来不一定就是光滑的。
所以,要想将这个猜测变成事实,就需要用手实际摸一摸,通过皮肤的触觉来实际感受苹果表面是粗糙还是光滑,最终实际摸到的结果才是事实;同理,看到红色就想当然认为它很甜,此时“很甜”也仅仅只是猜测,而不是事实,要想将猜测变成事实,在保证材料安全情况下,就需要用舌头的味觉实际尝一尝苹果的味道是不是甜的,此时尝过后的味道才是事实;)4、①只用眼睛看:获得的信息单一,不一定真实,容易判断错误;②使用五种感官一起观察:获得的信息全面,判断会更准确。
所以,每个感觉器官感知的信息是有限的,多种感官一起使用,才会得到更丰富的信息,从而更接近事实。
5、面对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人,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①视力障碍:弱视或看不见的人,可以用听觉和触觉来判断周围的世界。
张希的艺术课堂——如何看待和学习人体结构Time: 2010.0924, FriViews: 117Tags: 插画, 札记, 阅读在 2010 年九月的《幻想艺术》上,有一篇 James Zhang,张希写的文章,看过后觉得受益良多。
尤其是那句“那种指望每周抽空搞几笔涂鸦就能得到提高的侥幸心理还是不要继续保存下去了”真是让我如当头棒喝。
于是把整篇文章逐字敲了下来,所附图片也一并扫描,希望能对自己及如我一般的绘画初学者有所教益。
如何看待和学习人体结构人体结构是看上去最简单的绘画基础,却也是最难以用直白的语言来叙述描写的,很多人在绘画当中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各部分的肌肉,可是,事实上,这个方法可行吗?人体的肌肉在不同的行为运动当中展示出来的形态都完全不一样,在这种状况之下,又有人提出,我们可以注意尺寸,只要尺寸都标准了,那形态不是问题?可是尺寸又是人体结构的标尺吗?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学习人体结构的目的是什么。
说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经常会在电影或者图片中看到真实的战场之下的残骸,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那些尸体,不难发现,他们都显得非常僵硬。
这些僵硬的表现在哪?那些战士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没有改变,一秒前他们还在英勇冲锋,而现在却完全不对劲。
这显然不是人体结构或者解剖出现了问题,而是他们的动态不正常。
在他们的形态特征上,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形态会违反人体工学原理,他们的姿势会是我们平时生活当中无法摆弄出来的,所以它们是尸体。
拿(图1)来举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战斗的人和已经牺牲的战士在身体姿态上的不同,但身体结构和比例都是一样的。
再比如说我们看的一些漫画作品时,阅读快感和绘画快感有一个一致性,那就是不希望思绪卡壳,漫画作品的阅读快感第一来自画面的流畅,第二来自故事的流畅性,在画面的流畅性上,最直观的就是人体的结构,当一个别扭的人物设定出来之后,读者无法真正进入到漫画作品的内核之中,去感受漫画故事所带来的快感。
一些好的漫画作品,其中有大量的画面其实从人体结构上来看是错误的,但我们根本不会去在意,反而认为那样更有力度。
医学院校尸体标本利用的新思路【摘要】医学院校尸体标本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其利用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有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利用方法,以提高教学和研究的效果。
本文从现状入手,介绍了医学院校尸体标本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利用尸体标本进行临床教学和科研的新途径,强调了其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和医学研究中的潜在价值。
结论部分指出医学院校尸体标本利用的新思路对医学教育和研究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呼吁医学院校积极推动尸体标本利用的创新与应用,以推动医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尸体标本,利用,新思路,临床教学,科研,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促进,发展,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学界一直以来都将尸体标本视为珍贵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工具。
通过解剖尸体,医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间的复杂关系,提高临床诊断和手术操作的能力。
而在科研领域,尸体标本的应用也可以为疾病的病理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传统的尸体标本利用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尸体数量有限、保存条件复杂等问题。
随着医学教育和科研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更好地利用尸体标本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医学院校开始探索新的尸体标本利用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科研方向,拓展尸体标本的应用范围。
这种新思路为医学教育和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开展尸体标本利用的现状、利用尸体标本进行临床教学的创新方法、利用尸体标本进行科研的新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医学院校尸体标本利用的新思路对医学教育和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未来尸体标本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建议医学院校积极推动尸体标本利用的创新与应用。
1.2 研究意义尸体标本是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其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还可以促进医学科研的深入发展。
尸体标本具有真实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在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0-4-1气体交换10-4-2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示意图10-4-3氧在血液中的运输10-4-4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10-4-5呼吸气体在体内的交换与运输10-4-6煤气中毒的生理因素分析10-4-7肺换气与组织换气10-4-8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10-4-9氧气的运输10-4-10二氧化碳的运输10-4-11运动时的呼吸调整10-4-12呼气和吸气时胸廓、膈和肺的变化10-4-13支气管结构图10-4-14组织里气体交换图10-4-15肺泡内气体交换图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0-4-1气体交换肺泡和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之间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为气体分子顺其分压差趋向平衡的方向。
需透过有关交换膜,即:肺泡内表面层的液膜,其中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上皮细胞膜;肺毛细血管内皮的基膜和肺毛细血管上皮等结构的弥散过程。
例如肺泡气的氧分压较混合静脉血高,氧必然从肺泡向毛细血管弥散,而混合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高,则二氧化碳必然由肺毛细血管向肺泡弥散。
氧、二氧化碳易溶于脂肪,这些气体弥散透过肺泡上皮细胞膜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都不会受阻,而氧与二氧化碳需通过细胞间液和血浆时,由于呼吸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同,弥散速率亦不同。
气体交换速率与气体弥散速率、弥散面积与距离、及呼吸膜两边分压差等因素有关。
气体在肺的交换气体在肺的交换可用肺的弥散量DL为指标,即单位时间内(分钟)所摄取气体容积(V)与气体在肺泡膜两侧分压差(P1—P2)的比值:在静息条件下,血流通过肺毛细血管时间约0.75秒。
在肺毛细血管起始端,肺泡气与静脉血之间氧分压差很大,所以扩散速度很快;二氧化碳分压差虽较小,但扩散速度却比氧还快。
约经0.3秒,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即可与肺泡气达到平衡,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氧的弥散量一般用间接方法测量,健康成人静息时,氧的肺弥散量平均约为33毫升/分钟·毫米汞柱,肺泡气—肺毛细血管血液平均氧分压差约为7.6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
服装造型和人体结构关系服装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层皮肤,从服装的穿着感觉来讲,有紧身、适休、宽松的形态,它们和人体贴合的紧密程度各不相同,由此可派生出形式各异的服装外型。
但无论外型如何变化,服装总还是以穿着的人作为基础的。
既然服装最终是为人而设计的,是穿在人的身上来展示和体现的,那么熟悉人体结构就是设计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了。
设计师应该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关节,如肩、肘、膝盖等,进而理解各部位关节运动的弯曲程度和现象。
因为,所设计的服装不妨碍人体的运动,乃是设计的重要先决条件。
同时,设计师应该知晓设计时所作的各结构线,如颈围线、胸围线、腰线、臀围线等在人体上的位置,因此也必须通晓人体结构知识。
二、基础造型服装造型(silhouette)是服装的根本,也是主导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我们总是以黑色剪影来表示服装的基础轮廓和外形,这样比较容易说明问题,也可使复杂的服装表面简单化.从迪奥(Christian Dior, 1905-1957)开始,设计界开始用字母来表示服装的相关轮廓和外形,如A型,H型,T型和Y型等,这样既简便易记,也容易理解.服装的造型轮廓是设计师应着重把握的重要环节,虽然只是一个外型,但是它却关系到内部的结构.对于不同的内部构造,裁剪和制作的方式就不一样,这是外型蕴涵的奥妙所在,也是设计师可以大有作为之处。
不同的服装造型所表现出的个性情感不尽相同,有的外型休现出理性、安稳的感觉,有的外型体现出矫健、蓬勃的感觉,有的外型体现出高贵、柔和的感觉,但是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外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因此要对各个外型下统一的定论是不可能的,此外,服装面料对外型情感的表达也至关重要.三、外型和衣料的关系衣服的外型实际是由衣料塑造出来的,初学者也许未能想到衣料和外型之间的关系.衣服的外型实际是衣料的外型.衣料的性格包罗万象,有轻薄、厚重、柔软、刚硬、淑女、现代、传统、民族等,这些特色也每每表现于外型.厚重的衣料适合体现强劲、沉重的外型,轻薄的衣料适合体现柔和、优美的外型等等。
收集的人体结构素材图片,很有用处的
人体的肌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
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
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
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
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壮,这与支持体重、维持直立及行走有关。